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脊柱肌肉的拉力是多少
(L4-40kg的力)如果你想扭斷人的頸椎單靠力量是不夠的 要考慮角度(主要)和速度,還要考慮你扭的那個人的頸椎周圍肌肉的力量,還有在你扭他的時候他是放鬆還是緊張的。(速度夠的話5KG足夠了) 要用刀砍,你要不知道結構直接砍,就是砍個骨頭。如果入刀角度對還要刀快不用多大力量。15KG左右就夠了。
2、人和脊椎動物的任何一個動作的完成,必須參與的結構是() A.骨骼肌、骨、骨連接 B.骨骼肌、
人體的運動系統由骨骼和肌肉組成.骨骼是由多塊骨連接而成.骨和骨之間的連接叫骨連接. 骨的位置的變化產生運動,但是骨本身是不能運動的.骨的運動要靠骨骼肌的牽拉.骨骼肌包括中間較粗的肌腹和兩端較細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塊骨骼肌的兩端跨過關節分別固定在兩塊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縮的特性,當骨骼肌受神經傳來的刺激收縮時,就會牽動著它所附著的骨,繞著關節活動,於是軀體就產生了運動.但骨骼肌只能收縮牽拉骨而不能將骨推開,因此一個動作的完成總是由兩組肌肉相互配合活動,在神經系統和其他系統的協助下共同完成的. 例如,屈肘動作和伸肘動作的產生.屈肘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伸肘時,肱三頭肌收縮,肱二頭肌舒張. 在運動中,神經系統起調節作用,骨起杠桿的作用,關節起支點作用(也有說樞紐作用),骨骼肌起動力作用.
故選:B
3、腰部肌肉包括那些
腰部肌肉主要包括腰大肌、腰方肌、腰小肌、髂肌。
肌肉(muscle),主要由肌肉組織構成。 肌細胞的形狀細長,呈纖維狀,故肌細胞通常稱為肌纖維。中醫理論中,肌肉指身體肌肉組織和皮下脂肪組織的總稱。脾主肌肉,肌肉的營養從脾的運化水谷精微而得。肌肉:解剖結構名。故肌肉豐滿與否,與脾氣盛衰有密切關系。
(3)脊柱隨意肌擴展資料:
肌肉的命名原則有多種,主要有:
①按形狀,如斜方肌肉、三角肌肉
②按位置,如岡上肌肉、岡下肌肉、脛骨前肌肉、肋間肌肉等
③按起止點,如胸鎖乳突肌肉、胸骨舌骨肌肉等
④按位置和大小,胸大肌肉、胸小肌肉、腰大肌肉等
⑤按作用,如旋後肌肉、大收肌肉、屈肌肉、伸肌肉等
⑥按構造,如半腱肌肉、半膜肌肉等
⑦按結構和部位,肱二頭肌肉、股四頭肌肉等
⑧按部位和纖維方向,如腹外斜肌肉,腹橫肌肉等
4、肌肉組織分布在人體的什麼結構當中?
肌肉有3種類型:一種是受人的意識支配的肌肉,叫隨意肌;另一種是不受人的意識支配的肌肉,叫不隨意肌(如運送食物入胃的肌肉);還有一種叫心肌,為心臟所特有。
按肌肉的位置,分有胸肌、腹肌、腰肌等;按功能,分有屈肌、伸肌等;按形狀,分有長肌、短肌、闊肌等;按肌頭數,分有二頭肌、三頭肌和股四頭肌;按纖維排列方向,分有羽狀肌。羽狀肌又分為羽狀肌和半羽狀肌以及多羽狀肌。
下面簡要介紹人體淺層主要肌肉群的位置與功能:
一、頸闊肌位於頸部前麵皮下最淺層,收縮時拉口角向下,並拉緊頸部皮膚。
二、胸鎖乳突肌這是頸部淺層最顯著的肌肉。下固定時,一側作用可使頭轉向對側,並向同側傾斜;當頭部處於正常姿勢時,肌肉合力通過寰枕關節橫軸的後面而使頭前屈。上固定時,上提胸廓幫助吸氣。
