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脊柱跟椎弓

脊柱跟椎弓

發布時間:2020-10-15 18:34:58

1、椎弓間的連接主要有什麼?

椎弓間的連接主要有黃韌帶、棘間韌帶、棘上韌帶。

椎弓是弓形骨板,緊連椎體的縮窄部分,稱椎弓根。黃韌帶和棘間韌帶黃韌帶位於椎管內是連結相鄰兩椎弓板間的韌帶;協助圍成椎管,限制脊柱過度前屈。棘間韌帶是連結相鄰棘突間的韌帶,前連黃韌帶,後接棘上韌帶,限制脊柱過度前屈。

(1)脊柱跟椎弓擴展資料:

由椎弓發出7個突起:

棘突 spinous process 1個,伸向後方或後下方,尖端可在體表捫到;

橫突 transverse process 1對,伸向兩側。棘突和橫突都是肌和韌帶的附著處;

關節突 articular process 2對,在椎弓根與椎弓板結合處分別向上、下方突起,即上關節突和下關節突,相鄰關節突構成關節突關節。

2、脊椎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

脊柱由7個頸椎、12個胸椎、5個腰椎以及形成一個骨骼的骶椎和尾椎組成。每個脊椎都由圓板狀的椎體和椎弓等組成,其間有椎孔。

在椎體和椎體之間,有一個叫做椎間盤的纖維性軟骨板,將椎體互相連接起來。另外,椎弓除通過關節與上下的關節突起相連以外,還通過韌帶與上下的脊椎相連。

從前面看,脊柱基本上是直的;從側面看,頸椎和腰椎部分向前凸出(前彎),胸椎和骶、尾椎部分向後凸出(後彎)。這些彎曲與人類的直立姿勢和行走等密切相關,具有保持身體平衡的作用。

3、椎骨的椎弓間的連接,主要有什麼物質?

在脊椎動物脊柱中,每個椎骨是不規則的骨,具有由骨和一些透明軟骨組成的復雜結構,其比例根據骨乾的部分和脊椎動物的種類而變化。

椎骨的基本構型各不相同;大部分是體,中心部分是中心。椎骨體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提供與椎間盤的連接。椎骨的後部形成一個椎弓,分為十一部分,由兩個椎弓根,兩個椎板和七個過程組成。椎板與黃韌帶(脊柱韌帶)相連。存在由椎弓根形狀形成的椎骨凹口,當椎骨進行關節運動時形成椎間孔。這些孔是脊神經的入口和出口導管。椎骨體和椎弓形成椎孔,較大的中央開口容納椎管,其包圍並保護脊髓。

椎骨相互關節,為脊柱提供力量和靈活性,其背部和前部的形狀決定了運動范圍。在結構上,椎骨基本上與脊椎動物物種相似,在水生動物和其他脊椎動物之間看到的差異最大。因此,脊椎動物的名字來源於組成脊柱的椎骨。

椎骨間的連結——各椎骨之間椎間盤、韌帶和關節相連結。

【椎間盤】

除第一及第二頸椎之間外,椎間盤連結相鄰兩椎體,成人23塊。椎間盤周圍部分為環形堅韌而富有彈性的纖維軟骨稱為纖維環,它的中央部分是白色柔軟而富有彈性的膠體物質稱為髓核。

椎間盤受力時可產生形變,壓力消除後又可恢復原狀。

【前縱韌帶】

起自枕骨大孔前緣,縱行於脊柱前面,止於骶骨。它限制脊柱過度後伸和防止椎間盤脫出。

【後縱韌帶】

位於椎體後面椎管的前壁。起自樞椎,止於骶管前壁。它限制脊柱過度前屈和防止椎間盤向後脫出。

【黃韌帶】

相鄰椎骨的椎弓間有黃韌帶相連結

【橫突間韌帶】

椎骨的相鄰橫突間有橫突間韌帶相連結。

【棘突間連結】

椎骨的相鄰棘突間有棘間韌帶和棘上韌帶相連結。

【關節突間的連結】

兩個相鄰椎骨上下關節突的相應關節面構成關節突關節,屬於平面關節,活動微小,但脊柱的所有關節突關節的整體活動幅度很大。關節突關節在功能上相互組成聯合關節。

【腰骶連結】

由第五腰椎椎體與骶骨底間借椎間盤和韌帶等的連結。

【骶尾連結】

由第五骶椎與第一尾骨間借軟骨的連結。

4、椎間盤與椎體的定義區別

椎體是一節一節的椎骨,椎間盤是椎體與椎體之間的緩沖墊。
定義 椎間盤是位於人體脊柱兩椎體之間,由軟骨板、纖維環、髓核組成的一個密封體。上下有軟骨板,是透明軟骨覆蓋於椎體上,下面骺環中間的骨面。上下的軟骨板與纖維環一起將髓核密封起來。纖維環由膠原纖維束的纖維軟骨構成,位於髓核的四周。纖維環的纖維束相互斜行交叉重疊,使纖維環成為堅實的組織,能承受較大的彎曲和扭轉負荷。
纖維環的前側及兩側較厚,而後側較薄。纖維環的前部有強大的前縱韌帶,後側的後縱韌帶較窄、較薄。因此,髓核容易向後方突出,壓迫神經根或脊髓,造成腰椎間盤突出症。

椎體
定義 椎體 vertebral body 是椎骨負重的主要部分,內部充滿松質,表面的密質較薄,上下面皆粗糙,借椎間纖維軟骨與鄰近椎骨相接。椎體後面微凹陷,與椎弓共同圍成椎孔 verte foramen。各椎孔貫通,構成容納脊髓的椎管 verte canal。
椎體分為異凹型椎體,雙凹型錐體,前凹型椎體,後凹型椎體和平凹型椎體等

5、椎弓根手術風險大嗎???

