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脊柱強直鑒別

脊柱強直鑒別

發布時間:2020-11-02 00:53:31

1、強直性脊柱炎有什麼表現,怎麼判斷得了強直性脊柱炎?

強直性脊柱炎屬於脊柱關節綜合症,其症狀主要影響患者的腰、骶等部位,常伴隨腰部僵硬感,腰骶下腰背或者臀部出現疼痛,開始位置抄為一側過段時間可發展成雙側,就做會致使疼痛感加重,這種感覺以早晨起來較為明顯,白天活動後減輕。早期症狀還會有部分患者出現全身疲憊不適、厭食、體重減輕和低熱等症狀,目前相信與免疫失調及遺傳因子有關,一旦發現需要盡早治療。

2、如何正確鑒別強直性脊柱炎的症狀啊?選擇怎樣的方法來...

中醫認為疾病的發生、發展與轉變,受多方面的因素影響,尤其是時令氣候、地理環境和患者的身體狀況。推薦你使用眾聖強脊貼 ,非常好的。。 

3、強直性脊柱炎鑒別,根治強直性脊柱炎,患上強直性脊柱炎怎麼辦?

您好
強直性脊柱炎的主要症狀和表現有
(1)背部或腰骶部疼痛;(2)早晨起床時腰脊發僵,活動不利,稱之晨僵;(3)上升性疼痛,即自腰骶部向上蔓延疼痛;(4)遊走性疼痛(5)足跟痛;(6)非對稱性外周(肢體)關節炎;(7)脊柱活動受限,甚至部分僵直;(8)全身疲乏、短氣、乏力;(9)視力減退或是有虹膜炎。

治療強直性脊柱炎關鍵在於選對治療方法,中醫的「疏風柔筋療法」 主要是根據患者體質,分型、分類、分級等具體情況來辯證施治,運用新型中葯配方顆粒,採用「基礎方、針對方、外用膏葯方」獨立或搭配使用,從而保證了葯物配伍的個性化、精確化和科學化,使強脊炎患者得到根本的治療。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祝您早日康復!

4、如何確認自己是強直性脊柱炎

最安全有效的當然是去醫院檢查啦。主要是兩個檢查,HBL27檢查,還有骶髂關節拍個片,也就是你的屁股那裡拍個片。單檢查一個是不能說明問題的,如果HBL27檢測呈陽性,並且骶髂關節片子顯示骶髂關節邊緣模糊。那基本可以確診是AS了。兩項檢查大概需要150~200人民幣。希望可以幫到你

5、如何診斷強直性脊柱炎

您好,強直性脊柱炎早期表現為腰背部疼痛,早起晨僵,持續時間長且HLA-B27陽性者強直發病率為10%-20%,所以可以檢測一下HLA-B27是陰性還是陽性,強直性脊柱炎病因復雜,盲目判斷只會影響自己的情緒而得不到一個確切的結果,建議去正規的醫院進行專業的檢查

6、強直性脊柱炎,有什麼確診方法?

目前,臨床上診斷強直性脊柱炎(AS)的標準是:
下腰背痛至少持續3個月,活動後疼痛改善,但休息後不緩解;
腰椎屈伸和側屈活動受限;
胸廓擴展范圍小於同年齡和性別的正常值;
X線表現:雙側骶髂關節炎輕微異常(Ⅱ級),或單側骶髂關節炎明顯異常(Ⅲ級)。
如果患者具備最後一條,且分別滿足前三條中的任何1條,即可確診。

7、強制性脊柱炎鑒別等級是去醫院嗎

強直性脊柱炎,屬於中醫「痹症」范疇。
根據臨床體會,疼痛在夜間加重,多為血瘀之徵;腳後跟痛,多為陰虛之兆;腰部怕冷,得熱痛減,又是陽虛的表現。
強直性脊柱炎的老方堂中醫臨床分型:
1、陽虛型
若見腰腿疼痛,腰背強直,僵硬,有沉重感,俯仰困難,轉側不利,遇寒痛劇,得熱痛減,怕冷,四肢不溫,舌質淡,苔薄白,脈細緩。
2、陰虛型
若見腰腿痛,關節腫脹,腰脊強直,活動受限,口乾者,怕熱,腳後跟痛,心煩失眠,小便黃赤,舌質紅,脈滑數。
3、血淤型
證見腰腿痛,痛在夜間加劇,或有刺痛,腰脊僵硬,活動受限,乏力,雙下肢肌肉萎縮.舌質淡黯,有淤斑或青紫,舌下靜脈迂曲、粗長,苔白,脈弦。
4、濕熱型
除腰背痛之外,兼見口乾,不欲飲。舌紅,苔黃厚膩,脈濡。