三、斜方肌位於頸部和背部的皮下,一側成三角形,左右兩側相合構成斜方形,稱為斜方形肌。近固定時:上部下行纖維收縮,使肩胛骨上提、上迴旋、後縮;中部橫纖維收縮,使肩腫骨後縮(靠近脊柱);下部上行纖維收縮,使肩胛骨下降和上迴旋;上下兩部纖維同時收縮,則使肩胛骨向上移動,如臂上舉動作。遠固定時:一例收縮,使頭向同側屈;兩側斜方肌收縮使頭和脊柱伸直。採用提拉杠鈴聳肩、負重直臂側上舉、負重擴胸等練習,可發展該肌的力量。斜方肌充分發展時,肌肉變短,向後拉收雙肩,使肩更加寬闊,保持背部正直,頭部後仰,可矯正駝背、雙肩內扣、頭前伸等缺陷,賦予正確的直立姿勢。斜方肌發達是一種健、力、美的標志,是業余健美運動員參加健美競賽的有利條件。
四、三角肌位於肩部皮下。它是一個呈三角形的肌肉,肩部的膨隆外形即由該肌形成。兩側肌肉纖維呈梭形,中部肌纖維呈多羽狀,這種結構肌肉體積小而具有較大的力量。近固定時,前面肌纖維收縮,使上臂屈和旋內;中部收縮,使上臂外展;後面收縮,上臂伸。外旋,前、中、後三部分同時收縮,使上臂外展,如臂側舉動作;採用負重直臂平舉和側平舉等練習,可發展該肌力量。寬闊、有力、渾圓發達的雙肩,是優秀健美運動員的標志。
五、背闊肌位於腰背部和胸部後下外側的皮下,是全身最大的闊肌。上部被斜方肌遮蓋。近固定時,使上臂伸,如向後擺臂動作,還能使上臂內收和旋內。遠固定時,可拉引軀干向上臂靠攏,如單杠引體向上等動作。由於背闊肌部分纖維起於肋骨,在遠固定時,可提起肋骨,所以也稱吸氣輔助肌。採用單杠引體向上、向後拉力器、俯立劃船等練習,可發展該肌的力量。背闊肌有助於體形的改善。當其高度發達時,顯赫地映現出肩寬、腰細,將上體烘托的更加魁梧呈「V」型。
六、骶棘肌背部一細長的肌肉稱為骶棘肌。位於脊柱兩側,象兩根大立柱從頭部的枕骨到脊柱的最末端(骶骨),脊柱置於骶棘肌之間明顯的凹形槽內,是一塊強大的脊柱伸肌。下方固定時,兩側同時收縮,使頭及脊柱伸,抬頭、挺胸、塌腰動作;一側收縮時使軀干向同側屈,如體側屈運動。
七、胸大肌位於胸前皮下,為扇形扁肌,其范圍大,分為鎖骨、胸肋和腹三部。近固定時,可使上臂屈,內收和內旋。遠固定時,拉引軀干向上臂靠攏,如跳繩和爬桿等動作。此外,該肌還能提肋,是吸氣輔助肌。胸肌發達時,胸脯高挺,呼吸更為充分和暢通。採用雙杠支撐擺動臂屈伸、卧推和引體向上等練習可發展該肌力量。
八、前鋸肌位於胸廓的外側皮下,上部為胸大肌和胸小肌所遮蓋,是塊扁肌。近固定時,可使肩胛骨前伸,上迴旋。採用持啞鈴側上舉、提拉杠鈴聳肩和負重擴胸等練習可發展該肌力量。
九、腹直肌位於腹前壁正中線的兩側。上固定時兩側收縮,可使骨盆後傾或保持較高水平位置,即收腹;下固定時使脊柱前屈。採用仰卧起坐、仰卧舉腿、仰卧直角坐等練習可發展該肌的力量。腹部肌肉比體內其它肌肉更易消退,缺乏運動時,因營養過剩,腹部脂肪大量堆積而下墜時,最易使腹肌鬆弛。腹部下垂(或下墜)和身體發胖,是人體一般健康水平開始下降的標志。而腹肌發達,呈「波浪形」肌塊,則是自我健美訓練者訓練有素的標志。
十、腹外斜肌位於腹前外側淺層,為扁闊肌。下固定時,兩側同時收縮使脊柱前屈;一側收縮可使脊柱 向同側屈和向對側迴旋;上固定時,兩側同時收縮使骨盆後傾。採用負重體側屈和負重體側轉等練習可發展該肌的力量。
十一、腹內斜肌位於腹外斜肌深層,與腹外斜肌形狀相同,走向相反。下固定時,兩側收縮與腹外斜肌作用相同;一側收縮時除使脊柱向同側屈外,還使脊柱向同側轉動,此作用與腹外斜肌相反。所以,體側轉的運動實際上是同側腹內斜肌與對側腹外斜肌協同作用的結果。採用負重體側屈和負重體側轉等練習可發展該肌的力量。
