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脊柱炎是什麼症狀
您好: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早晨起床時,或在久卧的情況下,或在久坐起立時背部僵硬不適,嚴重者背部僵硬伴有疼痛症狀。晨僵或疼痛症狀一般發生在背部,也可以發生在骶髂關節部位。
強直性脊柱炎早期症狀一般都有腰骶關節疼痛,是強直性脊柱炎最具特徵性的症狀,常為隱漸性疼痛。
強直性脊柱炎早期發病症狀除晨僵、骶髂關節疼痛以外,還會出現腰椎疼痛,腰椎活動功能受限,腰椎疼痛症狀上下移動,有的呈現下行性,是強直性脊柱炎最具特徵的症狀。
強直性脊柱炎有3%左右患者先從頸椎發病,其他都來自上升性擴展。少數先有頸椎炎,表現為頸椎痛,疼痛沿頸部向頭部,疼痛症狀多數向下出現背部疼痛,頸部肌肉開始時痙攣,以後萎縮進一步發展至頸、胸椎後凸畸形,頭部活動明顯受限,固定於前屈位,不能上仰、側彎或轉動,嚴重時頸椎活動功能消失,只能看見腳下地面。強直性脊柱炎的脊柱側彎是脊柱炎症病變原因之一,臨床研究證明有90%的強直性脊柱炎脊柱受累患者均出現脊柱側彎症狀。
脊柱竹節樣變是強直性脊柱炎的特點,圍繞脊柱前後左右所有韌帶都發生骨化,椎體上下邊緣骨贅形成,逐漸增大,導致椎體連成骨橋,椎體正側位的X線片影像學檢查呈竹節樣變,是椎間盤纖維環骨化的結果,常開始於胸腰段,從一個或數個椎體,逐漸向上下擴展,晚期呈彌漫性竹節樣變,脊柱活動功能嚴重受限。強直性脊柱炎的中軸關節炎,起病多呈隱漸性疼痛,疼痛症狀多能耐受,不影響日常工作,所以造成強直性脊柱炎早期診斷率很低,一般發現強直性脊柱炎已經到中晚期了。
強直性脊柱炎髖關節受累共占強直性脊柱炎中晚期的60%以上,髖關節疼痛是強直性脊柱炎中晚期的主要症狀之一,常伴有髖關節功能障礙。表現為髖部疼痛劇烈,其部分表現為臀部、腹股溝部位、大腿內側部位疼痛,繼續發展髖關節活動功能受限,髖關節周圍肌肉萎縮,最後髖關節出現骨性強直,這種髖關節疼痛症狀多見於中青年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男性比女性多見,病情進展快,疼痛症狀重,易出現骨性強直,導致較高的致殘率,尤其青少年,預後最差。
強直性脊柱炎可引起膝關節強直。因膝關節滑膜肥厚和關節軟骨面破壞較輕,很少發生軟骨壞死吸收現象,膝關節腫脹疼痛症狀多在強直性脊柱炎活動期發生,一般不會呈現持續性膝關節腫脹疼痛症狀。
注意事項:如果已經確診了強直性脊柱炎,建議平時多注意保暖,堅持長期的功能鍛煉。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不要太勞累,保持愉快的心情。
2、脊椎炎是怎麼形成的?
脊柱炎的病因尚無定論,大多認為脊柱炎與遺傳因素zd、感染因素、免疫環境因素等有關。目前本病病因未明,尚無一種學說能完滿回解釋脊柱炎的全部表現,很可能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受環境因素(包括感染)等多方面因答素的影響而致病。創傷、內分泌、代謝障礙和變態反應等亦被疑為發病因素。
3、強直性脊柱炎是怎麼來的?
