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雙搖跳的技巧
首先練習雙手有節奏的快速搖動
要想連起來不能跳得太高,要有力度再次跳起,同時盡量保持身體直立,一開始雙腿彎度可以叫大之後熟練了就不用腿使勁,只用腳尖使勁就可以。順便說一句搖繩既要塊又要有停頓主要是手腕使勁,做得好的話三搖也是可以的.
跳繩主要是手腕用力。這樣能節省體力,跳得再多也不會累。有些人跳多了小臂會酸痛,那是因為小臂也隨著繩子甩動。再者兩手心不可朝上,盡量向下或者相對。手心朝下更能發力。比如乒乓運動中的扣殺。還有一點相當重要,就是兩大臂自然下垂,不可向兩側張開,兩手在身體前側(向後跳時兩手略往後靠),不離開身體。這樣能把手臂的力量全都集中於手腕爆發出去。初學者無法覺察到此二點的重要性,因為單搖和雙搖的技術含量不高,練到難度較高的三搖或四搖時便能體現出來。手臂張開容易泄力,手心向上沒法發力,便無法完成接下來的高難度動作。但國內九成以上的跳繩者都張開大臂,動作大,不科學,很難提高水平。因此跳繩要從基本動作開始。剛練跳繩時要有意識的把動作改回來,將雙臂往裡收,但不可太緊張,身體挺直但不要僵硬,兩眼直視前方。養成了習慣才有可能突破高難度的動作。
學會了手的動作剩下的就是腳了。起跳和落地都用腳尖,同時腳尖和腳跟需用力協調,防止扭傷。切記不能用腳後跟著地,否則長時間跳躍會損傷大腦、腳踝和脊柱等。膝蓋微曲,這樣可以緩和膝蓋和腳踝與地面接觸時的沖撞,防止受傷,最重要的是避免跳起後兩腳往前伸,否則跳高難度的動作後無法連跳,甚至出現危險。跳繩時不必跳得過高,以能讓繩子通過為宜。當躍起時,不要極度彎曲身體,要成為自然彎曲的姿勢。跳時,呼吸要自然有節奏。有人認為跳繩是一項很容易傷害膝蓋的運動,但根據專家研究報告指出,跳繩對膝蓋的沖擊力量只有跑步的1/7至1/2。而且只要你能掌握跳繩的技巧,微曲膝蓋,用腳尖和腳掌著地,就能降低對身體的沖擊。
光會動作並不能很連貫地連跳。上面我們說到高難度的動作連不起來可能是因為手臂張開了,但正確的跳法也有可能無法連跳,那就是協調的問題了。初學者學會雙搖時往往不能掌握節奏,一口氣跳十多個後便亂了步伐,其實雙搖是很簡單的動作,跳完一個雙搖需要有停頓的時間,之後再快速甩動繩子,起跳後繩過腳兩次,間歇停頓,再起跳……同樣,想連起三搖以上的動作也需要很強的節奏,掌握了節奏才能跳一些套路,比如雙直飛——扯花——直飛——快花——直飛——鳳花——直飛——龍花等等。掌握好節奏跳繩就會比較輕松,利用間隙還可以有節奏地呼吸,跳多了也不會有累的感覺。協調性的練習其實很簡單,不拿繩子空跳,但手要有跳繩的動作,雙搖就空甩兩圈,三搖甩三圈。可以不同的動作有節奏得穿插練習,比如單搖——雙直飛——三直飛——雙直飛——單飛——雙直飛......也可以無規律的心裡想什麼動作就模擬什麼動作。多加練習,再用繩子。劇烈的跳繩運動後不要立刻停下來,應繼續比較慢的速度跳繩或步行一段時間,讓血液循環恢復正常後再停。之後記住要做一些伸展、緩和的動作,才算是真正結束運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正確的方法精湛的技藝再加上合理的設備才能最大程度開發你的潛能。
2、脊椎炎壓迫神經會引起手腕酸痛嗎?
(1)骶髂關節炎是診斷本病的主要根據之一,正常的骶髂關節幾乎可以排除本病.骶髂關節的X線改變比脊柱的X線改變更早,這有利於早期診斷.骶髂關節炎的X線表現分三期.早期可見關節邊緣模糊,並稍緻密,關節間隙加寬.中期可見關節間隙狹窄,關節邊緣增生與腐蝕交錯,呈鋸齒狀,髂骨側骨緻密帶增寬,最寬可達3cm.晚期可見關節間隙消失,骨緻密帶消失,骨小梁通過,已呈骨性強直.
(2)胸椎疼痛及強直.
(3)下腰痛,強直已超過3個月,雖休息也不能緩解.
(4)腰椎活動受限.
(5)胸部擴展受限.
(6)虹膜炎或其他繼發症.
3、請問強直性脊柱炎和硬化性骨炎還有骶髂關節炎怎麼區分?我是腰背疼痛,左腳關節漲痛,手壁,手腕偶爾疼,
&
4、我在蘇州給私人幫工摔傷脊柱(T12)骨折,右手腕骨折。請問:鑒定是幾級傷殘?能獲得多少賠償?
