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脊柱就是脊椎

脊柱就是脊椎

發布時間:2020-11-07 16:04:55

1、脊椎疼怎麼回事?

根據你的初步描述,大致平判斷是
應該是頸項部勞損,或者也可診斷為頸部軟組織損傷。
以前我身邊的同事也是有你這樣子的例子,但他是上網過多了,白天上班,晚上通宵。造成嚴重的脊椎疼痛,期間回了趟老家合肥,在那邊的和平創傷骨科看了半個月吧。估計現在沒什麼大礙了。可以去咨詢下。
你現在的脊椎疼原因:
主要是長期固定低頭姿勢引起頸項部肌肉緊張,繼而引起頸椎小關節和軟組織對應關系紊亂。可以刺激交感神經引起其他症狀,如頭痛頭暈,惡心甚至嘔吐。
疼痛可以放射或者牽涉到肩胛骨部位,引起後背疼痛。嚴重的可以感覺到胸悶憋氣心慌等。

建議:
1、減少使用電腦的時間。使用電腦的時間要控制在1小時以內,還有學習的時間要控制好不能過長,期間可以起身鍛煉身體。
2、調整電腦操作姿勢,調整座椅高度和顯示器位置。
3、增加戶外活動。如羽毛球、體操、游泳等運動可以緩解頸項部肌肉緊張。
4、雙手交叉放於頭後枕部,頭手低抗運動可以鍛煉頸項部肌肉力量,從而緩解頸項部疼痛。
5、可以口服緩解疼痛的和肌肉緊張的葯物。

2、脊椎是什麼意思

意思指脊椎動物體內構成脊柱的椎骨。

脊椎  jǐ  zhuī 

脊椎一般指脊柱。

人類脊柱由33塊椎骨(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骨、尾骨共9塊)借韌帶、關節及椎間盤連接而成。脊柱上端承托顱骨,下聯髖骨,中附肋骨,並作為胸廓、腹腔和盆腔的後壁。脊柱具有支持軀干、保護內臟、保護脊髓和進行運動的功能。

功能:

脊柱為人體的中軸骨骼,是身體的支柱,有負重、減震、保護和運動等功能。

支持和保護功能

人體直立時,重心在上部通過齒突,至骨盆則位於第2骶椎前左方約7cm處,相當於髖關節額狀軸平面的後方,膝、踝關節的前方。脊柱上端承托頭顱,胸部與肋骨結成胸廓。上肢藉助肱骨、鎖骨和胸骨以及肌肉與脊柱相連,下肢借骨盆與脊柱相連。上下肢的各種活動,均通過脊柱調節,保持身體平衡。脊柱的四個生理彎曲,使脊柱如同一個彈簧,能增加緩沖震盪的能力,加強姿勢的穩定性,椎間盤也可吸收震盪,在劇烈運動或跳躍時,可防止顱骨、大腦受損傷,脊柱與肋、胸骨和髖骨分別組成胸廓和骨盆,對保護胸腔和盆腔臟器起到重要作用。另外,脊柱具有很大的運動功能。

運動功能

脊柱除支持和保護功能外,有靈活的運動功能。雖然在相鄰兩椎骨間運動范圍很小,但多數椎骨間的運動累計在一起,就可進行較大幅度的運動,其運動方式包括屈伸、側屈、旋轉和環轉等項。脊柱各段的運動度不同,這與椎間盤的厚度、椎間關節的方向等制約因素有關。骶部完全不動,胸部運動很少,頸部和腰部則比較靈活。人在立正姿勢時,通過身體所引的垂直重力線經過頸椎體的後方,在第7頸椎和第1胸椎處通過椎體,經胸椎之前下降,再於胸腰結合部越過椎體,經腰椎後方並穿過第4腰椎至骶骨岬再經骶骨前方、骶髂關節而傳至下肢。脊柱的彎曲,特別是頸曲與腰曲,隨重力的變化而改變其曲度。

脊柱背側主要為肌肉,脊柱周圍的肌肉可以發動和承受作用於軀乾的外力作用。直接作用於腰背部脊柱的肌肉有背肌、腰肌。背肌分淺層和深層:淺層包括背闊肌、下後鋸肌,深層包括骶棘肌、橫突棘肌、橫突間肌、棘突間肌;腰肌包括腰方肌和腰大肌。