您好
強直性脊柱炎是以骶髂關節和脊柱附著點炎症為主要症狀的疾病。屬於自身免疫性疾病,對於強直性脊柱炎的病因,雖然經過不少學者研究,但目前尚不清楚,認為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1.遺傳因素:本病在不同民族中發病率的差異很大,北美的印第安人發病率為2.7%~6.3%,而在非洲發病率僅為0.2%。美國白人和黑人發病率之比為9.4:1。據調查強直性脊柱炎患者親屬中發病率比一般人高3O倍左右。有人研究,發現強直性脊柱炎比類風濕關節炎具有更強的家族遺傳傾向。這說明遺傳因素對本病起著決定性作用。有人曾統計過100例強直性脊柱炎病人,HLA-B27陽性率為88%,發現15例有家族史,其中父親、兄弟先後同患該病的有11例。
2.感染因素:有些學者經過大量觀察,發現不少男性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合並有前列腺炎。另外有一些研究發現,本病患者中潰瘍性結腸炎和局限性腸炎的發病率較一般人高,從而推測致病同素可能是感染。
3.其他致病因素;包括病毒感染、外傷、甲狀腺疾病、肺結核、局部感染等,但都缺乏足夠的證據。
綜上所述,目前尚無一種學說能夠闡明強直性脊柱炎的全部病因,只能認為可能是在遺傳基礎上,加上感染等多方面的影響而發病。
4、強直性脊柱炎是什麼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慢性炎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關節、脊柱骨突、脊柱旁軟組織及外周關節,並可伴發關節外表現。臨床主要表現為腰、背、頸、臀、髖部疼痛以及關節腫痛,嚴重者可發生脊柱畸形和關節強直。建議:尚無根治方法。但是患者如能及時診斷及合理治療,可以達到控制症狀並改善預後。應通過非葯物、葯物和手術等綜合治療,【強直居-優堂傳世貼】緩解疼痛和發僵,控制或減輕炎症,保持良好的姿勢,防止脊柱或關節變形,以及必要時矯正畸形關節,以達到改善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目的。
5、強直性脊柱炎是怎麼引起的?
強直性脊柱炎病因
很可能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的受環境因素(包括感染)等多方面的影響而致病。遺傳因素在AS的發病中具有重要作用。一般認為和HLA-B27有直接關系,HLA-B27陽性者AS發病率為10%~20%,免疫因素也是其中一個病因,有人發現60%AS患者血清補體增高,大部分病例有IgA型類濕因子,血清C4和IgA水平顯著增高。創傷、內分泌、代謝障礙和變態反應等亦被疑為發病因素。
6、什麼是強直性脊柱炎?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疾病,其大部分人表現為HLAB27陽性,患者通常表現為30~50歲期間出現的晨僵,一般情況下超過一小時,以及隱匿發作的後背和髖關節疼痛,最終可以導致進行性的脊柱活動度的喪失。
強直性脊柱炎的一個臨床特點是,患者經常在夜間因背部疼痛而行,在輕微的活動後疼痛可以緩解。另外一些患者可以表現為非對稱性的外周性關節炎症,以及單側的前葡萄膜炎,少數情況下可有心臟和肺部的受累。
強直性脊柱炎預防:
強直性脊柱炎的預防,實際上來講,達到完全預防是不大現實的。因為強直性脊柱炎的發病原因是不清楚的,但是對於那些,比如經常腹瀉的病人,腹瀉病人可以引起脊柱炎的發生,這樣的病人對一些食物的攝入要注意,寒冷的食物、其他一些容易引起腹瀉的食物就要盡量避免。
再一點就是B27陽性的病人,對於這樣的病人,從流行病學調查來講,強直性脊柱炎發作的概率是高的,這樣病人就要注意,當發現了一些症狀,比如晨僵、背部發僵,以及眼睛的一些症狀,虹膜炎、虹膜睫狀體炎、色素膜炎的時候,要及時到醫院去就診,來做出一些早期診斷,經過一些檢查判斷到底是不是強直性脊柱炎早期,這樣治療也能達到一個預防的目的。另外一個是活動的問題,盡量不要去做強度很大的活動,包括一些負重的運動。
在門診有些病人患病以後,去做舉重、一些負重的這些鍛煉,想減體重,但是會引起脊柱損害。而還有一些其它的病因,包括感染和過敏,這些情況下也要注意,因為這些過敏、感染的情況同樣可以引起來強直性脊柱炎的發作,這種情況避免和預防以後,能夠減少強直性脊柱炎的發作。所以嚴格說起來,強直性脊柱炎真正的預防是不現實的。但是經過以上的調整能夠減少強直性脊柱炎的發作,即便發作以後也能夠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7、有誰知道脊柱炎是什麼症狀,該怎麼治療?
