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脊柱的連接方式是什麼啊?
相鄰椎骨之間的連結包括椎間盤、韌帶和關節相連結。(軀干骨的連結,除椎骨間的連接外,尚有肋骨和胸椎的連結、肋軟骨與胸骨的連結)
1、椎間盤(intervertebral discss)連接上下兩個椎體之間,由纖維環和髓核構成。纖維環為呈環形排列的纖維軟骨,前寬後窄,圍繞在髓核的周圍,可防止髓核向外突出,纖維環堅韌而有彈性。
2、髓核是一種富有彈性的膠狀體,位於椎間盤的中部稍偏後方,有緩和沖擊的作用。它被限制在纖維環之內,施加壓力則有向外膨出的趨勢。
3、成人的椎間盤除第1、2頸椎缺如外,共有23塊,最上一個在第2、3頸椎體之間,最末一個在第5腰椎體與骶骨底之間。
4、韌帶(intervertebral ligament)主要包括黃韌帶、棘間韌帶、棘上韌帶黃韌帶:是連接相鄰椎弓的韌帶,由彈力纖維構成,堅韌而富有彈性。黃韌帶協助圍成椎管,並有限制脊柱過分前屈的作用。
5、棘上韌帶:是連接胸、腰、骶椎各棘突的縱行韌帶,能限制脊柱過屈。
6、棘間韌帶:連接各棘突之間,後接棘上韌帶或項韌帶。除以上韌帶外,尚有前縱韌帶、後縱韌帶、項韌帶、橫突間韌帶。
7、關節關節突關節(zygapophysial joints)由相鄰椎骨的上下關節突構成,可作微量運動。
8、腰骶關節(lumbosacral joint)由第5腰椎的下關節突與骶骨上關節突構成。
9、寰枕關節(atlantooccipital joint)由枕髁與寰椎上關節凹構成,可使頭作前俯、後仰和側屈運動。
10、寰樞關節(atlantoaxial joint)包括3個關節,兩側由寰椎下關節面和樞椎上關節面構成寰樞外側關節,左右各一,相當於其他椎骨間的關節突關節。
11、中間由樞椎齒突與寰椎前弓後面的齒突凹和寰椎橫韌帶之間構成的寰樞正中關節,可使頭旋轉。此外,齒突後方有堅韌的寰椎橫韌帶,有限制齒突向後方移動的作用。
12、鉤椎關節 臨床上稱「Luschka」關節,在下5個頸椎體之間,由椎體上面兩側緣向上突起的椎體鉤與上位椎體下面兩側緣的陷凹所構成。關節的周緣有滑膜囊包繞。
(1)脊柱骨給合症擴展資料:
脊椎的功能
1、支持和保護功能
人體直立時,重心在上部通過齒突,至骨盆則位於第2骶椎前左方約7cm處,相當於髖關節額狀軸平面的後方,膝、踝關節的前方。脊柱上端承托頭顱,胸部與肋骨結成胸廓。上肢藉助肱骨、鎖骨和胸骨以及肌肉與脊柱相連,下肢借骨盆與脊柱相連。上下肢的各種活動,均通過脊柱調節,保持身體平衡。
2、運動功能
脊柱除支持和保護功能外,有靈活的運動功能。雖然在相鄰兩椎骨間運動范圍很小,但多數椎骨間的運動累計在一起,就可進行較大幅度的運動,其運動方式包括屈伸、側屈、旋轉和環轉等項。脊柱各段的運動度不同,這與椎間盤的厚度、椎間關節的方向等制約因素有關。
脊柱背側主要為肌肉,脊柱周圍的肌肉可以發動和承受作用於軀乾的外力作用。直接作用於腰背部脊柱的肌肉有背肌、腰肌。背肌分淺層和深層:淺層包括背闊肌、下後鋸肌,深層包括骶棘肌、橫突棘肌、橫突間肌、棘突間肌;腰肌包括腰方肌和腰大肌。
間接作用於腰脊部脊柱的肌肉有腰前外側壁肌、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股二頭肌、半腱肌及半膜肌等。
2、脊柱由什麼構成
脊柱由26塊脊椎骨合成,即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骨1塊、尾骨1塊,由於骶骨系由5塊,尾骨由4塊組成,正常脊柱也可以由33塊組成,這樣眾多的脊椎骨,由於周圍有堅強的韌帶相連系,能維持相當穩定,又因彼此之間有椎骨間關節相連,具有相當程度的活動,每個椎骨的活動范圍雖然很少,但如全部一起活動,范圍就增加很多。
脊柱的前面由椎體堆積而成,其前與胸腹內臟鄰近,非但保護臟器本身,同時尚保護至臟器的神經、血管,其間僅隔有一層較薄的疏鬆組織。椎體破壞時,在頸部,膿液可聚集於咽後,或沿頸部下降至鎖骨下窩,亦可沿臂叢至腋窩;在胸部可沿肋間神經至胸壁,亦可波及縱隔;在腰部可沿腰大肌筋膜下降,形成腰大肌膿腫,可流注至腹股溝下方,亦可繞過股骨小轉子至臀部。
脊柱的後面由各椎骨的椎弓、椎板、橫突及棘突組成。彼此借韌帶互相聯系,其淺面僅覆蓋肌肉,比較接近體表,易於捫觸。脊柱後部的病變易穿破皮膚。
在脊柱前、後兩面之間為椎管,內藏脊髓,其周圍骨性結構如椎體、椎弓、椎板,因骨折或其他病變而侵入椎管時,即可引起脊髓壓迫症,甚至僅小量出血及肉芽組織即可引起截癱。
脊柱的長度,3/4是由椎體構成,1/4由椎間盤構成。 ..
