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沿脊柱兩上行

沿脊柱兩上行

發布時間:2020-10-20 15:59:19

1、胸導管的部位

通常起於第一腰椎前方的乳糜池。向上穿膈的主動脈裂孔進入胸腔。在食管後方沿脊柱的左前方上行。至頸根部呈弓狀彎向左側注入左靜脈角。

2、氣功高手進

道教內經修真圖--詳解

內經圖 創制時間考
劉直
中國醫史博物館編撰的《文物選粹》一書,收有一幅彩繪《內經圖》,系清宮如意館藏品;這幅圖畫出自何人何時,未加註明。做為道教教理的圖說形式,北京白雲觀也有同樣一幅,是木刻板,黑白圖。道教中稱它"繪法工細,筋節脈絡註解分明,一一悉藏竅要"(語見白雲觀藏圖)。把圖像、詩歌、隱語集於一紙,是明清之際養生類書的典型風格,像高濂的《遵生八箋》、周履清的《赤鳳髓》、龔居中的《萬壽丹書》及清代醫學家曹無極的《萬壽仙書•諸仙導引圖》等,都附有圖示,但以上插圖在於以神仙名譽規定導引動作,《內經圖》則重在描畫人之身內,與嘉靖、萬曆年間的《性命圭旨》的插圖,又屬一類風格,故又稱《內景圖》。關於它的創制時間,我們可以綜合落款、題詩、畫風三個方面,尋其答案。
就落款而言,白雲觀藏圖下留有收藏者素雲道人的"會心"文字,全文是:
此圖向無傳本,緣丹道廣大精微,鈍根人無從領取,是以罕傳世。予偶於高松山齋中檢觀書畫,此圖適懸壁上,繪法工細,筋節脈絡註解分明,一一悉藏竅要。展玩良久,覺有會心,始悟一身呼吸吐納即天地盈虛消息,苟能神而明之,金丹大道思過半矣。誠不敢私為獨得,爰急付梓,以廣流傳。素雲道人劉誠印敬刻並識。板存京都白雲觀。
時間是"光緒丙戌年荷月上浣"--光緒十二年陰歷六月上旬。
從以上文字中,我們可以得到三點啟示:
其一,道教中將《內經圖》視為內丹作品。
其二,白雲觀版是臨摹而來,並非首創。
其三,它的創制時間的下限當在"光緒丙戌年"之前。
再看《內經圖》的題詩,雖然傳世版本各異,卻都題有一首七律:
鐵牛耕地種金錢,刻石兒童把貫穿。
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鐺內煮山川。
白頭老子眉垂地,碧眼胡僧手托天。
若問此玄玄會得,此玄玄外更無玄。
這首詩出自《呂祖全書》,是清初順治年間道教信士劉體恕等扶乩託名之作,上圖時略有字詞的改動或是誤抄,這里不再細說。再看清初的道教,龍門第七代律師王常月,從隱居的嵩山北上京師,"奉旨主講白雲觀,賜紫衣凡三次,登壇說戒,度弟子千餘人"(清完顏崇實《昆陽王真人道行碑》)。一時間一度出現了道教史上的龍門中興之勢,即順乎時局的需要,贏得了統治者的禮遇,所以一貫尊崇喇嘛教的清庭收有推崇呂洞濱的道教龍門內丹學派的《內經圖》,並非怪事。倒是在順治、康熙、雍正之後,"道流卑賤,不宜濫廁朝班",已是乾隆一朝的公開歧視,紫禁城從此給道教擺上了"閉門羹",在其後清庭一百七十年的飄搖風雨中,日漸衰老的道教,已失其獻圖之路矣。據此,我們說,彩繪《內經圖》當是清初作品,如果就道教謎辭結合《內經圖》畫風,進行一番考據,就更能充分地說明這一點了:
大約在春秋之際,我國典籍中出現了一種叫"廋辭"或"隱"的文學游戲,這在《國語》、《呂氏春秋》、《韓非子》上,都有記載。《國語•晉語》:"有秦客廋辭於朝,大夫莫之能對也。……"
大約在漢魏時,吳中的"高門弟子"魏伯陽,將其姓名隱入了"委時去害……"的廋辭中,且他的"詞韻皆古,奧雅難通"的《周易參同契》,經五代的彭曉推崇發揮之後,道教奉之為"丹經王",從此,道教內丹學派的含蓄、曲隱的風格,因之樹立了。
兩宋的道教,不僅在政治上取得了崇高的地位,於理法上,也正處於一個在三教同爐中"燒煉"的重要時期,而道教典籍的玄遠、隱晦的表述方法,則始終沒有脫離文化習俗的軌道,此際問世的"南宗祖書"《悟真篇》之被後世王陽明斥為"誤真篇",多少總會與它的語言曖昧有些牽涉吧。
在明代受謎戲風格影響而出現的《性命圭旨》一書,可謂是文化習俗的大趨勢的枝端,結出的道教之果。而清初的《內經圖》,在創意風格上,直接承嗣了《性命圭旨》的畫風,不同之處是圖示更加藝術化和形象化了。如果不是那首"鐵牛"詩的提示,讀者很難發現《內經圖》所繪的原來是一個"人體"!舉個例子:在《性命圭旨》的《反照圖》上標注的"昆侖頂"、"祝融峰"等丹家所謂的"上丹田"部位,《內經圖》直以峰巒之狀描繪,使整個人形"完全隱入了"山水"之中。道教謎辭與圖畫的結合,更形象地講述了道教內丹修煉的經旨,為後修煉者提供了方便之徑。
丹詩破譯
丹詩破譯
1、鐵牛耕地種金錢——指搬運腎氣,搬運工夫有牛車、羊車、鹿車之分,因為初煉,故用牛車。所種金錢,隱喻所耕耘收獲乃珍貴者,借喻金丹。
刻石兒童把貫穿——把金錢貫串,天機在其中,須珍而重之。刻石兒童,暗喻刻圖者。兒童把貫串成北斗,《破迷正道歌》雲「若遇神仙親指訣,捉住北斗周天輪」,此之謂也。
一粒粟中藏世界——小宇宙等同大宇宙,丹頭種子即整個生命之源。
半升鐺內煮山川——山川大宇宙,玄機亦同鐺內烹煮工夫。主在火候。
白頭老子眉垂地——白頭者,氣也。指氣從督脈上,再引導陰液沿頭面下降。
碧眼胡僧手托天——手托天指搭鵲橋,任督二脈因舌頂上顎而使氣暢通。
若問此玄玄會得——明通造化之機,此工夫是終極。
此玄玄外更無玄——除此以外,並無其他。
