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兒童腰部脊柱凸起
能夠發圖片看看嗎,如果一直有需要檢查是不是脊柱裂,如果是最近出現的駝背可以糾正寶寶坐姿就可以
2、幼兒脊柱的特點是什麼
胎兒和新生兒的脊柱從側面觀看沒有成人特有的彎曲,幾乎是直的,當小兒開始抬頭時(生後2~3個月),就出現頸椎前凸,當6~7個月小兒開始能坐時,就形成胸椎後凸。當1歲時小兒開始站立及行走,就形成腰椎前凸。最初這些彎曲是不恆定的,當小兒仰卧時仍可伸平。小兒的兩塊脊椎骨之間,軟骨層特別發達,所以在體位不正或長時間一側擴張,都會引起脊柱變形。患有佝僂病時,坐位常出現脊柱呈弧形後凸。所以為了防治脊柱發育畸形,應注意使小兒保持正確的姿勢,避免脊柱長期負重,及早治癒佝僂病。
3、兒童的脊椎存在什麼問題?
小寶寶因為不會說話也不會表達,所有的情緒都是用肢體語言表達出來的,有時候家長早照顧小寶寶的過程中,有一些動作會對小寶寶的脊椎造成一些影響,這樣時候小寶寶會表現出哭鬧的樣子,家長一定要及時的發現引起小寶寶哭鬧的原因,如果小寶寶的脊椎受到了傷害對小寶寶的影響是比較嚴重的。
寶寶脊椎受傷,多會出現過度哭泣現象,同時可能伴隨拒奶,嘔吐等不適症狀,需要注意觀察,如果孩子有類似症狀,應盡快到醫院檢查治療。
嬰幼兒時期是脊柱發育的黃金時期,因為人體脊柱的三個生理彎曲都在嬰幼兒時期形成。
第一個生理彎曲發生在寶寶三個月左右。
新生兒寶寶的脊柱很柔軟,幾乎沒有彎曲,處於完全直的狀態。當寶寶到了三個月左右時,開始出現抬頭、扭頭等動作,從而強化了背部的肌肉,脊柱也開始形成第一個彎曲——頸椎前凸。
第二個生理彎曲發生在寶寶六個月左右。
絕大多數寶寶在六個月左右,就可以不需要支撐,自然的坐著。於是在這時,寶寶的脊柱就會形成第二個彎曲——胸椎後凸。
第三個生理彎曲發生在寶寶一歲左右。
寶寶到了一歲,就開始學習走路,脊柱就開始形成第三個彎曲——腰椎前凸。
會傷害寶寶的脊柱的動作:
1、過早的豎抱寶寶
過早的豎抱寶寶,會增加寶寶脊柱的壓力。新生兒的脊柱非常柔軟,若是長期承受過重的壓力,就會導致脊柱出現不正常的彎曲,最終導致脊柱發育畸形。
2、一直抱著寶寶
有的家長為了減少寶寶哭鬧,或是讓寶寶睡的更好,就會一直把寶寶抱在懷里。時間長了,就會讓寶寶產生依賴心理,非要家長抱著才能睡。這種習慣不僅影響寶寶呼吸換氣,也會使脊柱長期處於彎曲的狀態,因此就會增加寶寶駝背的可能。
3、過早的讓寶寶坐立
寶寶的生長發育都有一定的規律,家長應該讓寶寶自然的發展。因為坐姿對脊柱的要求較高,寶寶在6個月以前,脊柱都尚未發育成熟,不能很好的承受身體的重量。若是過早的讓寶寶學習坐立,會影響脊柱的發育,甚至會導致寶寶脊柱彎曲變形。
4、青少年有必要做脊柱健康檢查嗎?
據統計,33%的兒童有各種輕重不同的疾病隱患,這些隱患可以通過體檢發現;每年定期體檢,並建立連續的健康檔案,是保證兒童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重要手段。
很多父母常常憑經驗、憑肉眼觀察判斷自己的孩子是否健康,認為孩子歡蹦亂跳、營養充足就是健康。其實,這種觀念是錯誤的,因為有一些疾病是肉眼無法看到的,憑經驗很難判定。而通過專業的兒童青少年體檢,不僅能夠篩查先天性疾病、遺傳性代謝疾病,還能及時發現不同年齡階段的常見病以及預防「成人病」,保障兒童健康成長。
福能兒童青少年健康管理專家們建議,應該定期帶孩子去體檢,並建立一份全面的、連續的健康檔案,以便及時發現孩子生理、心理及智力上存在的疾病,當孩子長大成人後,任何疾病的一點痕跡,都可以回過頭來從他的健康檔案里檢索第一手資料,做到有據可查。
兒童青少年存在五大健康問題
1117例兒童體檢發現不少隱患
據統計,33%的兒童都潛在著各種輕重不同的疾病隱患,目前我國青少年及兒童存在五大健康問題,分別是營養不良和肥胖、近視、齲齒、貧血、心理衛生,這些問題都需要引起家長和社會的重視。此外,還面臨著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鋅缺乏、矮小症、性早熟等生長發育異常的情況。
那麼,我們身邊的孩子的健康情況又如何呢?
據介紹,今年初,福能健康管理中心組織了1117名正常的兒童進行了體檢,並就發現不少問題。這些孩子中,乙肝兩對半全陰(即沒有抗體)的佔50%,25-(OH)維生素D3降低的佔43.5%,血鈣降低的佔34.5%,骨量減少的佔30.7%,骨鹼性磷酸酶增高的佔13.8%,身材矮小占的佔13%,肥胖的佔23%,超重的佔13%。此外,還有包皮過長、隱匿性陰莖、膝內翻、血壓偏高、變應性鼻炎等問題。這些情況,如果不是專業體檢,就發現不了!
