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現在36歲了,患先天性脊柱斜頸,還能做手術嗎?
一、先天性斜頸有哪些表現呢?
先天性斜頸病人主要表現有:新生兒在出生後7-14天常被發現受累的胸鎖乳突肌中下部,有一質硬的橢圓形腫塊,可逐漸增大。兩個月後腫塊開始縮小,最後完全消失,該肌即成為無彈性的纖維索。乳突附麗處肌肉呈索狀也較常見。頭逐漸被牽拉而傾向患側,頸部扭轉,面部傾斜,下頜偏向健側。如不予矯正,患側面部發育較慢,形成顏面和頭顱逐漸變形;患側面頰、下頜及眼睛較小;後面觀可見枕、頸椎及上胸椎,呈脊柱側彎畸形。嚴重患者頸部放正後可出現復視(看東西為雙影)。
二、先天性斜頸這種病是什麼時候得的呢?
先天性斜頸一般在出生前或分娩時患病,往往被親屬認為是胎帶的(即先天性的)且自認為難以治癒或未予重視,從而不及時治療。
三、先天性斜頸有什麼影響呢?
先天性斜頸可以影響面部、眼睛、耳朵和頸椎發育,還影響視力、聽力和心理健康等;成年後易出現患側肩部升高、頸椎變形、頸椎病、大腦供血不足(出現頭暈、頭痛、記憶力減退、智力下降等)。
四、先天性斜頸如何治療呢?
一般1歲以內保守治療(非手術療法)、1歲以後仍未治癒必須盡快手術治療。
1.非手術療法
適用於一歲以內的嬰兒,包括局部熱敷、按摩、手法扳正和固定頭部。其目的在與使腫塊及早消散,防止肌肉纖維發生攣縮。病兒睡眠時取仰卧位,下頦向患側,枕部向健側,並用棉墊和潔凈的小砂袋固定頭部於上述位置。出生兩周之後,即可進行。手法扳正於出生後二周才開始,且須緩慢用輕柔力量進行。手法扳正時,須將下頦轉向患側,並逐漸把它抬高,同時把頭偏向健側。每日3~4次,每次手法前後,應按摩患側胸鎖乳突肌,或用熱敷。上述非手術療法要堅持3~6個月,才可能將斜頸矯正。
2.手術療法
適用於1歲以上的病兒。在12歲以上者,雖然臉部和頸部畸形難於矯正,但手術治療仍可使畸形有所改善。
普通手術治療:手術方法多用胸鎖乳突肌切斷術,切斷胸鎖乳突肌的鎖骨頭和胸骨頭或切斷乳突頭,術後會留下蜈蚣樣瘢痕。
微創整形治療:這是由我院研究成功的創傷小、不留瘢痕且達到「三美(局部美、體形美、身姿美)一體」的先天性斜頸治療方法,效果優於其他手術治療結果。
術後處理:將頭固定於頭偏向健側,下頦轉向患側的位置至少3周。年齡較大的病兒,應固定約4~6周。固定解除後,必須每日作上述手法扳正和向過度矯正方向作自主活動。
五、先天性斜頸最佳治療時機是何時?
先天性斜頸治療越早越好(年齡越小越好)、手術治療一般在1歲後為好,微創整形治療在各年齡治療效果均很好,微創整形治療對曾經手術治療而效果不好的患者進行再治療效果也很好。
六、先天性斜頸治療後效果如何?
治療越早效果越好。在嬰兒期如堅持採用非手術療法,部分病人可以治癒;在兒童或胸鎖乳突肌攣縮不嚴重者,需手術治療,可以治癒;胸鎖乳突肌攣縮嚴重、顏面不對稱很明顯,且年齡較大患者,也可有明顯效果,但不能達到正常,有些患者可能會出現短時期復視。成人先天性斜頸治療改變是斜頸,是為了防止頸椎發生或阻止頸椎病的發展,可以改變牽拉性畸形(如肩膀高低、耳朵高低、頸部筋突出等),不能改變發育性畸形(如臉的大小不對稱、眼睛的大小不對稱)。
七、成人先天性斜頸要不要治療呢?
成人先天性斜頸一般是由於少年先天性斜頸未及時治療所致;由於先天性斜頸易出現還影響頸椎變形、頸椎病、大腦供血不足(出現頭暈、頭痛、記憶力減退、智力下降等)、視力、聽力和心理健康等;所以成人先天性斜頸也應得到及時治療。
八、先天性斜頸預後如何?
