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後背正中間脊柱(椎)部位疼痛至胸悶胸痛乾咳
可能是椎管狹窄,特殊體位時壓迫神經。建議CT造影或核磁共振。
2、胸椎疼痛的表現,胸椎疼痛怎麼診斷
胸椎病是脊柱病中常見的疾病之一,主要是由於胸椎退行性增生造成,以下位胸椎居多見。其為一系列疾病,包含了胸椎管狹窄,胸椎間盤突出,胸椎壓縮性骨折,胸椎關節紊亂,胸椎肌肉勞損,胸椎骨質增生,胸椎後縱韌帶骨化症,胸椎錯位,側彎,筋膜嵌頓等。
一般為慢性腰背痛,胸痛,肋間神經痛,手臂麻痛,肩背部麻木,蟻行感,多汗或無汗,胸悶,心悸,頭昏,失眠,消化不良,嚴重時出現站立不穩,行走困難,胸腹出現束帶感,大小便異常,截癱等。
1.胸椎病常見的主要表現為胸背疼痛及駝背,胸痛在彎曲坐位時重。
2.上位胸椎退變造成的疼痛放射到前胸;
3.下位胸椎病變時,疼痛可放射到腹壁,有時誤認為心絞痛。
4.增生如刺激位於脊椎旁的交感神經,可產生循環障礙等自主神經症狀。
5.患者因椎間隙變窄而致胸部後凸出現駝背。
6.因肋骨活動受限使呼吸幅度減小。
7.退變重者如有脊髓受壓,則可出現下肢麻木及錐體束征。
1.非手術療法
(1)休息 根據病情輕重可選擇絕對卧床休息、一般休息或限制活動量等。
(2)正骨推拿、理療 可活血化淤,疏通經絡,理筋整復。
(3)葯物治療 包括口服鎮靜葯、外敷鎮痛消炎葯膏、活血化淤類葯物及其他有效的治療措施。(雲南白葯,萬通 漢本集 ,這些都不錯)
如果感覺很嚴重,最好還是去醫院就診!
3、請各位好心的大夫幫幫我,在此先謝過大家:背部脊柱右側疼痛,有時胸口右邊也疼痛!
肋間神經痛
肋間神經痛是指一根或幾根肋間神經支配區的經常性疼痛。它是老年人常見的胸痛原因之一。
我們知道,肋間神經共有12對,由胸髓發出後經前根和後根聯合而組成。胸神經分為前支、後支、脊膜支和交通支。前支位於肋間內、外側肌之間叫做肋間神經,走行在肋間動脈的下面。臨
床上通常見到的是繼發性肋間神經痛, 而原發性肋間神經痛較少見。繼發性肋間神經痛是由鄰近器官和組織的病變引起,如胸腔器官的病變(胸膜炎、慢性肺部炎症、主動脈瘤等),脊柱和肋骨的損傷,老年性脊椎骨性關節炎,胸椎段脊柱的畸形,胸椎段脊髓腫瘤, 特別是髓外瘤,常壓迫神經根而有肋間神經痛的症狀。還有一種帶狀皰疹病 毒引起的肋間神經炎,也可出現肋間神經痛。
肋間神經痛主要為一個或幾個肋間的經常性疼痛,時有發作性加劇,有時被呼吸動作所激發,咳嗽、噴嚏時疼痛加重。疼痛劇烈時可放射至同側的肩部或背部,有時呈帶狀分布。檢查時可發現相應皮膚區的感覺過敏和相應肋骨邊緣壓痛,於肋間神經穿出椎間孔後在背部、胸側壁、前胸穿出處尤為顯著。 有些病人可發現各種原發病變的相應症狀和體征。
另外,帶狀皰疹病毒性神經炎引起的肋間神經痛是指皰疹病毒侵犯皮膚及背根神經節,在其神經支配區的皮膚上產生成群的水皰和丘疹,而以水皰為多 見,按肋間神經分布排列呈帶狀,同時伴有一個或幾個鄰近肋間神經分布區的神經痛。發病時有低熱、疲倦、食慾不振等前驅症狀,繼而局部出現感覺過敏、燒灼感或程度不等的胸腹壁深部疼痛。
繼發性肋間神經痛的治療須視病因而定。原發性肋間神經痛可按神經痛的一般療法治療,如各種止痛劑的使用、理療等。當無效時可考慮肋間神經根部封閉。
對於帶狀皰疹的皮膚損害可對外用保護乾燥劑,如樟腦撲粉、爐甘石洗劑或 龍膽紫溶液,5%雄黃酊外用亦有消炎止痛作用;適當使用維生素B1、B12和 腎上腺皮質激素常有良好的效果。
4、脊椎突出引起前胸痛
這種情況與胸椎病變是有關系的,建議最好是積極拍片復查一下考慮治療
5、脊柱疼是怎麼回事