2級,10萬。
5、基本的捆綁方法,求繩師
兩手首縛:最初級的雙手手腕捆綁的方法。簡單快速,沒有痛苦,輕度拘回束感。
把她答的雙手手腕內側相對並攏,用繩索在兩手腕上纏繞約四圈,然後在兩手腕中間收緊繩圈即可。
這種手腕的捆綁很容易做,而且沒有太過暴力的感覺,是初次嘗試戀縛的首選方式。捆綁使用的材料不限於麻繩,諸如絲巾,領帶,內衣等,隨手拿來都可以使用。所以,不管何時何地,都可以很快地作手腕捆綁。手腕上的纏繞不必捆得很緊,基本能約束雙手就可以,不要忘記在中間收緊。當然也可以讓她自己掌握被捆綁的分寸。這樣,她努力掙扎的話能夠很快掙脫,她若是掙不脫的話,就是甘心被你綁啦。你還可以增加規定,用來懲罰自行掙脫的她。這些都有助暗示她放棄內心反抗的情緒。
有經驗的繩師在吊刑時也經常採用這種手腕的捆綁。將捆綁後的雙手高高吊起,就可以毫無阻礙地對她作上身刺激。而且因為重力的關系,繩圈很不容易掙脫。如果用這種方式捆吊雙手的話,應該適度控制時間,或在手腕血管和經絡處墊軟巾。
6、右手手腕動脈斷後,恢復後不能彎曲能不能評到傷殘等級
能
傷殘等級鑒定具體標准
4.1 Ⅰ級傷殘
4.l.l 顱腦,脊髓及周圍神經損傷傷致;
a. 植物狀態;
b.極度智力缺損(智商20以下)或精神障礙,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全靠別人幫助;
c. 四肢癱(三肢以上肌力3級以下);
d. 截癱(肌力2級以下)伴大小便失禁.
4.1.2 頭面部損傷致雙側眼球缺失;或一側眼球缺失,另一側眼嚴重畸形伴盲目5級.
4.1.3 脊柱胸段損傷致嚴重畸形癒合,呼吸功能嚴重障礙.
4.1.4 頸部損傷致呼吸和吞咽功能嚴重障礙.
4.1.5 胸部損傷致:
a. 肺葉切除或雙側胸膜嚴重廣泛粘連或胸廓嚴重畸形,呼吸功能嚴重障礙;
b.心功不全,心功W級;或心功不全,心功五級伴明顯器質性心律失常.
4.1.6 腹部損傷致:
a. 胃,腸,消化腺等部分切除.消化吸收功能嚴重障礙,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b. 雙側腎切除或完全喪失功能,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4.1.7 肢體損傷致三肢以上缺失(上肢在腕關節以上,下肢在踝關節以上)或三肢以上完全喪失功能.
4.1.8 皮膚損傷致瘢痕形成達體表面積90%以上.
4.2 Ⅱ級傷殘
4.2.1 顱腦,脊髓及周圍神經損傷致:
a. 重度智力缺損(智商34以下)或精神障礙,日常生活隨時有人幫助才能完成;
b.完全性失語;
c.雙側面癱難以恢復,容貌損毀,完全喪失進食和語言功能;
d.雙眼盲目5級;
e. 四肢癱(二肢以上肌力2級以下);
f.偏癱或截癱(肌力2級以下).
4.2.2 頭面部損傷致:
a. 一側眼球缺失,另一眼盲目4級;或一側眼球缺失,另一側眼嚴重畸形伴低視力3級以上;
b.雙側眼瞼重度下垂(或嚴重畸形)伴雙眼低視力4級以上;或一側眼瞼重度下垂(或嚴重畸形),該眼盲目4級以上,另一眼盲目5級;
c. 雙眼盲目5級;
d.顳下頜關節強直,牙關緊閉,完全喪失進食和語言功能;
e. 上,下頜骨缺損,牙齒脫落或折斷20枚以上,無法安裝義齒或修補,容貌損毀,咀嚼和語言功能嚴重障礙;
f.雙耳極度聽覺障礙伴雙側耳廓缺失(或嚴重畸形);或雙耳極度聽覺障礙伴一側耳廓缺失,另一側耳廓嚴重畸形;
g.全面部瘢痕形成,容貌損毀和器官功能障礙.
4.2.3 脊柱胸段損傷致嚴重畸形癒合,呼吸功能障礙.
4.2.4 頸部損傷致呼吸和吞咽功能障礙.
4.2.5 胸部損傷致:
a. 肺葉切除或胸膜廣泛嚴重粘連成胸廓畸形,呼吸功能障礙;
b. 心功不全,心功Ⅲ級;或心功不全,心功Ⅱ級伴明顯器質性心律失常.
4.2.6 腹部損傷致一側腎切除或完全喪失功能,另一側腎功能重度障礙.
4.2.7 外陰,陰道損傷致瘢痕攣縮,陰道閉鎖完全喪失功能.
4.2.8 肢體損傷致二肢缺失(上肢在肘關節以上,下肢在膝關節以上)或二肢完全喪失功能.
4.2.9 皮膚損傷致瘢痕形成達體表面積80 %以上.
