1、核磁共振檢查都適用於哪些脊柱疾病呢?
首先,核磁共振檢查能夠對腰椎間盤突出症作出明確的定位定性診斷。這是由於核磁共振檢查能夠清晰地觀察椎體、髓核和纖維環等結構。可以直接觀察到纖維的完整性,這對於確定椎間盤突出的病理分型有重要價值,同時為進一步治療提供了可靠的依據。其次,核磁共振檢查可以直接觀察脊髓、蛛網膜下腔,對於脊髓腫瘤有很好的顯示效果,一般能夠對腫瘤作出定性診斷。對於脊髓空洞症,核磁共振檢查可以作出明確清晰的診斷,在這一點上明顯優於CT掃描。(在CT掃描中,髓內腫瘤及脊髓空洞積水症均可導致脊髓增粗,有時不易鑒別。)再次,核磁共振檢查對於脊柱結核和脊柱轉移癌的診出率較高,往往可以彌補X線平片檢查和CT掃描的漏診。核磁共振成像對於骨骼的顯影清晰度較之CT掃描要差一些,這也是其少有的缺陷之一。 贊
2、脊柱病和脊椎病有區別嗎,有什麼區別?
脊椎頸椎病是有一些比較典型的症狀表現的,這些症狀對於患者的影響可大可小,如果頸椎受損而壓迫神經的話,症狀就比較嚴重,那麼對患者的生活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此時患者就會出現頸背疼痛、上肢無力以及手指發麻、下肢乏力等症狀。
頸椎病,雖然人們比較常見的一種骨關節疾病,但是這種疾病帶來的危害卻很大,頸椎病的患者常常出現頭暈、耳鳴以及四肢麻木等不適症狀,這些症狀出現時,如果頸椎病已經壓迫到神經部位了。那麼,脊椎頸椎病壓迫神經的症狀有哪些呢?分析一下。
在臨床上如果患者是交感神經型頸椎受到壓迫的話,其症狀常常表現為交感神經興奮症狀,此時孩子主要是出現視物模糊,瞳孔散大,眼目眼澀以及眼底脹痛,在患者的咽部有異物感,常常出現口乾,身體疲勞等症狀。
如果患者是神經根型頸椎受到壓迫的話,其症狀常常表現為根性疼痛症狀,比如手指麻木,指尖感覺敏感,還有皮膚感覺減退等的症狀。
如果是頸椎病壓迫到神經血管的話,那麼就會使血液不能正常的輸送到患者的頭部,此時患者就會出現頭皮脹痛症狀,當然頭頂疼痛症狀還往往和心血管疾病有一定關系,注意鑒別。
在頸椎病的症狀進一步加重時,患者也可以出現上肢肌肉萎縮、酸痛無力以及發沉、動作不靈活等症狀,在夜間時頸肩部及上肢的疼痛症狀更嚴重。
由於頸椎病常常導致頸脊髓受到刺激和壓迫,那麼就會使脊髓的血液供給不足,從而患者的多個部位比如肩膀、胳膊、手臂以及腰部、臀部以及足部等等出現發麻症狀,嚴重病情的話就會繼續向腰部蔓延,造成患者出現腰部酸痛、無力、腰膝酸軟等不適的症狀。
溫馨提示:脊椎頸椎病壓迫神經的症狀是非常多的,我們一定要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有針對性的採取治療的措施,不能盲目,否則就不會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同時,建議人們注意在早期發現並治療頸椎病,那麼就能夠避免脊椎頸椎病壓迫到神經的情況了。
3、什麼疾病看脊柱外科
脊柱的退變、創傷、腫瘤、炎症、畸形等導致脊柱的功能障礙,通常分為脊柱創傷和脊柱骨病。脊柱的病理變化往往導致脊髓、神經、血管等結構的損害,引起頸肩痛、腰腿痛以及肢體的麻木、乏力、行走不穩、大小便及性功能障礙。脊柱的疾患大多數能夠通過理療等保守治療獲得治癒,但過分地依賴保守措施,甚至在頸肩腰腿痛病因尚未明確的情況下採取保守治療,往往會延誤或加重病情。對於有以上症狀者,應由脊柱外科專業醫生進行評估、診斷和治療。以下是脊柱外科常見的收治疾病:1、脊柱創傷:頸、胸、腰椎各類新鮮及陳舊性骨折及相應節段的脊髓損傷,伴全癱或不全癱神經;2、脊柱骨病:退變性疾病(頸椎病、椎間盤突出症、椎管狹窄、腰椎滑脫);畸形(脊柱側彎和後突畸形及駝背、斜頸、半椎畸形等);腫瘤(良惡性脊柱腫瘤、髓內髓外椎管內腫瘤);脊柱結核(伴或不伴神經缺失症狀)。
4、脊椎側彎是屬於什麼疾病?
脊椎側彎又可分為結構性脊椎側彎(structural scoliosis)及非結構性脊椎側彎(non-structural scoliosis),造成結構性脊椎側彎常見的原因包括神經肌肉疾病(例如:腦性麻痹、脊髓損傷、漸進性神經肌肉疾病等)、骨骼本身病變問題(例如:骨折、軟骨症、脊椎缺損等)、或不明原因所導致的自發性障礙,而造成非結構性脊椎側彎的原因有腳長不一致、因背部或頸部疼痛導致單側保護性肌肉spasm、或習慣性非對稱性姿勢等原因所導致。治療上必須考慮發生的原因、年齡、部位及嚴重程度,一般而言,彎曲角度在二十五度以下時,僅需觀察及定期追蹤,成長中的小孩側彎在二十五度到四十度之間,可考慮使用特殊背架來治療,而當彎曲角度大於四十度時,支架的治療效果不彰,需以手術作矯正及固定。保守性的治療包括:擺位、運動、牽引、脊椎背架、電刺激等方式,可互相配合運用,以達到最佳療效,當彎曲角度大於四十到五十度時、對保守性的治療無效、嚴重變形造成背痛、或心肺功能變差,此時,則需接受手術治療。
5、脊椎病分為哪幾種?它的表現是什麼?需要怎麼治療?