脊椎炎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在現在的醫療條件下是不能完全治好的,治療的目的就是緩解症狀,減緩疾病的發展,防止出現關節畸形,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患者應該到正規的公立醫院進行檢查,可以採取按摩、針灸、烤電、封閉等方法進行治療,配合服用布洛芬緩釋膠囊、復方雷公藤膠囊等葯物進行治療。患者日常生活中的保健是十分重要的,要適當參加體育鍛煉,要減少久躺久坐的習慣,多運動,鍛煉腰肌。要注意保暖,根據氣候的變化適時增減衣物,尤其要做好腰背部的保暖,防止受寒。在睡覺的時候盡量平躺,床鋪不要太軟。在學習工作的時候要注意正確的坐姿,做到挺胸抬背,盡量不要長時間彎腰,並且要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多喝水。
8、強直脊柱炎是什麼病呢
強直性脊柱炎(AS)是以骶髂關節和脊柱附著點炎症為主要症狀的疾病。與HLA-B27呈強關聯。某些微生物(如克雷白桿菌)與易感者自身組織具有共同抗原,可引發異常免疫應答。是四肢大關節,以及椎間盤纖維環及其附近結締組織纖維化和骨化,以及關節強直為病變特點的慢性炎性疾病。強直性脊柱炎屬風濕病范疇,病因尚不明確,是以脊柱為主要病變部位的慢性病,累及骶髂關節,引起脊柱強直和纖維化,造成不同程度眼、肺、肌肉、骨骼病變,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病因
很可能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的受環境因素(包括感染)等多方面的影響而致病。遺傳因素在AS的發病中具有重要作用。一般認為和HLA-B27有直接關系,HLA-B27陽性者AS發病率為10%~20%,免疫因素也是其中一個病因,有人發現60%AS患者血清補體增高,大部分病例有IgA型類濕因子,血清C4和IgA水平顯著增高。創傷、內分泌、代謝障礙和變態反應等亦被疑為發病因素。
臨床表現
1.初期症狀
對於16~25歲青年,尤其是青年男性。強直性脊柱炎一般起病比較隱匿,早期可無任何臨床症狀,有些病人在早期可表現出輕度的全身症狀,如乏力、消瘦、長期或間斷低熱、厭食、輕度貧血等。由於病情較輕,病人大多不能早期發現,致使病情延誤,失去最佳治療時機。
2.關節病變表現
AS病人多有關節病變,且絕大多數首先侵犯骶髂關節,以後上行發展至頸椎。少數病人先由頸椎或幾個脊柱段同時受侵犯,也可侵犯周圍關節,早期病變處關節有炎性疼痛,伴有關節周圍肌肉痙攣,有僵硬感,晨起明顯。也可表現為夜間疼,經活動或服止痛劑緩解。隨著病情發展,關節疼痛減輕,而各脊柱段及關節活動受限和畸形,晚期整個脊柱和下肢變成僵硬的弓形,向前屈曲。
(1)骶髂關節炎 約90%AS病人最先表現為骶髂關節炎。以後上行發展至頸椎,表現為反復發作的腰痛,腰骶部僵硬感,間歇性或兩側交替出現腰痛和兩側臀部疼痛,可放射至大腿,無陽性體征,伸直抬腿試驗陰性。但直接按壓或伸展骶髂關節可引起疼痛。有些病人無骶髂關節炎症狀,僅X線檢查發現有異常改變。約3%AS頸椎最早受累,以後下行發展至腰骶部,7%AS幾乎脊柱全段同時受累。
(2)腰椎病變 腰椎受累時,多數表現為下背部和腰部活動受限。腰部前屈、背伸、側彎和轉動均可受限。體檢可發現腰椎脊突壓痛,腰椎旁肌肉痙攣;後期可有腰肌萎縮。