間接作用於腰脊部脊柱的肌肉有腰前外側壁肌、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股二頭肌、半腱肌及半膜肌等。

3、做脊柱護理的好處

做脊柱護理的好處

現代醫學認為「脊柱病症是由於椎體受風寒、外傷、老化及勞損(如工作時姿勢不良、長時間單一姿勢或生活習慣姿勢不當等)和代謝失常等因素所導致的生理曲線改變和椎間盤、關節、韌帶等組織的退行性變化,因而刺激或壓迫了神經根、脊髓、椎動脈和交感神經等組織而出現的症狀繁雜,影響廣泛的綜合癥候群。故臨床上有頸椎病、胸椎病、腰椎病之分。」
多年研究認為:脊柱疾病發生的根本原因在於脊柱缺乏營養。由於脊柱的解剖結構復雜,而脊柱缺乏大動脈供給營養,脊柱耗養量又高,供養量又少,大量腦力體力運動極易造成脊柱缺養性損傷。所以既使有些人很年輕但過度的耗養,從外部表現為頸部發酸、發疼、活動受限,內部則表現為心臟缺氧、脾胃消化不良,免疫力低下等症狀,外部症狀有感覺而內臟的症狀卻無法感覺到。脊柱的缺養還與夫妻性生活有關,中醫講腎生髓,性生活頻繁會造成腎虛,腎虛又造成髓的營養不足,髓又引起脊柱營養缺乏。綜上所述,人體脊柱缺乏營養是正常的、必然的,也是人由生長、發育、成熟到老化的一個關鍵。 我國目前有3億慢性內臟病症患者,而由於脊柱缺乏營養導致的患病人數已達到1.6億,每年新發慢性病例210萬。其發病率還有繼續上升的趨勢。脊柱缺養導致的疾病現在已經成為對我國居民威脅最大的健康殺手之一,並且給我國的經濟帶來了沉重的負擔,這不僅是個人問題,更折射出了我國對於脊柱健康預防的缺失。
我的刺血撥竹罐療法第一個推出脊柱養生健康推廣活動。活動的開展,必將給廣大的患者帶來福音,讓久治不愈的慢性病患者獲得康復,也讓一些初發患者把病症控制在萌芽之中,防止由小病變大病,更為眾多養生保健之士提供了一條高效方法。這項活動的開展使個人和國家在經濟上將節省大量的醫葯費,更創造出良好的社會效應。
脊柱養生已刻不容緩! 圖片
脊柱由24塊分離椎骨、1塊骶骨和1塊尾骨,借椎間盤、韌帶和關節緊密連結而成。位於軀乾的中軸,上承顱骨,下連髖骨,中附肋骨,參與構成胸腔、腹腔和骨盆腔的後壁。脊柱中央有椎管,容納脊髓及其被膜;兩側有23對椎間孔,支配人體五臟六腹及全身各個器官的神經均通過於此。
人體大腦耗養量高,可有椎動脈供應充足的營養;而脊柱耗養量也很高,卻無大動脈供應營養。如果不論是體力的還是腦力的超強性消耗,就會造成脊柱缺養性損傷,所以即使有些人很年輕但過度的耗養,從外部表現為頸部發酸、發疼、活動受限,而內部所表現出心臟缺養脾胃消化不良,免疫力低下等症狀,外部表現我們能夠感覺到,而內臟的表現卻不知。
脊柱的缺養還與夫妻性生活有關,中醫講腎生髓,性生活頻繁會造成腎虛,腎虛又造成髓的營養不足,髓又引起脊柱營養缺乏。綜上所述,人體脊柱缺乏營養是正常的、必然的,也是人由生長、發育、成熟到老化的一個關鍵。脊柱缺養衰老就快,脊柱營養充足就健康。故營養保健脊柱是養生保健延緩衰老的關鍵。
例如心臟病的發病根源
心臟病在人群中屬於高發常見疾病,臨床表現為:心律不齊、早搏、心肌梗塞、心肌缺血。心臟病在西醫理論中原因目前不明確,屬慢性疑難雜症。最主要的病根存在與脊柱上,與脊柱缺乏營養有著密切的關系,「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支配神經分別來源於頸椎和胸椎
萎縮性胃炎後期多轉化胃癌,胃部發生萎縮性胃炎西醫學上還很難解釋,目前也沒有很好的治療方法。其病根在於脊柱,是由於脊柱缺乏營養壓迫胃部神經所致。
在四肢如果出現一側神經壓迫時間長久,就會導致壓迫一側組織細胞萎縮,雙側比較粗細不一樣。支配胃的神經受壓迫就會使胃也會產生萎縮。
支配腎臟神經出現壓迫會導致性冷淡不孕以及性功能障礙等症。中醫講腎生髓,人過中年一般出現腎虛,腎虛又造成髓的營養不足,髓又引起脊柱營養缺乏,支配腎臟、生殖器的神經受到壓迫,從而在人體中表現為性冷淡、不孕症、性功能障礙。
