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寶寶頭部脊柱

寶寶頭部脊柱

發布時間:2020-10-15 13:45:04

1、幼兒脊柱的特點是什麼

胎兒和新生兒的脊柱從側面觀看沒有成人特有的彎曲,幾乎是直的,當小兒開始抬頭時(生後2~3個月),就出現頸椎前凸,當6~7個月小兒開始能坐時,就形成胸椎後凸。當1歲時小兒開始站立及行走,就形成腰椎前凸。最初這些彎曲是不恆定的,當小兒仰卧時仍可伸平。小兒的兩塊脊椎骨之間,軟骨層特別發達,所以在體位不正或長時間一側擴張,都會引起脊柱變形。患有佝僂病時,坐位常出現脊柱呈弧形後凸。所以為了防治脊柱發育畸形,應注意使小兒保持正確的姿勢,避免脊柱長期負重,及早治癒佝僂病。

2、應該如何把握寶寶一生一次的脊椎發育黃金期養成良好體態?

相信大家在生活中都會遇到這樣的孩子,他們頭部稍稍前傾、肩部偏窄、背挺不直,身高偏低,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是脊椎沒有發育好所致。每個孩子從出生開始,身體就在不斷發育,包括脊椎方面,如果相關骨骼在發育階段受到外力壓迫、不正確的生活習慣所影響,那麼脊椎的生理彎曲程度就會發生異常,如果不及時改善,未來就會影響到孩子的身形和身高。

了解寶寶脊椎發育“黃金期”!


早期階段(3個月前)

該階段寶寶的身體相對柔軟,骨骼方面硬度還不夠,包括脊椎也是如此。由於寶寶早期階段主要是躺在床上度過的,所以對脊椎發育並不會造成不良影響。不過,有不少新手爸媽很喜歡在這個階段抱著寶寶,如果抱娃方式不正確,就會導致寶寶頭部、頸部壓迫脊椎,對脊椎的後續發育會造成阻礙。在這里要提醒各位家長,如果寶寶月份比較小,那麼在抱娃的過程中一定要將其保護好,盡可能用手臂環住寶寶的整個身體,這樣做不僅寶寶的身體感受會更好一些,還能避免危險的發生。


成熟階段(6個月後)

當寶寶成長到6個月左右時,脊椎方面相比早期階段來說,已經發育的相對成熟了,脊椎有足夠的力量和穩定性,去承受頭部、頸部帶來的壓力,以滿足寶寶轉動脖子觀察周圍的需求。要提醒一點的是,家長普遍認為經過半年的成長,寶寶的體格已經不斷變強,應該抱著寶寶進行更多的活動才有利於發育,出現豎著抱娃的現象,殊不知,寶寶6個月脊椎力量並沒有家長認為的那麼強,如果經常豎抱,頭部力量就會壓迫脊椎,對脊椎發育造成阻礙。

為了更好保護寶寶脊椎,家長在脊椎發育“關鍵期”要做些什麼?


1、適當減少抱娃的次數

經常性隨意抱起寶寶,對寶寶的身體來說是一種負擔,尤其是早期階段,不必要的身體活動,會增加脊椎受力,對脊椎發育造成一定影響。因此,建議家長在寶寶月份較小的時候,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抱娃,讓寶寶的身體在相對穩定的環境和狀態下發育,才更有利於脊椎的生長。


2、避免過早豎著抱娃

寶寶早期階段脊椎力量薄弱,並不具備承受頭部壓力的能力,如果家長過早豎抱,就會增加脊椎受力,時間長了,寶寶脊椎的彎曲度就會增加,難免形成駝背。家長們要明白,寶寶身體發育需要一個過程,照顧時需根據寶寶的實際情況調整照顧方式,包括如何抱娃也是如此。比如說,寶寶只有2、3個月,那麼他的脊椎力量是完全不足以支撐頭部的,應該採取托抱的方式,將手掌和小手臂放在寶寶脊柱部位,托起寶寶上半身,這樣寶寶的脊椎得到保護,才能更好的發育。


3、學坐立的時間不要太早

坐立時間超前,也會影響到寶寶的脊椎發育,要知道,寶寶坐立時需要直立上身,這就意味著坐立過程中,整個脊椎都會受力,如果脊椎方面不具備這個能力,那麼寶寶上身的重量就會全部壓在脊椎上,容易加大脊椎的彎曲度形成駝背現象。一般來說,寶寶至少要6個月後才能學坐立,在脊椎具備一定承受能力時學習坐立,才更有利於脊椎的發育。

3、兩個月齡的寶寶豎抱會不會影響脊柱發育?

