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脊柱屈伸方向

脊柱屈伸方向

發布時間:2020-10-13 11:18:11

1、脊椎活動的自由度是哪六個?

脊柱的三維六自由度運動:三維即三個運動軸(冠狀軸、矢狀軸、垂直軸)六自由度運動即三個角位移和三個線位移。三個線位移 包括沿冠狀軸方向的左右平移,沿矢狀軸方向的前後平移以及沿垂直軸方向的壓縮拉伸位移。三個角位移 即是圍繞三個運動軸的旋轉,包括屈伸運動、側屈運動、旋轉運動和環轉運動。

2、人體關節的屈伸和旋內旋外的是什麼理解的?

首先,「運動」必然是圍繞運動軸發生的,其基礎就是關節。
用術語說,屈伸運動發生在冠狀軸上,運動時兩骨相互靠近。
首先,你得理解,什麼是冠狀軸。
冠狀軸是從左右方向上貫穿人體的假想軸線。
在解剖學標准姿式前提下,肘關節彎曲時叫「屈」,肘關節伸直時叫「伸」。
但解剖學關於屈伸的第二條原則是,「向腹側運動時為屈,向背側運動時為伸」。
以肩關節為例,此時,手臂向前抬起的動作叫「屈」,或「前屈」。而手臂向後抬起的動作叫「伸」,或「後伸」。想像一下,有一個從左右方向上橫貫肩關節的「軸」,手臂繞這個軸做向前或向後的運動。
依此理解脊柱的運動,向前彎腰叫「屈」。向後伸直叫「伸」。

關於旋轉運動。
旋轉運動是沿「垂直軸」進行的運動。
以脊柱為例,兩腳站住不動,上半身轉向側面時的運動就稱為「旋轉」。
如果手臂也沿垂直軸進行運動,在解剖學姿式前提下,手臂的「前面」會轉向更靠近軀體的一側,即,轉向了「內側」,所以叫「旋內」。相反的運動當然就叫作「旋外」了。

理解關節的運動,必須首先理解運動軸。

3、脊柱的連接方式是什麼啊?

相鄰椎骨之間的連結包括椎間盤韌帶和關節相連結。(軀干骨的連結,除椎骨間的連接外,尚有肋骨和胸椎的連結、肋軟骨與胸骨的連結)

1、椎間盤(intervertebral discss)連接上下兩個椎體之間,由纖維環和髓核構成。纖維環為呈環形排列的纖維軟骨,前寬後窄,圍繞在髓核的周圍,可防止髓核向外突出,纖維環堅韌而有彈性。

2、髓核是一種富有彈性的膠狀體,位於椎間盤的中部稍偏後方,有緩和沖擊的作用。它被限制在纖維環之內,施加壓力則有向外膨出的趨勢。

3、成人的椎間盤除第1、2頸椎缺如外,共有23塊,最上一個在第2、3頸椎體之間,最末一個在第5腰椎體與骶骨底之間。

4、韌帶(intervertebral ligament)主要包括黃韌帶、棘間韌帶、棘上韌帶黃韌帶:是連接相鄰椎弓的韌帶,由彈力纖維構成,堅韌而富有彈性。黃韌帶協助圍成椎管,並有限制脊柱過分前屈的作用。

5、棘上韌帶:是連接胸、腰、骶椎各棘突的縱行韌帶,能限制脊柱過屈。

6、棘間韌帶:連接各棘突之間,後接棘上韌帶或項韌帶。除以上韌帶外,尚有前縱韌帶、後縱韌帶、項韌帶、橫突間韌帶。

7、關節關節突關節(zygapophysial joints)由相鄰椎骨的上下關節突構成,可作微量運動。

8、腰骶關節(lumbosacral joint)由第5腰椎的下關節突與骶骨上關節突構成。

9、寰枕關節(atlantooccipital joint)由枕髁與寰椎上關節凹構成,可使頭作前俯、後仰和側屈運動。

10、寰樞關節(atlantoaxial joint)包括3個關節,兩側由寰椎下關節面和樞椎上關節面構成寰樞外側關節,左右各一,相當於其他椎骨間的關節突關節。

11、中間由樞椎齒突與寰椎前弓後面的齒突凹和寰椎橫韌帶之間構成的寰樞正中關節,可使頭旋轉。此外,齒突後方有堅韌的寰椎橫韌帶,有限制齒突向後方移動的作用。

12、鉤椎關節 臨床上稱「Luschka」關節,在下5個頸椎體之間,由椎體上面兩側緣向上突起的椎體鉤與上位椎體下面兩側緣的陷凹所構成。關節的周緣有滑膜囊包繞。

(3)脊柱屈伸方向擴展資料:

脊椎的功能

1、支持和保護功能

人體直立時,重心在上部通過齒突,至骨盆則位於第2骶椎前左方約7cm處,相當於髖關節額狀軸平面的後方,膝、踝關節的前方。脊柱上端承托頭顱,胸部與肋骨結成胸廓。上肢藉助肱骨、鎖骨和胸骨以及肌肉與脊柱相連,下肢借骨盆與脊柱相連。上下肢的各種活動,均通過脊柱調節,保持身體平衡。