對此,福能兒童青少年健康管理首席專家李淑閩主任表示, 孩子們的體格、臟器、神經、心理不斷發展和完善,每個階段都面臨新的問題和挑戰,他們的健康要比成人更為復雜,而且時間有限,不可重復。因此相對成人,兒童青少年更需要體檢!至少每年一次的全面的體檢。
定期體檢及時發現健康患隱
建立健康檔案將來有據可查
福能兒童青少年健康管理首席專家李淑閩主任指出,孩子定期體檢,可了解目前身體狀況,及時發現生理缺陷和某些疾病,給予對症治療與干預。
一個周末,小明(化名)的媽媽到福能健康管理中心體檢,因為沒人照顧,就把3歲的兒子一起帶來了。在交談中,媽媽表示,給孩子洗澡時,發現他的陰囊空空的,這是怎麼回事呢?李淑閩主任聽罷,連忙照呼孩子過來檢查,發現情況的確如此。她建議做腹部超聲檢查,查看睾丸是否還在腹腔。彩超結果顯示,小明的「蛋蛋」還在腹腔,需要趕緊治療,否則會耽誤孩子一輩子(導致成年後的不育)。
「兒童青少年體檢還可預防『成人病』。」李淑閩主任表示,很多成人病,如肥胖症、高脂血、冠心病、高胰島素血症、高尿酸血症、糖尿病等,其實都始於兒童期,如果從小孩時就開始注意預防,建立良好生活習慣,定期體檢,早期發現潛在的危險因素,早期干預,可大大降低成年後的發病率。另外家族性遺傳性疾病不是等到成人或得病了才去管理,應提前到兒童青少年時期,延緩疾病發生或不發生。
李淑閩主任還表示,健康體檢是一份與兒童青少年同步成長的最好的健康禮物,並建立一份全面的、連續性的健康檔案,當孩子長大成人後,任何疾病的一點痕跡,都可以回過頭來從他的健康檔案里檢索第一手資料,做到有據可查。
不同年齡的孩子
體檢項目各有側重
那麼,給孩子體檢要做哪些項目呢?
對於不同年齡的孩子體檢項目各有哪些側重這個問題,李淑閩主任介紹,兒童青少年時期(出生至18周歲)處於全身組織和器官逐步完善,體格、生理和心理均在不斷發育的過程中。不同年齡階段其生長發育的特點不同,所以體檢側重也不同。
一
嬰幼兒期:
身高、體重連續測定,可以知曉孩子的生長發育速度是否正常,早期發現營養不良、肥胖、生長遲緩等問題,進行早期干預;通過神經心理行為檢查,可發現神經心理發育異常、運動發育落後、腦損傷等;通過智力篩查,可以早期發現某地智能方面的不足;動態體檢觀察可預防佝僂病,避免骨骼畸形等;微量元素檢查,及時發現微量元素缺乏;血紅蛋白檢查,可及時發現貧血,及時糾正;盡量避免影響生長發育的因素。
二
學齡前期:
對這個階段的兒童應注重營養方面的體檢,如缺鐵性貧血、佝僂病、生長發育遲緩等。另外,弱視、齲齒、過敏性鼻炎、咽炎、中耳炎和先天性異常也是重點檢查項目。
三
學齡期:
這一階段要注重檢查孩子的生長發育情況,預防屈光不正、齲齒、缺鐵性貧血、性早熟、生長發育遲緩、脊柱側彎、不良習慣等等。
四
青春期:
關注青春期性徵發育是否正常,有無提早或延遲,以及預測將來身高是否達標及心理健康是檢查重點。
一般來說,新生兒期要做2次體檢次,在出院後1周內和滿月;嬰兒期至少4次,建議分別在3、6、9和12月齡進行;3歲及以下兒童每年至少2次,每次間隔6個月,時間在1歲半、2歲、2歲半和3歲;3歲以上兒童每年至少1次體檢。
5、6歲兒童脊柱篩查6/22是什麼意思,求解答!
您好,兒童脊柱篩查的6/22是統計結果里的一個數據,最好和公式進行推算,詳細最好請問醫生,因為你自己去算可能會有一定歧義,為保證准確解釋請找專業的醫生來回答!!
6、兒童脊柱側彎?
兒童性脊柱側彎,他是能夠治癒的,主要是根據脊柱側彎的程度,以及脊柱側彎部位,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對於初診時,它的脊柱側彎的角度,如果是小於45度,一般來講,可以進行保守治療,主要是使用支具或者石膏固定,同時每半年要復查X片,每年如果它的角度側彎大於5度,一般來講要進行手術治療,如果患者在初診時他的角度就大於45度,這個時候一般建議患者進行手術治療,同時可以進行牽引術,或者電刺激,對患者脊柱側彎是有不錯的效果,口服一些營養神經的葯物,比如甲鈷胺。
7、如何確定兒童患上強直性脊柱炎呢?
你好!
由於兒童患強直性脊柱炎的情況在逐步上升,為此專家強調確診兒童強直值得關注。一般,兒童患者可同時可參考如下項目:
1、發病年齡小於16歲,多在8歲以後,
2、男性占絕大多數;
3、外周關節必定受累,並常為第一症狀,受累關節以膝、髖和踝為多,呈少關節非對稱性或多關節對稱性;
4、髖關節受累多出現破壞和殘疾;
5、肌腱附著點炎為本病的特徵;
6、腰、骶痛常在初發後幾個月至幾年出現;
7、HLA—B2,陽性率可達90%;
8、家族有類似發病者。
9、高達27%的患者有急性色素膜炎發作。
治療強直性脊柱炎最好是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才能減少強直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南京市察哈爾路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