十二、肱二頭肌位於上臂前麵皮下。近固定時,使上臂在肩關節處屈,前臂在肘關節處屈和旋外。在屈肘時,前臂先旋外再屈,才能發揮最大的力量;遠固定時,使上臂向前臂靠攏,如單杠引體向上動作。採用負重彎舉、引體向上等練習可發展該肌的力量。
十三、肱三頭肌位於上臂後麵皮下。近固定時,使前臂在肘關節處伸。有長頭、外側和內側三個頭。採用倒立臂屈伸,負重臂屈伸等練習可發展該肌的力量。
十四、 腰肌位於脊柱腰部兩側和骨盆內。由腰大肌和髂(qia)肌兩部分組成。近固定時,使大腿屈和旋外;遠固定時,兩側肌肉同時縮,能使軀干前屈和骨盆前傾,如仰卧起坐動作。採用懸垂舉腿、高抬腿跑、仰卧「剪腿」和仰卧起坐等練習可發展該肌的力量。
十五、臀大肌這塊肌肉很發達,直接位於骨盆後外側面,維持人體直立姿勢。近固定時,使大腿後伸和旋外,如後擺腿和後踢腿動作。該肌上半部使大腿外展,下半部使大腿內收;遠固定時,一側收縮,使骨盆向對側轉動,如轉體動作,兩側收縮使骨盆後傾, 維持人體直立姿勢。採用俯卧「背腿」,負重腿屈伸和負重體屈伸等練習可發展該肌的力量。
十六、股四頭肌這是人體最有力的肌肉之一,位於大腿前表麵皮下,有四個頭,即股直肌、股中肌、股外肌、股內肌。近固定時,使大腿屈、小腿伸;遠固定時,使大腿在膝關節處伸即牽拉股骨向前(如由下蹲到站立的動作);保持股骨垂直,維持人體直立姿勢。 採用負重深蹲和負重伸小腿等練習可發展該肌的力量。
十七、縫匠肌這是大腿前細長的肌肉,貫穿大腿至小腿,常涉及交叉或合並的肌肉,對大腿前群肌起加固作用和用於腿的整體動作。近固定時,使大腿屈、旋外,小腿屈、旋內。採用仰卧「剪腿」,負重深蹲和負重半蹲等練習,可發展該肌的力量。
十八、股二頭肌位於大腿後面外側皮下,有長短二頭。近固定時,使小腿屈和旋外;小腿伸直時可使大腿伸,如後踢腿跑和後蹬跑動作。遠固定時,使骨盆後傾。採用負重腿屈伸,深蹲起和後蹬跑可發展該肌的力量。
十九、脛骨前肌位於脛骨的外側。近固定時,使足伸(背屈)、內收和外展,如勾腳動作。遠固定時,拉小腿向前,以維持足弓。採用負重勾腳等練習可發展該肌的力量。
二十、小腿三頭肌位於小腿後面淺層,特別發達,使小腿後部隆起,它由腓腸肌和比目魚肌組成。比目魚肌位於腓腸肌的深層。近固定時,能使小腿和足屈。遠固定時,使股骨遠側端和小腿骨拉向後方,使膝關節伸直,從中維持人體的直立。採用負重提踵、足尖行走、後蹬跑、原地縱跳、跳繩和蛙跳等練習可發展該肌的力量。尤其是腓腸肌能展現小腿的形態和發達程度。所以,促進腓腸肌的發展對自我健美訓練者是非常重要的。
二十一、肱橈肌位於前臂的最外側皮下,呈長扁形。近固定時,可使前臂屈。遠固定時,可使上臂向前臂靠攏。採用負重彎舉和引體向上等練習可發展該肌的力量。
二十二、橈側腕屈肌位於前臂前面的內側皮下,能使手屈和外展。採用正纏重錘和正握負重腕屈伸等練習可發展該肌的力量。
二十三、橈側腕長伸肌位於前臂背面的淺層外側,能使手伸並外伸和外展。採用反纏重錘和反握負重腕屈伸等練習可發展該肌的力量。
二十四、尺側腕屈肌位於前臂前面的全部淺層肌的最內側,有兩個頭,能使手屈和內收。採用正纏重錘和正握負重腕屈伸等練習可發展該肌的力量。
二十五、尺側腕伸肌位於前臂的背側皮下,能使手伸和內收。採用反纏重錘和握負重腕屈伸等練習可發展該肌的力量
5、人體四種基本組織在結構和分布各有何特點?