4.3 Ⅲ級傷殘
4.3.1 顱腦,脊髓及周圍神經損傷致:
a. 重度智力缺損或精神障礙,不能完全獨立生活,需經常有人監護.
b. 嚴重外傷性癲癇,葯物不能控制,大發作平均每月一次以上或局限性發作平均每月四次以上或小發作平均每周七次以上或精神運動性發作平均每月三次以上;
c. 嚴重運動性失語或感覺性失語;
d. 嚴重不自主運動或共濟失調;
e. 四肢癱(二肢以上肌力3級以下);
f. 偏癱或截癱(肌力3級以下人
g. 大小便失禁難以恢復.
4.3.2 頭面部損傷致:
a. 一側眼球缺失,另一眼低視力3級;或一側眼球缺失,另一側眼嚴重畸形伴低視力2級;
b.雙側眼瞼重度下垂(或嚴重畸形)伴雙眼低視力3級以上;或一側眼瞼重度下垂(或嚴重畸形),該眼低視力3級以上,另一眼盲目4級以上;
c.雙眼盲目4級以上;
d.雙眼視野接近完全缺損(直徑小於5°);
e. 上,下頜骨缺損,牙齒脫落或折斷16枚以上,無法安裝義齒或修補,容貌損毀,咀嚼和語言功能障礙;
f.重度張口受限,容貌損毀,進食和語言功能嚴重障礙;
g.雙耳極度聽覺障礙伴一側耳廓缺失(或嚴重畸形);
h.一耳極度聽覺障礙,另一耳重度聽覺障礙,伴一側耳廓缺失(或嚴重畸形),另一側耳廓缺失(或畸形)50 %以上;
i.雙耳重度聽覺障礙伴雙側耳廓缺失(或嚴重畸形);或雙耳重度聽覺障礙伴一側耳廓缺失,另一側耳廊嚴重畸形;
j.面部瘢痕形成75%以上,容貌損毀和器官功能障礙.
4.3.3 脊柱胸段損傷致嚴重畸形癒合,嚴重影響呼吸功能.
4.3.4 頸部損傷致:
a. 瘢痕形成,攣縮,頸部活動度完全喪失,影響呼吸和吞咽功能;
b.嚴重影響呼吸和吞咽功能.
4.3.5 胸部損傷致:
a. 肺葉切除或胸膜廣泛粘連或胸廊畸形,嚴重影響呼吸功能;
b.心功不全,心功正級伴器質性心率失常;或心功1級伴明顯器質性心律失常.
4.3.6 腹部損傷致:
a.胃,腸,消化腺等部分切除,消化吸收功能障礙;
b. 一例腎切除或完全喪失功能,另一側腎功能中度障礙;或雙側腎功能重度障礙.
4.3.7 盆部損傷致:
a.女性雙側卵巢缺失,萎縮完全喪失功能;
b.大小便失禁難以恢復.
4.3.8 會陰部損傷致:
a.陰莖完全缺失,萎縮或嚴重畸形,完全喪失功能;
b.雙側睾丸缺失,萎縮完全喪失功能.
4.3.9 外陰,陰道損傷致授痕攣縮,陰道嚴重狹窄,功能嚴重障礙.
4.3.10 肢體損傷致二肢缺失(上肢在腕關節以上,下肢在踝關節以上).
4.3.11 皮膚損傷致授痕形成達體表面積70 ic以上.
4.4 Ⅳ級傷殘
4.4.1 顱腦,脊髓及周圍神經損傷致:
a.中度智力缺損(智商49以下)或精神障礙,日常生活能力嚴重受限,間或需要幫助;
b.單側面癱難以恢復,容貌損毀,進食和語言功能障礙;
c. 四肢癱(二肢以上肌力4級以下)
d.偏癱或截癱(肌力4級以下);
e.陰莖勃起功能完全喪失.
4.4.2 頭面部損傷致:
a. 一側眼球缺失,另一眼低視力2級;或一側眼球缺失,另一側眼嚴重畸形伴低視力1級;
b.雙側眼瞼重度下垂(或嚴重畸形)伴雙眼低視力2級以上;或另一側眼瞼重度下垂(或嚴重畸形),該眼低視力2級以上,另一眼低視力3級以上;
c. 雙眼低視力3級以上;
d.雙眼視野極度缺損(直徑小於10°) ;
e.上,下頜骨缺損,牙齒脫落或折斷12枚以上,無法安裝義齒或修補,嚴重影響咀嚼和語言功能;
f.雙耳極度聽覺障礙;
g.一耳極度聽覺障礙,另一耳重度聽覺障礙伴一側耳廊缺失(或畸形)50%上;
h. 雙耳重度聽覺障礙伴一側耳廓缺失(或嚴重畸形);
i.雙耳中等重度聽覺障礙伴雙側耳廓缺失(或嚴重畸形);或雙耳中等重度聽覺障礙伴一側耳廓缺失,另一側耳廓嚴重畸形;
j.面部瘀痕形成50qo以上,容貌損毀和器官功能障礙.
4.4.3 脊柱胸段損傷致嚴重畸形癒合,影響呼吸功能.
4.4.4 頸部損傷致:
a.攝痕形成,攣縮,頸部活動度喪失75q0以上;
b.影響呼吸和吞咽功能.
4.4.5 胸部損傷致:
a.肺葉切除或胸膜粘連或胸廊畸形,影響呼吸功能;
b.明顯器質性心律失常.
4.4.6 腹部損傷致一側腎功能重度障礙,另一側腎功能中度障礙.