有資料顯示90%以上的人,有過腰痛及背部不適史,有很多患有脊椎類疾病患者,並不影響工作生活或許影響不大脊椎病中椎間盤突出症和頸椎病占很大一部分,有很多人有過腰痛及背部不適史,一般不會去醫院花幾千塊做個全身CT,有的人劇烈活動或某些原因受到傷害,比如感覺有點腰痛,一般不會立刻去醫院就診,大多直到嚴重了才去醫院就診,醫院一般的治療方法或者靜養或者說最好的辦法去做手術。為什麼不及時預防做脊柱保養呢?圖片
為什麼古近代人很少患脊椎類疾病
·脊椎類的病變<只說椎間盤突出一類的外力損傷類的>的主要病因是什麼? 
其實主要還是自己的肌肉、韌帶、神經承受力減弱導致的,至於為什麼會減弱?我們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措施或鍛煉進行加強和防護呢?下面先說幾點:
1:激素的大量攝入:其實應該對一般人來說葯物激素的攝入還是比較少,激素的攝入主要來源於食物鏈,比如牲畜吃食了含有激素的飼料而我們站在生物鏈的上層攝入的則相對較多。
2:空氣的污染近年來空氣污染的加重對身體的損害不言而喻。
3:葯物的殘留很多食品及蔬菜用了過量的農葯沒有清洗干凈。
4:缺乏體育鍛煉,以前大多數人讀書的人少很多人不會讀太多書大多從小就從事體力勞動,無形中就增強了肌肉和韌帶的功能身體素質比較好。
所以古代人得這種病的比較少,而現代比較多當然裡面還有很多不可抗因素和其他因素,採取的適宜的體育鍛煉和飲食結構的注意對脊椎病的防護有很大作用,但具體的預防還是很難做到,因為有資料表明70%以上的脊椎病變是在15歲以前就造成了。
為什麼西醫治療脊椎類疾病效果大多不理想
西醫治療常用的幾種方法:在治療椎間盤突出和頸椎病上,一般來說效果並不很好,一般說西醫治療最好的方法就是手術。手術一般是有幾種:比如椎板開盤,半椎板及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一般效果都不是很好,破壞了脊椎整體的穩定性,很容易使脊椎代償性變形歪曲,還有牽引。兩個簡單的例子:Ⅰ.在非洲叢林里一頭獅子上樹與一頭豹子爭奪事物,最後勝利。大家知道獅子會爬樹但技巧不高,當他下樹的時候脊椎被樹枝碰斷了很快就死亡了。Ⅱ.你在田野中見過蛇吧,如果你提他的尾巴抖動幾下,放下它就變的不會行走了。
這些從一些方面說明了什麼呢?
1.說明了有脊椎的動物脊椎是很重要很脆弱的,很多著作上都稱脊椎為人體的第二心臟。
2.經過拉伸抖動對神經的損傷很大,所以對於不適合自己病情的牽引對身體的危害不言爾喻,當然還有幾種方法對身體的損害都很大,並會造成不可逆性損傷,所以大家治療時記得要一多一少多看幾家醫院,盡量選擇適合自己病情的治療方法刺血撥竹罐治療是首選。椎間盤突出後,一般對體形、機體穩定性及其組織的損傷,使整個脊柱的抗擊外力的能力下降,很容易造成其餘椎間盤或椎體的代償性病變,所以臨床中常見的椎間盤突出很少是單節,大多是多節病變,很多患者頸椎胸椎腰椎都有病變,這也是手術治療效果不好的一個原因,因椎間盤突出症狀與炎症的關系和部位關系最為密切而與突出大小無明顯關系 所以臨床中很多部位無明顯症狀,比如胸部有病變感覺相對較差 腰部椎間盤突出從上向下症狀逐漸加重。
刺血撥竹罐療法從上到下無遺漏,頸椎胸椎腰椎疾病一次治癒,十餘年治療脊椎類疾病萬余例有效率達100% 治癒率達95%以上。
家庭簡單診斷是否患有脊椎類疾病的簡單易行的方法
這個方法簡單易行,是不是醫生都能用,簡單實用 圖片
頸椎:病人呈坐位,上下左右(60°以上)晃動頭部,有沒有抵觸感(當然還可以診斷是否有一些腦部疾病,有心腦血管疾病禁止做此檢查)最近突然持續性的惡心、頭痛、頭暈、吞咽不利及血壓升高,檢查無器質性病變。
胸椎:病人呈站立位放鬆,看病人兩肩是否相平,女性兼觀察乳房是否有下垂現象(所說為單側乳房下垂比例較大)卧位看兩側背部是否水平,有無凸起現象。
最近是否有胸悶、心慌、心悸、心跳感覺、喘氣不利這些症狀去醫院檢查無器質性病變
腰椎:病人呈卧位,用手觸病人臀部兩側,感覺松馳度是否一樣,臀部腿部是否有疼痛感,腿部疼痛時熱敷腰部有沒有效果,膝部以下是否有易涼,兩腿顏色是否相同,大小便是否正常。
註:檢查有幾點要注意:Ⅰ.詳細詢問病人既往脊椎類疾病史。Ⅱ.最近有沒有外傷史或其他疾病。Ⅲ.是否發育及遺傳原因。
如果有以上情況建議做CT或磁共振以及相關檢查,是否有脊椎類疾病。

