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使軀干前屈的肌肉主要是哪三對?如何發展其力量?
下面簡要介紹人體主要肌肉群的位置與功能。
一、頸闊肌位於頸部前麵皮下最淺層,收縮時拉口角向下,並拉緊頸部皮膚。
二、胸鎖乳突肌這是頸部淺層最顯著的肌肉。下固定時,一側作用可使頭轉向對側,並向同側傾斜;當頭部處於正常姿勢時,肌肉合力通過寰枕關節橫軸的後面而使頭前屈。上固定時,上提胸廓幫助吸氣
三、斜方肌位於頸部和背部的皮下,一側成三角形,左右兩側相合構成斜方形,稱為斜方形肌。近固定時:上部下行纖維收縮,使肩胛骨上提、上迴旋、後縮;中部橫纖維收縮,使肩腫骨後縮(靠近脊柱);下部上行纖維收縮,使肩胛骨下降和上迴旋;上下兩部纖維同時收縮,則使肩胛骨向上移動,如臂上舉動作。遠固定時:一例收縮,使頭向同側屈;兩側斜方肌收縮使頭和脊柱伸直。採用提拉杠鈴聳肩、負重直臂側上舉、負重擴胸等練習,可發展該肌的力量。斜方肌充分發展時,肌肉變短,向後拉收雙肩,使肩更加寬闊,保持背部正直,頭部後仰,可矯正駝背、雙肩內扣、頭前伸等缺陷,賦予正確的直立姿勢。斜方肌發達是一種健、力、美的標志,是業余健美運動員參加健美競賽的有利條件
四、三角肌位於肩部皮下。它是一個呈三角形的肌肉,肩部的膨隆外形即由該肌形成。兩側肌肉纖維呈梭形,中部肌纖維呈多羽狀,這種結構肌肉體積小而具有較大的力量。近固定時,前面肌纖維收縮,使上臂屈和旋內;中部收縮,使上臂外展;後面收縮,上臂伸。外旋,前、中、後三部分同時收縮,使上臂外展,如臂側舉動作;採用負重直臂平舉和側平舉等練習,可發展該肌力量。寬闊、有力、渾圓發達的雙肩,是優秀健美運動員的標志。
五、背闊肌位於腰背部和胸部後下外側的皮下,是全身最大的闊肌。上部被斜方肌遮蓋。近固定時,使上臂伸,如向後擺臂動作,還能使上臂內收和旋內。遠固定時,可拉引軀干向上臂靠攏,如單杠引體向上等動作。由於背闊肌部分纖維起於肋骨,在遠固定時,可提起肋骨,所以也稱吸氣輔助肌。採用單杠引體向上、向後拉力器、俯立劃船等練習,可發展該肌的力量。背闊肌有助於體形的改善。當其高度發達時,顯赫地映現出肩寬、腰細,將上體烘托的更加魁梧呈「V」型。
六、骶棘肌背部一細長的肌肉稱為骶棘肌。位於脊柱兩側,象兩根大立柱從頭部的枕骨到脊柱的最末端(骶骨),脊柱置於骶棘肌之間明顯的凹形槽內,是一塊強大的脊柱伸肌。下方固定時,兩側同時收縮,使頭及脊柱伸,抬頭、挺胸、塌腰動作;一側收縮時使軀干向同側屈,如體側屈運動。
七、胸大肌位於胸前皮下,為扇形扁肌,其范圍大,分為鎖骨、胸肋和腹三部。近固定時,可使上臂屈,內收和內旋。遠固定時,拉引軀干向上臂靠攏,如跳繩和爬桿等動作。此外,該肌還能提肋,是吸氣輔助肌。胸肌發達時,胸脯高挺,呼吸更為充分和暢通。採用雙杠支撐擺動臂屈伸、卧推和引體向上等練習可發展該肌力量。
八、前鋸肌位於胸廓的外側皮下,上部為胸大肌和胸小肌所遮蓋,是塊扁肌。近固定時,可使肩胛骨前伸,上迴旋。採用持啞鈴側上舉、提拉杠鈴聳肩和負重擴胸等練習可發展該肌力量。
九、腹直肌 位於腹前壁正中線的兩側。上固定時兩側收縮,可使骨盆後傾或保持較高水平位置,即收腹;下固定時使脊柱前屈。採用仰卧起坐、仰卧舉腿、仰卧直角坐等練習可發展該肌的力量。腹部肌肉比體內其它肌肉更易消退,缺乏運動時,因營養過剩,腹部脂肪大量堆積而下墜時,最易使腹肌鬆弛。腹部下垂(或下墜)和身體發胖,是人體一般健康水平開始下降的標志。而腹肌發達,呈「波浪形」肌塊,則是自我健美訓練者訓練有素的標志。
