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脊柱橫向運動

脊柱橫向運動

發布時間:2020-11-06 17:40:11

1、脊柱的運動中運動范圍最大的是什麼和什麼?

脊柱的運動主要是依靠相鄰兩塊椎骨之間的椎間盤的扁化作用來實現的。
盡管各椎骨間的椎間盤厚度和運動幅度有限,但整個脊柱的聯合運動范圍卻很大。
脊柱可繞額狀軸作屈伸運動;繞矢狀軸作側屈運動;繞垂直軸作迴旋運動。此外,還可作環轉運動。

2、簡述脊柱的整體觀的形態,運動形式

答:整個脊柱前面觀從頸部到腰部椎體從上到下逐漸增大再從腰部到骶骨逐漸縮小,這種變化和承受重力的變化有關;後面觀有棘突縱列成一條直線,頸椎棘突短,末端分叉,胸椎棘突長,斜向後下方,成疊瓦狀緊密排列,腰椎棘突呈板狀水平向後棘突間隙較寬;脊柱側面觀有四個生理彎曲,凸向前的有頸部和腰部,凸向後的是胸椎和骶椎形成最早的是胚胎時的胸曲和腰曲,頸曲是在嬰兒抬頭時形成,腰曲是在嬰兒坐立和站立時形成的。頸椎的四個生理彎曲增大了脊柱的彈性,在走和跳躍時可減輕對腦和臟器的沖擊和震盪,維持身體的平衡。脊柱也參與胸廓和骨盆的構成,其容納和保護體內器官,脊柱又是軀乾的中軸,有支持體重和傳遞重力的作用。脊柱是軀干運動的樞紐,椎體於椎體之間的運動幅度有限,但整體連接起來就使脊柱整體運動幅度增大。脊柱可做前屈,後伸,側轉,旋轉和換轉運動。運動幅度最大的不為是在勁段和腰段,故損傷也是多見於這兩個地方。

3、什麼樣的運動對脊椎有好處呢?

據我的經驗,五體投地的拜佛對脊柱的好處非常大。拜時動作不要太快,一開始可少拜,應由少到多逐漸增加,可早晚各做一次,不但能很好的活動脊柱,還對各臟器都有很好的按摩作用。脊柱是生長和輸送脊髓的器官,選擇最佳活動脊柱的方法太重要了。緩慢舒展的拜佛動作能使各椎節、椎盤的位置得到很好的調整,使血液循環暢通。我原來有嚴重的胃病、牙齒松動、睡眠不好,通過一段時間的拜佛,所有症狀全都消失,感興趣者不妨一試

4、脊柱是如何組成的?有哪些彎曲?可做哪些運動

脊柱是身體的支柱,位於背部正中,上端接顱骨,下端達尾骨尖。

脊柱分頸、胸、腰、骶及尾五段,上部長,能活動,好似支架,懸掛著胸壁和腹壁;下部短,比較固定。身體的重量和所受的震盪即由此傳達至下肢。

脊柱由脊椎骨及椎間盤構成,是一相當柔軟又能活動的結構。隨著身體的運動載荷,脊柱的形狀可有相當大的改變。

脊柱的活動取決於椎間盤的完整,相關脊椎骨關節突間的和諧。 

5、脊柱側彎患者適合做什麼運動鍛煉

千萬別做仰卧起坐,還有俯卧撐,脊柱側彎患者不能做,,要多做伸懶腰的動作,建議你在家弄一個單杠,每天不用力雙手攥住懸在那,拉伸骨頭,這種方法很有益的,我在報紙上看過的,一個女孩用的,她很嚴重了,但通過她堅持不懈,治療效果很好,那則新聞很感人的!一開始可以從五分鍾掛那個單杠,然後慢慢增加,到以後天天做個15分鍾,還有跑步也對我們有好處,活動骨頭的,醫生和我說的,最好的是先跑步在掛單杠,因為跑步讓骨頭有鬆了下來,在掛單杠就比較容易的把骨頭拉直了,這些方法是很科學的!你可以試看看。

6、棗庄吳氏脊柱側彎我女兒脊柱側彎,反S形好治療嗎

常見的治療脊柱側彎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穿戴支具

對於中等的脊柱側彎(25到40度),穿戴支具可以防止彎曲變的嚴重,但無法矯正它。支具對發育完全的骨骼沒有顯著作用,所以一般只讓還未停止發育的患者使用。

有的支具只需在晚上睡覺時穿戴,有的必須每天穿戴23小時,具體穿戴方法須遵醫囑,確保它發揮作用。

手術

手術通常用於治療嚴重脊椎側彎(會造成畸形、呼吸或心臟問題),脊椎融合手術將椎骨連接在一起,這樣脊椎就不能彎曲。

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是治療和預防脊柱側彎非常好的選擇,並且對於兒童和成人都有很好的效果。