4、脊柱病和脊椎病有區別嗎,有什麼區別?

脊椎頸椎病是有一些比較典型的症狀表現的,這些症狀對於患者的影響可大可小,如果頸椎受損而壓迫神經的話,症狀就比較嚴重,那麼對患者的生活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此時患者就會出現頸背疼痛、上肢無力以及手指發麻、下肢乏力等症狀。
頸椎病,雖然人們比較常見的一種骨關節疾病,但是這種疾病帶來的危害卻很大,頸椎病的患者常常出現頭暈、耳鳴以及四肢麻木等不適症狀,這些症狀出現時,如果頸椎病已經壓迫到神經部位了。那麼,脊椎頸椎病壓迫神經的症狀有哪些呢?分析一下。
在臨床上如果患者是交感神經型頸椎受到壓迫的話,其症狀常常表現為交感神經興奮症狀,此時孩子主要是出現視物模糊,瞳孔散大,眼目眼澀以及眼底脹痛,在患者的咽部有異物感,常常出現口乾,身體疲勞等症狀。
如果患者是神經根型頸椎受到壓迫的話,其症狀常常表現為根性疼痛症狀,比如手指麻木,指尖感覺敏感,還有皮膚感覺減退等的症狀。
如果是頸椎病壓迫到神經血管的話,那麼就會使血液不能正常的輸送到患者的頭部,此時患者就會出現頭皮脹痛症狀,當然頭頂疼痛症狀還往往和心血管疾病有一定關系,注意鑒別。
在頸椎病的症狀進一步加重時,患者也可以出現上肢肌肉萎縮、酸痛無力以及發沉、動作不靈活等症狀,在夜間時頸肩部及上肢的疼痛症狀更嚴重。
由於頸椎病常常導致頸脊髓受到刺激和壓迫,那麼就會使脊髓的血液供給不足,從而患者的多個部位比如肩膀、胳膊、手臂以及腰部、臀部以及足部等等出現發麻症狀,嚴重病情的話就會繼續向腰部蔓延,造成患者出現腰部酸痛、無力、腰膝酸軟等不適的症狀。
溫馨提示:脊椎頸椎病壓迫神經的症狀是非常多的,我們一定要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有針對性的採取治療的措施,不能盲目,否則就不會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同時,建議人們注意在早期發現並治療頸椎病,那麼就能夠避免脊椎頸椎病壓迫到神經的情況了。

5、脊柱就是脊椎嗎?

