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脊柱截骨分類

脊柱截骨分類

發布時間:2020-10-15 07:05:55

1、腰椎椎管狹窄的治療方法和強制性脊椎炎的治療方法

腰椎椎管狹窄症的治療 1 、腰椎椎管狹窄症的手法治療:一般可採用按揉、滾、點壓、提儾等手法,配合斜扳法,以舒筋活絡、疏散瘀血、松解粘連,使症狀得以緩解湁。手法宜輕柔,禁止用強列的旋轉手法,以防病情加重。 患者俯卧位,術者從腰骶部沿督脈、膀胱經向下,經臀部、大腿後部、腘窩部至小腿後部上下往返用掌根按滾法;然後點按腰陽關、腎俞、大腸俞、次髎、環跳、承扶、殷門、委中、承山等穴位;彈撥、提拿腰骶部兩側的骶脊肌及腿部肌肉。患者仰卧位,術者從大腿前側、小腿外側直至足背上下往返用掌揉、滾法;再點按髀關、伏兔、血海、風市、量洋、足三里、絕骨、解溪等穴;彈撥、提拿腿部肌肉。一助手握住患者腋下,一助手握住患者兩踝部,兩人對抗牽引,術者兩手交疊在一起置於腰骶部行按壓拌動,一般要求拌動 20-30 次。 2、腰椎椎管狹窄症的練功活動:腰腿痛症狀減輕後,應積極進行腰背肌的功能鍛煉,可採用飛燕式、拱橋式練功,以增強腰部肌力;練習行走、下坐、蹬空、側卧外擺等動作,以增強腿部肌力。 3 、腰椎椎管狹窄症的手術治療:經上述治療無明顯效果,或典型的嚴重病例,如疼痛劇烈、下肢肌無力和肌萎縮、行走或站立時間不斷縮短,影響日常生活者應手術治療。常用的手術方式為椎板切除、神經根減壓,以解除椎管內、神經根管內或椎間孔神經組織和血管的壓迫。 強制性脊椎炎的治療方法 本病無特效治療方法。在急性期主要措施是緩解疼痛與防止畸形。阿斯匹林效果不好。鎮痛作用較好的當首推保泰松與消炎痛類非激素抗炎葯物(NSAIDS)。保泰松開始劑量為每日400mg,分4次服用,維持量為每天100~200mg。它的缺點是副反應大。消炎痛的劑量為100mg,分4次服用,最好臨睡時再加服50mg。缺點也是有副反應。其它新型非激素抗炎葯物具有同樣功效。不主張全身使用皮質醇類激素,但局部應用效果卻很好。皮質醇類激素滴眼劑用於急性虹膜炎效果很好,重度病例可作眶內注射。關節腔內注射也很有效。 在急性期預防畸形發生十分重要。如果早期得到診斷,輕度的畸形並不影響病人的生活。要告誡病人正確對待疾病,在行走、坐位時都要保持良好的姿勢,務必使脊柱保持平直,睡覺時改用硬板床與薄枕。在體療醫師指導下進行鍛煉,免除一切可能招致損傷或誘發畸形的體育運動。 早期的畸形較輕,尚未達到骨性融合,因而畸形是可以糾正的。睡硬板床及作骨盆牽引可望改善。 後期的畸形已有骨性融合,非手術治療難以奏效。對嚴重駝背畸形者可施行脊柱截骨術。手術的指征是:①重度駝背畸形,膝關節與髖關節伸直時雙目不能平視;②病變已靜止,血沉正常;③一般情況良好,年齡較輕,肺功能無多大損害者。腰椎側位片腹主動脈有鈣化者禁忌手術。如雙髖亦有強直者應先行髖關節置換術,才考慮施行截骨術。 脊柱截骨術系在腰椎後部切去楔形骨塊,手法折斷前方韌帶,使腰椎前凸增加,畸形改善。常用的脊柱截骨術有下列數種: (一)單節段脊柱截骨術 一般選在腰2~3或腰3~4之間。以腰2~3節段為例,截骨的范圍為腰2棘突與下關節突的下半部和腰3棘突及上關節突的上半部,楔形截骨的尖角應針對腰2~3椎間盤水平。截骨完成後即應用矯形架或手法進行矯形,使前方的前縱韌帶折斷,腰椎前凸增加而改善駝背畸形。截骨平面應接觸良好,並需用牢固的內固定物,以往都用不銹鋼絲縛扎棘突,目前以Harrington棒或Luque棒較為常用。術後石膏背心固定時間不應少於6個月。 截骨術的並發症有:①截癱:大都因截骨平面選擇不當所致,截骨的尖端沒有針對椎間盤水平,矯形後出現脊椎移位;②脂肪栓塞:因截骨數量少,矯形時後方骨質受到強烈擠壓,使骨內壓力驟增而使脂肪進入循環;③腹主動脈破裂:腹主動脈硬化者無伸展的能力,強行矯形時可因此而死於手術台上;④矯形度數的喪失:手術後矯形度數的喪失主要原因為石膏背心固定時間不足與後方截骨面接觸不良所致。 (二)單節段截骨術加椎體間植骨術 為防止矯形度數喪失與獲得最大限度矯形,可經腹膜外途徑,直視下矯形並在張開的椎間隙前半部植入方形骨塊,可得到最大限度矯形。 (三)多節段脊柱截骨術 嚴重駝背畸形者可適用多節段截骨術,在腰3~4處行截骨術後可在上方2個節段處即腰1~2處作第二個截骨術,可望獲得良好的矯形。 (四)脊柱截骨術加椎體松骨質掏空術 截骨的尖頂針對腰椎椎體後方。截骨完畢前將椎體內松質骨刮空矯形後造成椎體的塌陷。掏空術使脊柱縮短,比較安全,截骨面接觸好,術後矯正角度喪失的可能性明顯減少。對髖關節骨性強直者宜先行髖關節置換術。 強直性脊柱炎的病程變化很大,它具有自行緩解或加劇的特徵,一般說來比較輕,並能自動緩解。據統計資料,在發病20年以後,還有65~80%的患者能勝任全日工作。 決定預後的因素是周圍大關節炎症、頸椎強直與重度駝背畸形。這些情況一般發生在發病後的最初10年內。輕型病例可以生活得像正常人一樣的好。