2、我家端種自家田——人身中有可耕之田,不用外求。
可育靈苗活萬年——身中之田可養活生命,長生不死。
花似黃金苞不大——所開之花是金花,不太大。金花即真炁。初起之苞為丹種,幼嫩而細小。
子如玉粒果皆圓——大小僅似粟米。
栽培全藉中宮土——意是工夫的重點。
灌溉須憑上谷泉——氣往上走,上丹田有液下流。
有朝一日功行滿——火候足,工夫到,直至功行果滿。
便是蓬萊大羅仙——大羅金仙,仙界中之最。
3、眾妙之門何處求,機關撥轉水逆流;萬丈深潭應見底,甘泉湧起滿山頭——水逆流,因腎水往上沖,故逆流。腎氣為後天功能,自先天腎水出,全賴「鐵牛耕地」所致,牛車搬運上山脊之象。山頭,即頭頂。腎氣到頂,自口中生津液而為甘泉湧起。此乃氣多生液、任督相通之貌。
4、腎神名玄冥、字育嬰——見《黃庭經•心神章第八》。
5、心神名丹元、字守靈——見《黃庭經•心神章第八》。
6、肝神龍煙字含明——見《黃庭經•心神章第八》。
7、肺神皓華字虛成——見《黃庭經•心神章第八》。
8、膽神龍曜字威明——見《黃庭經•心神章第八》。注意:此圖五臟欠脾,六腑只提到膽。脾為中央土,以意喻之,乃交接水火之媒介,修煉工夫本已有之,不可或缺,故不作煉臟腑神之用。至於膽,此為六腑之一。本來五臟均主藏精不泄,六腑主傳化物而不藏,但功能上膽卻藏五臟之精汁,故特別予以強調。後世以「三焦」替代膽為六腑之代表角色,如「六字訣」。
9、後三關:尾閭下關、夾脊中關、玉枕上關合稱三關。此三關之位置,發展至鍾呂,有不同之描述。《靈寶畢法•肘後飛金晶第五》鍾呂認為,天柱為上關,相當於頸椎第三節下;神道為中關,相當於胸椎第五節下;命門為下關,相當於腰椎第二節下。
10、前三丹田:下丹田氣海、中丹田絳宮、上丹田泥丸。
11、十二樓台藏秘訣——十二重樓,即喉軟骨。秘訣者,此在氣液相交之際,咽津或咽氣以逆求丹種之謂也。
12、陰陽玄牝車——玄牝,是萬物所由生之所。陳摶借用為「煉精化氣」之預備工夫。此借玄牝車喻丹種之出現,在陰陽混沌於橐龠,真炁由此而出之貌。《老子•第6章》:「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13、水火交接地——此地劃於下丹田,說明真炁萌生於此,《悟真篇》雲「要知產葯川源處,只在西南是本鄉」,及「依他坤位生成體,種在乾家交感宮」,皆是此意。
14、夾脊雙關透頂門,修行路徑此為根——氣必循夾脊上行,此乃煉氣的基本方法。氣到頭頂,頭頂上有泥丸宮,為修煉之終極。
李經緯《內經圖》釋
一、關於《內經圖》名稱:
《內經圖》或稱之為《內景圖》,其實按其內容與圖示目的是很不相同的,當然也有相關性。《內景圖》嚴格講是人體內臟的解剖圖,其目的是要給予學習人體解剖、內臟關系的人以圖示,而《內經圖》則明顯富有道家養生方法圖示的目的。《內經圖》與《內景圖》實際上可能都源於《黃帝內經》之有關內容,而《內經圖》之命名,可能包含著「內丹修煉」經典之意。
二、《內經圖》與中醫學、道家的關系
從《內經圖》的內容實質來看,所示人體臟腑經絡生理與解剖部位關系看,與中醫學健康長壽、養生養性學問關系密切,或即源於中醫學內容之發展。但從對人體臟腑生理功能的重新命名與界定、圖示練功法要領來看,其語言特點其道家理論更為突出。
中醫學的發展,在歷史上與中國道家有著密切的關系,特別是中醫學養生的理論與技術,與道家長生不老的思想、習練方法等十分密切。道家思想對中醫理論源藪《黃帝內經》與中葯典籍《神農本草經》中,有著深湛的滲透。或者說,道家關於健康、長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曾經指導過中醫葯學的發展。譬如:《黃帝內經•素問》開卷就以黃帝問天師曰:「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何也?」岐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夫道者,能卻老而全形。」「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神農本草經》分葯為上、中、下三品,上品多述服之輕身延年,不老神仙之服食煉丹之葯品,幾乎完全是道家煉丹服後以求健康長壽甚至成仙的理論。
古代著名中醫學家晉•葛洪、梁•陶弘景、唐•孫思邈、明•李時珍等等,既是偉大的醫學家,也以精於道家學理對道家養生養性頗有研究的大學問家。他們不但對中醫學的發展作出過重大成就,而且在融道家養生養性思想與方法於中醫學、促進中醫學養生養性健康長壽的完善,也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的發展,道家養生養性在追求不老神仙的目標上,在唐末、宋、明時期,他們日益將其內容、人體臟腑、經絡、體位功能等神秘化,發展了含蓄、曲隱風格,謎辭隱語泛化,而且在命名、理論上日益眾說紛紜,使一般人越來越難以理解與掌握,成為少數道師、道士的專利。中醫學在道家養生思想之影響下,逐步擺脫修煉成仙目標的制約,而對其有益於人體健康、防治疾病等思想與技術則充分吸收加以發展,從而日益成為比較科學養生養性的代表。
三、道家養生與《內經圖》
道家關於追求健康,延年益壽思想與方法技術,集中表現在:
1、修煉長生不老丹葯,寄希望服食不老丹葯而成仙,即煉丹派,後稱為外丹;
