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書法主筆脊柱

書法主筆脊柱

發布時間:2020-10-16 08:20:33

1、在書法中 萬字 的主筆是那一筆啊

簡體萬字,以上面那一橫為主筆;繁體萬字,以下面的冂為主筆。行、草書萬字,以草頭下的筆畫為主筆。

2、很多朋友都說書法都講究橫輕豎重,我覺得除了主筆橫重之外,其他一般是橫輕豎重,DX們意見怎樣,請指點下

不同的字體,筆畫特點不同。例如篆書,橫豎粗細差別不明顯,隸書甚至有橫比豎粗的。在楷書中,不同的書體,筆畫特點也不同。顏體的橫細豎粗,有的橫細到極端,豎極為厚重。所以,不能一概而論。整體上,在典範楷書中是橫細豎粗的。

3、在書法中求字的主筆是哪筆

豎鉤是主筆,一般寫求字的捺會寫成長點,也就是反捺

4、福字的書法主筆是什麼?

礻,一,口,田,有衣穿,每一人都有一口飯吃,有良田,…

5、書法中,一個字的主筆是指什麼

咦?漢字本身就是一個整體,一件藝術品。有啥《主筆》???
《中》字,難道把中間的一豎筆寫的粗粗的,就好看啦?
《過》字,把走之寫的一波三折粗粗的,就正確啦?
《法》字,三點水是主筆?書聖王羲之《長短分知去,微茫見每安》,哪個字的哪一筆是主筆?
祖先傳下來的漢字,(雖說有六書論),但還是講究字的《間架結構》。間架結構安排好了,字就凸顯了精氣神。
桌子上有個造型美觀的宜興壺,它的《主筆》是壺蓋,是把柄,還是壺嘴?能說得清分的開?
(如果自己有暇,不妨看看老衲拙作《辛酸甘苦漢字中》一文。在百度文庫里)。也望不吝斧正之。

6、意思就是我們寫"魚"等字時最下面一橫(書法主筆)比上面"田"的兩邊相等或長或短都可以?都正確嗎?

你可以看出,一般的字都有主筆,或者說是較長的那一筆,有些沒有的也會有偏向的地方,類似於「走勢」這樣的東西。至於你說的魚在行書和 草書中可以較短,在隸書、楷書中一般較長,也就是「主筆」(不過這也不一定,如果寫短了好看也可以短寫,書法要的就是美嘛)

7、書法中的民字申字和市字的主筆是什麼

民 :斜鉤
申:懸針豎
市:長橫畫,懸針豎
一個字的不一定非得是橫或書,主要是能體現那個字的勢 的筆畫和比較粗的筆畫。
下面給你一個詳細的知識:
一字之中,到底確定哪些筆畫為主筆,哪些筆畫為次筆呢?一般而言,構成字的骨架或在字中起支撐、平衡作用,貫穿或包孕其他筆畫的筆畫,多為主筆。如:「手」字的豎鉤,支撐全字的重量,又貫穿了其他筆畫,是主筆;「逐」字中,走之底承載了全字的重量,是主筆;「要」字中,「女」部的長橫貫穿左右,起到了平衡作用,是主筆;「田」、「句」等包圍中國書法總匯導學裙結構的字中,包圍裙部件的右邊筆畫橫折鉤是主筆;「坐」字底橫長大以支撐上部壓力,故底橫為主筆;「人」字中,捺畫支撐撇畫使之平衡,又有撇輕捺重之別,其筆畫本身放縱舒展,為主筆(圖1)。

從形態上看,凡厚實、長大、舒展的筆,多為主筆。我們在書寫時,本來先應確定主筆,然後再將其寫得長大、舒展些,寫出的形態久而久之被固定化。如「三」字,我們一聽到這個字,頭腦中就會想到它三橫中底橫最長,故主筆應是底橫。誰也不能把第一、二筆橫畫寫得長於第三橫。「寺」字中,中橫最長,主筆是中橫。「大」字中,撇、捺向左右舒展,故撇、捺為主筆。「月」字中,橫折鉤堅實有力,是主筆。因此,字中哪一筆為主筆,往往是約定俗成的,若在書寫時難以確定某筆畫是否為主筆,可結合左虛右實等因素考慮,如「同」字,根據兩豎並列應左虛右實的原則,主筆應該是右邊的橫折鉤。
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即字中有重復的橫畫、豎畫或撇畫、捺畫,若以這些筆畫為主筆,則只能選擇其中適當的一筆做主筆,其餘的筆畫則要收斂。
①數橫並排之字,突出其中一橫,余筆應收縮,使其有開合之勢。如:「三」伸展第三橫,「善」伸展第四橫,「重」伸展首橫,其餘的橫畫應收斂(圖2)。
②數豎並列的,如「朋」、「阿」、「州」等字,宜伸展最後一豎(鉤)為主筆,其餘的豎則宜適當收縮(圖3)。

③數撇重替的,如「彬、多」等字,宜伸展最後一撇為主筆,其餘的撇應短於主撇(圖4)。
④有重捺的字,如「從」、「逐」、「食」、「奈」等字,應上收下放或上放下收,收的捺畫則變成長點。這就是李淳在《結構八十四法》中所說的「減捺」法。在隸書中也有「雁不雙飛」一語,其道理是一樣的(圖5)。

