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脊柱受傷側位

脊柱受傷側位

發布時間:2020-10-09 00:47:02

1、怎樣運送脊柱受傷者

交通事故時有發生,在事故現場,經常有傷員需要送往醫院救治。可由於種種原因,有經驗的醫護人員很難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傷員的運送大多是由現場人員完成的。由於缺乏急救的相關知識,一些脊柱受傷者經過不正確的搬運,傷情加重,後果甚至無法挽回。統計表明,在各種事故中,脊柱與脊髓損傷的傷員比例較大,所以,掌握脊柱損傷傷者的搬運方法甚為重要。
1、切勿看見病人就抬,拉起胳膊就背。
2、對傷勢重或傷情復雜難以判斷的傷員,如無木板或人手不夠(少於三人),最好讓傷員就地平躺,不要搬動,火速打電話請急救中心派車救治。在等車時托起傷員下巴,讓其保持呼吸道通暢。
3、對明確的脊柱損傷的傷員不能隨便搬動其頭頸部和腰部,禁止曲伸、轉動、搓揉其身體。
搬運時宜用木板或平板擔架,應多人(三人或三人以上),用手平托起傷員的身體,將傷員托上木板或平板擔架。如傷員訴說頸部疼痛,盡可能用沙袋或衣物塞至頸部兩側以作固定。
4、對脊柱外傷不明顯,但有明顯顱腦損傷或嚴重四肢骨折的傷員,要考慮其伴有脊柱損傷,搬動時要求同上。(嚴朝華)

2、脊柱損傷的急救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平卧到硬地,不要輕易搬動,撥打急救電話1201、褥瘡 體位又不能隨意翻動,皮膚及皮下組織很容易受壓,床單潮濕,營養不良,皮膚彈性差,對壓力損傷的耐受性差,均可導致褥瘡的發生。2、容易發生泌尿系統感染與結石 尿失禁或排尿不凈或尿瀦留等,對症處理措施是插導尿管,插導尿管容易引起感染,引流瓶或引流管中的尿液返流入膀胱或引流不暢,膀胱中積存殘余尿均能引起泌尿系感染和結石。3、大便失禁或便秘 與脊髓損傷後胃腸的神經機能受到損傷、長時間卧床、活動少有關,大便失禁可污染床鋪,若不及時更換,易導致褥瘡或局部感染。4、容易發生肺部感染 患者傷後因疼痛不敢咳嗽、深呼吸,平卧位也不利於呼吸,因此肺及氣管內分泌物不易排出,容易發生肺炎。特別是頸椎骨折患者,肋間肌與腹肌均麻痹,只剩下膈肌作用,因此,肺的膨脹不全,更容易發生肺炎。護理1、心理護理 患者思想上承受較大的痛苦,會產生焦慮、緊張、恐懼、抑鬱、悲觀消極等不良心理反應,我們及時做好患者及其家人的思想工作,並以熱情和藹、關心、同情心傾聽等工作態度、嫻熟的護理技術,增加患者的安全感、信任感。向患者介紹治療方案、可獲得的治療效果。可有意識的組織交流同類患者治療較成功的病例,增強患者的信心。細心觀察患者是否有反常情緒,加強防範措施,防止患者出現自傷、自殺。2、合適的卧位與正確的翻身法 患者早期給予正確地翻身法,避免造成進一步的損傷,腰椎骨折患者翻身至少需要2人,頸椎骨折至少需要3人。在受傷4周以後進入截癱晚期,骨折局部已趨穩定,只需1名護士幫助側卧患者即可翻身。平卧時兩腿可平行放置,屈髖、屈膝。上面的腿下墊枕,兩足用皮墊或砂袋頂住,保持踝關節於功能位,下面的腿足踝部要墊棉圈或海綿墊。下肢痙攣的患者採取這樣的睡卧姿勢時,兩腿應分開。側卧位時上面的腿屈髖、屈膝,腿下墊枕,下面的腿伸髖、伸膝,兩腳都頂著砂袋,背部須用枕抵住。頸椎骨折高位截癱的患者多行顱骨牽引,因此翻身時要保護好頭部,顱骨牽引器不要滑脫,保持頭部與軀干成一條直線。平卧或側卧位都要使頭略偏向後伸,保持頸椎與軀干成一水平一條直線。3、預防褥瘡的發生 定時更換體位,禁止在床上拖拉患者,保持床單平整、清潔、乾燥、松軟、無皺褶,對長期卧床或坐輪椅的患者將骨突受壓部墊氣圈、棉團,以減輕局部組織長期受壓,保持皮膚清潔乾燥。4、泌尿系感染的預防與護理 患者受傷早期,一般是傷後2周內,要給患者插留置導尿管,保持尿管持續開放,使膀胱內不積存尿液,減少受損傷的機會,經過2周~3周後將導尿管定時開放有助於建立反射性膀胱排尿;在插導尿管時,要選擇合適型號的尿管,嚴格遵守無菌操作技術,鼓勵或幫助患者大量飲水,預防泌尿系結石。5、消化功能紊亂的處理 脊髓損傷後,軀體神經功能發生障礙,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患者在傷後或術後可出現腸麻痹,表現為嘔吐、胃擴張、數日不排便、腹脹、膈肌活動受限、呼吸困難等;應給予禁食、胃腸減壓、肛管排氣及肌肉注射新斯的明等。受傷後患者常可因使用激素或體內應激反應而並發應激性潰瘍,出現嘔血、黑便等。我們嚴密觀察病情,給予及時地治療與護理。6、肺炎的預防和護理 患者受傷初期如疼痛時可給適當的止痛劑以減輕疼痛,鼓勵患者有效地咳嗽、排痰,方法是囑患者深呼吸,在呼氣的2/3時用力咳嗽,反復進行,使痰液由肺泡周圍進入氣道咳出;多翻身更換體位,每次翻身時,叩打胸背部,有助於排痰,也可利用吹水瓶方法增進肺泡功能。 頸椎骨折高位截癱患者的排痰問題更是重要,這類患者很容易發生肺炎並發症,甚至由於呼吸道分泌物不能排出而發生窒息,早期做氣管切開,是減少肺炎並發症和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氣管切開以後能否把痰很好地引流出來,與護理工作質量很有關系。在護理氣管切開患者必須強調無菌操作,可做霧化吸入幫助排痰。將葯液從氣管切開插管內滴入時應順著管壁慢慢滴入,以免引起嗆咳。7、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指導雙下肢主動和被動活動定時加壓促進血液循環,勤翻身,服用抗凝葯物如阿司匹 林,經常抬高雙下肢以利於靜脈迴流,輔以手法按摩,盡可能地早期離床活動。8、預防肢體廢用性萎縮與關節僵硬 生命體征穩定後即開始幫助進行功能鍛煉,使癱瘓的肌肉、關節,軟組織不萎縮,關節不僵硬,促進血液循環,預防畸形。對於沒有癱瘓的肌肉,尤其是上肢和背部的肌肉,要認真積極地鍛煉,為將來扶拐下地打基礎、做准備。要細致耐心地向患者講清楚鍛煉的重要性,取得患者的合作。