4.4.7 肢體損傷致:
a. 雙手掌缺失90 %以上或雙手掌完全喪失功能;
c.雙手十指完全缺失;
d.雙足跗跖關節以上缺失.
4.4.8 皮膚損傷致癲痕形成達體表面積60%以上.
4.5 Ⅴ級傷據
4.5.1 顱腦,脊髓及周圍神經損傷致:
a.中度智力缺損或精神障礙,日常生活能力部分受限,偶爾需要監護.
b.外傷性癲病,葯物不能完全控制,大發作平均每三月一次以上或局限性發作平均每月二次以上或小發作平均每周四次以上或精神運動性發作平均每月一次以上;
c.嚴重失用或失認症;
d.偏癱或截癱(一肢以上肌力2級以下);
e.單癱(肌力2級以下);
f.大便或小便失禁難以恢復.
4.5.2 頭面部損傷致:
a.一側眼球缺失伴另一眼低視力1級;或一側眼球缺失伴一側眼嚴重畸形且視力接近正常;
b.雙側眼瞼重度下垂(或嚴重畸形)伴雙眼低視力1級;或一側眼臉重度下垂(或嚴重畸形),該眼低視力l級以上,另一眼低視力2級以上;
c.雙眼低視力2級以上;
d.雙眼視野重度缺損(直徑小於20°)
e.舌肌完全麻痹或舌體缺失(或嚴重畸形)50%以上,發音和進食功能嚴重障礙;
f.上下頜骨缺損,牙齒脫落或折斷8枚以上,無法安裝義齒或修補,容貌損毀,影響咀嚼和語言功能;
g.一耳極度聽覺障礙,另一耳重度聽覺障礙;
h.雙耳重度聽覺障礙伴一側耳廓缺失(或畸形)50%以上;
i. 雙耳中等重度聽覺障礙伴一側耳廓缺失(或嚴重畸形);
j.雙側耳廓缺失(或嚴重畸形);
k.外鼻部完全缺損(或嚴盡畸形),容貌損毀和雙鼻腔正常通氣功能喪失;
l.面部瘢痕形成25%以上,容貌損毀和器官功能障礙;
4.5.3 脊柱胸段損傷致畸形癒合,影響呼吸功能.
4.5.4 頸部損傷致:
a.瘢痕形成,攣縮,頸部活動度喪失50%以上;
b.影響呼吸功能.
4.5.5 胸部損傷致:
a.肺葉切除或胸膜粘連胸部畸形,影響呼吸功能;
b. 器質性心律失常.
4.5.6 腹部損傷致:
a.胃,腸,消化腺等部分切除,嚴道影響消化吸收功能;
b.一側腎切除或 完全喪失功能,另一側腎功能輕度障礙.
4.5.7 盆部損傷致:
a.雙側輸尿管缺失或閉鎖;
b.膀胱切除;
c.尿道損傷,瘢痕形成閉鎖;
d.結腸損傷,腸外置不能還納;
e. 大便或小便失禁難以恢復.
4.5.8 會陰部損傷致:
a.陰莖缺失(或畸形)80%以上,功能嚴重障礙;
b.陰莖包皮瘢痕形成,功能嚴重障.
4.5.9 肢體損傷致:
a.雙手掌缺失70%以上或雙手掌喪失功能80%以上;
b.雙手十指缺失90%以上或雙手十指完全喪失功能;
c.一上肢在肘關節以上缺失或一上肢完全喪失功能;
d.一下肢在膝關節以上缺失或一下肢完全喪失功能.
4.5.10 皮膚損傷致瘢痕形成達體表面積50%以上.
4.6 Ⅵ級傷殘
4.6.1 顱腦,脊髓及周圍神經損傷致:
a.中度智力缺損或精神障礙,日常生活能力部分受限,但能部分代償,條件性需要幫助;
b.嚴重失讀伴失寫症;
c.偏癱或截癱(一肢以上肌力3級以下);
d.單癱(肌力3級以下);
e.陰莖勃起功能嚴重障礙.
4.6.2 頭面部損傷致:
a.一側眼球缺失伴另一眼視力接近正常;或一側眼球缺失伴另一側眼嚴重畸形;
b.雙側眼瞼重度下垂(或嚴重畸形)伴雙眼視力接近正常;或一側眼臉重度下垂(或嚴重畸形),該眼視力接近正常,另一眼低視力1級以上;
c.雙眼低視力1級:
d.雙眼視野中度缺損(直徑小於60°);
e.一耳極度聽覺障礙,另一耳中等重度聽覺障礙;或雙耳重度聽覺障礙;
f.一側耳廓缺失(或嚴重畸形),另一側耳廓缺失(或畸形)50%以上;
g. 面部瘢痕形成面積12cm以上,容貌損毀和器官功能障礙.
h.面部大量細小授痕(或色素明顯改變)75%以上,容貌損毀;
i.頭皮無毛發75%以上.
4.6.3 脊柱損傷致頸椎或腰椎嚴重畸形癒合.頸部或腰部活動度完全喪失.
4.6.4 頸部損傷致癲痕形成,頸部活動度喪失25%以上.
4.6.5 腹部損傷致一側腎功能重度障礙,另一側腎功能輕度障礙.
4.6.6 盆部損傷致:
a. 骨盆傾斜,雙下肢長度相差10cm以上;
b.雙側輸卵管缺失或閉鎖;
c. 子宮全切.
