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脊柱在哪裡
人類脊柱由24塊椎骨(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1塊骶骨和1塊尾骨借韌帶、關節及椎間盤連接而成。脊柱上端承托顱骨,下聯髖骨,中附肋骨,並作為胸廓、腹腔和盆腔的後壁。脊柱內部有縱形的椎管容納脊髓。脊柱具有支持軀干、保護內臟、保護脊髓和進行運動的功能。脊柱內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條縱行的脊管,內有脊髓。
概述
脊柱是身體的支柱,位於背部正中,上端接顱骨,下端達尾骨尖。
脊柱分頸、胸、腰、骶及尾五段,上部長,能活動,好似支架,懸掛著胸壁和腹壁;下部短,比較固定。身體的重量和所受的震盪即由此傳達至下肢。
脊柱由脊椎骨及椎間盤構成,是一相當柔軟又能活動的結構。隨著身體的運動載荷,脊柱的形狀可有相當大的改變。脊柱的活動取決於椎間盤的完整,相關脊椎骨關節突間的和諧。
脊柱的長度,3/4是由椎體構成,1/4由椎間盤構成。
2、小兒脊柱側彎有哪些表現?
當小兒以立正姿勢站立時,兩肩不在一個水平面上,高低不平。
兩側腰部皺紋不對稱。
雙上肢肘關節和身體側面的距離不等。
如果發現以上情況,應及早到醫院診治。
預防小兒脊柱側彎要注意
嬰兒不要坐得過早,長時間的坐著,嬰兒容易疲勞,也容易造成脊柱彎曲。
幼兒坐的姿勢要正確,桌、椅的高低要合適;寫字、看書時要坐正,不要歪著趴在桌面上,同時應適當地變換體位與休息,以免造成脊柱側彎。
3、幼兒脊柱的特點是什麼
胎兒和新生兒的脊柱從側面觀看沒有成人特有的彎曲,幾乎是直的,當小兒開始抬頭時(生後2~3個月),就出現頸椎前凸,當6~7個月小兒開始能坐時,就形成胸椎後凸。當1歲時小兒開始站立及行走,就形成腰椎前凸。最初這些彎曲是不恆定的,當小兒仰卧時仍可伸平。小兒的兩塊脊椎骨之間,軟骨層特別發達,所以在體位不正或長時間一側擴張,都會引起脊柱變形。患有佝僂病時,坐位常出現脊柱呈弧形後凸。所以為了防治脊柱發育畸形,應注意使小兒保持正確的姿勢,避免脊柱長期負重,及早治癒佝僂病。
4、身體的脊柱位於哪裡?
脊柱是身體支柱,位於背部正中,上端接顱骨,下端達尾骨尖。脊柱由24塊推骨、1塊骶骨和1塊尾骨借韌帶、關節及推間盤連接而成。
脊柱上端承托顱骨,下連髖骨,中附肋骨,並作為胸廓、腹腔和盆腔的後壁。脊柱內部有縱形的椎管容納脊髓。具有支持軀干、保護內臟、保護脊髓和進行運動的功能。
脊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