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脊柱徑直

脊柱徑直

發布時間:2020-10-10 10:49:23

1、脊髓損傷是什麼?

導致脊髓損傷的主要病因是什麼:

1、間接外力病因:交通事故,高處墜落及跳水意外時,外力多未直接作用於脊柱、脊髓,造成但間接外力可引起各種類型不同的脊柱骨折、脫位,導致脊髓損傷。間接外力作用是造成脊柱、脊髓損傷的主要原因。

2、非外傷性脊髓損傷病因:非外傷性脊髓損傷的發病率難以統計,有的學者估計與外傷性脊髓損傷近似。非外傷的脊髓損傷的病因很多。

3、獲得性病因:感染(脊柱結核、脊柱化膿性感染、橫貫性脊髓炎等)腫瘤(脊柱或脊髓的腫瘤)脊柱退化性疾病,代謝性疾病,醫源性疾病等。

4、發育性病因:這包括脊柱側彎、脊椎裂、脊椎滑脫等。脊柱側彎中主要是先天性脊柱側彎易引起脊髓損傷,而脊椎裂主要引起脊髓栓系綜合征。

5、外傷性脊髓損傷:外傷性脊髓損傷是因脊柱脊髓受到機械外力作用,包括直接或間接的外力作用造成脊髓結構與功能的損害。脊柱損傷造成了穩定性的破壞,而脊柱不穩定是造成脊髓損傷,特別是繼發性損傷的主要原因。

2、腰椎生理弧度變直是怎麼產生

腰椎病的典型症狀是腰痛及腿部放射性疼痛。但由於髓核突出的部位、大小、椎管管徑、病理特點、機體狀態及 個體敏感性等不同,臨床表現也有一定差異。

(1)腰痛:95%以上的腰椎病患者有此症狀。患者自覺腰部持續性鈍痛,平卧位減輕,站立則加劇,一般情況下尚可忍受,腰部可適度活動或慢步行走,另一種為突發的腰部痙攣樣劇痛,難以忍受,需卧床位息,嚴重影響生活和工作。

(2)下肢放射痛:80%患者出現此症,常在腰痛減輕或消失後出現。表現為由腰部至大腿及小腿後側的放射性刺激或麻木感,直達足底部。重者可為由腰至足部的電擊樣劇痛,且多伴有麻木感。疼痛輕者可行走,呈跛行狀態;重者需卧床休息,喜歡屈腰、屈髖、屈膝位。

(3)下肢麻木、冷感及間歇性跛行:下肢麻木多與疼痛伴發,少數患者可表現為單純麻木,有少數患者自覺下肢發冷、發涼。主要是因為椎管內的交感神經纖維受到刺激所至。間歇性跛行的產生機理及臨床表現與腰椎管狹窄相似,主要是由於髓核突出的情況下可出現繼發性腰椎管狹窄症的病理和生理學症狀。
對於腰椎病我們該如何去治療呢?
腰椎病治療方法:

1、保守治療:
保守治療主要以牽引的方式輔以熱敷針灸等手法進行治療,相較於手術治療來說比較安全。絕大部分的患者可以通過保守治療使病情得到緩解或治療。該類治療適用於年輕的初發患者;發病早期、症狀比較輕的病人。
2、開放手術治療:
外科開放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方面,應該說是一種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一般在保守治療無效、症狀劇烈、突出物巨大或游離、合並椎管狹窄或突出物鈣化,以及有大小便失禁等情況下,均需要手術治療,這樣才能真正達到解決神經壓迫的問題。根據手術人路、切口的大小、位置的不同,比較常見的手術方法有:後路經典手術、小切口椎間盤摘除術、經腹椎間盤摘除術、後路鏡椎間盤摘除術、腰椎間盤置換術等。目前,在安全方面,手術治療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依然存在一定的並發症風險。