4.6.7 會陰部損傷致雙側輸精管缺失或閉鎖.
4.6.8 外陰,陰道損傷致授痕攣縮,陰道狹窄,功能障礙.
4.6.9 肢體損傷致:
a.雙手掌缺失50qo以上或雙手掌喪失功能60%以上;
b.雙手十指缺失 70%以上或雙手十指喪失功能90%以上;
c. 一上肢在腕關節以上缺失;或一上肢腕,肘,肩三大關節的二關節以上完全喪失功能;
d.雙足十趾完全缺失;
e. 一下肢在踝關節以上缺失;或一下肢踝,膝,髖三大關節的二關節以上完全喪失功能.
4.6.10 皮膚損傷致瘢痕形成這體表面積40%以上.
4.7 Ⅶ級傷殘
4.7.1 顱腦,脊髓及周圍神經損傷致:
a.輕度智力缺損(智商70以下)或精神障礙,日常生活有關的活動能力嚴重受限;
b.外傷性癲癇葯物不能完全控制,大發作平均每六月一次以上或局限性發作平均每二月二次以上或小發作平均每周二次亞上或精神運勞性發作平均每二月一次以上;
c.嚴重構音障礙;
d.偏癱或截癱(一肢肌力4級);
e.單癱(肌力4級);
f. 半身或偏身型完全性感覺缺失.
4.7.2 頭面部損傷致:
a.一側眼球缺失;
b.雙側眼瞼重度下垂(或嚴重畸形);
c.一耳極度聽覺障礙,另一耳中度聽覺障礙;或一耳重度聽覺障礙,另一耳中等重度聽覺障礙;
d.一側耳廓缺失(或嚴重畸形),另一側耳廓缺失(或畸形)10%以上;
e.外鼻部缺損(或畸形),嚴重影響容貌和雙鼻腔正常通氣功能;
f.面部癲痕形成面積10cm以上,容貌損毀和器官功能障礙;
g.面部大量細小瘢痕(或色素明顯改變)50%以上,容貌損毀;
h.頭皮無毛發50%以上.
4.7.3 脊柱損傷致頸椎或腰椎畸形癒合,頸部或腰部活動度喪失75% 以上.
4.7.4 頸部損傷致頸前三角區瘢痕形成75 %以上,影響體形.
4.7.5 胸部損傷致:
a. 女性雙側乳房缺失(或嚴雙重畸形);
b.心功不全.心功B級.
4.7.6 腹部損傷致雙側腎功能中度障礙.
4.7.7 盆部損傷致:
a. 骨盆傾斜,雙下肢長度相差8cm以上;
b.女性骨盆嚴重畸形,產道破壞;
c. 一側輸尿管缺失或閉鎖,另一側輸尿管嚴重狹窄.
4.7.8 會陰部損傷致:
a. 陰莖缺失(或畸形)50 %以上,功能障礙;
b.陰莖包皮瘢痕形成,功能障礙.
4.7.9 肢體損傷致:
a. 雙手掌缺失30%以上或雙手掌喪失功能40%以上;
b.雙手十指缺失 5 0 %以上或雙手十指喪失功能 70 %以上;
c. 一上肢腕,肘,肩三大關節的一關節以上完全喪失功能;
d.雙足弓結構完全破壞;
e. 雙足十趾缺失75 %以上; 或雙足十趾完全喪失功能;
f.一足附跖關節以上缺失;
g.一下肢踝,膝,髖三大關節的一關節以上完全喪失功能;
h.一下肢縮短 10cm以上,
4.7.10 皮膚損傷致瘢痕形成達體表面積30% 以上.
4.8 Ⅷ級傷殘
4.8.1 顱腦,脊髓及周圍神經損傷致:
a. 輕度智力缺損或精神障礙,日常生活有關的活動能力部分受限;
b. 半身或偏身型深感覺缺失;
c. 陰莖勃起功能障礙.
4.8.2 頭面部損傷致:
a. 一眼盲目4級以上;
b.一眼視野接近完全缺損(直徑小於5°);
c. 口腔損傷,牙齒脫落或折斷6枚以上,無法安裝義齒或修補.影響咀嚼和語言功能;
d.一耳極度聽覺障礙;或一耳重度聽覺障礙,另一耳中度聽覺障礙;或雙耳中等重度聽覺障礙;
e. 一側耳廊缺失(或嚴重畸形);
f.鼻尖一側鼻翼缺損(或畸形),影響容貌和鼻腔正常通氣功能;
g.面部產痕形成面積8cm以上,容貌損毀和器官功能障礙;
h.面部大量細小瘢痕(或色素明顯改變)25%以上,容貌損毀;
i.頭皮無毛發25 %以上.
4.8.3 脊柱損傷致頸椎或腰椎畸形癒合,頸部或腰部活傷度喪失50%以上.
4.8.4 頸部損傷致頸前三角區瘢痕形成50%以上,影響體形.
4.8.5 胸部損傷致:
a. 女性一側乳房缺失(或嚴重畸形),另一側乳房部分缺失(或畸形),
b.8肋以上骨折,畸形癒合.
4.8.6 腹部損傷致:
a. 胃,腸,消化腺等部分切除,影響消化吸收功能;
b. 一側腎切除或腎功能重度障礙.