2、運動功能

脊柱除支持和保護功能外,有靈活的運動功能。雖然在相鄰兩椎骨間運動范圍很小,但多數椎骨間的運動累計在一起,就可進行較大幅度的運動,其運動方式包括屈伸、側屈、旋轉和環轉等項。脊柱各段的運動度不同,這與椎間盤的厚度、椎間關節的方向等制約因素有關。

脊柱背側主要為肌肉,脊柱周圍的肌肉可以發動和承受作用於軀乾的外力作用。直接作用於腰背部脊柱的肌肉有背肌、腰肌。背肌分淺層和深層:淺層包括背闊肌、下後鋸肌,深層包括骶棘肌、橫突棘肌、橫突間肌、棘突間肌;腰肌包括腰方肌和腰大肌。

間接作用於腰脊部脊柱的肌肉有腰前外側壁肌、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股二頭肌、半腱肌及半膜肌等。

4、醫學中的屈伸是什麼意思

在解剖學標准姿式前提下,肘關節彎曲時叫「屈」,肘關節伸直時叫「伸」。屈伸運動發生在冠狀軸上,運動時兩骨相互靠近。冠狀軸是從左右方向上貫穿人體的假想軸線。

解剖專業術語屈和伸指關節繞冠狀軸運動時,相關節的骨之間夾角變小為屈,反之為伸。最典型的是肘關節的運動,肘關節伸,人的手臂就擺直了,肘關節屈,人的前臂和上臂就折疊起來了。

(4)脊柱屈伸方向擴展資料

解剖術語

(1)軸axis:以解剖學姿勢為准,可將人體設三個典型的互相垂直的軸。

矢狀軸一為前後方向的水平線;

冠狀(額狀)軸一為左右方向的水平線;

垂直軸一為上下方向與水平線互相垂直的垂線。

軸多用於表達關節運動時骨的位移軌跡所沿的軸線。

(2)面plane:按照軸線可將人體或器官切成不同的切面,以便從不同角度觀察某些結構。

矢狀面sagittal plane,是沿矢狀軸方向所做的切面,它是將人體分為左右兩部分的縱切面,如該切面恰通過人體的正中線,則叫做正中矢狀面median sigittal plane。

冠狀面或額狀面coronal plane or frontal plane, 是沿冠狀軸方向所做的切面,它是將人體分為前後兩部的縱切面。

水平面或橫切面horizontal plane or transverse plane, 為沿水平線所做的橫切面,它將人體分為上下兩部,與上述兩個縱切面相垂直。

須要注意的是,器官的切面一般不以人體的長軸為准而以其本身的長軸為准,即沿其長軸所做的切面叫縱切面longitudinal section而與長軸垂直的切面叫橫切面 transverse section。

5、脊柱主要的屈伸角度由腰椎提供?

4

6、脊椎側彎的鍛煉方法 詳細的

7、說明關節的屈伸,外展內收,旋轉三種運動的基本形式

屈伸是運動環節在矢狀面內繞冠狀軸的運動,一般是向前運動為屈,向後運動為伸。

外展內收是運動環節在冠狀面內繞矢狀軸的運動,一般是運動環節的末端遠離身體正中面運動為外展,靠近正中面運動為內收。

旋轉是運動環節在水平面內繞垂直軸的運動,一般是運動環節向前向內旋轉為旋前(內),向後向外旋轉為旋後(外)。



(7)脊柱屈伸方向擴展資料

人體有幾個主要關節:踝關節、膝關節、髖關節、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等。

關節有靈活性和穩定性,從下至上基本遵循:踝關節——靈活性,膝關節——穩定性,髖關節——靈活性,腰椎——穩定性,胸椎、肩關節——靈活性的規律。

違反了這樣的規律,關節相應的靈活性和穩定性降低就會造成身體不平衡、臨近關節出現代償,比如髖關節不靈活可能會引起腰椎不穩定。

關節一般由關節面、關節囊和關節腔三部分構成。

(1)關節面:兩個以上相鄰骨的接觸面,一個略凸,叫關節頭,另一個略凹,叫關節窩。關節面上覆蓋著一層光滑的軟骨,可減少運動時的摩擦,軟骨有彈性,還能減緩運動時的震動和沖擊。

(2)關節囊:很堅韌的一種結締組織,把相鄰兩骨牢固地聯系起來。關節囊外層為纖維層,內層為滑膜層,滑膜層可分泌滑液,減少運動時的摩擦。

(3)關節腔:關節軟骨和關節囊圍成的狹窄間隙,正常時只含有少許滑液。

8、使脊柱完成屈伸的肌肉?

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內斜肌、背闊肌、下後鋸肌、前鋸肌
脊柱側曲牽連到很多部位的肌肉,需要各部位肌肉協調才能完成!
大部分吧分布在腰腹背部!!
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與脊柱屈伸方向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