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麼運動有助於拉脊椎
還有就是搬兩把椅子,帶椅背的的那種,面對面放置中間留出一定的距離,你躺在椅面上,腳和頭都能碰著椅背,把腰懸空,每天堅持5分鍾,堅持的時間長了後就加5分鍾這樣,這是好多男模拉長腿線的方法。
運動時注意安全和量,先熱一下身,免得造成肌肉拉傷!加油把
2、什麼運動有助於拉脊椎
是男生嗎?男生的話17歲還不是長個的年齡,還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的,我的好多同學都是大一開始猛長個的。現在注意好好吃飯和睡覺沒問題的,也不用補什麼營養,吃飯主要是按時,生活習慣比較重要,以後少熬夜。如果想運動的話,不妨試試吊單杠,找一個單杠吊起來,雙臂不要使勁,身體自然下垂,想像自己正慢慢接近地面,這樣有助於脊椎的發育;還有就是搬兩把椅子,帶椅背的的那種,面對面放置中間留出一定的距離,你躺在椅面上,腳和頭都能碰著椅背,把腰懸空,每天堅持5分鍾,堅持的時間長了後就加5分鍾這樣,這是好多男模拉長腿線的方法。
運動時注意安全和量,先熱一下身,免得造成肌肉拉傷!
3、對脊柱好的運動有哪些?
?
4、脊柱的運動中運動范圍最大的是什麼和什麼?
脊柱的運動主要是依靠相鄰兩塊椎骨之間的椎間盤的扁化作用來實現的。
盡管各椎骨間的椎間盤厚度和運動幅度有限,但整個脊柱的聯合運動范圍卻很大。
脊柱可繞額狀軸作屈伸運動;繞矢狀軸作側屈運動;繞垂直軸作迴旋運動。此外,還可作環轉運動。
5、什麼樣的運動對脊椎有好處呢?
據我的經驗,五體投地的拜佛對脊柱的好處非常大。拜時動作不要太快,一開始可少拜,應由少到多逐漸增加,可早晚各做一次,不但能很好的活動脊柱,還對各臟器都有很好的按摩作用。脊柱是生長和輸送脊髓的器官,選擇最佳活動脊柱的方法太重要了。緩慢舒展的拜佛動作能使各椎節、椎盤的位置得到很好的調整,使血液循環暢通。我原來有嚴重的胃病、牙齒松動、睡眠不好,通過一段時間的拜佛,所有症狀全都消失,感興趣者不妨一試
6、運動脊柱腰段的肌肉有哪些?
樓主你好;
一個完全的健身方案應當包含吃(飲食),練(訓練),睡(睡眠)三個方面,而練則由心肺,力量,柔韌三個主要部分組成。有鑒於此,本人給出的訓練計劃是:開始時用5-10分鍾有氧熱身,最後用5-10分鍾拉伸放鬆,中間是40-50分鍾的力量訓練。
力量訓練主要有:
1)背部:引體向上(頸前下拉)
2)胸部:平板卧推(坐姿推胸)
3)腿部:杠鈴深蹲(史密斯蹲)
4)肩部:杠鈴推舉(啞鈴推舉)
5)臂部:杠鈴彎舉(啞鈴彎舉)
6)腹部:仰卧起坐(仰卧舉腿)。訓練備註:訓練一周3次,隔天進行,每次1小時左右,練全身,每個部位一個動作,括弧里的動作備用,一個動作3組,每組8-12次,動作與動作之間間隔2分鍾,組與組之間間隔30-60秒,用力時呼氣,放鬆時吸氣,動作要穩要慢。必須用逐漸增加重量來使肌肉的適應力增大,從而對訓練產生反應。使用自由調節重量的器械進行訓練。這可以使肌肉對器械產生的反抗力起到更好的反應。因為它可以使更多的肌肉都能參與到運動中去。做動作時,無論是舉起還是放下,都要控制好動作,這樣就可以集中用力,避免借力。 飲食方面:少吃多餐,適量多攝入蛋,奶,肉。每日食譜為:適度的蛋白質、較少的脂肪、高含量的碳水化合物。3種主要營養素的比例應為25∶20∶55左右。饅頭、面條、米飯等主食及山芋、燕麥、土豆等的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非常高,可作為首選。蛋白質是肌肉增長最重要的營養源,健美訓練者蛋白質的攝人應以非脂或低脂食品為主,如脫脂牛奶、蛋清、魚、去皮家禽、牛排等。睡眠方面:每天晚上最好睡足8小時,中午若有時間可再午睡30分鍾。對了,訓練時間盡量安排在下午至傍晚時段,因為人體在此時段體力和柔韌性都處最佳狀態。