十、腹外斜肌 位於腹前外側淺層,為扁闊肌。下固定時,兩側同時收縮使脊柱前屈;一側收縮可使脊柱向同側屈和向對側迴旋;上固定時,兩側同時收縮使骨盆後傾。採用負重體側屈和負重體側轉等練習可發展該肌的力量。
十一、腹內斜肌 位於腹外斜肌深層,與腹外斜肌形狀相同,走向相反。下固定時,兩側收縮與腹外斜肌作用相同;一側收縮時除使脊柱向同側屈外,還使脊柱向同側轉動,此作用與腹外斜肌相反。所以,體側轉的運動實際上是同側腹內斜肌與對側腹外斜肌協同作用的結果。採用負重體側屈和負重體側轉等練習可發展該肌的力量。
十二、肱二頭肌 位於上臂前麵皮下。近固定時,使上臂在肩關節處屈,前臂在肘關節處屈和旋外。在屈肘時,前臂先旋外再屈,才能發揮最大的力量;遠固定時,使上臂向前臂靠攏,如單杠引體向上動作。採用負重彎舉、引體向上等練習可發展該肌的力量
十三、肱三頭肌 位於上臂後麵皮下。近固定時,使前臂在肘關節處伸。有長頭、外側和內側三個頭。採用倒立臂屈伸,負重臂屈伸等練習可發展該肌的力量。
十四、 腰肌位於脊柱腰部兩側和骨盆內。由腰大肌和髂(qia)肌兩部分組成。近固定時,使大腿屈和旋外;遠固定時,兩側肌肉同時縮,能使軀干前屈和骨盆前傾,如仰卧起坐動作。採用懸垂舉腿、高抬腿跑、仰卧「剪腿」和仰卧起坐等練習可發展該肌的力量。
十五、臀大肌這塊肌肉很發達,直接位於骨盆後外側面,維持人體直立姿勢。近固定時,使大腿後伸和旋外,如後擺腿和後踢腿動作。該肌上半部使大腿外展,下半部使大腿內收;遠固定時,一側收縮,使骨盆向對側轉動,如轉體動作,兩側收縮使骨盆後傾,維持人體直立姿勢。採用俯卧「背腿」,負重腿屈伸和負重體屈伸等練習可發展該肌的力量。
十六、股四頭肌這是人體最有力的肌肉之一,位於大腿前表麵皮下,有四個頭,即股直肌、股中肌、股外肌、股內肌。近固定時,使大腿屈、小腿伸;遠固定時,使大腿在膝關節處伸即牽拉股骨向前(如由下蹲到站立的動作);保持股骨垂直,維持人體直立姿勢。採用負重深蹲和負重伸小腿等練習可發展該肌的力量。
十七、縫匠肌這是大腿前細長的肌肉,貫穿大腿至小腿,常涉及交叉或合並的肌肉,對大腿前群肌起加固作用和用於腿的整體動作。近固定時,使大腿屈、旋外,小腿屈、旋內。採用仰卧「剪腿」,負重深蹲和負重半蹲等練習,可發展該肌的力量。
十八、股二頭肌位於大腿後面外側皮下,有長短二頭。近固定時,使小腿屈和旋外;小腿伸直時可使大腿伸,如後踢腿跑和後蹬跑動作。遠固定時,使骨盆後傾。採用負重腿屈伸,深蹲起和後蹬跑可發展該肌的力量
十九、脛骨前肌位於脛骨的外側。近固定時,使足伸(背屈)、內收和外展,如勾腳動作。遠固定時,拉小腿向前,以維持足弓。採用負重勾腳等練習可發展該肌的力量。
二十、小腿三頭肌位於小腿後面淺層,特別發達,使小腿後部隆起,它由腓腸肌和比目魚肌組成。比目魚肌位於腓腸肌的深層。近固定時,能使小腿和足屈。遠固定時,使股骨遠側端和小腿骨拉向後方,使膝關節伸直,從中維持人體的直立。採用負重提踵、足尖行走、後蹬跑、原地縱跳、跳繩和蛙跳等練習可發展該肌的力量。尤其是腓腸肌能展現小腿的形態和發達程度。所以,促進腓腸肌的發展對自我健美訓練者是非常重要的。
二十一、肱橈肌 位於前臂的最外側皮下,呈長扁形。近固定時,可使前臂屈。遠固定時,可使上臂向前臂靠攏。採用負重彎舉和引體向上等練習可發展該肌的力量。
二十二、橈側腕屈肌 位於前臂前面的內側皮下,能使手屈和外展。採用正纏重錘和正握負重腕屈伸等練習可發展該肌的力量。
二十三、橈側腕長伸肌位於前臂背面的淺層外側,能使手伸並外伸和外展。採用反纏重錘和反握負重腕屈伸等練習可發展該肌的力量。