2、強直性脊柱炎是什麼原因引起的?有什麼辦法可以徹底治療?

強直性脊柱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確,目前認為與下列因素有一定關系:
(1)基因因素:本病發病與遺傳因素有密切關系,強直性脊柱炎的HLA-B27陽性率高達90%~96%,家族遺傳陽性率達23.7%。類風濕者其家族的發病率為正常人的2~10倍,而強直性脊柱炎家族的發病率為正常人的30倍。
(2)感染因素:近年來的研究發現本病的發生可能與感染有關。
A.與腸道感染有關:對強直性脊柱炎病人進行大便細菌培養,結果顯示,肺炎克雷白桿菌陽性率達79%,而在正常人群中為30%,說明肺炎克雷白桿菌感染的頻率明顯高於正常人。另外還發現強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肺炎克雷白桿菌抗體水平明顯升高,陽性率為43.3%,而正常人陽性率為4.4%,說明強直性脊柱炎與腸道感染有關。近年來柳氮磺吡啶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療效較好,也進一步支持腸道感染與強直性脊柱炎有一定關系的論點。
B.與泌尿生殖系統感染有關:據資料統計,發現部分男性病人有前列腺炎、精囊炎,因此認為泌尿生殖系統感染是本病重要的誘發因素。感染通過淋巴系統從前列腺、精囊等途徑擴散到骶髂關節、骨盆,然後再擴散進入體循環而引起系統性症狀和周圍關節、肌腱與滑膜等而引起病變。
C. 結核感染和局療感染等。
(3)內分泌失調或代謝障礙:由於類風濕多見於女性,而強直性脊柱炎多見於男性,故被認為內分泌失調與本病有關。但利用激素治療類風濕並未取得明顯效果,激素失調與本症的關系也沒有肯定。腎上腺皮質機能亢進的病人患類風濕或強直性脊柱炎的比率無明顯增加或減少。
(4)其他因素:年齡、體質、營養不良、氣候、水土、潮濕和寒冷。其它包括外傷、甲狀旁腺疾病、上呼吸道感染、局部化膿感染等,可能與本病有一定關系,但證據不足。

【治療說明】

本病無特效治療方法。在急性期主要措施是緩解疼痛與防止畸形。阿斯匹林效果不好。鎮痛作用較好的當首推保泰松與消炎痛類非激素抗炎葯物(NSAIDS)。保泰松開始劑量為每日400mg,分4次服用,維持量為每天100~200mg。它的缺點是副反應大。消炎痛的劑量為100mg,分4次服用,最好臨睡時再加服50mg。缺點也是有副反應。其它新型非激素抗炎葯物具有同樣功效。不主張全身使用皮質醇類激素,但局部應用效果卻很好。皮質醇類激素滴眼劑用於急性虹膜炎效果很好,重度病例可作眶內注射。關節腔內注射也很有效。

在急性期預防畸形發生十分重要。如果早期得到診斷,輕度的畸形並不影響病人的生活。要告誡病人正確對待疾病,在行走、坐位時都要保持良好的姿勢,務必使脊柱保持平直,睡覺時改用硬板床與薄枕。在體療醫師指導下進行鍛煉,免除一切可能招致損傷或誘發畸形的體育運動。

早期的畸形較輕,尚未達到骨性融合,因而畸形是可以糾正的。睡硬板床及作骨盆牽引可望改善。

後期的畸形已有骨性融合,非手術治療難以奏效。對嚴重駝背畸形者可施行脊柱截骨術。手術的指征是:①重度駝背畸形,膝關節與髖關節伸直時雙目不能平視;②病變已靜止,血沉正常;③一般情況良好,年齡較輕,肺功能無多大損害者。腰椎側位片腹主動脈有鈣化者禁忌手術。如雙髖亦有強直者應先行髖關節置換術,才考慮施行截骨術。