構成人體基本的結構和功能單位是細胞cell,細胞與細胞之間存在著細胞間質 intercellular substance。細胞間質是由細胞產生的不具有細胞形態和結構的物質,它包括纖維、基質和流體物質(組織液、淋巴液、血漿等),對細胞起著支持、保護、聯結和營養作用,參與構成細胞生存的微環境 microenvironment。眾多形態相似功能相近的細胞由細胞間質組合成的細胞群體叫做組織tissue,人體組織有多種類型,一般傳統地將之屬於四種基本組織,即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組織和神經組織。以一種組織為主體,幾種組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形態、結構和功能特點的器官organ。一系列執行某種同一功能的器官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系統system。構成人體的系統有運動系統----包括骨、骨連接和肌,是人進行勞動、位移與維持姿勢等各項活動的結構基礎;內臟諸器官分別組成了消化系統----擔負攝入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殘渣排出;呼吸系統---進行氣體交換;泌尿系統----排出組織細胞代謝產生的終極產物;生殖系統----產生生殖細胞並形成新個體以延續種族;以及將上述執行新陳代謝的各系統聯系起來,為它們提供營養物質並運輸代謝產物的循環系統;神經系統包括中樞部分的腦和脊髓和遍布全身的周圍神經,以及做為特殊感受裝置的感覺器官,它們感受人體內外環境的各種刺激,並產生適當的應答;此外,還有散在於身體中功能各異的內分泌腺。人體各系統既具有本身獨特的形態、結構和功能,又在神經系統的統一支配下和神經體液的調節下,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協同配合,共同完成統一的整體活動和高級的意識活動,以實現與瞬息萬變的內外環境的高度統一。
為了在解剖實踐中對所觀察到的結構有比較深刻的理解,下面將人體基本組織做個概要的介紹。
1.上皮組織
上皮組織 epithelial tissue由密集的上皮細胞組成,細胞間質很少。具有保護、吸收、分泌和排泄等功能。上皮組織內無血管。一般將之從功能上分為被覆上皮和腺上皮,前者覆蓋於身體表面或襯於體腔或管腔的腔面,後者是構成腺器官(如肝臟、胰腺)的主體組織。
被覆上皮按其組成細胞的層次分為單層上皮和復層上皮,後者由多層細胞構成;又可依構成細胞的形態分為扁平上皮、立方上皮和柱狀上皮。現將被覆上皮的分類和分布列表如下:
表 被覆上皮的分類和分布
分類
分布
單層
單層扁平上皮(圖1-2)
心、血管、淋巴管內腔腔面
胸膜、腹膜、心包膜、關節腔的表面
肺泡壁、腎小囊壁等
單層立方上皮
腎小管管壁
單層柱狀上皮
胃腸道的粘膜上皮,子宮內腔腔面等
假復層柱狀纖毛上皮
呼吸管道的腔面等
復層
復層扁平上皮
皮膚的表皮(含角化層、指甲、毛發)
口腔、食管、陰道等腔面
復層柱狀上皮
眼瞼結膜、男性尿道的腔面等
變移上皮
腎盞、腎盂、輸尿管、膀胱的腔面
2.結締組織
結締組織connective tissue由大量的細胞間質和散在於其中的細胞組成。細胞間質包含基質、纖維和組織液等。結締組織在人體分布廣泛,幾乎遍布所有器官。其中,除了松軟的起連接作用的固有結締組織外,
人體的血液組織、骨和軟骨組織均屬結締組織。固有結締組織依其結構和功能又可分為疏鬆結締組織和緻密結締組織。
(一)疏鬆結締組織loose connective tissue廣泛分布於器官之間、組織之間和細胞之間其結構特點是大量的細胞間質中基質較多而纖維較少的,纖維主要有粗的膠原纖維和細的彈性纖維,細胞少而種類甚多,主要有成纖維細胞.脂肪細胞以及能夠遊走的巨噬細胞、漿細胞和肥大細胞等。由於它結構疏鬆,呈蜂窩狀,所以又稱為蜂窩組織。分布於皮下組織(淺筋膜)、筋膜間隙,器官之間和血管神經束的周圍。具有連接、支持、防禦、營養和創傷修復等功能。