4.8.7 盆部損傷致:
a. 骨盆傾斜,雙下肢長度相差6cm以上;
b.雙側輸尿管嚴重狹窄;或一側輸尿管缺失(或閉鎖),另一側輸尿管狹窄;
c. 尿道瘢痕形成,尿道嚴重狹窄.
4.8.8 會陰部損傷致陰莖龜頭缺失(或嚴重畸形)75% 以上,嚴重影響功能.
4.8.9 外陰,陰道損傷致瘢痕攣縮,陰道狹窄,嚴重影響功能.
4.8.10 肢體損傷致:
a. 雙手掌缺失20%以上或雙手掌喪失功能30%以上;
b.雙手十指缺失30 %以上或雙手十指喪失功能50%以上;
c. 一上肢腕,肘,肩三大關節的一關節喪失功能75% 以上;
d.一足弓結構完全破壞,另一足弓結構破壞1/3以上;
e. 雙足十趾缺失50%以上或雙足十趾喪失功能75%以上;
f.一下肢踝,膝,髖三大關節的一關節喪失功能75 %以上;
g.一下肢縮短8cm 以上.
4.8.11 皮膚損傷致瘢痕形成達體表面積20%以上.
4.9 Ⅸ級傷殘
4.9.1 顱腦,脊髓及周圍神經損傷致:
a.輕度智力缺損或精神障礙,日常活動能力大部分受限;
b.外傷性癲癇,葯物不能完全控制,大發作一年一次以上或局限性發作平均每六月三次以上或小發
作平均每月四次以上或精神運動性發作平均每六月二次以上;
c.半身或偏身型淺感覺缺失;
d.嚴重影響陰莖勃起功能.
4.9.2 頭面部損傷致:
a.一眼低視力3級以上;
b.雙側眼瞼下垂(或畸形);或一側眼瞼重度下垂(或嚴重畸形),容貌損毀;
c.一眼視野極度缺損(直徑小於10°);
d.口腔損傷,牙齒脫落或折斷4枚以上,無法安裝義齒或修補,影響咀嚼和語言功能;
e.中度張口受限,容貌損毀,影響進食和語言功能;
f.舌尖缺失(或畸形),影響進食和語言功能;
g.一耳重度聽覺障礙;或一耳中等重度聽覺障礙,另一耳中度聽覺障礙;
h.一側耳廓缺失(或畸形)5O%以上;
i.一側鼻翼缺損(或畸形),影響容貌和鼻腔正常通氣功能;
j.面部瘢痕形成面積6cm以上,容貌損毀和器官功能障礙;
k.面部細小瘢痕(或色素明顯改變)面積30Cm'以上,容貌損毀;
l.頭皮無毛發 40cm以上;
m.頜面部骨及軟組織缺損,容貌變形和器官功能障礙.
4.9.3 脊柱損傷致頸椎或腰椎畸形癒合,頸部或腰部活動度喪失25%以上.
4.9.4 頸部損傷致:
a. 嚴重聲音嘶啞;
b.頸前三角區瘢痕形成25%以上,影響體形.
4.9.5 胸部損傷致:
a. 女性一側乳房缺失(或嚴重畸形);
b.5肋以上骨折,畸形癒合;
c. 肺葉切除;
d.心功不全,心功Ⅰ級.
4.9.6 腹部損傷致:
a.胃,腸,消化腺等部分切除;
b.脾切除;
c. 一側腎部分切除或腎功能中度障礙.
4.9.7 盆部損傷致:
a. 骨盆傾斜,雙下肢長度相差4cm以上.
b.骨盆嚴重畸形癒合;
c. 一側輸尿管缺失或閉鎖;
d.膀眈部分切除;
e. 尿道瘢痕形成,尿道狹窄.
4.9.8 會陰部損傷致陰莖龜頭缺失(或畸形)50% 以上,影響功能.
4.9.9 肢體損傷致:
a.雙手掌缺失5%以上或雙手掌喪失功能20%以上;
b.雙手十指缺失10%以上或雙手十指喪失功能30%以;
c.一上肢腕,肘,肩三大關節的一關節喪失功能50%以上;
d.一足弓結構破壞2/3以上;
e.雙足十趾缺失25%以上或雙足十趾喪失功能50%以上;
f.一下肢踝,膝,髖三大關節的一關節喪失功能50%以上;
g.一上肢縮短 10cm以上;
h.一下肢縮短6cm以上.
4.9.10 皮膚損傷致搬痕形成達體表面積 10 %以上.
4.10 Ⅹ級傷殘
4.10.1 顱腦,脊髓及周圍神經損傷致:
a.神經功能障礙,日常活動能力部分受限;
b.外傷性癲癇,葯物能夠控制,但遺留腦電圖中度以上改變;
c.輕度不自主運動或共濟失調;
d.視覺障礙,包括:斜視,復視,視錯覺,眼球震顫等;
e.半身或偏身型淺感覺分離性缺失;
f.一肢體完全性感覺缺失;
g.節段性完全性感覺缺失;
h.輕度失語或構音障礙;
i.影響陰莖勃起功能.
