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醫脾和小腸功能的區別
你好,你是把中醫中的脾和西醫中的脾混淆了,中醫中的脾包括消化系統、肌肉等,小腸的吸收功能屬於脾,但小腸不屬於脾,西醫中的脾僅僅指脾臟,你仔細看看教材,脾的定義,說得很清楚。中醫中的脾是包括整個消化吸收系統的,它是從功能上來劃分的,中醫著重功能,不是像西醫那樣從組織結構上來劃分的。不僅是脾,比如肺它就包括呼吸系統,不像西醫僅僅只肺臟,肝、心、腎等也不僅僅指肝心腎,包括與之相關的組織。以後學習中醫也要注意這個最基本的問題,如果你按照西醫的概念去理解,那就想不通了。
2、脾在身體哪個部位
位於左季肋區後外方肋弓深處,與9-11肋相對,長軸與第10肋一致。膈面與膈肌和左肋膈竇相鄰,前方有胃,後方與左腎、左腎上腺毗鄰,下端與結腸脾溝相鄰,地柔軟的網狀內皮細胞器官,成年人的脾長約10cm~12cm,寬6cm~8cm,厚3cm~4cm,重110g~200g,大致有巴掌那麼大,重200克左右,由幾條韌帶將其「懸掛」在上腹部
3、人的脾和腎在人體的哪個地方?
人體脾在膈肌也就是兩肋中間偏右的位置。腎位於腹後壁,脊柱兩旁,左右各一。
4、運脾,健脾和補脾之間的區別是什麼?
補脾:一般是說脾氣虛衰的時候,補的是脾氣
健脾和運脾的意思差不多,用在脾失健運的時候。中醫里脾的功能主要是運化水谷。脾氣不虛,但是運化功能出了問題。
ps:個人意見
5、人身體上的脾和腎都有什麼作用?
這是學中醫最基本的常識了。你的分類是中醫,那麼我就給你講中醫的答案。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運化、升清和統攝血液,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後天之本。主運化是指脾具有把水谷化為精微,將精微物質吸收轉輸至全身的生理功能。脾主升清是指脾氣上升,並將其運化的水谷精微,向上運轉至心、肺、頭目,通過心肺的作用化生氣血以營養全身。主統血,就是說脾可以統攝血液在脈內運行,不使其外行。
腎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主水、納氣。腎藏精指腎具有儲存、封藏精氣的作用,以促進機體生長、發育和生殖,調節人體的代謝和生理功能活動。腎主水是指腎有主持和調節人體津液代謝的作用,故腎有「水臟」之稱。腎主納氣是指腎具有幫助肺保持吸氣的深度,防止呼吸淺表的作用。
具體的解釋還很多,可以看中醫書籍找到。
6、脾臟的解剖圖及其功能?
1、脾臟能夠濾血。
邊緣區和脾索是濾血的主要場所。脾內的大量巨噬細胞可以清除衰老的血細胞(比如紅細胞)、抗原和異物。此外,侵入人體血內的抗原,可在脾內激發免疫反應。
2、脾臟能夠儲藏血液。
人脾可以儲存約40毫升的血液,馬的脾臟則存儲了馬體內大約30%的紅細胞。胚胎發育早期,脾有造血的功能。但出生後脾的造血功能基本消失,僅在部分條件(比如人體出現嚴重造血障礙時)刺激下才能夠恢復。
(6)脊柱和脾擴展資料:
脾臟在人體中的位置和形狀:
人體的脾臟位於腹腔左上方,與第9-11肋相對,長軸與第10肋一致。脾可分為光滑隆凸的膈面、和凹陷的臟面兩面。
臟面前上方與胃底相連,後下方與左腎和左腎上腺相連。神經、血管自臟面中央的脾門處出入脾臟。脾臟除與胰腺連接處和脾門處外,均被腹膜包裹。腹膜鄒襞形成的韌帶對脾起了支持和保護的作用。
脾臟在活體時為暗紅色,上緣較銳,有2-3個切痕,而下緣則相對鈍厚。脾質脆而軟,受暴擊後易破碎。成人的脾臟重約150-200克。正常情況下,脾無法被觸及,腫大的脾則容易被觸到。
7、脾與健康的關系
中醫將脾列為「後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可見脾在人體中的重要性和主導性。周先生稱脾在人體中的地位形象化地提出說處於人民大眾的地位,說明脾是人體健康的基礎之一。
脾人體中起的作用:
(1)、脾主五穀運化,主消化,主吸收精華,供給全身營養,乃是人體營養之大本營,為榮所居。榮是指人體物質之精華,是人體健康的基礎與保證,這應是脾的主要功能,也正是周先生將脾視為人體的人民大眾的依據。民以食為天,而脾則是食主管,也是人體之天。榮既是人體的物質基礎,當然也是健康地發育成長的基礎,人體生命力、活力、創造力的基礎,喪失了這個基礎,人必死亡。在食物中,五穀等糧食是主要的,其他如蔬菜、水果等則為副,這個主次是不可以顛倒的。