二十四、尺側腕屈肌位於前臂前面的全部淺層肌的最內側,有兩個頭,能使手屈和內收。採用正纏重錘和正握負重腕屈伸等練習可發展該肌的力量。
二十五、尺側腕伸肌位於前臂的背側皮下,能使手伸和內收。採用反纏重錘和握負重腕屈伸等練習可發展該肌的力量。
希望能幫到你~如滿意請採納,謝謝~
2、坐位體前屈與哪些肌肉有關
你好,坐位體前屈涉及到的肌肉和韌帶有很多。給你一一解釋一下。第一,坐位體前屈需要你的柔韌性首先是小腿和大腿之間後側韌帶的柔韌性,主要涉及到膝蓋正後側的韌帶柔韌,通過練習勾腳正壓腿可以拉伸開此處的韌帶。再就是小腿和大腿後方的肌肉群,也是可以通過勾腳正壓腿進行拉伸。然後就是臀部肌肉和韌帶的柔韌性,可以通過盤腿前壓的方式拉伸。最後是背部的肌肉群拉伸,這回個就是要靠體前屈來練習了,注意練習的時候不要彎腰,腰要挺直。進行完上述練習,如果考試應該問題不大。在進行坐位體前屈練習的時候可以先讓人幫你進行被動練習,腿伸直勾腳讓人在後面壓你背。通過上面的練習這個被動應該可以達到胸部貼膝蓋,腹部貼緊大腿,背部盡量不要弓著。保持這樣多耗一會每天練習,柔韌性基本可以解決了。第二,體前屈答是要自己收腹向前伸展的,所以在柔韌一定的情況下腹部的力量也決定了成績的好壞(除非你非常軟),所以加強腹部力量也可以提升體前屈的長度,可以進行仰卧舉腿,V字起身,平板支撐等動作加強下腹部肌肉。通過上面兩個您大概了解了吧,不懂可以再問,記得採納哦
3、肩關節復合體運動中前屈的主動肌是
肩關節的運動時各關節間的協調運動,肩肱關節運動時肩胸連接處隨之運動,此協調運動稱為肩肱節律性,肩關節外展至30°或前屈至60°,肩胛骨是不旋轉的,稱為靜止期,在此以後肩胛骨開始旋轉,每外展15°肩關節轉10°肩胛骨轉5°,兩者比例為2:1,當外展至90°以上時,每外展15°肩關節轉5°肩胛骨轉10°,兩者比例為1:2.肩關節的活動范圍在正常情況下為:前屈上舉150°-170°、後伸40°-45°、外展上舉160°-180°、內收20°-40°、水平位外旋60°-80°(或貼壁45°)、水平位內旋70°-90°(或貼壁70°)、水平屈曲135°、水平伸展30°,加之肩關節的活動是以胸鎖關節為支點,以鎖骨為杠桿,因此肩關節的活動范圍又可因「肩胸關節」的活動而增加。肩關節的這些特點就決定了肩部易發生如上所述的疾患。參與肩關節運動的肌肉主要為肩部肌肉,而且肩關節運動需在上臂肌肉協助下共同進行。肩關節的運動必須具備兩個條件,其一是要有良好的肩胛部肌肉使肩部保持相當的穩定,其二是肱骨頭和關節盂之間須保持密切相接(這主要是由肩袖來完成)。因此,參與肩關節運動的骨骼肌並不單純地只供給關節動力,在穩定肩關節方面也起很大的作用。肩關節屬於球窩關節,能作多軸性靈活運動,同下肢髖關節比較,肩關節的運動幅度較大,但穩固性差。肩關節可以完成七種動作:屈、伸、外展、內收、外旋、內旋、環轉。(一)屈:從肩關節冠狀軸前方跨過的肌肉具有屈肩關節的作用。重要的肌肉有喙肱肌、三角肌前部纖維、胸大肌鎖骨部和肱二頭肌短頭。前屈的運動范圍約70°。(二)伸:從肩關節冠狀軸後方跨過的肌肉具有伸的作用。主要的肌肉有背闊肌、三角肌後部纖維和肱三頭肌長頭。後伸時,由於受到關節囊前臂及肱骨頭與喙突相接觸的限制,故運動范圍小於屈的范圍,約為60°。(三)內收:從貫肱骨頭的矢狀軸下方跨過的肌肉能使肩關節內收,主要的肌肉有胸大肌、背闊肌和肩胛下肌。內收時,由於肱骨頭滑向關節窩的上方而受到軀乾的阻礙,其運動范圍很小,約為20°。(四)外展:從矢狀軸上方跨過的肌肉,可使肩關節外展,主要的外展肌有三角肌(中部纖維)和岡上肌,當肩關節旋外時,肱二頭肌長頭也參與外展。