治療越早畸形就越少。在嬰兒期如堅持採用非手術療法,部分病人可以治癒;在兒童或胸鎖乳突肌攣縮不嚴重者,需手術治療,可以治癒。年齡較大患者,胸鎖乳突肌攣縮嚴重、顏面不對稱很明顯;高質量的手術治療後頸部歪斜可以完全糾正,顏面不對稱也可有明顯改善。
2、強直性脊柱炎和炎性腸病關節炎的區別
炎性腸病性關節炎主要是指由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兩種炎性腸道疾病所引起的關節炎。炎性腸病性關節炎與免疫有關,常侵犯四肢和脊柱關節,而且受累關節以下肢大關節為主,並有單側、非對稱性的特點,血中類風濕因子陰性,所以和強直性脊柱炎、賴特綜合征、銀屑病關節炎、反應性關節炎等一起,被列入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 炎性腸病性關節炎病人常有四肢關節的腫痛,呈遊走性,與類風濕關節炎有不少相似之處,但是強直性關節炎主要是受累部位疼痛、壓痛、僵硬、活動受限,並逐漸出現屈曲畸形,陰天或勞累後症狀加生,遇暖或休息後減輕。 炎性腸病性關節炎具有腸道症狀,關節炎可自行緩解,雖然常會反復發作,但預後良好,一般不會引起關節畸形;有臘腸指(趾)、杵狀指(手指呈鼓錘狀);約20%病人可發生脊柱炎和骶髂關節炎,出現腰、胸、頸或臀部疼痛,腰和頸部運動受限及擴胸度減少;50%~60%病人HLA-B27陽性。強直性關節炎起病緩慢,全身症狀輕微,早期可有倦怠,體征減輕,或有惡心、發熱等。逐漸出現下腰部疼痛,肌肉痙攣及僵硬,休息後症狀往往加重,活動後減輕。以後逐漸出現典型的骶髂關節疼,並呈上行性累及脊柱,受累部位疼痛、壓痛、僵硬、活動受限,並逐漸出現屈曲畸形,陰天或勞累後症狀加生,遇暖或休息後減輕。常有復發性虹膜炎並存,部分患者可出現坐骨神經痛。病變若波及肋椎關節,還可出現呼吸時胸部擴張受限或喪失以及肋間神經痛等,80%~85%病人HLA-B27陽性。
3、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慢性進行性中軸關節受累的關節病變,它有哪些外在症狀?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慢性、進行性,中軸關節受累的關節病變,主要影響骨盆的骶髂關節、脊柱關節和椎旁組織。
主要發病在20-30歲的青年男性,40歲以上發病少見。女性患病僅為男性十分之一,且病情較輕。
強直性脊柱炎的發病原因不清,但與遺傳因素有密切的關系。強直性脊柱炎患者中,基因中A-B27陽性率高達90%,而普通人群中僅有5%左右。 某些特定部位的感染,如前列腺炎、潰瘍性結腸炎可能與發病有關。
此病起病較隱匿,進展緩慢。早期症狀往往是腰部僵硬感或僵痛,在夜間翻身,起床,或久坐、久站後症狀尤為明顯,經過活動後,僵痛感可以好轉。除腰骶部關節受類外,疾病可以累及胸椎和頸椎,表現為不同程度的僵硬和疼痛。
部分周圍大關節,如:肩關節、膝關節、髖關節,少數累及足、手小關節,但周圍關節炎大都呈少關節,非對稱發病。除關節症狀外,可伴有低熱、乏力、食慾減退、消瘦、貧血等症狀。部分患者因下肢周圍神經病變而出現下肢膝以下部位肌肉酸痛和麻木。
約四分之一患者有眼睛虹膜睫狀體炎,出現眼痛、畏光和流淚。更嚴重的患者伴有心臟主動脈瓣病變和肺纖維化。隨著病情的發展,患者腰椎、胸椎、頸椎病變可逐漸加重,部分患者出現頸椎前屈,胸椎平直、髖關節屈曲畸型,從而嚴重影響患者的活動能力。
實驗室檢查可以發現免疫球蛋白以及血沉明顯增高。HLA-B27位點陽性提示為高危人群。X線攝片檢查具有診斷價值,患者有特徵性的骶髂關節改變以及脊柱"竹節樣"改變。積極的治療可以減輕關節症狀,保護關節功能,最大限度地減少畸型的發生。
消炎痛等非甾體類解熱鎮痛葯具有較好的效果。柳氮磺胺吡啶對於改善腰背部僵痛及骶髂關節病變有明顯的療效。嚴重的周圍關節病變也可採用氨甲喋呤治療。當髖關節病變嚴重,造成骨性強直和癱瘓時,應早期施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以恢復功能。
強直性脊柱炎需要長期治療,甚至終身治療,患者應對自己的疾病有正確的認識,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體療的康復訓練對於本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適當的行走、睡眠姿勢,腰腹的鍛練可以維持關節的靈活性,呼吸鍛練和游泳的有氧運動有助於維持良好的肺功能。
4、強直性脊柱炎能活多久?
