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樣做簡易脊椎保健操?
側卧轉體
取側卧位,下方腿伸直,上方腿屈曲,上方手叉腰。上身做前後轉體活動,幅度大些為好,使腰部充分旋轉,左右各3~6下。
仰卧推肩
取仰卧位,雙臂平放床上,屈肘,雙手放於胸前。頭轉右時,右肩用力向前推動(右肘不離床)。頭轉左側,如法推動左肩,左右各3~6下(雙手有晨僵或手有麻木感者可多做)。有肩周炎者加聳肩、搖肩動作,並在鎖骨上窩做痛點按壓。
拿捏後頸
取仰卧位,一手托頭後,用另一手掌放在頸後部,用2、3、4指與掌部用力捏拿後頸。手指觸及腫痛或隆突的椎關節時,可多拿捏幾次。左右兩側由上而下,由下而上往復2~3遍,達到左右轉頸均感舒適為止。
仰頭搖正
取仰卧位,以右側為例,左手托頭後部,頭向右轉30度,右手掌托下頜部,右手各指指向右耳,用短促的力,右手向上推下頜部,使頭轉向左上方復正,每次2~3下。雙手換位,如法做左側。如有頭頸單側麻痛的,應先做健側,後做患側。
引身舒脊
取仰卧位,雙手重疊托住後頸枕部,雙下肢屈曲,足跟盡可能向臀部靠近,臀部輕微抬起離床,雙下肢同時用力將雙膝向下按壓,足部向上蹬,使身體受牽引力而下移。由於雙手將頭頸部穩住,因此可使頸、胸、腰椎的椎間受到牽引,使各椎間距增寬,對位良好。此法具抗衰老和治療脊椎病的作用。如病痛較重,可先做單腿牽引法,左右側各牽拉2~3次後,再行雙下肢牽引法,2~3次結束。
仰卧挺胸
取仰卧位,雙手重疊托後頸部,雙下肢伸直自然舒適,以頭、臀部做支點將背部抬起離床(同時吸氣),用力將背放回床上(同時呼氣)。動作要自然,可酌情做10~100下。初練者每10下停一次,呼吸順暢後繼續練習。此法能提高脊柱穩定性,減少發病。
以上幾種方法可於每日晨起前練習一次,練熟後每次8~10分鍾即可完成。初期每天一次,三個月後見效者可改為每周2~3次,持之以恆。
2、傷員救護知識
必須馬上轉移傷者的情況
交通事故的現聲人多,不利於急救,必須馬上把受傷者轉移到安全地方作處理。
火災和煤氣中毒現場,溫度高和溫度低,對受傷者影響甚大,易使病情惡化,也必須馬上轉移到能進行急救處理的地方。
暫時不動體位的情況
骨折病人,尤其是頸、胸、腰部和脊椎骨折,可用毛巾或布條簡易固定,移動時要保持平穩。
對腦中風者,絕對不能移動,如倒在狹小的廁所或浴缸里,也可輕輕地移至附近的可以開展急救的地方,讓病人保持昏睡體位,注意保暖,等候救護車。
如何安全轉運傷者:
救護人員進入災害性現場發現傷者後,應迅速攜帶傷者脫離充滿毒氣的房間、失火的樓房、或即將倒塌的建築物等危險現場。
在搬運過程中,掌握正確的救護方法即可保證救護人員的生命安全,也可避免因搬運造成傷者更大的損傷。
下面介紹幾種搬運傷者的方法:
(1)背負法:多用於傷者不能自行行走,救護人員只有一人之時。對於失去意識神志不清的傷者,可採用交叉雙臂緊握手腕的背負法。這樣可以使傷者緊貼救護者,減少行走時搖動可能給傷者帶來的損傷。
對於神志清醒的傷者可採用普通背負法,只要抓緊傷者的手腕使其不要左右搖晃即可。當救護者需要攀附其他物體才能保持平衡脫離險境時,可將傷者橫扛在肩上,用一隻手臂固定傷者,另一隻手臂用於攀附。
◆注意:以上三種方法不適用於脊柱骨折、股骨幹骨折和胸部損傷的傷者。
