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脊柱問題鞍背
脊柱彎曲現象還有脊柱前凸(會造成鞍背)和脊柱側彎
脊柱後凸即駝背脊柱前凸其中腰部過分前凸稱為鞍背)
鞍背是指局部某椎體被破壞,椎體突然向後凸起
腰部過於前凸的為鞍背生理胸曲消失者為直背
鞍背過度後凸成角的稱為鞍背
2、脊柱的生理彎曲是如何形成的?
新生兒的脊柱是由胸椎後凸和骶骨後凸形成的向前彎曲,這兩個彎曲可以最大限度地擴大胸腔、盆腔對臟器的容量。嬰兒出生時,頸部始呈稍凸向前的彎曲,當生後3 個月,嬰兒抬頭向前看時,即形成了永久性向前凸的頸曲以保持頭在軀幹上的平衡。在生後的18個月幼兒學習走路時,又出現了前凸的腰曲,使身體在骶部以上直立。這樣的脊柱出現了人類所特有的4 個矢狀面彎曲:兩個原發後凸和兩個繼發前凸。胸椎的後凸是由於胸椎椎體前窄後寬的結果,而頸部的繼發前凸主要是由椎間盤的前寬後窄來構成的,其椎體則前後等高或前方稍矮。腰椎的前凸則除了椎間盤的前高後矮外,腰4 及腰5 椎體亦變得前高後矮;腰3 椎體不定,仍多為方形,而腰1、腰2 椎體仍適應胸腰段的後凸而呈後高前矮的形態。
完成四個彎曲的人類脊柱在站立位時,重力線應通過每個彎曲的交接處,然後向下以髖關節稍後方,膝踝關節稍前方而達地面。
腰椎前凸在每個人並不一致,女性前凸較大。青年性圓背患者,或老年性駝背患者,為保持直立位,腰椎前凸亦增加。老年人椎間盤退變後頸椎及腰椎前凸可減少。脊柱的彎曲可協助椎間盤減少振盪,但卻使支撐力減少,在彎曲交界處容易損傷(如胸12,腰1)及慢性勞損(如腰4、腰5)成為腰痛的易發病處。
脊柱的前凸增加稱前凸,常見於腰椎及骶骨水平位的人。過大的弧形後凸常見於胸部,如為驟彎則稱為成角畸形,常見於骨折、結核。向側方的脊柱彎曲稱為側凸。這些都影響脊柱的承重和傳遞功能,故為病理狀態,可導致腰痛。
人類直立運動已有約300 萬~ 500 萬年的歷史,但直立後的脊柱仍不能完全適應功能的需要,特別是腰骶交界處的慢性勞損,常為腰痛發病的基礎。
3、脊柱的生理彎曲是如何形成的?
新生兒的脊柱是由胸椎後凸和骶骨後凸形成的向前彎曲,這兩個彎曲可以最大限度地擴大胸腔、盆腔對臟器的容量。嬰兒出生時,頸部始呈稍凸向前的彎曲,當生後3 個月,嬰兒抬頭向前看時,即形成了永久性向前凸的頸曲以保持頭在軀幹上的平衡。在生後的18個月幼兒學習走路時,又出現了前凸的腰曲,使身體在骶部以上直立。這樣的脊柱出現了人類所特有的4 個矢狀面彎曲:兩個原發後凸和兩個繼發前凸。胸椎的後凸是由於胸椎椎體前窄後寬的結果,而頸部的繼發前凸主要是由椎間盤的前寬後窄來構成的,其椎體則前後等高或前方稍矮。腰椎的前凸則除了椎間盤的前高後矮外,腰4 及腰5 椎體亦變得前高後矮;腰3 椎體不定,仍多為方形,而腰1、腰2 椎體仍適應胸腰段的後凸而呈後高前矮的形態。
完成四個彎曲的人類脊柱在站立位時,重力線應通過每個彎曲的交接處,然後向下以髖關節稍後方,膝踝關節稍前方而達地面。
腰椎前凸在每個人並不一致,女性前凸較大。青年性圓背患者,或老年性駝背患者,為保持直立位,腰椎前凸亦增加。老年人椎間盤退變後頸椎及腰椎前凸可減少。脊柱的彎曲可協助椎間盤減少振盪,但卻使支撐力減少,在彎曲交界處容易損傷(如胸12,腰1)及慢性勞損(如腰4、腰5)成為腰痛的易發病處。
脊柱的前凸增加稱前凸,常見於腰椎及骶骨水平位的人。過大的弧形後凸常見於胸部,如為驟彎則稱為成角畸形,常見於骨折、結核。向側方的脊柱彎曲稱為側凸。這些都影響脊柱的承重和傳遞功能,故為病理狀態,可導致腰痛。
人類直立運動已有約300 萬~ 500 萬年的歷史,但直立後的脊柱仍不能完全適應功能的需要,特別是腰骶交界處的慢性勞損,常為腰痛發病的基礎。
4、w腿坐有什麼影響
孩子W型坐姿有哪些危害
1.長期用W型坐姿坐著,會阻礙孩子的髖關節內收,影響骨盆發育。孩子的骨盆完整發育要到12歲左右才能基本完成,持續的W型坐姿,會讓發育中的骨盆外形受影響,導致不同程度的外擴。
2.這種姿勢會使小朋友雙腳內轉,容易形成「內八字」。
3.可能造成腳趾內傾,即兩只小腳板朝內側斜,並且容易導致平足和筋腱緊張,讓孩子走路不穩,很容易跌倒。
4.坐成W型時,孩子自然無法挺直脊椎,背肌的功能會因此削弱。還可能造成脊柱前凸,即駝背的現象,從而影響孩子整體的平衡感和協調能力。
2
坐立對寶寶有什麼意義
1.可以吃喝更多食物
當寶寶在有支撐的情況下坐起時,頭部與軀干能保持豎直,一般就不會容易噎住了,這時可以給寶寶用杯子而不是奶瓶喝水,通常也是寶寶開始添加輔食的時機。
2.更好發展精細動作
從能坐立起,寶寶就會努力「解放」自己的雙手,用來觸摸、抓取、探索周邊的物體。在小手與環境的互動中,寶寶的手指越來越靈活,精細動作一步步得到發展,還能開發大腦。
3.更好與別人互動
能坐立起來的寶寶與媽媽的距離稍微拉遠了一點,意味著最初的親子分離的開始,寶寶會意識到自己與媽媽不是一體的了。和媽媽面對面的交流也變得比躺著時更有主動權,親子互動變得更有趣。
3
訓練寶寶坐立的方法
5個月時,可練習靠坐,將寶寶放在有扶手的沙發上或小椅子上,讓寶寶靠坐著玩,以後慢慢減少他身後靠的東西,使寶寶僅有一點支持即可坐住或獨坐片刻。
6個月左右,寶寶可開始獨坐,剛開始獨坐時,寶寶可能協調不好,身體前傾,此時坐的時間不宜長,慢慢延長每次坐的時間,直到能穩定的坐。
7、8個月時,家長可以讓寶寶坐在小車子里,由大人推著到戶外散步,環視周圍事物。大人可充分利用這些機會讓寶寶練習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