2、修練內丹,後世發展為靜養功,即將外丹煉制方面的若干學理、學術語引入人體靜養功法之中,或即現時所稱的氣功;
3、五禽戲和太極拳為代表的導引動功。
煉丹服食盛行於秦漢魏晉時期,由於引起服食者的廣泛中毒而遭到醫學家、學術界的反對聲討而衰落。靜功的氣功與動功的五禽戲、太極拳等則繼續得到發展和豐富。
《內經圖》代表了道家靜養功思想與技術的真諦,其廋辭、謎詞、隱語在圖示與論述上大量出現,更是道家宋明以來的典型風格。
據分析研究,《內經圖》約彩繪於清初皇宮如意館道家畫師之手,《內經圖》的創意依據,當源於明代氣功學家尹真人佚名弟子於萬曆年間(1573—1619)所撰《性命圭旨》,有人將《內經圖》與《性命圭旨》進行了比較,認為《內經圖》直接繼承了《性命圭旨》反照圖等精美繪圖的謎戲畫風,使靜功小周天法(內丹修煉)的圖示更隱晦、更形象、更藝術化,使整個人體形象完全隱於一幅「山水風景」之中,從而以謎辭隱語結合精美圖畫,形象化講述了道家「內丹修煉」的經旨、方法與技術。
所謂內丹:是以人體喻爐鼎,精、氣為葯物,以神運精氣,通過意念修煉而結丹葯者,即內丹,亦稱聖胎。隋•蘇玄郎稱行氣導引為內丹。王夫子揭示內丹的特點「多隱其辭,托為龍虎,鉛汞交媾之說,使以自悟。」
所謂小周天:全名為「陰陽循環一小周天」。練功者閉目靜坐,鼻吸清氣,使吸入之氣下降臍下(丹田),過肛門而沿督脈尾閭(下關)上行,經夾脊(中關)至玉枕(上關),到頭頂之百會,入泯丸(上丹田,或以兩眉間為上丹田),順面部至舌與任脈接,至前胸部膻中(中丹田)而下,至下丹田復沿原路循行,即一小周天。練功者可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與疾病決定收氣存想其處,以達到強身卻病、延年益壽的目的。
按道家認為:上中下三丹田,上中下三關打通後,則任、督脈可循環周流,就能達到增強體力、抵抗疾病、延年益壽甚則不老神仙。
四、《內經圖》主要術語簡介
上丹田:為百會所在,亦即泥丸宮、升陽府、昆侖頂、靈台等,道家所指名稱甚多,可以說是各自命名,眾說紛紜,不過多指腦而言。其中玄關所指在兩目兩眉與額、鼻骨之十字中心處,道家對此也十分重視,認為是入道之門,或泛指氣功基礎,認為是天地靈根,是祖竅、祖氣,至寶至貴。
中丹田:為膻中所在,為自承漿下十二層樓(指喉管)至黃庭(指人體內中虛空竅,或在心之下……),以牛郎代表心為陽,有肝膽脾均各自專職,共同耕種心田,故有「我家專種自家田,可育靈苗活萬年……灌溉須憑上谷泉(指舌頂上顎,所謂白頭老子眉垂地之律液至上鵲橋),有朝一日功行滿,便是蓬萊大羅仙。」
下丹田:即正丹田,在臍下,或有稱之為氣海,藏命之所,以織女代表腎為陰性。
按道家以織女喻腎,為真陰,在卦為坎;以牛郎喻心,為真陽,在卦為離,陰陽合則為真夫妻,陰陽合則生丹葯,所以還有坎離交媾,男女媾精陰陽合而生丹葯之喻。心腎交,水火交,龍虎交之類等等,也都是指練功中之術語。圖中「水火交煉池」即喻心腎相交之處所。
尾閭關:為下關,在人體尾骶骨之末節,或指長強穴之所在,為任脈向督脈過渡之處,亦為任脈之陰與督脈之陽交會之所,《金丹大成集》:「水火之際曰尾閭關。」亦叫虛危穴、尾閭穴,或稱為天人合發之機,子母分胎之路,精氣聚散常在此處,水火發端也在此處,陰陽變化也在此處。道家認為此穴「系人生死岸頭」,仙家稱為生死窟,可見其多麼重要,也是修煉通關最難處。
夾脊關:即轆轤關,為中關,釋意資料很少,僅知為練功陰陽和合上行的第二關,按《金丹大成集》命名為轆轤關,似有提升上行之喻意。
玉京關:為上關,即玉枕,位在枕骨粗隆上緣。《金丹大成集》:「腦後曰玉枕關」。由此上行則可會於泥丸宮,完成任督二脈通,達到任督二脈循環周流,當然也至關重要。
「鐵牛耕地種金錢」,以鐵牛耕地,比喻修煉下丹田,精、氣、神三合與通過尾閭關之不易,三合生丹田爐火,即農夫腳下有一鐵爐,爐中火十分盛熾,使水火相濟,水火相交。圖中有丹鼎,爐火正旺,下有男女童子車水,喻促進水火相交,心腎交,陰陽合,坎離交媾而生丹葯之意。此任督交會之處,能否通關是十分關鍵的,故以「鐵牛耕地種金錢……」一段作為比喻。
《內經圖》將中醫學對人體生理、病理認識,對人體心、肝、脾、肺、腎五臟與膽、小腸、大腸、膀胱、胃等六腑,以及任督脈與十二經脈循行的生理功能、解剖關系與相互間關系按道家丹經理論,將人體設計成為一個小天地,並不斷加以神化、神秘化、形象化,不同時期的道師們,以抽象的廋辭、謎詞、隱語各自命名比喻,也可能與道、道家逐漸轉為道教理論相關,從追求健康長壽而妄圖輕身不老神仙有關,或許還因為與道長、道師、道士與道人們不斷使之神秘化以求得歷代最高統治者寵信,求得道家的發展,求得與佛教的爭斗中立於不敗之地有關。
總之,這個神秘化與當初道師們的意圖,恐怕所能獲得的效益正相反,它逐漸使自己更加孤立,神秘化的過程也促進了非科學內容的不斷滲透。我的專業是研究醫學發展史的,平素對道、佛、哲學思想與醫學發展的關系也涉及甚少,為求得對《內經圖》的透徹了解,我希望當今道家學術的研究者,道教的師長們以及廣大對此有興趣的朋友們,大家共同參與,大家點擊求證,使《內經圖》所示,更多的為我們的健康服務。
王力平《內經圖》解
「內經圖」解決的秘訣是關和竅。背後闖三關過九到竅為暗中之竅。一旦氣串動到這些部位時,就要注意了。
三關為尾閭關、夾脊關、玉枕關。