目前有6種,頸椎病是一種慢性疾病,主要由勞損骨質增生、椎間盤突出等原因引起。其臨床表現為頭暈,頭痛,頸背疼痛,上肢麻木等症狀,在治療上、建議你可以選擇做一些中葯穴位注射結合外用一些磁療貼等治療。當然,你平時應該注意維護,他的治療確實也需要根據不同的病程以及不同的病理類型來決定,每一種的治療方法都是不一樣的。
據我了解到的最新消息裡面,頸椎病在醫學上的獨立性已得到認可,其發病機制, 臨床表現和治療原則已被統一的概念和標准。目前,頸椎病的一般診斷標准和類型如下, 一般原則,臨床表現和x線片與頸椎病一致,可以診斷,有典型頸椎病臨床表現,X線片未出現異常者,應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前提下診斷為頸椎病。
臨床上無主訴和體征,X線片有異常者,不應診斷頸椎病。可以描述x射線膠片上的異常發現。除以上原則外,各類頸椎病的診斷如下,頸椎病,主訴頭,頸,肩疼痛等異常感覺,伴有相應的壓痛點, x光片上頸椎曲度變化,或椎間關節不穩定,有雙側,雙突出,凹形切口,增生等表現, 除頸部扭傷 ,肩周炎,風濕性肌纖維炎,神經衰弱等肩頸疼痛外,並非頸椎間盤退變所致。
牛皮癬關節炎,也稱為牛皮癬關節炎,患者常伴有銀屑病的皮膚表現。類風濕性關節炎關節病關節受累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相似,因此可能與類風濕性關節炎混淆。但是當雙手的小關節疲勞時,它們大多在手指末端的指間關節。然而,骶髂關節和脊柱受體在類風濕性關節炎中很少見。
最後,關於以上脊椎病分為哪幾種它的表現是什麼需要怎麼治療的問題,今天就分析到這里。
6、脊柱會引起哪些疾病?
臨床上脊柱發生病變的原因可能是:外傷引起的脊柱病變,比如車禍,發生腰椎的骨折;炎症包括腫瘤,脊柱的腫瘤;慢性的脊柱結核;脊柱的退行性病變,比如椎管狹窄、椎間盤突出,當然還有骨質疏鬆的患者,包括壓縮性骨折,也會導致脊柱發生相應的病變,臨床上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7、脊柱病有哪些?
脊柱疾病有很多種,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1、損傷類疾病:椎體骨折,棘上、棘間韌帶的損傷;
2、脊柱腫瘤、脊柱結核;
3、退化性疾病:胸椎、腰椎的椎間盤病變,椎管狹窄,腰椎滑脫等;
4、代謝疾病:骨質疏鬆,可以導致脊柱疼痛;
5、內分泌、免疫系統疾病: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
6、脊柱畸形:脊柱側彎等。
8、脊柱病的青少年
我國中老年人群中97%患有脊柱疾病,近年來,又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在40歲以下的人群中,40%以上的人脊柱有各種疾病,兒童脊柱側彎症的發病率高達25%以上。
有關調查顯示,中小學生中伏案學習不正確姿勢的約占總數的70%—80%,種種不良的姿勢都容易使脊柱長時間處於屈曲位或某些特定體位,不僅使脊柱椎間盤內的壓力增高,而且也使脊柱部的肌肉韌帶長期處於非協調受力狀態而發生側彎。此外,人體代謝紊亂,特別是鈣、磷代謝和激素代謝失調,往往容易發生各種脊柱病。
青少年正是長身體的時候,防治脊柱病就特別重要了。首先要養成良好的坐姿,站姿,不要睡尼龍絲綳床和太軟的席夢思床,應選用棕綳床、木板床,以維持脊柱的平衡狀態。學習的空隙多做伸頸運動,經常聳肩,注意鍛煉身體。
此外,還要注重飲食補鈣,保證骨骼的正常代謝,獲得理想的骨鈣峰值。在飲食中常吃含優質蛋白質和鈣豐富的食物,可顯著增加骨密度,對預防脊柱病大有裨益。
預防青少年脊柱病6要點
1.枕頭不易過高、過硬,高度宜在10厘米左右。枕頭高了會使頸椎在夜間過度彎曲。
2.長期一個姿勢工作或學習,人的肌肉容易出現緊張狀態,這時應「反功能位」地活動一下。如可多做「放風箏式」的仰頭動作;身體前曲勞動後,可做向後彎腰活動,保持各個神經、肌肉、軟組織之間的平衡。
3.注意給頸椎保暖。頸部肌肉的血液循環慢,代謝物質排泄也緩慢,秋冬季節不注意護頸,易使頸椎受寒,增加發病的危險。
4.打電話時,不能因為想騰出雙手幹活,就用脖子夾著電話。下巴和肩膀夾著電話對頸部和肩膀來說都是難度很高的動作,一邊的肌肉拉長而另一邊肌肉收縮,這樣頸椎會很累,一些血管和神經就會受到壓迫,容易出現炎症和疼痛。
5.書包不要過重,坐著看書,要使書本呈10~30度的斜面,防止頸椎疲勞。
6.乘汽車時不宜面部正對汽車行進方向。否則,出現急剎車時,身體猛然向前閃動,使頸椎、腰椎可能在外力作用下前後錯位,造成脊髓橫斷性損傷。應採取側坐或半側坐姿勢,以不致對頸椎造成大的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