最後祝您早日健身成功! 增大肌肉塊的14大秘訣:大重量、低次數、多組數、長位移、慢速度、高密度、念動一致、頂峰收縮、持續緊張、組間放鬆、多練大肌群、訓練後進食蛋白質、休息48小時、寧輕勿假。
誰怕誰啊專用,復制必究
7、強直性脊柱炎適宜做什麼運動
運動療法
注意做矯形體操 在病情許可的情況下,有針對性的矯形體操是預防和矯正脊柱畸形的主要措施。簡單易行的是深呼吸運動和擴胸運動。兩者都有擴展胸廓,預防肋椎關節強直,增加肺活量的作用,由於胸廓的擴張,還間接起到預防駝背畸形的作用。
(1)深呼吸:每天早晨、工作休息時間及睡前均應常規作深呼吸運動。深呼吸可以維持胸廓最大的活動度,保持良好呼吸功能。
(2)頸椎運動:頭頸部可作向前、向後、向左、向右轉動,以及頭部旋轉運動,以保持頸椎的正常活動度。
(3)腰椎運動:每天作腰部運動、前屈、後仰、側彎和左右旋轉軀體,使腰部脊柱保持正常的活動度。腰背肌鍛煉詳見骨質疏鬆篇。
(4)肢體運動:可作俯卧撐、斜撐,下肢前屈後伸,擴胸運動及游泳等。游泳既有利於四肢運動,又有助於增加肺功能和使脊柱保持生理曲度,是最適合的全身運動。但本病患者嚴禁跳水,以免造成頸椎和頸脊髓損傷。
(5)髖膝關節:運動見類風濕性關節炎所述。
(6)兩腳分開與肩寬,兩手叉腰,抬頭挺胸,目視前方,做胸式呼吸。
(7)體位同前,吸氣時兩手變拳。經體側上舉與肩平,同時挺胸,肩部向脊柱收攏,頭後仰,足尖踮起,呼氣時還原。
(8)體位向前,吸氣時兩上肢伸直經體側上舉;呼氣時雙腿伸直,上體前屈,手觸地面。
(9)距牆角一米處,兩手分別撐在兩側牆上,與肩平齊,吸氣時身體前傾,腰部前挺,腳跟不要抬起,呼氣時還原。
(10)距牆一臂之遠站立,雙臂伸直,撐牆,略比肩寬,吸氣時屈肘,前臂觸牆,胸部前挺;呼氣時還原。
(11)雙手高舉抓單杠懸吊,用自身重量進行牽引,也可以行引體向上,吸氣時上,呼氣時還原。
(12)其他鍛煉方法可以參考骨質疏鬆的運動方法三。
除此以外,太極拳的大雲手有助於增加脊柱的旋轉活動;背伸肌鍛煉有助於預防駝背畸形。
以上的鍛煉方法,病人可以從中選擇幾節,一般一天鍛煉1-2次,每個動作重復8-10次。
(13)生物反饋療法在強直性脊柱炎的應用:強直性脊柱炎容易造成頸椎、腰椎和髖關節的強直,所以要加強這些部位的鍛煉。以下三個部位可以一個月測量一次,病人可以親自看到自己身體功能在綜合治療後正在逐步改善,從而增加他們與疾病斗爭的信心。
1)頸椎 測量頸椎的活動度,包括前屈、後伸、側屈、旋轉。
2)腰椎 較為方便的是測量指地距,較為精確的是改良Schober實驗。①指地距,指的是立位,雙膝關節伸直位,雙足並攏,身體盡量做屈曲(彎腰)的動作,測量指尖到地面的距離;②改良Schober實驗,在雙髂後上棘連線的中點與其上10cm處一點相連作一垂直線(即在皮帶與脊柱的交點作一點,從此點沿脊柱向上10cm處作一點),測量前屈時兩點的延伸距離,正常人可達16-22cm,而重型強直性脊柱炎僅增加1-2cm。
3)髖關節 雖然髖關節有多種運動方式,但對於病人來說屈曲功能最為重要。保持了髖關節的屈曲功能,對於強直性脊柱炎的病人來說就是保持了生活自理能力。簡單的方法是測量臀地距,指的是病人作下蹲動作,肛門到地面的垂直距離。
4)勞逸適度 過度勞累,促使骨關節破壞,易形成殘廢;過度強調休息,易使骨關節喪失活動能力,也將造成殘廢。根據臨床經驗,在疼痛能夠忍受的情況下,注意關節的功能活動,這樣既有利於疾病的恢復,又有利於保持關節功能,防止或減少殘廢的發生。患者一般不要全休,應堅持做一些一般性的工作。同時,避免風寒濕邪的侵襲、避免感冒和外傷,避免長期從事彎腰的工作,適當理療、休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