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上背脊柱凸

上背脊柱凸

發布時間:2020-10-27 06:59:10

1、後背脊椎骨骨頭一塊一塊的凸出來一直到腰部上面,正常嗎?

很正常,不信你看看別人。人人都是這樣。可能是因為別人肥胖,肌肉把骨頭蓋住了。

2、脊柱後凸易發生的部位及病因

脊柱後凸(kyphosis),又稱駝背,是由各種原因引起的脊柱向後異常凸出,使脊柱本身及其附屬組織解剖形態改變的一種疾患。本病發病率不低,造成的傷殘很顯著,可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生活和勞動。所以,治療本病,不僅僅是改善外觀,更重要的是恢復人體的生理功能和勞動能力。
【病理與病理生理】
脊柱後凸畸形所致的生理功能改變,主要是脊柱屈曲畸形壓迫並限制胸腔及腹腔某些臟器生理活動所致。如胸壁畸形致肺不能自由舒縮,導致肺活量減少。在嚴重脊柱後凸畸形患者,胸腔和腹腔變短和受壓,使膈肌運動受限,肺功能明顯減低。
脊柱後凸患者呼吸功能術前和術後測定,並同正常時對比發現:部分患者具有限制性通氣障礙,其氣道清除功能下降,容易誘發氣道阻塞。可在限制性通氣障礙的基礎上,產生混合性通氣障礙。術後測定說明肺活量多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圖1)。
脊柱後凸和患者在晚期,由於咳嗽功能減弱,影響肺內分泌物的排出,從而導致肺內疾患的發生,如並發肺結核者可高達25%。經研究證實,脊柱後凸患者在呼吸時肋骨移動很小,而膈肌運動范圍增加,這一因素使肺活量及最大通氣量降低,呼吸時氣體交換不足。在休息時,患者可能無明顯不適,當運動時即有心悸、氣短、出汗。長期肺功能不良,可引起肺源性心臟病。脊柱後凸經手術矯正後,肺活量可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所以脊柱後凸矯形手術,除能改善外觀、矯正畸形外,還可改善呼吸、心血管及消化系統的功能。
脊柱後凸患者的身體重心在第4腰椎前緣向前移,為克服身體向前傾倒,頸椎前突曲度代償性增加,且髖與膝關節屈曲以保持軀體平衡,長時間代償,可導致頸椎增生。手術矯形後,可使頸椎曲度、髖關節和膝關節的生理狀態得到改善或恢復正常。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因長期脊柱屈曲,腹肌短縮,從而改變肌肉牽拉力線的角度,能加重脊柱的屈曲後凸畸形。
【病因與發病機制】
根據脊柱後凸的形狀,本病可分為脊柱弓狀後凸和角狀後凸,病因各有不同。
1.脊柱弓狀後凸(round kyphosis)
(1)先天性脊柱後凸:可以是椎骨局限性先天畸形的結果,也可以是全身性骨化紊亂的一部分,如Morquio病。椎骨先天畸形的發病原因不明,多見於女孩,隨著脊柱的生長,後凸程度逐漸增加。椎骨畸形種類可以是:
①椎體缺如;
②椎體缺如伴有小椎體;
③一個小椎體;
④鄰近兩個小椎體;
⑤鄰近椎體的分節不全;
⑥椎體前角缺如;
⑦楔形椎體等。
(2)強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強直性脊柱炎為脊柱各關節,包括椎體間關節、關節突關節、肋椎關節及關節周圍組織的侵襲性炎症,骶髂關節亦常受累。至晚期,受累關節發生骨性強硬、韌帶鈣化,脊柱呈強直性脊柱炎後凸畸形。男性約佔90%,本病好發於15~30歲青壯年。現一般認為強直性脊柱炎和類風濕關節炎是兩種不同的疾病,前者稱為「血清陰性」多發性關節病,以和後者區分。最近在強直性脊柱炎患者中發現多數有組織相容性抗原HLA-B27,證明該病有遺傳因素,損傷、感染等可能是誘發因素。本病的病理改變和類風濕關節炎相似,但鄰近關節的骨質增生較多,關節軟骨和軟骨下皮質骨破損,伴有纖維性和骨性融合,關節周圍組織變性和鈣化,脊柱前縱韌帶先受到影響,在椎體之間形成骨橋,X線像呈竹節樣。
(3)老年人駝背(senile kyphosis):老年人駝背的特徵是整個脊柱保持完整,但受累椎體呈楔形。大部分椎間盤正常,惟其前緣可有壞死、纖維變性,甚至完全消失,以致相鄰椎體的前緣骨質融合。病變多見於上、中胸段。此處椎骨和間盤前緣承受較大的應力,特別是蹲著乾重活的人。長期的壓力引起骨質吸收,椎體逐漸變成楔形。最後,出現胸椎明顯後凸、身長縮短、頭向前傾等畸形。
(4)原發性骨質疏鬆症(primary osteoprosis):是指發生在老年和絕經期後婦女的骨質疏鬆,致病原因尚不清楚。
(5)佝僂病性駝背(ricketic kyphosis):佝僂病是發生於小兒的骨軟化症。因椎體發育障礙,而形成弓狀後凸畸形。
(6)癱瘓性脊柱後凸(paralytic kyphosis):常見於脊髓前灰白質炎,這種後凸是由於神經病變引起軀干肌力失衡所致。脊柱後凸的發生與下列因素有關:即不對稱的肌無力,不對稱的軟組織緊張或攣縮,椎體生長紊亂等。癱瘓性脊柱後凸往往被忽視,實質上有不少脊柱後凸是短的脊柱旋轉肌癱瘓所致,是一種隱匿性的脊髓前灰白質炎。
(7)多發性骨骺發育異常(multiple epiphyseal dysplasia):也稱原發性骨骺骨軟骨病或Fairbank病,又稱多發性骨骺成骨不全,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疾病。其特徵為多個骨骺異常骨化、生長障礙和手指粗短。好發部位首先為髖、肩、踝關節,其次為膝、腕、肘關節,受累關節疼痛,活動受限,行走困難,呈搖擺步態。肩關節活動受限,也常為早期的症狀。骨端常粗大,少數有關節屈曲畸形或關節鬆弛。手變短,手指變粗,表現為短肢型侏儒。此外,尚有膝內翻或外翻,兩肢不等長或脊柱後凸畸形,或胸椎呈不規則楔形,因半椎體而引起脊柱後凸。
(8)次發性骨骺骨軟骨病(vertebral osteochondrosis):又稱青年圓背或Sheuermann病,每一椎體的上下面各有一環狀骺板,即次發性骨骺,此種骨骺可發生骨軟骨病,亦稱脊柱骨骺炎。常見的發病部位為胸椎中段。一般都累及3~5個椎體。也可發生於胸腰段。發病年齡多為12~17歲,也有在20~21歲發病者,本病病理表現為受累骨骺前半部缺血性壞死,影響椎體的正常發育,椎體呈楔形變形,增加胸椎的生理後凸,形成圓背。
(9)氟骨症(fluorsis):由於慢性氟中毒而引起骨骺的緻密性、硬化性疾病。氟可以結合進骨的羥磷灰石結晶,並替代結晶中的羥基從而使骨結晶不易溶解,引起骨樣組織增多及大量新骨形成,骨密度增高及骨組織增多。以脊柱及骨盆最易累及,其次是胸廓與顱內。嚴重者可引起韌帶鈣化、脊柱強直後凸,臨床上類似強直性脊柱炎的表現,甚至引起椎管狹窄,脊髓受壓。
(10)甲狀旁腺功能亢進骨營養不良(hyperparathyroidism osteodystrophy):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可增加破骨細胞的數量,加快骨吸收的速度,破壞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平衡,引起纖維性骨炎或纖維囊狀骨炎。受累椎體極易產生壓縮性骨折,造成後凸畸形。