肩關節外展時肱骨頭滑向關節窩的下方,所以運動范圍較大,約90°。(五)旋內:沿貫穿於肱骨頭中心與肱骨小頭中心之間的垂直軸,上臂可作旋內和旋外運動。凡由內(起點)向外(止點)從垂直軸前方跨過的肌肉具有旋內作用。旋內的肌肉有背闊肌、胸大肌、肩胛下肌和三角肌前部纖維。旋內時,肱骨頭在關節盂內向後滑動,肱骨大結節和肱骨體向前方轉動。(六)旋外:從垂直軸後方跨過的肌肉有旋外作用。旋外的肌肉有岡下肌和小圓肌。旋外時,肱骨頭在關節盂內向前滑動,肱骨大結節和肱骨體向後方轉動。當上肢垂直時,旋轉運動的范圍最大,可達120°。(七)環轉:三角肌(三個束)、胸大肌、斜方肌、菱形肌、前鋸肌、背闊肌、大圓肌、小圓肌。
4、腰部肌肉包括那些
腰部肌肉主要包括腰大肌、腰方肌、腰小肌、髂肌。
肌肉(muscle),主要由肌肉組織構成。 肌細胞的形狀細長,呈纖維狀,故肌細胞通常稱為肌纖維。中醫理論中,肌肉指身體肌肉組織和皮下脂肪組織的總稱。脾主肌肉,肌肉的營養從脾的運化水谷精微而得。肌肉:解剖結構名。故肌肉豐滿與否,與脾氣盛衰有密切關系。
(4)脊柱前屈肌群擴展資料:
肌肉的命名原則有多種,主要有:
①按形狀,如斜方肌肉、三角肌肉
②按位置,如岡上肌肉、岡下肌肉、脛骨前肌肉、肋間肌肉等
③按起止點,如胸鎖乳突肌肉、胸骨舌骨肌肉等
④按位置和大小,胸大肌肉、胸小肌肉、腰大肌肉等
⑤按作用,如旋後肌肉、大收肌肉、屈肌肉、伸肌肉等
⑥按構造,如半腱肌肉、半膜肌肉等
⑦按結構和部位,肱二頭肌肉、股四頭肌肉等
⑧按部位和纖維方向,如腹外斜肌肉,腹橫肌肉等
5、屈,伸,側屈,迴旋脊柱的肌主要有哪些
使脊柱(軀乾和頸部)前屈的肌主要有:胸鎖乳突肌、斜角肌、頸長肌、頭長肌、腹直肌、腹內斜肌、腹外斜肌、腰方肌、腰大肌等。
使脊柱後伸的肌主要有:斜方肌、上後鋸肌、下後鋸肌、頭夾肌、頸夾肌、骶棘肌、橫突棘肌、背短肌等。
使脊柱側屈的肌有:肩胛提肌、腰方肌、肋間肌、橫突間肌等。
與脊柱旋轉有關的肌有:胸鎖乳突肌、斜方肌上部、斜角肌、腹內斜肌、腹外斜肌、夾肌、髂肋肌、脊柱固有的迴旋肌、髂腰肌等。
(5)脊柱前屈肌群擴展資料:
骨骼肌是運動系統的動力部分,分為白、紅肌纖維,白肌依靠快速化學反應迅速收縮或者拉伸,紅肌則依靠持續供氧運動。在神經系統的支配下,骨骼肌收縮中,牽引骨產生運動。
人體骨骼肌共有600餘塊,分布廣,約占體重的40%,每塊骨骼肌不論大小如何,都具有一定的形態、結構、位置和輔助裝置,並有豐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分布,受一定的神經支配。因此,每塊骨骼肌都可以看作是一個器官。
頭肌可分為面肌(表情肌)和咀嚼肌兩部分。軀干肌可分為背肌、胸肌、腹肌和膈肌。下肢肌按所在部位分為髖(kuan)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均比上肢肌粗壯,這與支持體重、維持直立及行走有關。上肢肌按所在部位分為:肩肌、臂肌、前臂肌、手肌、頸肌。
6、腰不能前屈是哪個腰椎或肌肉有問題
你好,導致腰部不能前屈的情況多考慮為急性的腰扭傷百,腰肌勞損,腰椎旁的韌帶軟組織受損,痙攣性收縮,肌酸增高,或腰椎骨質增生,椎間盤突出壓迫了硬膜囊等,引發了度上述症狀發生。
意見建議:建議避免劇烈活動,以免造成嚴重的損傷,要專去醫院的骨科進行下腰部拍片及磁共振的檢查,明確診斷後,給予腰部熱敷理療,推拿按摩,鎮痛及屬活血化瘀,舒筋通絡營養神經等葯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