尾閭關在脊背的盡頭之處,有七個骨節,七個穴位。們練的就是這七個穴位的通道,其內關通內腎,一男一女。內腎為藏精孵卵之地。上行一條髓道,髓道過去叫河車、黃河,也叫漕渓,上通到泥丸,此陽氣上升之路。直到第七節與內腎相對之處,謂之夾脊關。
-旦氣到夾脊關,一旦氣在兩腎中間停留不動,這時要用急火燒。要看看時辰,什麼時候要吸長,什麼時候要呼短,什麼時候腹腔要往裡去,要進風,要想辦法鼓風,現在叫巽風。
夾脊關再往上,上到腦後靈風之穴,就到玉枕關。
煉丹的第一個過程就是將這三關把握住。把握住三關後,才能通過三關到泥九,再往下降,變玉液還丹為金液還丹。
把「智能法」和「三仙功」結合起來練就比較方便了,前面拉動的三條線,正好是身後的三個關。
人的前身有三田。上田叫泥丸,也叫華池,第一個華他、上華池,方園一寸二,虛間一穴,乃藏神之所。從眉心往裡,一寸為明堂,二寸為洞房,三寸為泥丸。洞房內坐一位白頭老人把關,看你能不能進去。練到進氣二寸時,人頭上戴一個箍,箍叫羅台,這時人很難受。如果不練功,也不想它,就會功棄重來,沒有了,又下去了。這時一定要把握住玉枕和天目穴兩點力的平衡,即想辦法犁出中田。一定要閉眼做,肝開竅於目,睜眼就是陽神之漏,桌就不能從腎升到肝上來。
眉心往下向口行,有兩穴,是暗竅,就是一個人兩手托住的兩個穴,在齶上,即鼻子上。過去把鼻樑上的兩穴叫金橋,也叫上鵲橋。封上鵲橋必須用鼻夾。
舌下兩穴要開開,開開後下通氣管喉嚨喉為十二節,叫重樓,可進食進氣,又可通向胃腸。
氣管之下到肺,肺的暗竅比較多。肺竅一般都叫金,液體氣體都從這里出來,可以出現一些氣體,醫生說還可以出現一點液體。液體怎麼出來的,還沒弄清。
心上有一竅,就是圖上坐的一個小人,小人上有一竅,也是暗竅,名回絳宮,是金公、黃婆約會、龍虎交會的地方。
再直下三寸六,叫土釜黃庭宮,為中田,方圓一寸二,是藏炁之所,煉丹之鼎,外與臍門相對,約有三寸六分。故曰天上三寸六,地下三寸六,(這就轉到靈寶畢法上了)自天至地八萬四千里,自心到腎是八寸四分。臍門內有一個生門,內有七竅下通外腎,外腎乃精氣行走之處。這時男女要分開練,女同志沒有外腎,氣門有一竅通到卵巢。男的要提腎,女的要收腹。
臍後腎前有一穴叫炁海(它不是穴位的氣海),方園一寸二,裡面有華池,古人稱為下田,是藏精之所,采葯之處。這里是爐,爐是倒放的,鼎在上,爐在下,放日:逆行成仙,順行成人。
再往下有兩竅,向上一竅通內腎,向下一竅通尾閭,尾閭的中間為玄關(玄關不是一個竅),此為無中生有之處。玄關也要火燒,火不燒玄關不開,練功練到精滿炁足時它就自然產生一種炁了,玄關自開,就可以煉成金丹三穴。這時要注意流量的變化和下鵲橋的變化。下鵲橋的下竅、整個小腹部叫坎宮:為腎位,外腎外陰而內陽,中藏元氣,為命、鉛、虎、吞穴是也。坤爐就設在臍後尾閭前。下鵲橋尾閭處有幾個穴位,有穀道,是陰竅,是虛的,可以出氣出食的穴位。前面有前陰穴,是內陰外陽。這兩個穴位必須搭通,搭一個橋,就是靠會陰穴。所以告訴大家一定要封住底三陰。底穴封住,人可以養生長壽。
現在練功想辦法做到六根不漏:一、抵住穀道,封住下三陰,即生死之根,叫身根不漏;二、用鼻夾夾住鼻竅,夾住上鵲橋之穴,叫鼻根不漏;三、耳不聽外物,叫耳根不漏;四、吻齒相合,舌頂上齶,舌根不漏;五、閉目,回光返眼,自然不動,眼根不漏;六、一念不生,一意不散,六欲不起,六塵不染,意根不漏,這是最難練的。
六根不漏才能采葯、煉丹。煉丹實際上就是一種靜坐。老年人體弱多病,最好不要煉丹。
六根不漏自然有六根震動之景。有人感到震動就屬六根震動之例,有三十六動,三十六個真人,三部八景。六根震動現象摘自「靈寶經」:神主氣,用神控制自己的氣路;氣育神,氣養育著神,氣足了神才能旺,神旺才能自己支配自己真養至神炁真皈大定,混為一體,結成金丹大葯。一震,臍下至外陰上,小腹發熱,會引起全身發燒,震動得厲害。這時一定要封住下三竅,搭住下鵲橋,不使熱感緩解了,一變涼,馬上把意念轉入到舌下兩竅;二震,兩腎燙,急熱,意念要轉到臍下;三震,兩眼內吐光,流淚;四震,耳後生風,要注意兩個***的變化,女的注意卵巢的變化,做到雌龍退回陰府;男的注意外腎的變化,做到龜頭回縮,縮到腹腔里去,這時開始練丹;五震,腦中鷲鳴,震動,身體發抖,受不了。這時要運行卯酉周天,高不出心,低過臍下。卯酉周天就是腎、肝、心、胃、肺相轉;六震,鼻根震動,流的不是鼻涕,根似水,要讓它流空,流空以後上鼻夾。上鵲橋有兩穴,要看到鼻孔內的兩穴。六震正符合咱們的練功過程,已經開始有小葯了。
從內經圖和修真圖里可以看出一個人有什麼病,練功之前有什麼病,練功之後病情有什麼變化。還可看出一個人練功練到什麼程度,練得好壞。
道家講看問題應當跳出界外,要客觀地對待事物,從旁觀來觀察事物,聰明難,糊塗更難。修煉「引仙法」應當難得糊塗,少管閑事,要跳出私利因子,處理好家庭事物,方能練好功。
經絡總則
手之三明,從藏走到手
手之三陽,從手走到頭
足之三陽,從頭走到足
足之三明,從足走到腹
此為大周天走向,從藏開始,從肺經~大腸經~胃經~牌經~心經~小腸經~膀胱經~腎經~心包經~三焦經~膽經~肝經。做功時哪個經絡抖動,哪個經絡就開了,看看與哪個臟腑有關系。第一個開通的都是肺經。
十二經絡轉後一閉死,大周天才算走完,任督二脈才開通,小周天這才開始運行。十二經絡閉死後,練功是熱在轉,將會是另一個景象