(3)胸椎病變 胸椎受累時,表現為背痛、前胸和側胸痛,最常見為駝背畸形。如肋椎關節、胸骨柄體關節、胸鎖關節及肋軟骨間關節受累時,則呈束帶狀胸痛,胸廓擴張受限,吸氣咳嗽或打噴嚏時胸痛加重。嚴重者胸廓保持在呼氣狀態,胸廓擴張度較正常人降低50%以上,因此只能靠腹式呼吸輔助。由於胸腹腔容量縮小,造成心肺功能和消化功能障礙。
(4)頸椎病變 少數病人首先表現為頸椎炎,先有頸椎部疼痛,沿頸部向頭部臂部放射。頸部肌肉開始時痙攣,以後萎縮,病變進展可發展至頸胸椎後凸畸形。頭部活動明顯受限,常固定於前屈位,不能上仰、側彎或轉動。嚴重者僅能看到自己足尖前方的小塊地面,不能抬頭平視。
(5)周圍關節病變 約半數AS病人有短暫的急性周圍關節炎,約25%有永久性周圍關節損害。一般多發生於大關節,下肢多於上肢。肩關節受累時,關節活動受限,疼痛更為明顯,梳頭、抬手等活動均受限。侵犯膝關節時則關節呈代償性彎曲,使行走、坐立等日常生活更為困難。極少侵犯肘、腕和足部關節。
此外,恥骨聯合亦可受累,骨盆上緣、坐骨結節、股骨大粗隆及足跟部可有骨炎症狀,早期表現為局部軟組織腫、痛,晚期有骨性粗大。一般周圍關節炎可發生在脊柱炎之前或以後,局部症狀與類風濕關節炎不易區別,但遺留畸形者較少。
3.關節外表現
AS的關節外病變,大多出現在脊柱炎後,偶有骨骼肌肉症狀之前數月或數年發生關節外症狀。AS可侵犯全身多個系統,並伴發多種疾病。
(1)心臟病變 以主動脈瓣病變較為常見。臨床有不同程度主動脈瓣關閉不全者約1%;約8%發生心臟傳導阻滯,可與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同時存在或單獨發生,嚴重者因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而發生阿—斯綜合征。當病變累及冠狀動脈口時,可發生心絞痛。少數發生主動脈肌瘤、心包炎和心肌炎。
(2)眼部病變 長期隨訪,25%AS病人有結膜炎、虹膜炎、眼色素層炎或葡萄膜炎,後者偶可並發自發性眼前房出血。虹膜炎易復發,病情越長發生率愈高,但與脊柱炎的嚴重程度無關,有周圍關節病者常見,少數可先於脊柱炎發生。眼部疾病常為自限性,有時需用皮質激素治療,有的未經恰當治療可致青光眼或失明。
(3)耳部病變 在發生慢性中耳炎的AS病人中,其關節外表現明顯多於無慢性中耳炎的AS病人。
(4)肺部病變 少數AS病人後期可並發上肺葉斑點狀不規則的纖維化病變,表現為咳痰、氣喘,甚至咯血,並可能伴有反復發作的肺炎或胸膜炎。
(5)神經系統病變 由於脊柱強直及骨質疏鬆,易使頸椎脫位和發生脊柱骨折,從而引起脊髓壓迫症。如發生椎間盤炎則引起劇烈疼痛。AS後期可侵犯馬尾,發生馬尾綜合征,而導致下肢或臀部神經根性疼痛,骶神經分布區感覺喪失,跟腱反射減弱及膀胱和直腸等運動功能障礙。
(6)澱粉樣變 為AS少見的並發症。
(7)腎及前列腺病變 與RA相比,AS極少發生腎功能損害,但有發生IgA腎病的報告。AS並發慢性前列腺炎較對照組增高,其意義不明。
9、脊柱炎的症狀是什麼
你好,強直性脊柱炎的早期症狀比較隱匿,一般表現為乏力,體重減輕,輕度貧血,長期或者間斷的發熱,腰背部不適,等,建議去內分泌科治療,是一種風濕性疾病,一定要及時用葯,也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調理,保持良好的姿勢,睡硬板床,不要使用枕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