(2)抱持法:救護者一手抱其背部,一手托其大腿將傷者抱起。若傷者還有意識可讓其一手抱著救護者的頸部。
(3)拖拉法:如果傷者較重,—人無法背負或抱持時。救護者可從後面抱住傷者將其拖出。也可用大毛巾將傷者包好,然後拉住毛巾的—角將傷者拉走。
(4)雙人搬運法
椅托法: 兩名救護者面對面分別站在傷者兩側,各伸出一隻手放於傷者大腿之下並相至握緊,另一隻手彼此交替搭在對方肩上,起支持傷者背部的作用。
雙人拉車法:兩名救護者,一個站在傷者的頭部兩手伸於腋下,將其抱入懷中;另一人站在傷者的兩腿之間,抱住雙腿。兩人步調一致將傷者抬起運走。
(5) 脊柱損傷搬運法:對於損傷嚴重的患者,象頭頸部骨折、脊柱骨折、大腿骨折、開放性胸腹外傷等,必需要有多名救護人員協同參加並應用器械,才能防止因搬運不當而造成的傷殘或死亡。
對疑有脊柱骨折的傷者,均應按脊柱骨折處理。脊柱受傷後,不要隨意翻身、扭曲。在進行急救時,上述方法均不得使用。因為這些方法都將增加受傷脊柱的彎曲,使失去脊柱保護的脊髓受到擠壓、伸拉的損傷,輕者造成截癱,重者可因高位頸髓損傷呼吸功能喪失而立即死亡。
正確的搬運方法是:先將傷者雙下肢伸直,上肢也要伸直放在身旁,硬木板放在傷者一側,用於搬運傷者的必需為硬木板、門板或黑板,且不能覆蓋棉被、海綿等柔軟物品。至少三名救護人員水平托起傷者軀干,由一人指揮整體運動,平起平放地將傷者移至木板上。在搬運過程中動作要輕柔、協調以防止軀干扭轉。對頸椎損傷的傷者,搬運時要有專人扶住傷者頭部,使其與軀干軸線一致,防止擺動和扭轉。傷者放在硬木板上後,可將衣褲裝上沙土固定住傷者的頸部及軀幹部,以防止在往醫院轉運過程中發生擺動,造成再次損傷。因為脊柱脊髓損傷的病人對溫度的感知和調節能力差,所以冬季要注意保暖,用熱水袋熱敷時要用厚布包好,防止燙傷皮膚。夏季要注意降溫,以防止發生高熱,冰袋也應包好。對有大腿骨折的傷者,要先將傷肢用木板固定後再行擔架搬運,以防止骨折斷端刺破大血管加重損傷。其他一些較嚴重的損傷也要使用擔架搬運,以減輕傷者的痛苦。
(6)火災現場的搬運法:在濃煙密布的火災現場,或充滿一氧化碳的房間內。救護人員要匍匐進入,發現被濃煙毒氣熏倒的傷者後,應迅速將傷者的前臂重疊捆綁套在救護者的頸部迅速將傷者拖出危險之地。在火災現場因為地表的空氣溫度較高處低,濃煙向高處走。而一氧化碳比空氣略輕而浮於上層,距地面30厘米以內的煙或毒氣比較稀薄,故匍匐前進可使傷者和救護者盡可能少吸入毒氣,防止中毒。但請注意,這種方法不適合有脊柱損傷的傷者。
如何製作搬運工具:搬運中使用的擔架可以就地取材現場製作。可以用大床單將傷者放在中央,兩端捲起,兩側各站三人,一起抬起,搬運傷者。用粗繩在兩個竹竿間交叉結成鋸齒狀結構,即可做成一個簡易擔架。利用木捧與大床單折疊也可快速製成簡易擔架。急救現場一時找不到粗繩或大毛巾,救護者可將衣褲脫下套在兩個木棒之間製成簡易擔架。將兩個椅子背重疊捆綁在一起.再鋪上被子也可用作搬運傷者的擔架。
轉運中的護理:當傷者脫離險境等待向用醫院轉運時,可能因凍傷、水浸、失血等原因而感到周身寒冷,體溫下降。此時應積極採取保暖措施,盡快脫掉更換傷者潮濕的衣物,利用一切可以利用工具電熱毯、熱水袋、熱水瓶、棉被、麻袋甚至救護者的衣物幫助傷者盡快升溫保暖。將熱水瓶放在傷者的腋下、腰部、兩腿之間和足部,然後用棉被包好保暖。貼近傷者體表的熱水瓶要用毛巾包好防止燙傷發生。
