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病史分析應診斷為大骨節病後期並發的骨性關節炎,不是類風濕和強直性脊柱炎。膝關節置換是首選的治療辦法。
(山東省中醫院邱紅明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2、我得了強直性脊柱炎,這久老犯病,才剛出院一個月又犯了,腿疼,連腰都直不起來了,患此病已有六七年
病情分析: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風濕免疫性疾病,屬於自身免疫疾病,有家族遺傳傾向,與HLA-B27相關。臨床表現為骶髂關節炎、腰痛、彎腰受限、關節痛等症狀,嚴重者可累及全身多個系統,造成腰椎竹節樣改變,使得患者喪失生活自理能力。
意見建議:目前對強直性脊柱炎的治療已有很大的發展,最新進展的葯物就是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例如國產的益賽普,進口的依那西普,還有單克隆抗體類的葯物。配合其他免疫抑制劑。預後還是不錯的。但需要明白該疾病不能除根,只能緩解症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建議到正規醫院風濕免疫科就診,規律治療。
3、強直性脊柱炎 C反應蛋白高於正常值一倍,怎麼辦?
11月14日是聯合國糖尿病日,近日我國多個城市正在積極舉辦公眾宣傳活動。我國每十個成年人中有一個是糖尿病,一個是糖尿病前期(即血糖超過正常值但還沒有達到診斷標准)。杭州活動11月9日下午2點曙光路67號老幹部活動中心大課堂;11月10日上午8點西湖文化廣場浙江省科技館東門大型活動-大家繼續轉發 查看原帖>>
4、我是強制性脊柱炎患者得病已經六七年了,最近問什麼一直感到頭暈目眩,和發麻
?
5、以「偶像」為話題的作文題材
10月19日已到了,驀然回首,魯迅先生已經逝世67年。
從傍晚到子夜,靜靜地,一個人靜坐窗前,任冷雨打著窗欞;燈下一盒吊蘭淡淡地塗抹一壁翠色書櫃;夜風盪起,身上微微泛起寒意。想起了魯迅先生,淚水就滑落下來。「67年了,先生已經去了67年了……」夜雨淅瀝,燈色愈照愈昏黃。
幾度誤解,幾度懷疑,幾度逃避和疏遠,終究還是回歸了。現在我們談先生的文字,或許會覺得它過於冷峭和沉重。的確,先生是缺乏梁實秋的閑適,林語堂的「性靈」,周作人的散淡,徐志摩的詩情畫意。然而,如果那個時代只給我們留下了吟風弄月的感性文字,只留下一片悠然淡漠的文人趣味,那麼我們又怎能體味到那個時代的黑暗?那個時代,在我們眼裡恐怕只是一具時間的骸骨罷了。
我崇拜先生,並不因為他是那個超凡入聖的「神」,而是因為他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真正的人。他當然會有錯誤,但他永遠不怕改正錯誤。他在嚴酷的剖析外部世界的同時,以更為嚴酷,甚至可以說是近乎殘忍的態度剖析內心世界;他懷著三閭大夫般的曠世憂憤,用一支如太史公一樣的奇崛文筆去書寫黑暗;他義無反顧的理性精神彷彿一盞高高吊起的孤燈,光芒穿越了時空,一直照亮今天。
作為21世紀的年輕一代,我們有什麼理由讓這樣的一位偉人寂寞呢?然而事實上,先生是越來越寂寞了。記得曾有一位朋友問我:「你的偶像是誰?」從他閃爍的笑眼中,我看出他等待著我說出某位「星」的名字。然而當我平靜地告訴他,我的偶像是魯迅先生時,他竟滿臉驚奇,狐疑地大笑起來。當時,我是氣憤的,幾天後,我再次回想這件事時,卻不禁有些悲哀了。
難道先生的思想和精神已經不適應當前社會了?已經不值得我們去繼承和發揚了?已經只是文學意義上的一筆而可以輕輕帶過了?已經作為一份文化遺產而被束之高閣了?
當我們沉醉在商業的喧囂中無法自拔時,一顆浮躁的心怎能容得下那痛苦的靈魂拷問和鋒利的匕首投槍?看看老一輩學人,他們在文章中那麼深切地懷念先生,他們不斷以吶喊告誡我們:今生今世,年輕一代一定要讀魯迅!不讀他,我們無法直面繁雜的人生;不讀他,我們無法看到心靈深處的鄙陋;不讀他,我們無法守住那片高潔的精神家園;不讀他,我們無法具體而透徹地了解中國!
在這雨瀟瀟的夜裡,靜靜地翻著先生的照片集,心裡不禁湧起一陣莫名的感動。是的,只要先生的書在,就一定有人讀;只要有人讀,先生的思想和精神就會綿亘不絕地傳下去。先生一直在以一種父親般的博大胸懷寬容著我們。他在等待,等待著我們走出浮躁的海面,等待著我們以後輩學子的身份,帶著一顆不沾染世俗習氣的心,去與他進行靈魂深處的對話。
簡評:作者首先給人一個美麗深情的開頭,接著從對照中樹起一座偉大的魯迅先生的雕像。恰值魯迅先生逝世67年之際。這篇懷念性文章再度回顧了先生揭露黑暗的義無反顧的理性精神和嚴格剖析自我的高度人格,真摯地抒寫了對先生的無限崇拜與懷念之情。 作者並對現狀發出質問,諄諄告誡「年輕一代一定要讀魯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