頸椎病預防:
切勿久坐不起,對於久坐的行為建議每隔半小時或者一個小時起身或者更換姿勢。
加強頸腰背肌的鍛煉
避免長時間工作
舒適的桌椅,有利於緩解頸腰椎的壓力,這就要求椅子高低適中,有後傾角的靠背帶扶手,應注意椅子與辦公桌的距離及高度是否協調。

3、什麼是脊柱關節病

?現在脊柱關節病的發病率不斷的提高,不少的人遭受該病的困擾,給他們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傷害,需要大家提起注意,那麼呢?下面請相關的專家給大家做詳細的介紹。 ?從以下幾點給大家介紹: 1.類風濕關節炎:該病是慢性關節炎最常見的類型之一。與遺傳、細菌及病毒感 染、環境因素包括吸煙有關。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但40-60歲女性更多見。以雙手小關節(手指關節、腕關節)受累多見,並表現為雙側受累。患者同時伴有晨起關節僵硬感持續大於1小時及關節活動受限。病情嚴重時可出現全身臟器受累。抗環瓜氨酸肽抗體為其特異性抗體。絕大多數患者類風濕因子陽性,但類風濕因子水平的高低與病情的活動度無絕對的相關性。 2.骨關節炎:又稱退行性關節病、骨關節病,民間俗稱骨質增生。骨關節炎的發 生與年齡和肥胖密切相關。45歲以下人群骨關節炎患病率僅為2%,而65歲以上人群患病率高達68%。簡而言之,人到老年人到老年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骨關節炎。各關節均可受累。但雙手小關節受累時多為雙手遠端指間關節。臨床可見患者遠端指間關節出現骨性突起。患者也可出現晨僵,但時間小於半小時。該類患者血中類風濕因子常為陰性。 3.痛風性關節炎:該病與體內尿酸產生過多和(或)排出減少有關。過多的尿酸 在關節局部沉積引起關節炎。其發病非常急,常由飲食過量或應激誘發,表現為關節紅腫熱痛。單關節受累多見,最常見的發病部位為大腳趾旁的骨性突起部位。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緩解也很迅速,不治療或經過葯物治療後一至兩周症狀可緩解,但容易再次復發。慢性痛風性關節炎則可以沒有明顯的間歇期,而表現為關節炎反復發作。 4.強直性脊柱炎:青年男性多發,有明顯的家族發病傾向。主要累及脊柱、骶髂 關節,也可出現外周關節受累。病變嚴重時可出現脊柱僵直,頸椎、腰椎、胸椎活動受限,出現「駝背」,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90%以上患者出現HLA-B27陽性,而類風濕因子陰性。 5.銀屑病關節炎:又稱牛皮癬性關節炎。患者常伴有牛皮癬的皮膚表現。銀屑病 關節炎關節病關節受累部分特點類似於類風濕關節炎,因此可能與類風濕關節炎混淆。但雙手小關節受累時多在手指末端指間關節。但骶髂關節和脊柱受在類風濕關節炎中少見。部分患者可能在關節炎出現時尚未出現皮膚病變,此類患者容易誤診。患者血清中類風濕因子陰性。 6.反應性關節炎:起病急,發病前常有腸道或泌尿系感染史。外周大關節(尤其 是下肢)非對稱性受累。骶髂關節及脊椎也可累及。關節外可表現為眼炎、尿道炎、龜頭炎,80%以上患者HLA-B27陽性,類風濕因子陰性。 ?以上就是關於脊柱關節病的相關問題,如果還有疑問可以向專家詢問解答。關節腫脹疼痛是什麼原因手腳僵硬是怎麼回事手指骨質增生的症狀手指關節疼手指關節痛是怎麼回事

4、脊柱側彎怎麼鍛煉 8種鍛煉方法恢復脊柱側彎

脊柱側凸的治療可分為兩大類,即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常見的非手術治療方法包括理療、體操療法、石膏、支具等,但最主要和最可靠的方法是支具治療。

