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腰脊椎增寬是什麼病?怎麼治療?
?
2、骨軟骨瘤懷孕兩個月打過長效青敏素還遺傳嗎?
骨軟骨瘤不屬於嚴格意義上的腫瘤,是生長方面的異常或稱錯構瘤。瘤體有軟骨帽和一個從骨側面突出的骨組織。本症又稱骨疣,成因可能是從靠近骨膜的小軟骨島長出,或來自骺板軟骨。凡軟骨化骨的部位均可發生,下肢長管狀骨佔1/2,股骨下端和脛骨上端最多。其次為肱骨上端,橈骨和脛骨下端以及腓骨的兩端。病變位於干骺端。隨生長發育逐漸遠離骺板。骨疣內的骨髓中脂肪組織豐富。骨疣的增長是靠軟骨帽深層的軟骨化骨作用。患兒發育成熟後,骨疣即停止生長。成年後軟骨帽逐漸退化以至消失,偶持久存在並可繼發為軟骨肉瘤。
臨床表現
任何由軟骨化骨的骨骼均可生長骨軟骨瘤,長管狀骨比扁骨、短骨更多見。其中股骨遠端、脛骨近端和肱骨近端最為多見。該腫瘤不產生疼痛,常因偶然摸到腫塊,或X線檢查發現腫瘤。局部常無壓痛,有些因壓迫血管神經及內臟器官產生相應的症狀。股骨下端或脛骨上端的內側骨疣可有肌腱滑動感。腫物遭到直接沖擊或蒂部發生骨折以後才會有疼痛感覺。瘤體較大時可壓迫神經。腰椎的骨疣可發生馬尾神經的壓迫症狀。足和踝部腫物會使走路和穿鞋困難,有的可並發滑囊或滑囊炎。
3、CT檢查所見:L1椎體前中柱見透亮骨折線,折線未累及錐弓,其椎體壓縮變扁,壓縮1/3前後徑增寬,椎管未見明
卧床休息,記的是硬板床,吃點活血化瘀的葯,有啥症狀對症治療。
4、脊椎第4到5截太窄適合坐仰卧起坐嗎?
椎管狹窄的發生率在5%。椎管狹窄的典型症狀是間歇性跛行。推著小車、自行車的時候不疼,一走路就疼,這可能是腰椎管狹窄。
間歇性跛行的兩種原因:血管性的原因和神經性的原因。間歇性跛行的特點:下肢疼痛、麻木、無力、走路腿疼、休息後可緩解。
如果同時伴有下肢涼、皮膚發花就說明血供不足。足背動脈摸不到或者搏動很弱的人可能就是足背動脈有堵塞了。如果摸到足背動脈有跳動就要警惕是椎管狹窄。
椎間盤突出、骨質增生、黃韌帶肥厚等,都會導致椎管狹窄。腰椎由五節椎體組成,兩個椎體之間交椎間盤,後面的孔叫椎管,兩個椎體之間有側孔,叫神經根管。正常的椎管比較寬敞。隨著年齡增加,腰椎會老化退變,比如出現小關節的增生,椎間盤的膨出,骨刺的形成,韌帶肥厚,逐漸就會形成腰錐管的狹窄。
我們的神經根是從椎管發出的。神經根最後形成了坐骨神經支配我們下肢的感覺和運動,包括大小便的功能。所以在椎管變窄的時候,我們只能用力去行走,這時候椎管內的壓力會增高,靜脈循環會不暢,就出現了下肢的症狀。
椎管狹窄的患者不能久坐、久站、久走,嚴重影響我們的生活質量。
椎管狹窄的葯物治療:消炎鎮痛葯、營養神經葯、舒筋活血葯。
健騎機、跑步機(在跑步器上鍛煉的時候,椎間盤和脊柱多多少少都會承受一些震動。維持跑步這一動作的時候腰背肌也是在持續收縮的,讓身體保持平衡)、扭腰器(在轉的時候實際上對我們的椎間盤是有著持續的扭轉和擠壓的。這樣尤其是對有合並椎間盤突出的椎管狹窄的病人更不適合了)、仰卧起坐器(仰卧起坐的時候,腰背部的肌肉是持續被擠壓的狀態,容易造成勞損,椎間盤突出的椎管狹窄的病人不建議使用)都不適合椎管狹窄的患者。
半仰卧起坐適合椎管狹窄的患者。平躺在墊子上,屈膝 頭和肩膀遠離墊子,堅持15秒。半仰卧起坐主要鍛煉到了腹部的肌肉。
腰椎管狹窄臨床治療使用最多的是口服葯物,因為口服葯物方便、效果好,不用到醫院做理療。一般都是消炎鎮痛、營養神經、舒筋活血類的葯物。嚴重的椎管狹窄的患者建議手術治療。如果病持續時間很長,經常反復發作;保守治療還是沒有得到緩解;神經根損害嚴重,這三種情況都可以手術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