參考一下
http://www.xy215.com/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58

脊柱側彎也是一種常見畸形,在青少年中發病最高,約1%-1.5%左右,且患者年齡越小越危險。引起脊柱側彎病因至今不明確,多半都是特發性脊柱側彎。另外,一些特殊疾病也可引起脊柱側彎,如小兒麻痹、神經纖維瘤、馬凡氏綜合症及外傷或炎性病變等。

根據彎曲的程度不同,患兒常常表現為一個肩膀高、一個肩膀低,下肢不等長等現象,嚴重時因胸廓變形,還會限制呼吸,出現肺功能障礙,進而影響心臟功能,出現心衰。側彎超過100度後,壓迫脊髓神經,部分患者還可出現神經症狀,輕者下肢麻木、肌肉萎縮;重者可能出現截癱。因此,無論是哪種脊柱側彎,都應該早發現早診斷。

拍攝脊柱全長X光正、側位片,明確側彎類型和角度。早期發現後可採取配帶矯形支具,進行生理電刺激保守治療,配合形體鍛煉,糾正不適當的坐姿和睡姿,70%的患兒可因此得到矯形。但是每天至少要佩帶17個小時以上,直到發育停止為止,使很多人難以堅持。若保守治療無效,在3個月-半年內,病情仍呈進行性加重,則應適時採取手術,最佳治療時期為青少年時期。

脊柱側彎主要是通過手術將具有矯形功能的內固定器械與脊柱結合,通過器械的調整功能,對彎曲的脊柱進行矯正,並在固定的范圍內植骨融合來達到矯形目的。從最初美國的哈氏棒手術治療脊柱側彎以來,到今天的多節段椎弓根釘植入固定三維空間旋轉矯正,對重度側彎還可採取前後路聯合手術、多段多棒旋轉加撐開、胸廓改造等復雜的技術,加上矯形材料的不斷更新,使得矯正率由最初的30%左右提高到90%以上。我國還根據亞洲人的特徵,自行研製出達到國際水平的「中華長城」鈦合金系統,其設計的易旋轉特性,不但能矯正側彎,還能矯正嚴重的旋轉畸形,尤其適用於青少年。該方法突破了長期以來被視為手術禁區的胸椎椎弓根螺釘植入,將手術風險進一步降低。

據悉,如今採用經胸、經胸腹聯合切口,結合後路雙杠、多椎弓根釘鉤系統矯形內固定加植骨融合的新技術,在上胸椎採用椎板、椎弓根鉤;在下胸部、腰部採用椎弓根釘材料,不僅使手術更安全,而且實現了脊柱的三維矯形。

6、脊椎跟脊柱的區別。

脊椎是一個椎體、兩個椎弓根、兩個椎板、兩個橫突、四個關節突和一個棘突組成的骨結構,分頸椎骨、胸椎骨、腰椎骨、骶椎骨、尾椎骨。 脊柱是由32個脊椎組成,是內臟的支柱和保護器,是負重、運動、吸收震盪和平衡肢體的主要結構。

求採納

7、脊柱由什麼構成

脊柱由26塊脊椎骨合成,即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骨1塊、尾骨1塊,由於骶骨系由5塊,尾骨由4塊組成,正常脊柱也可以由33塊組成,這樣眾多的脊椎骨,由於周圍有堅強的韌帶相連系,能維持相當穩定,又因彼此之間有椎骨間關節相連,具有相當程度的活動,每個椎骨的活動范圍雖然很少,但如全部一起活動,范圍就增加很多。

脊柱的前面由椎體堆積而成,其前與胸腹內臟鄰近,非但保護臟器本身,同時尚保護至臟器的神經、血管,其間僅隔有一層較薄的疏鬆組織。椎體破壞時,在頸部,膿液可聚集於咽後,或沿頸部下降至鎖骨下窩,亦可沿臂叢至腋窩;在胸部可沿肋間神經至胸壁,亦可波及縱隔;在腰部可沿腰大肌筋膜下降,形成腰大肌膿腫,可流注至腹股溝下方,亦可繞過股骨小轉子至臀部。

脊柱的後面由各椎骨的椎弓、椎板、橫突及棘突組成。彼此借韌帶互相聯系,其淺面僅覆蓋肌肉,比較接近體表,易於捫觸。脊柱後部的病變易穿破皮膚。

在脊柱前、後兩面之間為椎管,內藏脊髓,其周圍骨性結構如椎體、椎弓、椎板,因骨折或其他病變而侵入椎管時,即可引起脊髓壓迫症,甚至僅小量出血及肉芽組織即可引起截癱。

脊柱的長度,3/4是由椎體構成,1/4由椎間盤構成。 ..

與脊柱跟椎弓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