3、關於脊椎骨科
根據患者的受傷史和出現的症狀來看,很可能有脊柱骨折,尤其是胸腰段椎體骨折的可能性很大。由於老年婦女通常會有嚴重的骨質疏鬆,極易發生脊柱胸腰段骨折。一般照腰椎正側位X光片就可以確診,如果要看骨性椎管有沒有變窄,脊髓和神經根是否受壓,就需要作CT或者MRI了。看來患者的症狀比較重,建議住院治療,最好住骨科。目前患者適宜仰卧,絕對避免行走,否則可能加重椎體壓縮程度,加重病情。
4、脊椎骨先天未長合會怎麼樣嗎?
醫生回復:這種現象稱為隱性脊柱裂,非常常見,絕大多數沒有任何症狀,不需要任何治療。實際上這種貌似部分缺損的椎板之間,是有韌帶或者軟骨封閉的,並不是想像的那樣有一個實在的缺口。沒有症狀的隱性脊柱裂是不需要治療,也是無法治療的。當然如果伴隨其他嚴重症狀,則可能需要治療。你出現的腰痛,未必和隱性脊柱裂有關。
5、脊椎骨折會有什麼後遺症
脊柱骨折以後的後遺症是什麼?
脊柱骨折以後如果積極的治療,我認為大部分病人是不會留下後遺症的,如果是當時損傷比較重或者是後期沒有得到積極的治療,我認為還會留下後遺症的。一般臨床上見到的後遺症,第一、有可能會由於椎體壓縮骨折以後,沒有及時的撫慰,後期可能會出現持續腰痛的情況。脊柱骨折如果有椎體骨折就必須進行手術一般採用鋼板內固定術指導意見:術後有時會有一些情況發生,但是首先說,後遺症很少出現.後遺症有:1術後骨塊清理不凈需二次手術,2術後固定不良,鋼板松動或者是鋼板斷裂.3碎骨塊壓迫脊髓出現脊髓截斷症狀.4手術切口不癒合或延遲癒合或者是傷口感染,4縫線不良或者皮膚對縫線的異物反應等等.生活護理:情況雖然多,但是只是偶然出現,引起重視,但是不要擔心.你在術前要都向你交代術中和術後的風險.
6、脊柱,脊椎骨,脊髓的關系?
脊椎骨串連起來就是脊柱,脊髓就在脊柱中間的空腔里。
脊柱是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起到支撐上半身的作用,並且還保護者脊髓。
7、人體一共有多少脊椎骨?
人體一共有33塊脊椎骨。
椎骨(vertebrae)又稱脊柱骨(backbone),有33塊,根據它們在人體的位置可分為7塊頸椎,12塊胸椎,5塊腰椎,5塊骶椎和4塊尾椎。在成年人5塊骶椎癒合成一塊骶骨,4塊尾椎癒合成一塊尾骨。
(7)脊柱骨給合症擴展資料:
典型的椎骨主要包括四部分:
(1)椎體,短圓柱形,上下兩面澀,接椎間纖綿軟骨,體的中份稍細,是支持體重的主要部分。
(2)椎弓,與椎體連接的部分叫椎弓根,有神經橫過形成上下切跡,兩椎骨上下切跡對在一起即成椎間孔。椎弓背側稱椎板。椎弓與椎板相合成的孔稱椎孔,所有椎孔連成椎管,內容脊髓。具有保護脊髓的作用。
(3)棘突和橫突,椎弓向後下方突出一個棘突。從椎弓根與椎板連接處向兩側伸出兩個橫突,用以附著肌肉。
(4)關節突,起於椎弓的上方和下方,鄰近的上下二關節突相接成關節,構成一條縱貫身體的脊柱。其決定運動的方向。
8、腰椎骨結核患部有膿腫怎麼辦?
骨結核引起的「寒性膿腫」常表現為一種慢性炎症過程,經久不愈。在脊柱的寒性膿腫中,除了稀薄的膿汁外,還有大量的乾酪樣物質、肉芽組織、死骨和壞死椎間盤組織。膿汁量過多,膿腫過大時,膿液可沿軟組織間隙蔓延到遠離病灶的地方,到達身體的其它部位。如頸椎結核可形成咽後壁膿腫,過大時可造成呼吸和吞咽困難。胸椎結核膿腫少量時為梭形,可向上,下蔓延,也可向背部突出,或形成膿胸,肺膿腫,支氣管瘺,甚至穿入食道、胸主動脈等。而腰椎結核的膿腫常位於腰大肌內,稱為腰大肌膿腫。它可以沿肌間隙流到大腿內側,有時甚至會流至膝關節上方。也可流到腰部、骶前,破潰後形成經久不愈的竇道,流膿不止。少數腰大肌膿腫可穿入闌尾、膽囊、結腸、腹腔,膿腫浸入的范圍可以很廣。因此,熟悉膿腫的流向,將有助於骨結核的診斷和定位。 愛心提示:骨結核膿腫破潰後,膿液中含有結核桿菌,具有傳染性。在這種情況下,注意對病人用的被褥、衣服、餐具及其它物品減少接觸和嚴格消毒。
9、脊柱由哪些骨頭構成?
人的脊柱是由33塊骨頭組成的,組成脊柱的骨頭叫椎骨。脊柱的頂端嵌在顱骨中,末端與骨盆相連,以支撐整個骨架。
椎骨在不同部位又分為——7塊頸部椎骨,12塊背部椎骨,5塊腰部椎骨,5塊骶骨,成年後融合成一塊骨頭,4塊尾骨,成年後融合為一整塊,總計:33塊。椎骨與椎骨之間由滑動關節連接在一起。
有了這些關節,我們就可以向後彎腰,左轉轉,右轉轉,還能向前彎曲,用手摸到自己的腳趾。
查看更多《神奇校車·覓骨尋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