孩子月齡較小的時候,特別是兩個月的嬰兒,與6個月以上的嬰兒相比,豎抱嬰兒的注意事項多。而6個月以下的嬰兒,長時間都在睡覺,抱的機會不多。而很多人根本不知道這個知識。這些原因,導致絕大多數人不會豎著抱兩個月大的嬰兒。

其實,美國兒科學會有明確地建議:任何月齡的孩子都可以豎抱,但是一定要確保孩子的頭、頸椎和脊椎都在同一條垂直線上。而兩個月的嬰兒脊椎太軟,絕大多數人做不到這一點。因此兩個月的嬰兒,不建議將寶寶豎著抱。


不能豎抱嬰兒的原因:

兩個月的嬰兒,生理特點是頭大並且頭重,肌肉力量較弱。

1、因為嬰兒的脊柱還很軟,沒有完全發育好,如果豎抱的方式不對,會影響脊柱的發育,甚至有可能導致嬰兒的脊柱受傷,造成不可恢復的傷害。


2、寶寶的頭部重量所佔的身體比重還是比較大的,此時的嬰兒,脊柱可能無法完全成熟頭部的重量。雖然1-2個月的嬰兒能稍稍抬起頭,但由於頸部和背部肌肉發育還不夠完善,所以不能較長時間的支撐頭的重量。如果豎抱讓嬰兒的脊柱來支撐頭的重量的話,容易對脊柱造成傷害。

3、同時,嬰兒被抱起時,如果頭和頸沒有支撐,就會讓孩子感覺不安全,容易受到驚嚇,而嬰兒這時候比較脆弱,驚嚇易造成孩子驚厥,睡覺不安穩,甚至影響飲食和身體發育。


豎抱嬰兒的注意事項

有些時候,無法避免地還是要將寶寶豎著抱。如在寶寶喝奶結束之後,一般是需要幫助寶寶拍嗝的,而拍嗝的最佳體位就是豎著抱。

不能豎著抱,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擔心頭部重量對脊柱的損傷,那麼,我們用一種辦法托住頭部,這個問題也就可以解決了。


1、豎抱拍嗝時一定撐住寶寶的頭

豎抱寶寶時,寶寶頭的重量就會全部壓到頸椎上。而新生兒的頭佔全身長的1/4,頸椎的硬度還不足以支撐整個嬰兒頭部,這樣就會傷到寶寶的脊椎。

拍嗝時,把寶寶的頭部放在大人肩膀上支撐起來,這樣就能保護好寶寶的頸椎。


2、不建議久抱

新生兒,每天需要平均16~18小時左右的睡眠時間。所以,除了餵奶、換尿布等特殊情況外,不要過多抱嬰兒。同時,由於嬰兒生理上發育的不成熟,嬰兒的胃賁門肌肉較為鬆弛,同時但幽門肌肉卻很緊,因而食物容易從賁門向上溢出,造成嬰兒吐奶。因此,在餵奶後,如果將嬰兒抱在懷里逗玩,容易吐奶。

同時,嬰兒的骨骼生長較快,如果長期抱在懷中,對骨骼的生長極為不利。平常抱出去曬曬太陽,可以促進鈣的吸收,有利於骨骼生長,但時間也不宜過長。


當然,豎著抱嬰兒的好處,除了吐奶和拍嗝外,豎抱還能讓寶寶能夠有更多機會來觀察周圍環境和人,有利於視覺發育和成熟。隨著月齡增加,3個月以後的寶寶,頸部發育更成熟,其力量就可以支撐頭部,此時豎著抱,可以持續更長的時間。


總而言之,兩個月的嬰兒是可以豎抱的。但是豎抱的時候,必須保證嬰兒的頭、頸部和脊柱在同一條直線上,同時大人需要輔助支撐孩子的頭部,保證孩子的脊柱不受影響。

與寶寶頭部脊柱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