8、強直性脊柱炎診斷從哪幾方面看?有了解的嗎?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青少年多發的疾病,它往往會改變一個青少年的一生。由於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影響多器官、多系統的全身性疾病,故對病人應做全面系統檢查。脊柱病變是本病主要部位,明顯的體征如駝背畸形常是確定診斷的重要依據。因此對疑有本病的病人尤應注意脊柱方面的檢查:有無脊柱駝背畸形,有無骶髂關節和椎旁肌肉壓痛、各個方向運動時脊柱縣否受限等等。
一、診斷典型者或雖不典型但考慮到本病者,一般診斷多無困難。由於X線表現出現較晚,早期確診往往較難。臨床診斷主要依據:
①X線表現最短需10天,一般多在2~3周開始顯示,3周以上則可見本病典型影像,易於確診。
②全身中毒症狀嚴重,伴有不明高熱者,應想到組織深部感染,其中包括化膿性脊柱炎。
③在前者基礎上,伴有腰部疼痛、叩痛及活動受限等,則應擬診化膿性脊柱炎,邊治療邊觀察。
④此外還可參考血培養、椎旁抽出物檢查(非必要時一般不做)及化驗室檢查等。
二、鑒別診斷典型者,尤其病變後期一般勿需與其他疾患鑒別。但不典型者,則應與以下病變鑒別。
(1)風濕症:十分多見,且易伴有腰背部症狀及發熱。但本病有以下特點:遊走性關節痛;侵犯多關節,且較表淺;對阿司匹林類葯物反應敏感;全身中毒症狀較 輕;血培養陰性,抗「O」試驗多陽性。
(2)脊柱結核:亦易混淆,但本病特點為發病及病程十分緩慢;多有結核病史及慢性消耗體質;以胸腰段多見,實物試驗多陽性;x線片以破壞為主,尤以椎間隙多明顯受累,甚至消失;椎旁膿瘍發生率高於化膿性者,尤其是腰大肌或椎旁陰影明 顯增寬。
(3)類風濕性關節炎:根據本病特點與化膿性脊柱炎鑒別,即主要累及四肢手足的小關節;雙側對稱性發病,後期手足變形;腰部偶可伴發.但症狀輕微;類風濕因子多為陽性;全身無明顯炎性反應。
(4)其他:此病尚應與傷寒性脊柱炎(可根據肥達反應等)、強直性脊柱炎(起病 於雙側骶髂關節並向上發展等)及波浪熱(流行病史等)等疾患鑒別。

9、如何鑒別強直性脊柱炎和骨關節炎

強直性脊柱炎和骨關節炎均可累及脊柱和外周關節,但兩者在臨床症狀及X線檢查有不同之處,故比較容易鑒別兩者。強直性脊柱炎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慢性炎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關節、脊柱骨突、脊柱旁軟組織及外周關節。患者逐漸出現臀髖部或腰背部疼痛和(或)發僵,尤以久卧久坐時明顯。病變初期疼痛多位於一側呈間斷性,數月後多在雙側呈對稱性。晨起或久坐站立時腰部發僵明顯,但活動後減輕。有的患者臀髖部有劇痛感,偶向周邊放射。隨病情的發展,可累及腰椎、胸椎,繼而出現相應部位疼痛、活動受限或脊柱畸形;大部分患者在病初或病程發展中出現外周關節病變,以膝、踝、髖和肩關節多見,表現為局部疼痛、活動受限、關節強直及肌肉萎縮;常伴有全身症狀,可出現發熱、貧血、消瘦或其他器官受累,如眼色素膜炎、跟腱炎等;X線檢查可見關節邊緣模糊,晚期出現骨性融合。骨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慢性關節疾病,以手的指關節、肘、膝、肩關節及脊柱最易受累。受累關節以疼痛和壓痛為主,活動時關節有摩擦音,嚴重者可發生關節畸形。可出現明顯的晨僵現象,但一般不超過半個小時。頸椎或脊柱病變可引起神經受壓或刺激症狀。一般無全身症狀,不會出現關節強直及肌肉萎縮;X線顯示骨贅生成和椎間隙變窄。

與脊柱強直鑒別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