系因頸項長期勞累,氣血失和,加上外感風寒、阻滯經絡所致,推拿治療可以調和氣血,桂風散寒,疏筋通絡,從而達到解痙止痛的作用。推拿適用於除了嚴重頸脊髓受壓的脊髓型以外的所有各型頸椎病。 對於脊髓型頸椎病,傳統不主張進行推拿治療,認為有可能加重脊髓損害,但國內已有安全有效的牽引和推拿治療的報道,因此,輕型脊髓型頸椎病不一定禁忌推拿治療,只是手法宜溫和,免除旋扳手法。 2. 方法 頸椎病的推拿手法應剛柔結合,切忌粗暴,常用手法程序如: (1)在頸背部反復作掌揉、探法和一指禪推法,然後在頸肩部的督脈、手三陽經的部分俞穴如風池、風府、肩內俞、肩井、天宗、缺盆等穴作點、壓或拿法,再在斜方肌與提肩胛肌處行彈撥法。若為神經根型,手法治療應包括肩、肘、手的主要穴位;若為椎動脈型,應包括頭、臉部的百會、太陽等穴位。接著用旋扳手法。最後以抹法、叩擊、拍法作結束。 (2)施行旋扳手法時,先囑患者向一側旋轉頸部,施術者兩手分別置於病人的下枕部和枕後部順勢同時稍用力旋轉頭頸。此時必須注意:1)旋轉角度不可過大。2)不可片面追求旋頸時可能發出的"咔嗒"聲。3)脊髓型及椎動脈型頸椎病不作旋扳手法。 (三)理療 理療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放鬆痙攣肌肉,緩解症狀。方法可選用高頻(微波、超短波)、低中頻電療(如TENS,間動電療,電腦中頻)、超聲波、磁療等。 (四)運動療法 1. 運動療法的作用 頸椎病的運動療法主要是做醫療體操練習,頸椎病醫療體操的目的與作用主要有兩方面:(1)通過頸部各方向的放鬆性運動,活躍頸椎區域血液循環,消除淤血水腫,同時牽伸頸部韌帶,放鬆痙攣肌肉,從而減輕症狀;(2)增強頸部肌肉,增強其對疲勞的耐受能力,改善頸椎的穩定性,從而鞏固治療效果,防止反復發作。 2. 適應證和禁忌證 各型頸椎病症狀基本緩解或呈慢性狀態時,可開始醫療體操以促進症狀的進一步消除及鞏固療效。症狀急性發作期宜局部休息,不宜增加運動刺激。有較明顯或進行性脊髓受壓症狀時禁忌運動,特別是頸椎後仰運動應禁忌。椎動脈型頸椎病時頸部旋轉運動宜輕柔緩慢,幅度要適當控制。 (五)神經阻滯療法 椎間孔阻滯(硬膜外腔阻滯)和椎旁交感神經阻滯術,是有效的治療方法,反復單次阻滯或置管連續注葯,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單次阻滯每周兩次,5次為一療程。硬膜外腔置管者可每日注葯一次,每5次為一療程。 星狀神經節阻滯術,對治療交感型頸椎病有特效(一般配合椎間孔、頸部痛點阻滯)。常於第一次阻滯治療後即可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多不能維持長久的療效,故須反復施術以鞏固效果,至少須連續治療2~4個療程。 (六)葯物治療 頸椎病症狀顯著時常用葯物作輔助治療以促進症狀緩解,常用葯物有解痙鎮痛葯、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葯、神經營養葯及血管擴張葯等。中葯也常應用。 (七)心理治療 (八)日常生活活動指導 1. 枕頭與睡眠:枕頭中央應略凹進,高度為12~16cm,頸部應枕在枕頭上,不能懸空,使頭部保持略後仰。習慣側卧位者,應將使枕頭與肩同高。睡覺時,不要躺著看書,也不要長時間將雙手放在頭上方。 2. 避免做頸部過伸過屈活動: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在洗臉、刷牙、飲水、寫字時,要避免頸部過伸過屈活動。 3. 某些日常活動應該停止:在患病期間,應停止做某些過度活動頸椎的活動,如擦高處的玻璃。
1年前 - 檢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