疏鬆結締組織中如大量脂肪細胞聚集,形成脂肪細胞團,並被疏鬆結締組織分隔成小葉,稱為脂肪組織adipose tissue。脂肪組織分布於皮下組織、黃骨髓、大網膜、腹膜外以及腎被囊中,約占成人體重的10%,具有貯存、保持體溫、緩沖震盪和參與脂肪代謝產生熱能等作用
(二)緻密結締組織dense connective tissue的特點是間質中纖維粗大,排列緻密,但基質量少,細胞成分也很少。人體的肌腱和腱膜就是由緻密的結締組織構成的,腱的結構特點是粗大的膠原纖維束沿著受力的方向排列,緻密且互相平行,中間夾有成行排列的的特化的成纖維細胞-腱細胞。構成真皮、深筋膜、臟器被膜、骨膜、關節囊纖維層和韌帶以及纖維心包等的組織是另一種緻密結締組織,其特點是粗大的膠原纖維交織成緻密的板層結構,僅有少許的基質和成纖維細胞散在其間。主要起支持、保護和連接作用。此外,尚有以彈性纖維為主體構成的彈性結締組織elastic onnective tissue, 如項韌帶和椎弓之間的黃韌帶,就主要由粗大的彈性纖維平行排列成束所構成,以適應脊柱運動彈性和柔韌的需要。
3.肌組織
肌組織muscle tissue由肌細胞或稱肌纖維muscle fiber組成。按其存在部位、結構和功能不同,可分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種。
(一)骨骼肌skeletal muscle是分布於軀干、四肢的隨意肌,肌纖維呈細長圓柱狀(長1--30mm,直徑10-300mm,直徑10-100μm),有多個直至數百個細胞核,位於纖維的周緣部。肌的外面是由結締組織構成的肌外膜epimysium,肌外膜內含血管和神經,伸入肌內將肌分隔為若干肌束,本身構成包裹肌束的肌束膜perimysium, 並進而又伸入到每條肌纖維的周圍,構成富含毛細血管和神經纖維的肌內膜endomysium。這些結締組織除對肌組織具有支持、保護和營養作用外,還可調整單個肌纖維和肌束的活動。肌纖維的肌漿內含許多與細胞長軸平行排列的肌原纖維myofibril,每條肌原纖維均由明帶和暗帶相間的結構構成,各條肌原纖維的明帶和暗帶又排列於同一水平上,因而,肌纖維顯示出明暗交替的橫紋,所以又稱橫紋肌striated muscle, 肌纖維收縮時,肌原纖維暗帶的長度不變,與暗帶兩端相鄰的明帶變短。骨骼肌受軀體神經支配,受意識控制,屬隨意肌,收縮快速、有力,但易疲勞。
(二)平滑肌smooth muscle主要分布於內臟和血管的壁,所以又叫內臟肌visceral muscle。平滑肌纖維呈梭形,無橫紋,細胞核位於肌纖維中央。纖維的長短不一長者可達200μm,短者僅20μm,前者見於腸壁肌層,後者見於小血管壁,一些生理上伸縮大的器官,如妊娠子宮其肌纖維可長達600μm。平滑肌受內臟神經支配,不受意識控制,屬於不隨意肌。內臟平滑肌的特點是具有自動性,即肌纖維在脫離神經支配或離體培養的情況下,也能自動地產生興奮和收縮。
(三)心肌 cardiac muscle主要分布於心臟壁,也存在於大血管的近心端。心肌纖維呈短柱狀,也分支並互相吻合成網,核呈卵圓形位於肌纖維中央,可見雙核並偶見多核。肌原纖維也有明帶和暗帶,因而也具有橫紋。但心肌受內臟神經支配,屬不隨意肌,心肌收縮慢、有節律而持久,不易疲勞。
4神經組織
主要由神經細胞與神經膠質細胞組成。神經細胞又稱神經元,是神經組織的主要成分,具有感受刺激與傳導神經沖動的能力,是神經系統結構與功能的基本單位。神經膠質細胞對神經元起著支持、營養與保護的作用。
6、脊椎動物的運動系統是由 、 &n...
骨 骨連結 骨骼肌
7、脊椎動物的運動系統中,起到支點作用的是( ) A.骨骼肌 B.骨 C.能活動的骨連接(關節) D
C
8、人體有多少塊骨骼?有多少塊骨骼肌?
人體有206塊骨骼,600餘塊骨骼肌
記得採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