脊椎側鍛煉方法: 俯卧向前伸一隻手臂。在床上趴著挺直身體,用脊柱側彎的另一隻手使勁前前伸,同一側的手後伸,並且做抬頭挺胸的動作。體轉動作。兩腳分開站立,轉動身體軀干,向胸椎曲凸的相同方向的做體轉運動。做完一次體轉動作後,兩只手輕輕的放在體側,再重復做此動作,在做的時候兩條腿要伸直,雙腳不能移動,避免影響練習效果。

一隻手臂外振動作,身體豎直站立,兩只腳岔開,和肩一邊寬,彎側臂伸直,空手用力向身體的外側使勁舉起,再使勁放到身體的前內側,反復練習。 手裡拿著東西向側上方擺動伸展。趴在墊子上,兩手比肩寬,手裡拿著東西,抬起胸部並挺起腹部,使胸椎曲凸面的另一側胳膊彎曲,同一側的手臂伸直使勁向側凸面用力。

面對著助木,伸直手臂握緊使身體倒立,慢慢向左右擺動腰和腿,並且移動抓緊肋木的雙手,反復練習。正面雙手握緊單杠,兩條腿並攏向左右兩側擺動,使S形的脊柱逐漸伸直,反復練習30到50次。凹側臂手握著單杠倒立20到30秒鍾。

一隻胳膊拉橡皮筋,身體豎直站立,兩只腳岔開,和肩一邊寬,手抓著橡皮筋一端,另一端掛在固定物上,凹側臂像側面平舉,使勁向身體的另一側拉引。一隻胳膊上舉啞鈴,身體豎直站立,兩只腳岔開,和肩一邊寬,凹側手拿著啞鈴,向上舉起的時候伸直手臂,放下的時候屈肘,啞鈴到肩的側面時候停止。

(4)脊柱徑直擴展資料:

脊柱側凸俗稱脊柱側彎,它是一種脊柱的三維畸形,包括冠狀位、矢狀位和軸位上的序列異常。正常人的脊柱從後面看應該是一條直線,並且軀干兩側對稱。如果從正面看有雙肩不等高或後面看到有後背左右不平,就應懷疑「脊柱側凸」。這個時候應拍攝站立位的全脊柱X線片,如果正位X線片顯示脊柱有大於10度的側方彎曲,即可診斷為脊柱側凸。

輕度的脊柱側凸通常沒有明顯的不適,外觀上也看不到明顯的軀體畸形。較重的脊柱側凸則會影響嬰幼兒及青少年的生長發育,使身體變形,嚴重者可以影響心肺功能、甚至累及脊髓,造成癱瘓。輕度的脊柱側凸可以觀察,嚴重者需要手術治療。脊柱側凸是危害青少年和兒童的常見疾病,關鍵是要早發現、早治療。

5、什麼是直背綜合症

直背綜合症,主要是指胸椎正常生理性後凸消失,使胸前後徑縮短,胸腔有效容積減小,縱隔內容受到擠壓,從而產生心臟和大血管受壓移位等一系列改變。
直背綜合征是不明原因的胸段脊柱發育障礙導致胸段脊柱平直,部分患者甚至有胸骨向內,輕度凹陷,引起心血管形態改變。
該病大多數見於輕少年,大多無明顯症狀。
以上健康科普知識僅供參考,具體情況需要到正規醫院進行檢查,由專業醫師判斷。

6、脊椎變直了

具體應該說是頸椎病,才16歲可能是由於平時生活、學習中不良姿勢導致的。平時應該多注意活動。你可以每天睡覺之前用直徑10厘米左右的毛巾卷放在床邊,躺在床上,把頸部放上去,頭垂到床下。每天15~20分鍾。(剛開始可能有點不習慣,可以時間短點兒,時間長了就會適應的)堅持半年以上就會好的,不要太心急,因為其形成的過程也是很長的。平時注意每學習兩個小時要起來活動活動。

與脊柱徑直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