四 百 字 真 義
真意發真知,靈知也自應。三家合一家,倏爾身心定。
虛室卻生光,靜中又復陽。采來勤鍛煉,化就紫金霜。
靈竅慧光生,性現塵情滅。朗朗夜明珠,無處不皎潔。
噪性化真性,人心變道心。若非神火鍛,礦里怎分金?
真知與靈知,兩者本同氣。經火烹練成,渾淪沒點弊。
元竅真靈露,趁時下手載。性情相眷戀,長出大丹材。
有個虛靈竅,號為玄牝門。中藏神與氣,原是魄魂樞。
靈知火里精。真知水中寶。水火陰氣消,光鮮著實好。
靈葯自家有,何須在外尋?護持常照應,左右盡珠林。
真知總是真,卻要靈知配。練去後天陰,兩家成一塊。
靈知好外游,須借真知制。以婦去從夫,坎離即既濟。
震兌和坎離,精神情性象。若知攢簇力,獨步昆侖上。
火候不拘時,何勞尋子午?沐浴洗塵心,卯酉豈能主?
金情與木性,不得有偏差。兩者如同氣,靈根自發花。
大則包虛空,小還如黍米。若問這根源,一真而已矣。
天地日月精,吾身本自有。真靈若不迷,造化常在手。
性起情來制,情生性去牽。相爭相鬧罷,仍舊是先天。
本性金情交,真知靈知合。武練與文烹,現出玲瓏塔。
持心名沐浴,溫養有抽添。刻刻防危險,功深自入玄。
會的陰陽理,聖胎不難結。生子又生孫,長生永不滅。