4.10.2 頭面部損傷致:
a.一眼低視力1級;
b. 一側眼瞼下垂或畸形,影響容貌;
c. 一眼視野中度缺損(直徑小於6O");
d.口腔損傷,牙齒脫落或折斷2枚以上,無法安裝義齒或修補,影響咀嚼和語言功能;
e.輕度張口受限,影響容貌;
f.顳頜下關節損傷,中度張口受限,影響進食和語言功能;
g.舌尖部分缺失(或畸形),影響進食和語言功能;
h.一耳中等重度聽覺障礙;或雙耳中度聽覺障礙;
i.一側耳廊缺失(或畸形) 10% 以上;
j.鼻尖缺失(或畸形).影響容貌;
k.面部瘢痕形成面積4cm'以上,影響容貌;
l.面部細小瘢痕(或色素明顯改變)面積15cm'以上,影響容貌;
m.頭皮無毛發ZOom'以上;
n.顱骨缺損直徑Zcm以上,遺留神經系統部分輕度症狀和體征;或顱骨缺損直徑4cm以上,無神經系統症狀和體征;
o. 頜面部骨及軟組織缺損,容貌變形.
4.10.3 脊柱損傷致:
a.頸椎或腰椎畸形癒合,頸部或腰部活動度喪失10%以上;
b.胸椎畸形癒合,影響呼吸功能.
4.10.4 頸部損傷致:
a. 瘢痕形成,攣縮,頸部活動度喪失10%以上;
b.影響呼吸和吞咽功能;
c.頸前三角區瘢痕面積20cm以上.影響體形.
4.10.5 胸部損傷致:
a. 女性一側乳房部分缺失(或畸形);
b.2肋以上骨折,畸形癒合;或2肋以上缺失;
c. 肺破裂修補;
d.胸膜粘連或胸廓畸形.
4.10.6.腹部損傷致:
a. 胃,腸,消化腺等破裂修補;
b.脾破裂修補;
c. 腎破裂修補或腎功能輕度障礙.
4.10.7 盆部損傷致:
a. 骨盆傾斜,雙下肢長度相差2cm以上;
b. 骨盆畸形癒合;
c. 一側卵巢缺失,萎縮完全喪失功能;
d. 一側輸卵管缺失或閉鎖;
e. 子宮部分切除或修補;
f. 一側輸尿管嚴重狹窄;
g. 膀眈破裂修補;
h. 尿道狹窄;
i. 直腸,肛門損傷,瘢痕形成,排便功能障礙.
4.10.8 會陰部損傷致:
a. 陰莖龜頭缺失(或畸形)25%以上,影響功能;
b. 陰莖包皮損傷,瘢痕形成,影響功能;
c. 一側輸精管缺失(或閉鎖);
d. 一側睾丸缺失,萎縮完全喪失功能;,
e. 陰囊瘢痕形成,功能嚴重障礙.
4.10.9 外陰,陰道損傷致瘢痕形成,陰道狹窄,影響功能.
4.10.10 肢體損傷致:
a.一手掌缺失 5 %以上或雙手掌喪失功能5%以上;
b.雙手十指缺失5%以上或雙手十指喪失功能10%以上;
c.一上肢腕,肘,肩三大關節的一關節喪失功能25%以上;
d.一足弓結構破壞l/3以上;
e.雙足十趾缺失10%以上或雙足十趾喪失功能25%以上;
f.一下肢踝,膝,髖三大關節的一關節喪失功能25%以上;
g.一上肢縮短4cm以上;
h.一下肢縮短2cm以上.
4.10.11 皮膚損傷致瘢痕形成達體表面積5%以上.
7、蒙族舞蹈的基本動作和特點?(關於蒙族舞蹈的資料)越詳細越好
蒙古族舞蹈對於肢體的力量是非常講究的,蒙古族舞蹈熱情奔放,在肢體的動作上面氣質堅入磐石,穩健有力。他們的舞蹈節奏上非常的歡快,非常的粗礦彪悍,但是在彪悍中有帶一點點的質朴。
在蒙古舞蹈的風格中,體現在動態上的最鮮明、最有表現力的特徵部位是肩、臂和腕。蒙族舞中有柔肩、聳肩、彈肩、甩肩、抖肩六種「肩功」,練就一番爐火燉青的肩功同樣不應尋求什麼捷徑,而應一步一個腳印的從單一的硬肩訓練起。如從硬肩到柔肩,柔肩即具有對硬肩的「誇張化」的特徵,在相同的動態中柔肩應發力緩慢,形成對硬肩的聚集規律,通過訓練在鬆弛自如的狀態中具有力度韌性、彈性和靈活性。同樣,在訓練臂腕的過程中,也應以單一的提壓腕開始練習。在肢體的訓練中,除了講究穩扎穩打,還應注意一點就是舞者在心理上產生美感效應。對柔肩的審美體驗應該是一種概念性的反射,即延續慢發力、幅度大、呈連綿不斷的波浪狀,充滿延伸的質感,而對彈肩、硬肩則應有快發力、幅度小、有稜有角、瞬間靜止的審美意識。在訓練當中要一直要保持一種蒙古族的基本形象和精神氣質,透過這種情感、形態、運氣、發力的典型表現,涵概出一種「圓形、圓線、圓韻」。
蒙族人民的精神特徵是由草原生活的點點滴滴積淀而成的,主要表現為勇敢、熱情、爽直的性格,反映在舞蹈中,應該要折射出「天之驕子」的豪邁氣質。如雙臂延伸動作的象徵意義,寬闊的胸懷、坦盪的性格;肩部的動律呈現出流動性質,而身體習慣於側向,眼睛時而極目遠眺,時而俯臨前方,表情明朗豁達而又堅毅,這一切體現出一個文化傳統悠久的民族舞的素質。
處理好蒙族舞的節奏是為了突出蒙族的精神氣質。並且是舞蹈意義上的再升華,具體來說,在舞蹈中,要注意力度、幅度的強、弱、快慢、高低、大小、輕重的變化和對比、交替與重復,導致含有各種感情動作姿態的體現,注意通過節奏把各種動作按照表達情意的需要有機地組織聯系起來,為表現舞蹈的內容服務,增強舞蹈動作的表現力。
小結:想要跳好蒙古族舞蹈,是需要一定的體能的,蒙古族舞蹈的肢體語言是非常強的。只有練好肢體的氣勢之後,之後就是當地舞蹈的氣質,之後才是舞蹈的動作分解,舞蹈動作上節奏的把握。
8、立定跳遠怎樣才能跳得更遠?