⑤在一些字中,遇有重鉤的字,如:「踐」,為突出主筆,「踐」字第一鉤「含而不露」,不出鉤尖,第二鉤則蓄勢鉤出,兩者的目的,就是為了突出另一出鋒的鉤,形成主次的對比(圖6)。
當然,主筆的確定,除了約定俗成因素外,還有個別人為的創新。如:「年」字,習慣上以第三橫作為主筆,但也可以以第二橫作為主筆;「至」字一般情況下以末橫作為主筆,而柳體中的「至」則以首橫作為主筆;「食」在顏體中,首捺變成點(亦稱反捺),末筆的捺畫則加大分量和長度,成為主筆,這樣一方面支撐了來自左上方的壓力,另一方面又填補了右下角的空白。這也是不同尋常的創新(圖7)。

四、常見的主筆
常見的主筆有長橫、長豎(豎鉤)、捺、撇、斜鉤、豎彎鉤、橫折鉤等。
1.字中以橫、豎為主筆者,橫要平穩瀟灑,起平衡作用;豎要正直挺拔有力,起支撐作用。姚孟起在《字學憶參》中說:「字之縱橫,猶屋之楹梁,宜平直,勿傾攲。」如「寺」、「兵」等字,以橫畫為主筆,「中」、「申」等字,以豎畫為主筆,其勢皆宜平直,而其他次筆則應稍有攲側變化(圖8)。

2.字中以撇、捺、斜鉤、豎彎鉤為主筆者,在重心穩定的前提下,撇捺應舒展、飄逸。如「大」、「少」;斜鉤向左下方充分伸展,筆力遒勁,有彈性,有韌度,似百鈞之弩發,如「式」、「淺」;浮鵝鉤則要蓄足力量,然後向右展開,使其有風度、有韻味。如「色」、「風」、「元」、「也」等字(圖9)。

3.凡帶折的主筆,如橫折鉤的彎曲角度要適宜,使直中帶彎,折處用頓筆而非轉筆,不要寫得太大,要有彈性和韌度,筆道厚實,沉著有力。如「月」、「力」、「弓」、「問」、「心」等字(圖10)。

五、部件的主與次
l.凡筆畫較少的窄長部件,一般為次部(也可稱「賓」部),宜寫得窄長些,以為主部留有位置。如「木」、「亻」、「阝」、「禾」、「忄」、「扌」、「氵」、「牛」、「孑」部在左者,應讓右,左部為賓部,右部為主部(如圖11)。
2.凡筆畫較多,所佔位置較寬或體勢舒展的部件,一般為主部。主部的位置要佔足,賓部應適當收縮或變窄長。
A.左右結構中的讓右字,以右部為主部,左為賓部,左旁相應變得窄而小(如圖12)。
B.左右結構中的讓左字,以左為主部,右為賓部,左部應占相當位置,右部相應變窄長或適當收縮,但又不能過分收縮,要照顧左右結構中左斂右放原則(如圖13)。
C.上下結構中,上大下小者,上為主部,下部為賓部,上部可稍展開,下部可適當收縮,但又要結合上緊下松的原則綜合考慮(如圖14)。
D.上下結構中,上小下大的字,以下部為主部,可適當舒展;上部適當收縮,為賓部(如圖15)。
E.包圍或半包圍結構中,一般以包圍部件為主部,內含部件為賓部。主部要結實有力,包得住,內含部件適當收縮(如圖16)。

F.左中右結構中,若中間部件較大,則中應為主部,左右兩旁有襯托相望之意(如圖17)。
G.重疊字中,如「羽」、「比」、「圭」、「呂」、「品」、「磊」等字,應遵循左收右放、上緊下松的結構原則,以右部或右下部為主部,其餘的為賓部(圖18)。

8、書法中 如何判斷主筆

主筆即字中的主題筆畫,即最突出、最引人注目的那一筆畫。

主筆一定是具有延展潛質的筆畫。很簡單,比如短橫和長橫,短橫永遠不可能成為主筆,因為其定義決定了它就是短的。

個字中一定要有主筆,就如一出戲要有主角,一堂課要有重點一樣。主筆猶如人的手腳,不突出主筆的字猶如放不開手腳,讓人感覺不夠舒展、大方。為此突出主筆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一個字有一個主題筆畫,其他筆畫皆為從屬筆畫(即次筆)。

相反字中的主筆應極力舒展,張揚放開,以求姿態,為此主筆占的空間相對要大一些。這就是主筆優先規律。一個字中主筆突出了,字的整體內部就有了主次、有了管領、有了節奏、有了美感,也就能使重心平穩了。如何找出主筆,要想亮出字的主筆,首先要找出字中的主筆。字不同,自然主筆就不同。字的主筆多為橫、豎、撇、捺與鉤。

(8)書法主筆脊柱擴展資料:

主筆特點:

1、主筆一定具有延展的潛質。

2、 主筆要破除字的均勻狀態。

3、結體中左小右大、上小下大較好。

4、 結體中重心偏右、重心偏上較好。

9、關於書法中的主筆問題

找主筆是沒有規律可循的,是書寫環境中互為變化的一種結果。一般而言長橫,懸針豎、斜鉤、捺畫、浮鵝鉤等伸展性筆畫做主筆的概率高一些,除此之外,一些字根組合也可以做主筆。

10、硬筆書法中主筆什麼意思?

字中有一筆是主筆可以理解為主筆是該字的點睛之筆,其他的筆畫為輔筆,主筆擔當字的脊樑,其他筆畫附其血肉,主筆寫好了,字就成功了一半。

與書法主筆脊柱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