脊柱截骨術系在腰椎後部切去楔形骨塊,手法折斷前方韌帶,使腰椎前凸增加,畸形改善。常用的脊柱截骨術有下列數種:

(一)單節段脊柱截骨術 一般選在腰2~3或腰3~4之間。以腰2~3節段為例,截骨的范圍為腰2棘突與下關節突的下半部和腰3棘突及上關節突的上半部,楔形截骨的尖角應針對腰2~3椎間盤水平。截骨完成後即應用矯形架或手法進行矯形,使前方的前縱韌帶折斷,腰椎前凸增加而改善駝背畸形。截骨平面應接觸良好,並需用牢固的內固定物,以往都用不銹鋼絲縛扎棘突,目前以Harrington棒或Luque棒較為常用。術後石膏背心固定時間不應少於6個月。

截骨術的並發症有:①截癱:大都因截骨平面選擇不當所致,截骨的尖端沒有針對椎間盤水平,矯形後出現脊椎移位;②脂肪栓塞:因截骨數量少,矯形時後方骨質受到強烈擠壓,使骨內壓力驟增而使脂肪進入循環;③腹主動脈破裂:腹主動脈硬化者無伸展的能力,強行矯形時可因此而死於手術台上;④矯形度數的喪失:手術後矯形度數的喪失主要原因為石膏背心固定時間不足與後方截骨面接觸不良所致。

(二)單節段截骨術加椎體間植骨術 為防止矯形度數喪失與獲得最大限度矯形,可經腹膜外途徑,直視下矯形並在張開的椎間隙前半部植入方形骨塊,可得到最大限度矯形。

(三)多節段脊柱截骨術 嚴重駝背畸形者可適用多節段截骨術,在腰3~4處行截骨術後可在上方2個節段處即腰1~2處作第二個截骨術,可望獲得良好的矯形。

(四)脊柱截骨術加椎體松骨質掏空術 截骨的尖頂針對腰椎椎體後方。截骨完畢前將椎體內松質骨刮空矯形後造成椎體的塌陷。掏空術使脊柱縮短,比較安全,截骨面接觸好,術後矯正角度喪失的可能性明顯減少。對髖關節骨性強直者宜先行髖關節置換術。

【預後說明】

強直性脊柱炎的病程變化很大,它具有自行緩解或加劇的特徵,一般說來比較輕,並能自動緩解。據統計資料,在發病20年以後,還有65~80%的患者能勝任全日工作。

決定預後的因素是周圍大關節炎症、頸椎強直與重度駝背畸形。這些情況一般發生在發病後的最初10年內。輕型病例可以生活得像正常人一樣的好。
參考資料:http://www.999120.net/disease/gubing/qzxjzy/

3、強直性脊柱炎有什麼有效的治療方法?

強直性脊柱源炎是比較常見的全身性疾病,很難進行治療,對於患者來說也是會很難察覺的,一經查出,基本就是一經潛伏很長時間了,其病因也是很復雜的,這就在無形中增加了患者的負擔,使患者很是痛苦,下面我們就一起看看這個疾病的治療方法吧。1、單節段截骨術加椎體間植骨術為防止矯形度數喪失與獲得最大限度矯形,可經腹膜外途徑,直視下矯形並在張開的椎間隙前半部植入方形骨塊,可得到最大限度矯形。2、多節段脊柱截骨術嚴重駝背畸形者可適用多節段截骨術,在腰3~4處行截骨術後可在上方2個節段處即腰1~2處作第二個截骨術,可望獲得良好的矯形。3、脊柱截骨術加椎體松骨質掏空術截骨的尖頂針對腰椎椎體後方。截骨完畢前將椎體內松質骨刮空矯形後造成椎體的塌陷。掏空術使脊柱縮短,比較安全,截骨面接觸好,術後矯正角度喪失的可能性明顯減少。對髖關節骨性強直者宜先行髖關節置換術。以上是對強直性脊柱炎有什麼有效的治療方法?這個問題的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祝您健康!

4、強直性脊柱炎可以做截骨矯形手術嗎

如果彎腰駝背已經很嚴重了 那可以做這項治療 但是處於疾病早期者 合理的百治療是完全可以避免出現駝背 彎腰的情況的
治療強直性脊柱炎 現在還沒有完全根治的度手段 能夠將病情控制住 達到臨床治癒 阻斷病情進展是關鍵 液體刀滑膜切除術是治知療強直性脊柱炎最好的治療方案 劉人瑞主任是液體刀滑膜切除術的創始人 這項治療已經開展多年 治癒率達到道95%以上

5、有沒有脊柱做了截骨手術,肋骨接頭在恢復中

?

與脊柱截骨分類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