3、本人20歲 發現後背的脊椎(最下面肋骨對應的那塊)有一個凸出來了 是不是駝背啊?有什麼解決辦法

不是吧,駝背不是整個背部都是弓著的嗎?僅僅只有一小坨的話,如果人比較瘦的話是可以摸到棘突的,也有的是棘突炎

棘突為脊椎髓弓中央的刺狀或棱鱗形的背部隆起部。棘突炎,亦稱棘上韌帶增生,即棘上韌帶勞損,為常見的慢性韌帶損傷,是一種屈曲性損傷。一般是由於坐的時間過長,或者彎腰起身的次數太多而導致的勞損性疾病,但它也可以由感冒引起。多見於長期彎腰工作或白領辦公室一族,表現為腰痛或背痛,偶見前者向臀部放射,後者向頸部放射。多為酸痛感。
這是西醫名詞,中醫沒有這個病名。一般中醫治療就是辯證論治,根據中醫腎主骨、肝主筋的理論為指導,採取養血補肝、補腎壯腰、活血化瘀、疏筋通絡等方法配伍葯物治療。

4、背駝(其實不是駝背,就是脊柱凸出來了,是彎的)我該怎麼辦啊

LZ你說了你當天穿的是緊身衣 那估計你很瘦了 那鄰居的的話是不可取的,因為現在的遺傳學好像還沒有這方面的 而且下一代的孩子的畸形存在的原因可能是你在孕期服用的葯物什麼的副作用 跟你的骨骼沒有關系的 你可以放心啦~~ 如果家長實在是不放心那你也可以去醫院做檢查去證實這一點 這個純屬無稽之談

5、駝背,脊柱輕微後凸,如何矯正

讓他或她背十字架。每天早晚各30分鍾。不要時間太長、會傷到骨頭那樣的話就很不常失了。

6、後背脊椎上有一塊骨頭疼,摸起來感覺稍微有一點點凸(就快)這是為什麼

你好,後背脊椎上有一塊骨頭疼,摸起來感覺稍微有一點點凸,這個是需要注意休息的,對症處理。

與上背脊柱凸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