強直性脊柱炎是風濕疾病的一種,一般患上這種疾病之後,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和行為都會有所影響,那麼,患上這類疾病的患者都很關心一件事情,那就是在患上強直性脊柱炎之後還能夠活多久?那麼,下面就請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強直性脊柱炎能活多久?
強直性脊柱炎能活多久
根據強直性脊柱炎的總體情況來說,患上這種疾病,往往是對壽命有所影響的,但是,由於每個人的身體素質不一樣,因此,強直性脊柱炎的病情發展也是有快有慢,根據研究發現百分之四點八的患者會在患上強直性脊柱炎之後半年的時間,就出現一些不能自理、肝腎功能衰竭的情況。
但對於大多數患者而言,強直性脊柱炎是否影響患者的壽命,分為早期患者和中晚期患者兩種情況:
第一:早期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壽命和一般人無差別
初發關節多為骶髂關節,髖關節,膝關節,表現為脊柱關節的疼痛,僵硬感。病情繼續發展可發展為脊柱強直性脊柱炎、固定、變形,強直性脊柱炎發展到後期會導致癱瘓,或者並發多種危害自身的疾病,所以早發現、早治療是關鍵。
第二:對於中晚期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而言
強直性脊柱炎方面的專家指出,雖然說強直性脊柱炎不會直接對患者的生命產生影響,但是,如果患者在平時的生活中不控制,並且還加上心血管系統受累等等情況,還會產生一些並發症,從而關節也會出現疼痛,那麼,不少的人就會服用止痛葯,這樣也會間接的影響壽命。
至於中晚期患者壽命會縮短幾年?強直性脊柱炎專家指出:這個不能一概而論,強直性脊柱炎發展的快慢和患者自身情況有很大關系,包括患者長期選用的治療方法、飲食、自身免疫等。據資料記載:中晚期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壽命比正常人會短8—10年,而早期患者則和正常人無差別。但是,如果中晚期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不繼續發展,各種並發症得到改善,壽命也不會受到影響。
看完上面的內容之後,想必大家就已經明白了,強直性脊柱炎能否影響壽命,首先要看您個人的身體狀況,那麼,其次還要看病情是否得到了控制,如果您不注意控制,就會產生影響,那麼,除此之外,也有一些人想知道,強直性脊柱炎到底能治好嗎?下面我們來看看!
強直性脊柱炎能治好嗎
強直性脊柱炎是風濕病中最常見的一種,屬於遺傳免疫異常相關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盡管這種病在人群中的發病率為百分之一,但約百分之九十五發生在青壯年身上,致殘率相當高。
強直性脊柱炎的治療由於病因不明了,尚缺乏要治的方法,亦無阻止本病進展的有效療法.所幸許多病人骶髂關節炎發展至Ⅱ或Ⅲ級後並不再繼續發展,僅少數人可進展至完全性關節強直。
強直性脊柱炎的治療目的在於控制炎症,減輕工緩解症狀,維持正常姿勢和最佳功能位置,防止畸形.要達到上述目的,關鍵在於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採取綜合措施進行治療,包括教育病人和家屬、體療、理療、葯物和外科治療等。
⑴該病治療從教育病人和家屬著手,使其了解疾病的性質、大致病程、可能採用的措施以及將來的預後,以增強抗病的信心和耐心,取得他們的理解和密切配合。
⑵注意日常生活中要維持正常姿勢和活動能力,如行走、坐位和站立時應胸收腹睡覺時不用枕或用薄枕,睡硬木板床,取仰卧位或俯卧位,每天早晚各俯卧半小時;腎力所能及的勞動和體育活動;工作時注意姿勢,防止脊柱彎曲畸形等。
強直性脊柱炎的預防
1、防止外傷
因強直性脊柱炎病人可發生骨質疏鬆,長期患病對骨密度有影響,輕微的挫傷即有可能會引起骨折,也有可能會引起本病。