通過強化、穩定和復位脊柱的訓練,可以:

拉伸緊張的結構(彎曲凹的部分), 強化鬆弛物理的結構(彎曲凸的部分)

減少脊柱側彎曲度和恢復頸部、中背和下背至正常前後彎曲度

提升活動能力和靈活性,恢復關節位置,強化脊柱關節、軟骨層、肌肉和椎骨

提高脊柱的穩定性,預防出現腰酸背痛,避免肌肉不平衡

提供心肺功能訓練,防止心肺功能下降

脊柱側彎有5種類型:

S型彎曲1(涉及到胸椎和腰椎,有兩個彎曲,腰椎彎曲比胸椎彎曲大);

S型彎曲2(涉及到胸椎和腰椎,有兩個彎曲,胸椎彎曲比腰椎彎曲大);

S型彎曲3(在胸椎有兩個彎曲,胸椎中部的彎曲大於胸彎上部的彎曲);

短C型彎曲(涉及到胸椎);

長C型彎曲(涉及到胸椎和腰椎)

不同的脊柱側彎類型,需要不同的運動康復方案,因此有條件最好找物理治療師開具運動處方,達到更好的運動治療效果。

你也可以嘗試以下的運動:

脊椎轉體運動

坐在凳子上,直立上半身,雙臂疊放與肩同高,兩眼平視前方

向左旋轉上半身,直到有拉伸感,返回起始位置

向右旋轉上半身,直到有拉伸感,返回起始位置

重復5次

肩部橫向外展強化運動

俯卧在桌上或者床上,雙臂伸出桌(床)外,自然下垂

放鬆肩膀,掌心向前

抬起手臂,與肩同高,直到拉伸感,慢慢放下手臂

重復10次

仰卧橋型運動

仰卧屈膝,膝蓋分開與髖關節同寬

兩臂置於身體兩側,掌心向下

放鬆肩膀,收腹,抬起臀部使身體形成橋型,放下臀部

重復5次

7、屈,伸,側屈,迴旋脊柱的肌主要有哪些

使脊柱(軀乾和頸部)前屈的肌主要有:胸鎖乳突肌、斜角肌、頸長肌、頭長肌、腹直肌、腹內斜肌、腹外斜肌、腰方肌、腰大肌等。

使脊柱後伸的肌主要有:斜方肌、上後鋸肌、下後鋸肌、頭夾肌、頸夾肌、骶棘肌、橫突棘肌、背短肌等。

使脊柱側屈的肌有:肩胛提肌、腰方肌、肋間肌、橫突間肌等。

與脊柱旋轉有關的肌有:胸鎖乳突肌、斜方肌上部、斜角肌、腹內斜肌、腹外斜肌、夾肌、髂肋肌、脊柱固有的迴旋肌、髂腰肌等。


(7)脊柱橫向運動擴展資料:

骨骼肌是運動系統的動力部分,分為白、紅肌纖維,白肌依靠快速化學反應迅速收縮或者拉伸,紅肌則依靠持續供氧運動。在神經系統的支配下,骨骼肌收縮中,牽引骨產生運動。

人體骨骼肌共有600餘塊,分布廣,約占體重的40%,每塊骨骼肌不論大小如何,都具有一定的形態、結構、位置和輔助裝置,並有豐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分布,受一定的神經支配。因此,每塊骨骼肌都可以看作是一個器官。

頭肌可分為面肌(表情肌)和咀嚼肌兩部分。軀干肌可分為背肌、胸肌、腹肌和膈肌。下肢肌按所在部位分為髖(kuan)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均比上肢肌粗壯,這與支持體重、維持直立及行走有關。上肢肌按所在部位分為:肩肌、臂肌、前臂肌、手肌、頸肌。

8、背部脊椎凹進去如何運動改善

如果是胸曲上半部生理曲度變直(凹陷),常會伴有頸椎生理曲度減小及胸椎腰椎過渡部後凸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通常意義上的運動及拉伸都沒有把凹陷的胸椎「拉出來」的能力,我的經驗是在整體調整頸椎和腰椎的基礎上用呼吸力從胸廓裡面將凹陷的胸椎重新「推出來」,這需要大約30-40天的時間。我的一個學生本來是脊柱側彎,他在網上查到「拉單杠」可以矯正脊柱側彎,就每天努力地「拉單杠」,幾個月以後卻頸曲減小腰曲加大肩胛骨後移,凹陷的胸椎壓迫肺部令呼吸不暢、過大的腰曲壓迫胃部只好「少吃多餐」,我根據他的具體情況設定了訓練方案並根據其身體的變化隨時調整,在訓練第五天的時候他對我說:「老師,原來大米飯這么好吃!」。下面的圖片是他訓練第一天和第三十天背部的變化,今天是第三十一天,我相信再過幾天會更好。

與脊柱橫向運動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