3、怎麼練氣功?

氣功動作姿勢:一,(調身)姿勢自然放鬆,是順利進行氣功呼吸和誘導精神松靜的先決條件。不同的姿勢有不同的生理特點,姿勢本身也起著一定的治療作用。常用的姿勢有平坐、自由盤膝、單盤膝、仰卧、側卧、站式、走式等。

二,入靜(調心)入靜是指一種穩定的安靜狀態 ,無雜念,集中意念於一點,即意守丹田或留意呼吸,對外界刺激的感覺減弱,進入似醒非醒、似知非知的境界,即大腦皮層進入保護性抑制狀態。常用的入靜方法有五種:1.意守法。2.隨息法。3.數息法。4.默念法。5.聽息法。

以上五種調心入靜法初練時可從意守法開始,逐漸過渡到隨息法或聽息法,或始終練一種,可因人而異。

三,呼吸(調息) 呼吸是氣功療法的重要環節。通過鍛煉,改胸式呼吸為腹式呼吸,改淺呼吸為深呼吸,最後練成自發的丹田呼吸。呼吸方法常用的有8種:自然呼吸法。順呼吸法。逆呼吸法。停閉呼吸法。鼻吸口呼法。氣通任督脈呼吸法。潛呼吸法。真息法。練呼吸要在柔和自然的基本法則指導下逐步做到深長、細勻、緩慢,切不可急於求成。

四,動作盤腿,是練習靜坐的最基本的功夫。盤腿質量的好與壞,直接影響靜坐入靜程度的深淺,這對於一個初學者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練習。很多初學者對此都摸不著門路,給練習靜坐帶來了很大的困難,為了更好的練好靜坐。

(3)沿脊柱兩上行擴展資料:

氣功(炁功)是一種中國傳統的保健、養生、祛病的方法。古代或名「丹道」,以呼吸的調整、身體活動的調整和意識的調整(調息,調身,調心)為手段,以強身健體、防病治病、健身延年、開發潛能為目的的一種身心鍛煉方法。

煉氣要訣:專心呼吸,輕松舒適,靜觀其變,順其自然,自然而然,聚精會神,感生化力。

參考資料:網路-氣功 (傳統運動養生)

4、如何開啟松果體?