2、功能鍛煉
根據體力狀況適當鍛煉身體,增加戶外活動,深呼吸和有氧運動有助於保持胸廓的彈性,如條件允許可經常游泳,有助於保持脊柱、頸部、肩和髖部的靈活性,還能增加肺活量。
3、注意保暖
尤其要注意腰背部的保暖,應選擇向陽的房子居住,出汗時切忌當風,因汗出時毛孔開放風邪易入侵。
4、預防感染
避免傳染病、流行病入侵,預防感冒和腹瀉及生殖衛生;注意飲食結構;煙酒要自控,盡量忌掉。
5、剋制麻痹
疾病復發早期病情會有輕微變化的,但病人往往思想麻痹,不留意,抱著挺一挺的態度,最終致使病情加重,造成復發,要切記,一經發現馬上治療。
6、心情愉快
疾病的發生於人的精神狀態有密切的關系,因此,七情內傷可直接致病,亦可以由七情內傷引起人體陰陽失調,氣血虧損,抵抗力減弱而易為外邪入侵。因此,避免情緒過激或悶悶不樂,憂郁寡歡,保持心情舒暢愉快能夠身體健康。
總結:通過上文的內容,我們都了解到了,強直性脊柱炎對於壽命的影響,是受到了很多事物因素的影響,因此具體能夠有多長時間的壽命,還是要看個人的身體情況,那麼,在平時的生活中,除了治療之外,對於沒有患上強直性脊柱炎的人來說,一定要注意預防哦!
5、強直性脊柱炎對四肢關節的影響有哪些
根據病因的不同和患者具體情況的不同,四肢關節受累的發生率也是有區別的,在眾多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中,尤以兒童患者為四肢關節病變首發症狀者最為多見,而且有些患者的關節損害還會形成永久性。 相關統計顯示,四肢關節受累率,髖和肩為40%,膝15%,踝10%,足和腕各5%,極少累及手。國外報告強直性脊柱炎關節病變的發生率為38%,常為雙側性,易發生於疾病的早期,1/3的病人造成終生殘疾,對患者的危害很大。 在受累的四肢關節中,髖關節受累率為66%,是四肢關節中最多受累的關節,其中74%發生在兩側,髖部疼痛為早期受累的敏感征(100%);活動受限(64%)、屈曲攣縮(38%)、肌肉萎縮(25%)、發生關節強直(37%),是強直性脊柱炎病人的主要致殘原因;髖部症狀出現在發病後5年內者佔94%,提示強直性脊柱炎發病頭5年內如未累及髖關節,則以後受累的可能性不大。肩關節受累時,關節活動受限較疼痛更為明顯,梳頭和抬頭等活動均受限。侵犯膝關節時則關節呈代償性彎曲,使行走、坐立等日常生活更為困難,嚴重限制了患者的活動能力。 除了四肢關節受累外,由於強直性脊柱炎屬於一種肌腱附著點的病變,所以 還會影響到關節周圍的組織。而關節周圍組織炎症的出現,成為強直性脊柱炎的特徵性病理變化。而由於各個部位如胸肋等炎症的出現,使得病人在發病時還會伴隨有胸痛,尤其是在咳嗽或者打噴嚏時候會加重疼痛。 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如果患者發現異常,就應該及時就醫診斷,以期得到最及時、最有效的治療。
6、強直性脊柱炎病人有哪些全身表現?
強直性脊柱炎早期可有乏力、低熱、食慾減退、體重下降等全身症狀。除中軸關節(脊柱)受累外,還有其它系統受累。眼zd睛是最易侵犯的器官之一,約2%的病人出現眼部的改變,表現為虹膜炎或葡萄膜炎,甚至先於脊柱症狀之前出現:,眼病多為急性發病,常為單側、也可雙側受累,且與強直性脊柱炎的輕重無關,一般為自限性,但易復發。—般需局部或全專身糖皮質激素治療。HLA—B27陽性的病人發生眼病的可能性更大。強直性脊柱炎也可影響心血管系統,包括下行性主動脈瓣膜下纖維化、上動脈瓣關閉不全、二尖瓣脫垂及:二尖瓣關閉不全、心臟擴大和心臟傳導障礙等。心臟聽診可有雜音,心臟病變的發生率隨病程及年齡而增加;強直性脊柱炎累及肺的主要表現為肺上葉纖維化、肺大皰,有的表現為斑片狀或索條狀陰影,甚至有空洞屬形成。強直性脊柱炎可有腎澱粉樣病變,出現尿蛋白等。強直性脊柱炎如影響到神經系統,則可表現為馬尾綜合征,即脊髓的尾部受累表現的症狀:小腿和臀部疼痛,腸道和膀胱症狀以及神經功能喪失,脊髓造影發現有憩室。馬尾綜合征是罕見的合並症。
7、脊柱受累是強直性脊柱炎最常見的症狀,病情發展到什麼程度就會出現脊柱竹節樣變呢?