在等待轉運的過程中,原則上不要給與傷者任何飲料和食物,最好經過詳細檢查後再作決定。特別是神志不清的重傷者,如果強行給予飲料,可能會因誤吸飲料進入氣管而發生窒息。那些頭、胸、腹或四肢受到嚴重創傷需要手術治療的傷者,也不要給予飲料和食物。因為手術前麻醉後的病人,胃內存留的液體和食物會發生反流誤入氣管造成窒息。更不能將酒精、碳酸類的飲料作為應急醫療品給傷者飲用。除去上述情況,傷者又自覺口渴難耐時,可用小勺少量喂給病人,並密切觀察傷者的反應,是否出現嗆咳、惡心、疼痛加劇的表現,如果出現則立即停止。
在轉運過程中,無論用汽車、小船還是飛機,傷者及擔架都必需嚴格固定,防止途中顛簸、擺動造成的損害。同時還要密切注意傷者的臉色、呼吸、心跳,出現異常立即搶救。對扎止血帶的傷者,每隔40一60分鍾放鬆一次,每次1—2分鍾。抽搐的傷者上下牙齒間墊塞紗布防止咬傷舌部。危重傷者要作好明顯的傷情標志,以便入院後盡快搶救。
3、什麼情況下用脊柱固定支具
?
4、簡易脊椎保健操的步驟是什麼?
側卧轉體
取側卧位,下方腿伸直,上方腿屈曲,上方手叉腰。上身做前後轉體活動,幅度大些為好,使腰部充分旋轉,左右各3~6下。
側卧轉體
仰卧推肩
取仰卧位,雙臂平放床上,屈肘,雙手放於胸前。頭轉右時,右肩用力向前推動(右肘不離床)。頭轉左側,如法推動左肩,左右各3~6下(雙手有晨僵或手有麻木感者可多做)。有肩周炎者加聳肩、搖肩動作,並在鎖骨上窩做痛點按壓。
拿捏後頸
取仰卧位,一手托頭後,用另一手掌放在頸後部,用2、3、4指與掌部用力捏拿後頸。手指觸及腫痛或隆突的椎關節時,可多拿捏幾次。左右兩側由上而下,由下而上往復2~3遍,達到左右轉頸均感舒適為止。
仰頭搖正
取仰卧位,以右側為例,左手托頭後部,頭向右轉30度,右手掌托下頜部,右手各指指向右耳,用短促的力,右手向上推下頜部,使頭轉向左上方復正,每次2~3下。雙手換位,如法做左側。如有頭頸單側麻痛的,應先做健側,後做患側。
引身舒脊
取仰卧位,雙手重疊托住後頸枕部,雙下肢屈曲,足跟盡可能向臀部靠近,臀部輕微抬起離床,雙下肢同時用力將雙膝向下按壓,足部向上蹬,使身體受牽引力而下移。由於雙手將頭頸部穩住,因此可使頸、胸、腰椎的椎間受到牽引,使各椎間距增寬,對位良好。此法具抗衰老和治療脊椎病的作用。如病痛較重,可先做單腿牽引法,左右側各牽拉2~3次後,再行雙下肢牽引法,2~3次結束。
仰卧挺胸
取仰卧位,雙手重疊托後頸部,雙下肢伸直自然舒適,以頭、臀部做支點將背部抬起離床(同時吸氣),用力將背放回床上(同時呼氣)。動作要自然,可酌情做10~100下。初練者每10下停一次,呼吸順暢後繼續練習。此法能提高脊柱穩定性,減少發病。
以上幾種方法可於每日晨起前練習一次,練熟後每次8~10分鍾即可完成。初期每天一次,三個月後見效者可改為每周2~3次,持之以恆。
5、人體脊柱是如何運動的?哪些地方是固定的,哪些地方又是靈活性較大的。
胸椎不是固定的 各骨戒的運動幅度雖然有限,但整個脊柱運動范圍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