練習氣功,靜坐。先從意下守丹田開始,安靜,眼耳為機,迴光返照,收視反觀內視,含眼光,凝耳韻,調鼻息:閉目,目光和意念合在一起(道家修練稱為神光)注意力集中在下丹田,數息,採取逆式呼吸:
呼氣時把氣呼向小腹讓氣壓小腹,也就是呼氣時小腹向外鼓,吸氣不太去注意,還可以連呼幾次吸一次。不久這種後天的呼吸就觸發下丹田產生內氣沿著尾閭上升到夾脊、玉枕、慢慢還會再向泥丸穴也就是腦子內部集聚(道家稱泥丸,實際就是松果體)。再向下到中丹田、下丹田,。當通督以後,
1、意守心窩部。閉目,內視心窩部,當心窩部的氣感在練功過程中自然向下丹田運動時,
2、意息相隨丹田趨,將真氣推進下丹田,
3、然後再調息凝神守丹田:當每次呼吸皆有熱流下沉丹田,即把呼吸有意無意地止於丹田,即意守丹田。每次40分鍾左右。本步鍛煉時間約需 40 天左右,即可感到丹田內形成一個「氣團」。隨著功夫的積累,氣團逐漸增大。
4、當真氣進入督脈時,通督勿忘復勿助  丹田真氣充實到一定的程度,即會沿脊柱上行。此時,意念須隨之上行而不為別的事情分散注意力(勿忘);當其止於某處不復上行,甚或有所退下時,也不要用意向上導引(勿助)。因為上行之快慢完全取決於丹田中真氣充實的程度。當真氣活躍於頭部時,不要急於向下導引,靜以待之,真氣自然會通過印堂,沿鼻部向下運行,此時,可順其自然復煉第一步。
5、元神蓄力育生機  任督循環形成後,一般仍意守下丹田,同時其他經脈也可相繼開通。如頭頂出現動力,可改守上丹田 ( 腦中 ) ,可以靈活掌握。練功時間每次一小時左右。
過一段時間還能通到下肢裡面。然後再向上過尾閭不斷這樣循環。到時就會只要練氣功入靜,體內的先天的炁也就是一種人體能量就會沿著這個大周天的通道自行循環。然後不斷積累,不靜守胎息化虛空 方法:當練功中自然產生胎息現象時,可以不再守丹田,順其自然保持入靜的佳境。不斷這樣每天練習一段時間,積累起來能量就強了,還能使身體穴位開放,可以吸取自然界的能量。
下丹田是長期意守之處,什麼時候守這一部位都是對的。 以靜為務,功夫越深,入靜越好,只有能夠深度入靜,體內生理功能就恢復越好
五步功以後就再不要求用這個方法,那種方法,實際上追求方法,反而成為雜念了。入靜深了能體會到三田成一體,繼而無物無我進入虛無境界,(此處是前人的體驗,自己還沒有達到)還有什麼方法可追求呢?

二、靜守胎息化虛空
胎息是通督以後入靜程度加深後的自然反應。(胎兒在母體之中,本不以鼻呼吸,而其體中潛氣內轉,本循脊骨上升於頂,而下降於臍,是名胎息。一自墜地之後,此脈即不通。而以鼻為呼吸矣。靜坐之久,能假此動力,仍返胎兒呼吸之路,即恢復胎息之始基 )
隨著入靜程度的加深,有時在練功中出現呼吸極其細微緩慢的現象,此為胎息產生的徵象,可保持此時入靜之佳境,寂然處之。如果念頭稍動,元神即化為識神,入靜的佳境即受破壞。 方法:當練功中自然產生胎息現象時,可以不再守丹田,順其自然保持入靜的佳境。 反應:初起出現胎息的時間短,次數少,隨著入靜程度的加深,出現胎息的次數就增多,時間也會自然加長,隨每次功中胎息時間的增長,練功時就會出現感到自身虛空不存在的現象。初時是局部的虛空,功力增加後就會出現整個身體不存在的感覺,進入「物我兩忘」的境界。 時機:進入「物我兩忘」的虛空境界後,就順其自然,定守虛空。(此處是前人的體驗,自己還沒有達到)
當練功中自然產生胎息現象時,可以不再守丹田,順其自然保持入靜的佳境。
在此練功階段,自己體會:初練功是用有形之氣外氣,激發出人體的原本之氣(元氣),當這個「元氣」剛開始被激發起來時比較弱,象一條線似的沿著督脈任脈來回運轉。前輩講,胎兒存在於體時,先天氣就沿著這條路流轉,我們經常導氣流通此路,久而久之,就能引出先天之氣。其次,從發生學上而言,任脈、督脈二脈和胚胎合為一段,在頭部形成下垂體前葉。經過這條路徑,能使氣達到內分泌中樞。此外,沿路也可接近重要自律神經分泌系統。通過氣的接觸而將意識集中於此處,漸漸達到控制這些系統的目的。瑜珈控制自我也是這一個原理。由以上的說明可知,將氣集中於任、督二脈的意義非凡。
當體內先天能量積累夠強了就在體內的三個大部位「三田」上下運轉。即上丹田腦內,中丹田胸內,下丹田腹內。可以有意引導內氣,先在中丹田和下丹田之間上下轉。(徐金龍老師的生命解脫乘:進行「陰陽相交」心腎相交采大葯。1、呼氣由中丹田呼至下丹田,吸氣是注於下丹田。稱龍入虎穴。龍宮--中丹田,虎穴--下丹田。做18到36遍。2、再做虎入龍宮18到36遍:吸氣從下丹田到中丹田,呼氣注於中丹田。3、當心陰腎陽之氣積累到一定程度,神息在下丹田和中丹田之間的中脈上下往來,綿綿不絕。則:吸氣由下丹田到中丹田,呼氣有中丹田到下丹田,使得心腎之氣進一步相交合,似乎心和腎在一起(兩個分離的能量極漸漸互相吸引)為心腎相交產大葯。)然後是在中脈內沿著中脈從上到下流動(徐金龍老師的生命解脫乘:性命相交 神意完全自然地隨內息徐緩上下,擴大到整個內腔,中脈已貫通。這叫無孔笛,兩頭吹。最後內氣不出,外氣不入,形成胎息。) 到一定階段會自行產生胎息,肺呼吸近乎停止。後天氣漸漸變為先天氣。
當練功中印堂顯現有明光穩定時,可定守於明光之中心。明光之中又會凸顯出明光,繼續定守明光之中心,又會凸現明光,再繼續定守。或者,當印堂明光顯現時,將明光送入下丹田。在下丹田定守明光中心;或者將明光定於中丹田位置。 反應:光是氣功修煉的中高級層次。在修煉光的初級階段,由於心念不純靜,明光易於幻化,或化山水草木,或化人物形態,種種幻景,隨心念變化,干擾靜定,總要見如不見,一心靜定,守住明光,幻景就會消除,而現赤,白,綠,藍,黃,紫等祥光。一心定守於祥光中心,功力達到一定程度,光中會有自身的形象顯現出來,道家叫「赤子」,佛家謂「法身」,其實質是自身的生命信息高度集中的反應。這就是松果體的功能開發出來了。
大衛 威爾科克
源場(信息場)調查
二甲基色胺定義
DMT——硫代甜菜鹼,新型水產誘食劑