現在講科學發展觀,我們要講的是科學飲食觀,科學健康觀,只有科學地保護自己,才能科學地發展自己。萬病始於脾,萬病亦愈脾,尤其是服用外葯,不通過脾,又怎麼能運化,消化與吸收?所以脾胃之病比較難治,是因為吸收功能有了問題,服葯也就難起治療作用。要用科學的新觀念來保脾、健脾與治療脾病是很重要的。用「內葯」就不經過脾,解決了這個難題。
(2)、土生金,脾為胃之母,火生土,心為脾之母,便有「痰生於脾」與「脾能統血」之說。因此,脾有統血與治療氣管病的功能。血在人體是榮之精華,而心君則主血液循環,非常信任其子,故將統血的大任交於脾。脾能統血,便有血液的正常運行,四肢得血能夠運動,目得血能視,耳得血能聽,大腦得血才能思索,人體內臟的各項功能得血才能運轉,這血的運行和灌溉,該是何等重要,但要脾不統血,便會出現各種出血症狀,也就是血妄行的表現,那是十分危險的。因此,動用脾穴,便有止血使血納入正常軌道運行的功能。
(3)、脾主肌肉與四肢,關系人體的運動、力量、活動與健康。人離肌肉,便不能成形,人若四肢癱瘓,便成殘疾。不能設想,人體沒有肌肉,會成什麼樣子。有了肌肉,骨節才能活動,人才能運動,健康的肌肉,是人體健康所必需,過肥與過瘦都不利於健康。可見,保脾與健脾既是健全肌肉與四肢的關鍵,也是人體運動、力量、活力與健康的關鍵,決不可以等閑視之。
(4)、脾為「後天之本」,應很好體會這個本字的意義與作用。腎為「先天之本」,因為水生萬物,萬物皆生於水,腎乃是人類生殖之源;同樣,土生萬物,萬物皆生於土,離了大地母親,又何來人類?脾則是人類生存與生活之源,故而脾是「後天之本」。先天是父母給的,不能改變的;但後天是可以自己能改變的,所以,只有後天,那是自己可以掌握自己命運,有自己來決定的,因此,謀求人體健康的關鍵因素是後天,後天比先天更重要。
(5)、《內徑》曰:「脾者,諫議之管,智周出焉。」因而脾是能決定人的智慧的,人民大眾的智慧是豐富的無窮無盡的,脾主思,脾胃有人體的「小大腦」之稱,是對大腦反應最為敏感的區域。只有擁有健康的脾,人才有豐富的智慧,有智慧才能掌握知識,知識就是力量,這既是人體健康之本,也是人們成功之本。
第一是要注意動靜結合,保持陰陽平衡。動若過分,則人體消瘦,呈脾陽盛而脾陰虛;靜若太過,則人體肥胖,呈脾陰盛而陽虛,兩者皆不相宜。這是保脾健脾中的關鍵問題。
第二、捏脊與微端按摩、指壓體穴。捏脊對脾作用很大,是保健消化系統最重要的手段,具體做法,過去說過,不再說明。如合肥定遠縣有個20年腸炎患者,僅捏脊配合雙足三里、雙三陰交穴,一個月而治癒,恢復勞動能力:一個肝脾腫大的白血病兒,因捏脊20天,肝脾腫大便已消失,可見捏脊健脾作用之巨大。
第三、食療是保脾、治脾之本源,原則是渾素相對平衡,以素為主,多樣化,針對性。觀念要更新,人體需要即是補品,人體不需要就是廢品,甚至是毒品。列如,你體陽盛陰虛,氣強血虧,人參即是你體之毒品;你體血壓、血糖、血脂升高,而能降低血壓、血糖、血脂的普通的芹菜,就是最好的補品。「富貴病」之人,吃葷、吃不當的進補品,等於慢性自殺。關於用食療方面周先生提出很多,不再這里介紹。
第四、適當注意葯療,用葯來保健與治療脾病。雖然主張「內葯為主」,但並不排斥用外葯服葯也是需要而不可以漠視的。
第五、情緒要放鬆與自然和諧,合理安排思索,努力實現自主與創新,使自己成為創新型人物要將科學發展觀用於中醫學,這是保脾與健脾的重要環節。
第六、講科學與衛生,以保脾健脾治脾。脾在人體之作用,既然如此重要,我們就要把脾學當成重要的學問加以研究。我在這里只能接受周先生有關保健脾與治療脾方面的注要內容,詳細內容以原作為准。
8、脾與卑區別?
脾的意思是脾臟。人和脊椎動物的內臟之一,是貯血和產淋巴與抗體的版器官。古同權「髀」,大腿。還同「膍」,牛胃。
卑是低下,低劣,地位低微 ,地勢低下,衰微,衰弱,素質低下,謙恭,做動詞是輕視,小看,低俯,卑躬。古同「俾」,使。
9、副脾和脾有什麼區別嗎
副脾是原有的脾臟附近又長出一個或多個和脾臟功能相近的類似脾臟的臟器,脾大是脾臟的體積較正常人大,B超可以做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