我也說不清!我截了一段!《對脊柱和脊椎的認識》 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對於「脊柱」和「脊椎」這兩個概念和名稱是不加區分的。尤其是在英文中,幾乎就是同一個單詞。但是,筆者認為它們之間應是有區別的,其內涵和外延是有所不同的。 首先,從中文的字面上講,「柱」與「椎」這一字之差就有所不同,「柱」有支柱之意,「椎」是指椎體,「脊柱」是指以脊椎為骨架,周圍組織為輔助而形成的柱狀體。而「脊椎」則是指由26塊椎骨相連而成的結構,且更多是指骨性結構。 其次,「脊柱」與「脊椎」在組織的形成上也有所不同。筆者認為「脊柱」是指椎骨及其周圍的軟組織共同構成的,即除椎骨外,還包括椎管內脊髓、韌帶、椎體間的椎間盤以及椎管外的神經、血管、肌肉、韌帶、關節囊等軟組織;而「脊椎」則只是由椎骨和椎間盤兩者組成的。 再者,筆者認為「脊柱」在概念上有可擴展性,且其外延已經有所擴展,這當然也是應脊柱醫學發展的需要。即已將脊椎上端的枕骨、頭顱,以及下端的底座——骨盆都看作「脊柱」的組成部分。如果進一步擴展的話,就連四肢也應看作「脊柱」的輔助部分或納入「脊柱」研究的范疇。因為雙下肢是支撐脊柱的底座——骨盆的,如果雙下肢不平衡,骨盆自然會傾斜,脊椎就會隨之代償彎曲,而雙上肢就像是脊柱的兩翼,對調節「脊柱」的運動和平衡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總之,可以這樣認為:人體的脊柱是以脊椎為中軸,骨盆為底座,關節為樞紐,肌肉為動力(伸肌和屈肌相互抵抗),韌帶為保護和穩定,大腦和脊髓為中樞指揮,脊神經、體液和經絡為信息通道,它們共同組成一個完整的、結構復雜的系統——脊柱系統。脊柱不僅支撐整個機體的重量,人體的五臟六腑都懸掛於其上,而且還是人體主幹信息網路之所在,擔負著各種生命信息的傳遞、應答和處理等重要工作。 因此,脊柱與脊椎在概念和內容上是由較大區別的,脊椎只是脊柱的組成部分,而脊柱無論從解剖學、生物力學和生物信息學等方面都比脊椎的內涵要豐富而復雜得多,因而有脊柱系統(spine system)之說,且人體的九大系統無不與之息息相關。 21世紀,人們已充分感受到一個信息網路科技時代所帶來的便利。信息無處不在,因此對人體生命、健康和疾病等的認識、研究也不得不考慮到「信息」這一要素。身心醫學模式雖然是從醫學的整體觀念出發的,分析了生物、心理和社會等因素對人類疾病、健康的影響,但尚未更深入的認識到體內各類「生物信息」的擁塞、缺失或紊亂等對生命、健康、疾病所造成的重要影響。實踐證明有效的調節、疏導機體的生命信息,對於健康和生命有著積極而重要的作用。在信息醫學時代,由於「生物信息」及「網路傳輸」對機體生命健康的重要影響,使我們已充分認識到「諸多疾病的根源在於脊柱」。
採納哦

6、脊柱的連接方式是什麼啊?

相鄰椎骨之間的連結包括椎間盤、韌帶和關節相連結。(軀干骨的連結,除椎骨間的連接外,尚有肋骨和胸椎的連結、肋軟骨與胸骨的連結)

1、椎間盤(intervertebral discss)連接上下兩個椎體之間,由纖維環和髓核構成。纖維環為呈環形排列的纖維軟骨,前寬後窄,圍繞在髓核的周圍,可防止髓核向外突出,纖維環堅韌而有彈性。

2、髓核是一種富有彈性的膠狀體,位於椎間盤的中部稍偏後方,有緩和沖擊的作用。它被限制在纖維環之內,施加壓力則有向外膨出的趨勢。

3、成人的椎間盤除第1、2頸椎缺如外,共有23塊,最上一個在第2、3頸椎體之間,最末一個在第5腰椎體與骶骨底之間。

4、韌帶(intervertebral ligament)主要包括黃韌帶、棘間韌帶、棘上韌帶黃韌帶:是連接相鄰椎弓的韌帶,由彈力纖維構成,堅韌而富有彈性。黃韌帶協助圍成椎管,並有限制脊柱過分前屈的作用。