您好!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多因素聯合作用,以中軸關節的慢性炎症為主的全身性疾病;主要累及骶骼關節、髖關節、椎間關節、肋椎關節,骶髂關節病變最為多見;
若不及時治療,發展到晚期,患者會出現脊柱完全融合、僵直、呈竹節狀改變、大關節融合,導致殘疾而喪失生活自理能力。嚴重者還會合並心肺受累。
由於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以脊柱特別是骶髂關節炎症為特徵的慢性疾病。發病早期,病人只感到腰背疼痛,嚴重者脊柱功能活動受限,中期腰背部、下肢關節疼痛較為顯著,脊柱功能活動受限甚至強直。
若在早期及時的就診,正確的治療大多數都可以獲得好的效果。當病情發展到晚期,發生脊柱強直或者駝背畸形,病情往往不可逆轉,因此,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對預後都有重要的意義。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祝早日康復!
8、脊椎長期受累 疼痛 是什麼病症...
脊椎病,我也有這個毛病。盡早治療
9、強直性脊柱炎(強脊)怎麼治療?
強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簡稱AS) 又名類風濕脊柱炎。本病為脊柱各關節及關節周圍組織的侵襲性炎症。一般先侵犯骶髂關節,其後由於病變發展逐漸累及腰椎、胸椎和頸椎,出現小關節間隙模糊、融合消失及椎體骨質疏鬆破壞、韌帶骨化,終致脊柱強直或駝背固定。主要症狀為發病部位疼痛,活動受限。是一種病因不明的常見病。
參考資料:
強直性脊柱炎
症狀:
起病緩慢,全身症狀輕微,早期可有倦怠,體征減輕,或有惡心、發熱等。逐漸出現下腰部疼痛,肌肉痙攣及僵硬,休息後症狀往往加重,活動後減輕。以後逐漸出現典型的骶髂關節疼,並呈上行性累及脊柱,受累部位疼痛、壓痛、僵硬、活動受限,並逐漸出現屈曲畸形,陰天或勞累後症狀加生,遇暖或休息後減輕。常有復發性虹膜炎並存,部分患者可出現坐骨神經痛。病變若波及肋椎關節,還可出現呼吸時胸部擴張受限或喪失以及肋間神經痛等。
晚期患者脊柱強直在畸形位,頸腰部不能旋轉,側視時必須轉動全身,可出現嚴重的駝背畸形,不能前視。病變有時也可波及髖膝關節,髖關節受累時,呈搖擺步態。隨著受累部位的骨性強直,疼痛等症狀逐漸消失,而遺留終生畸形。
什麼是強直性脊柱炎?
10、請問強直性脊柱炎是不是只有脊柱會畸形,如果其他關節被影響受累會不會也產生畸形。
你好,我也是多年AS病患了,八年了吧。至少到現在我還沒畸形的趨勢,病情也得到了一定的控制。
你所說的疼痛是很正常的AS病痛,怎麼說呢,如果你吃葯就能把C反應蛋白還有血沉這些指標有效的降下去的話,那很不錯了。如果沒辦法的話,最好試下益賽普,我很多病友都反應非常有效。- -,好吧,我不是來打廣告的,是根據我的自身經歷來說的。
因為之前我一直吃葯,但是治療下不到正常的那個階段,最後胃就很難受,還有就是坐一會兒腰就很容易酸。所以嘗試了益賽普,發現效果真的是很不錯,至少可以不用吃葯,就不會疼。
我們這種病只要控制的好,不會變形的,但是疼起來真的是想死。酸痛,而且有時候還是全身性的,咳嗽都疼的。記得多去游泳,效果還是不錯的。
純粹手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