二甲基色胺(DMT) dimethyltryptamine 第一類精神葯品,色胺類致幻劑,葯性強。不僅存在於植物中,還以痕量見於人體中,由色胺-N-轉甲基酶催化產生,但具體功能不明。結構上與神經遞質血清素和其他色胺類致幻劑5-甲氧基二甲基色胺、蟾毒色胺、脫磷酸裸蓋菇素類似。
化學式 C12H16N2
他的文章:2012之謎 一的法則
只有一隻眼睛可以讓你全身光明。你的一隻眼睛亮了,你的全身就光明了。聖經說上帝就是光。
松果體(the pineal gland和)神秘現象的關系:如果你的松果體打開了,你的身體就變得知覺、開悟。松果體和眼球一樣都與大腦皮層的視覺中心相連。松果體的水裡有一些結晶體,(其中有DMT晶體,DMT是現在非常普遍的迷幻劑。二甲基色胺的作用:深度時間體驗、時間旅行、超常感覺、遭遇各種靈體和其他空間的神秘生命形態)當外界變黑時就會在水室周圍激活一種電磁屏障,讓它可以進入源場,這些晶體受到來自能量場的壓力時會釋放出不同顏色的光,先是不同的 顏色,然後是全息彩圖像。源場能震動那些晶體並釋放出你的星光體四處游盪所看到的任何景色的光子。源場和磁場二者基質一樣,基質產生了電磁能。源場和生物場有著直接聯系
當松果體被完全激活,你就有可能到達世界之樹(它連接了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
當熄滅燈光,才能激活松果體,所以耶穌有雲:那坐在黑暗中的人,將看到大光明。
1、黑暗可以激活電磁活動
2、電磁活動可以讓你感到頭腦出現壓力、嗡嗡聲、聲音及加速度
當你的耳朵聽到聲音,就要進入冥想狀態,保持清醒,聆聽這聲音。因為其中包含了重要的信息,關於靈性進化的信息
通過量子物理學證明了粒子可以轉換為波,一種可以跨越空間-時間的波
光也是振動的一種,所以它也可以像聲音那樣全息化(有個著名的實驗叫做「單個光子干擾實驗」。這個實驗甚至暗示了光的微粒——光子——不僅同時具有波和粒子的運動特徵,而且可以跨越時間、空間相互交流。
但是在對亞原子微粒作更仔細的研究之前,光只是少有的幾個特例之一。在亞原子
層面,波和粒子的傳統分界線消失了。物質再也不能只被作為其中的一種來解釋,它們
只能被理解為又是光又是粒子。從某種意義上說,物質即是能量,能量即是物質,「東
西」也就是「信息波」,實際上,「信息」或者「能量」就是所有「東西」的本質。至
少在亞原子層,這些概念是不可分割的。)

與沿脊柱兩上行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