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頸部脊柱線

頸部脊柱線

發布時間:2020-11-02 07:05:07

1、脖子後面的脊椎疼是怎麼了?

頸椎病的初期。
自我運動治療
1、頸部運動:頭向前傾十次,向後仰十次,向左傾十次,向右傾十次。然後緩慢搖頭,左轉十次,右轉十次。
2、搖動上肢:左臂搖動二十次,再右臂搖動二十次。
3、抓空練指;兩臂平伸,雙手五指作屈伸運動,可作五十次。
4、局部按摩:可於頸部、大椎穴、風池穴附近尋找壓痛點、硬結點或肌肉綳緊處,在這些反應點上進行揉按、推掐。
5、遠道點穴:在手背、足背、小臀前外側、小腿外側尋找壓痛點。於此反應點施點穴按摩。
6、擦掌摩腰:將兩手掌合並擦熱,隨即雙手磨擦腰部,可上下方向擦動,作五十次。
7、掐捏踝筋:兩手變替掐捏足踝後大筋。
8、用拇、食指掐揉人中穴。
9、提揉兩耳;用手提拉雙耳,然後搓揉,待耳發熱為止。
每日可自行施術一次。手法由輕漸重,以能忍耐為度。依法施術,一般1-2月即可見效。

2、頸部脊椎變形做什麼動作可以緩解?

左看看,右看看,上看看,下看看;閉上眼睛聳三聳。

3、脊椎跟脖子有什麼關系

應該是頸椎沒問題,可能是頸部肌肉挫傷,如果頸椎受傷不僅僅是脖子酸痛了,如果不放心的話可以去醫院做個頸部CT或X光片檢查一下,或者先觀察十天左右,待有其他症狀或原有症狀加劇再去拍個片子看看

4、在交通事故中頸部損傷定殘和脊柱損傷定殘的法文區別

頸椎骨折導致頸椎畸形癒合,若影響頸部活動度25%以上(前屈後伸、左右旋轉、左右側屈六個方向測量)
若影響頸部活動度僅10%以上(未達25%)則定為十級。
此類傷情,常有兩椎體骨折、滑脫經行內固定和椎體間植骨融合處理,必然影響到頸部的活動度,一般會被評定在較高等級,需結合相關傷情、治療病史(含手術記錄)等予以比對,若明顯和傷情及治療預後不符合的,則需降低等級或重新鑒定處理。在評殘時機把握上,可在損傷治療4-6個月進行。
胸椎骨折,若屬於粉碎性骨折(結合 X光和CT檢查有椎體骨折線穿過椎體前後緣並椎體後緣部分小骨片突入椎管影像表現),則定為九級;
若僅表現為椎體壓縮二分之一以上,則定為十級傷殘。
此類傷情易出現骨折類型和骨折形態上的甄別問題,需結合 X光和 CT等輔助檢查予以綜合比對。在評殘時機把握上,若為非手術治療可在損傷治療 3-5個月進行;若為手術治療可在損傷治療4-6個月進行。至於考慮其他需要,可提前予以傷殘評定,原則上視必要應明確告知被鑒定人定殘後有可能影響誤工、營養、護理期限的評定
腰椎椎體骨折,僅壓縮二分之一,被認定為十級;若為粉碎性骨折(綜合 X光和 CT等輔助檢查有骨折線穿過椎體前後緣並椎體後緣有小骨片突入椎管內),則定為九級;
實踐中常會有腰椎椎體壓縮性骨折不到二分之一,而被套用十級標准(壓縮二分之一以上)被高評為十級的情況,需結合病史、影像資料予以比對甄別。另外,常見鑒定實踐中有僅一般性壓縮性骨折,因 CT影像讀片原因而被套用九級標準的情況,這里一般以 CT影像下是否有骨折線穿過椎體前後緣並椎體後緣有小骨片突入椎管來界定。單個腰椎椎體橫突骨折,經治療穩定後,因對腰部活動度一般影響不大,一般不構成傷殘等級,但容易被套用腰部活動度受限而評定為十級情況,需結合傷情及治療病史等從嚴綜合把握。
在評殘時機把握上,若不伴有脊髓、周圍神經損傷,可在損傷治療穩定 3個月進行。

5、頸部脊椎不連是怎麼了

你好,常做運動既能預防頸椎病也能預防腰椎病,且鍛煉的方法簡單,或坐或站都能進行。活動的准備姿勢:雙腳分離與肩同寬,兩手臂放在身體兩側,指尖垂直向下眼平視前方,全身放鬆。

6、頸部脊椎痛怎麼辦?

第一,不要伏案時間長了,比如在電腦上作業,一般半個小時就活動活動。
第二,做頸椎操:站立地下,雙腿分開與肩同寬,脖子向後仰看天,盡量向後仰;然後伸長脖子向上向前挺,最後向下,就象公雞打鳴似的。整個動作要緩慢用力,反復10次,當下就見效。每天做兩次。
第三,晚上用自製的枕頭睡覺。製作方法是:用2公斤黃豆裝在一給高、寬、長分別是7、15、30左右的的棉布袋子里。人晚上睡覺不可能是不動的,脖子一動就會自動接受黃豆枕頭的按摩。效果不錯。
第四,不必吃葯牽引貼膏葯等,堅持上面三條必定好轉。因為我自己就是實例,有切身體會。

7、頸部的脊柱是如何構成的?

脊柱是人體的中軸,它是由7 塊頸椎、12 塊胸椎、5 塊腰椎、5塊骶椎及4 塊尾椎組成的,共33 塊;脊椎骨由椎間盤、關節和韌帶緊密連接而成。它的作用是保護脊髓和其神經根,支持體重,傳遞重力,參與胸腔、腹腔和盆腔的構成,同時也是骨骼肌的附著處。

頸部脊柱,為了支持頭顱的重量,需要有堅強的支持力;同時為了適應視覺、聽覺和嗅覺的刺激反應,需要有較高的靈活性。

頸部脊柱,由7 塊頸椎骨、6 塊椎間盤(其中包括第七頸椎骨和第一胸椎骨之間的椎間盤,而第一、二頸椎骨間無椎間盤)和所屬的韌帶構成。從側方觀察呈輕度前凸。頸脊柱在胚胎時期是後凸的,在幼兒起坐後逐漸變為前凸,在青年期仍可呈前凸或呈直線狀,至壯年期始保持前凸。頸部這個生理前凸的存在,是為了增加頸部的彈性,減輕和緩沖外力的震盪,防止對脊髓和大腦的損傷。

8、頸椎和脊椎側彎?

頸椎病是指因頸椎退行性變引起頸椎管或椎間孔變形、狹窄,刺激、壓迫頸部脊髓、神經根,並引起相應臨床症狀的疾病,此病多見於40歲以上患者。長期從事財會、寫作、打字、辦公室等職業的工作人員,由於長期低頭伏案工作,使頸椎長時間處於屈曲位或某些特定體位,不僅使頸椎間盤內的壓力增高,而且也使頸部肌肉長期處於非協調受力狀態,頸後部肌肉和韌帶易受牽拉勞損,椎體前緣相互磨損、增生,再加上扭轉、側屈過度,更進一步導致損傷,易於發生頸椎病。
建議:辦公室工作人員首先在坐姿上應保持自然的端坐位,臀部和背部要充分接觸椅面,雙肩後展,兩肩連線與桌緣平行,脊柱正直,兩足著地。將桌椅高度調到與自己身高比例合適的最佳狀態,使目光平視電腦屏幕,雙肩放鬆。避免頭頸部過度前屈或過度後仰,以減輕長時間端坐引起的頸部疲勞。

與頸部脊柱線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