你好!
立定跳遠怎樣才能跳得遠些
立定跳遠動作做法不同,跳出的成績也不一樣。那麼怎樣在身體素質不變的情況下,跳得遠些?經過對立定跳遠反復的教學實踐和探索,改進了一些技術和方法,收到較好的效果。其做法如下:
一、
兩腳平等站位
對於兩腳站法,常被人忽視。體育教材對這個問題說法不一:有的「兩腿稍分」;有的要求「兩腳與肩同寬」。至於站成什麼姿勢,教材沒有具體明確規定,因而大多數的體育教師採用「八」字型站法。在教學實踐中,我感到前者尺度難以掌握,後者雖明確,卻大些。我做法是:兩腳先站成立正姿勢,而後以前腳尖為支撐點,兩腳跟隨向兩側分開到兩腿成平行位置。這樣,腳尖都向前,與運動方向一致,同時兩腿基本處於垂直姿勢,既不產生夾角,又利於膝關節和踝關節運動。而且學生敢容易掌握。
二、
兩臂的擺動與呼吸的配合
擺臂與呼吸合理配合很重要。在教學中,預擺時臂放鬆由下向上慢擺到頭上,跟著輕松地吸氣,而後兩臂由上向兩側後方而呼氣。當要起跳前兩臂則快速地由下向上擺到頭上,現時隨之快而深地吸一口氣隨下擺至兩側後方,動作一樣快,但此時不是呼氣,而是憋氣。這樣為肌肉起跳前提供最大的能量,增強肌肉起跳時的瞬間爆發力。
三、
身體重心前移
在教學中,我的做法是:當起跳前,隨著兩臂由上而下向兩側後方擺時,上體前傾,隨之兩臂彎屈成半蹲姿勢,腳跟提起,用前腳掌抓地,控制身體平衡,重心隨著前移。盡管重心前移不很大,但卻很重要。這樣,起跳時就不必為重心前移而消耗力量,為身體向前上方騰起創造條件。
四、
蹬擺是關鍵
起跳時的蹬擺效果如何,是決定身體騰起遠度的重要因素。在教學中,對兩臂起跳時的擺法,我不是象教材那樣簡單由後向前上方擺。因為那樣擺僅作用於兩臂,而不能帶動全身。為此我採用跳高起跳時兩臂的擺法,但方向不是只向上,而是向前上方擺。起跳時,兩腳用前腳掌迅猛蹬地,同時兩臂由兩側後方向前上方做強有力的擺動,使身體向前上方騰起。
注意!!!·
,<後邊是我的小竅門,使你既跳的遠,落地後還不後坐》落地時,小腿用力向前伸越遠越好!腳跟著地,屈膝的同時,膝蓋用力往前頂,有向前下方跪的感覺迅速過渡到前腳掌,上體前傾。剛開始先跳的近一點,體會動作。熟練後用力跳!
祝你成功!
9、醫生檢查出我得啦,強直性脊柱炎,我現在就是左手手腕關節,雙腿大關節漲痛,是到啦什麼階段,還能不能治
關節炎主要是有風濕、類風濕引起的。
1)居住的房屋要通風、朝陽,保持空氣新鮮。不要在水泥地板及風口處睡卧。(2)沐浴宜用溫水,睡前洗腳,最好將雙足浸入中葯洗方湯葯中,不但可以促使下肢血流利達,還可以消腫痛,除風濕。(3)風濕病急性期或者急性發作期,有較著的紅、腫、熱、痛者,要卧床蘇息2-3周,腎虛及腰椎病患者忌性糊口。(4)患者出汗較很長時間,須用干手巾及時擦乾,衣服汗濕後應及時改換,避免受風寒濕侵體。(5)注重保溫,避免受風、受潮、過分勞連累到精神刺激,預防傷風,以削減自然因素對疾病的影響。(6)風濕病患者在口腹方面要按自己所患病症的輕重,遵循醫囑,調度口腹和忌嘴。(7)風濕病在病情節制後可以參加一些省力的同樣平常勞動,並對峙體育熬煉以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
筋骨透蒸療法是不錯的,可以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