5、棘上韌帶:是連接胸、腰、骶椎各棘突的縱行韌帶,能限制脊柱過屈。

6、棘間韌帶:連接各棘突之間,後接棘上韌帶或項韌帶。除以上韌帶外,尚有前縱韌帶、後縱韌帶、項韌帶、橫突間韌帶。

7、關節關節突關節(zygapophysial joints)由相鄰椎骨的上下關節突構成,可作微量運動。

8、腰骶關節(lumbosacral joint)由第5腰椎的下關節突與骶骨上關節突構成。

9、寰枕關節(atlantooccipital joint)由枕髁與寰椎上關節凹構成,可使頭作前俯、後仰和側屈運動。

10、寰樞關節(atlantoaxial joint)包括3個關節,兩側由寰椎下關節面和樞椎上關節面構成寰樞外側關節,左右各一,相當於其他椎骨間的關節突關節。

11、中間由樞椎齒突與寰椎前弓後面的齒突凹和寰椎橫韌帶之間構成的寰樞正中關節,可使頭旋轉。此外,齒突後方有堅韌的寰椎橫韌帶,有限制齒突向後方移動的作用。

12、鉤椎關節 臨床上稱「Luschka」關節,在下5個頸椎體之間,由椎體上面兩側緣向上突起的椎體鉤與上位椎體下面兩側緣的陷凹所構成。關節的周緣有滑膜囊包繞。

(6)脊柱就是脊椎擴展資料:

脊椎的功能

1、支持和保護功能

人體直立時,重心在上部通過齒突,至骨盆則位於第2骶椎前左方約7cm處,相當於髖關節額狀軸平面的後方,膝、踝關節的前方。脊柱上端承托頭顱,胸部與肋骨結成胸廓。上肢藉助肱骨、鎖骨和胸骨以及肌肉與脊柱相連,下肢借骨盆與脊柱相連。上下肢的各種活動,均通過脊柱調節,保持身體平衡。

2、運動功能

脊柱除支持和保護功能外,有靈活的運動功能。雖然在相鄰兩椎骨間運動范圍很小,但多數椎骨間的運動累計在一起,就可進行較大幅度的運動,其運動方式包括屈伸、側屈、旋轉和環轉等項。脊柱各段的運動度不同,這與椎間盤的厚度、椎間關節的方向等制約因素有關。

脊柱背側主要為肌肉,脊柱周圍的肌肉可以發動和承受作用於軀乾的外力作用。直接作用於腰背部脊柱的肌肉有背肌、腰肌。背肌分淺層和深層:淺層包括背闊肌、下後鋸肌,深層包括骶棘肌、橫突棘肌、橫突間肌、棘突間肌;腰肌包括腰方肌和腰大肌。

間接作用於腰脊部脊柱的肌肉有腰前外側壁肌、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股二頭肌、半腱肌及半膜肌等。

7、脊柱響,是怎麼回事?

你好,一般來說,僅有彈響、外表不紅不腫,也不感到疼痛,不伴活動障礙者屬於生理性彈響,不需要特別處理,也不必為此過於惶恐不安。關節活動時,關節面之間、軟骨墊與關節面之間、肌腱和關節囊之間等,總會發生摩擦而發出聲音。建議注意休息,按時補鈣的。

8、喉結是不是就是脊柱

喉結不是脊柱。

喉結,指人咽喉部位的軟骨突起,男性較為突出。

男性在青春期比女性更早發育喉結,男性的喉結一般比女性的更為突起
喉結突出,是男性的性徵之一,經過青春發育期以後的男性,由於雄激素的作用,一般都會發生喉結不同程度地向前突出的現象。
人的喉嚨由11塊軟骨作支架組成,其中最主要,體積最大的一塊叫甲狀軟骨。胎兒在2個月時,喉軟骨開始發育,直到出生後5~6年,每年仍在增長,但5~6歲到青春期這一時期內喉軟骨生長基本停止。所以,童男童女的甲狀軟骨都一樣。進入青春發育期以後,由於雄激素的分泌增多,這才使男子出現喉結。男女都有喉結。

人類脊柱由33塊椎骨(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骨、尾骨共9塊)借韌帶、關節及椎間盤連接而成。脊柱上端承托顱骨,下聯髖骨,中附肋骨,並作為胸廓、腹腔和盆腔的後壁。脊柱具有支持軀干、保護內臟、保護脊髓和進行運動的功能。脊柱內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條縱行的脊管,內有脊髓。註:脊柱不等於脊椎(脊椎骨),脊柱是由N脊椎組成的。

與脊柱就是脊椎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