3、意外受傷會導致脊柱側彎嗎?比如猛烈的撞擊或者擠壓.

看受傷嚴重程度和恢復效果了。如果受傷比較嚴重是可能導致脊柱側彎的。我這樣認為

4、脊柱摔傷怎麼辦

脊髓損傷為震盪傷或部分挫傷,預後好,如果骨折固定良好,或沒有錯位,盡早下床站立,或在床上運動,特別注意踝關節不要下垂。同時可以採用我們研製的神經肌肉電刺激治療。

5、脊柱受傷如何正確使用護理病床

脊柱受傷可以採用以下處理方式:
(1)對傷勢重或傷情復雜難以判斷的情況,如無木板或人手不夠(少於三人),最好讓孩子就地平躺,不要搬動,火速打電話請急救中心派車救治。在等車時托起孩子的下巴,讓其保持呼吸道通暢。
(2)對明確的脊柱損傷的孩子不能隨便搬動其頭頸部和腰部,禁止曲伸、轉動、搓揉其身體。
(3)將受傷的孩子的雙下肢伸直,雙上肢也伸直放在身旁,木板放在孩子的一側。

6、脊椎受傷適合的睡姿?

 正確的睡姿應該是什麼樣的

什麼樣的睡姿最合理呢?一般情況下,只要不影響或加重心臟負擔,不引起脊椎變形,能使全身肌肉放鬆,有利於休息的睡眠姿勢都是合理的。

通常來說,合理的睡姿以仰卧位和右卧位比較好。但是,不管是仰卧位也好,右卧位也罷,在睡覺的時候一定要適時翻身,保持同一個姿勢不要超過2小時。任何一個姿勢保持時間長了都會不舒服。

很多人可能說了,白天睡得時間短,可能睡1小時就足夠了,可晚上我不可能2小時一醒去調整我的睡姿吧,那樣的睡眠豈不是更累。事實上,大家並不需要過分擔心這點。人在睡眠時會自動調整睡姿,長時間睡一個姿勢,身體自己也會感覺不舒服,它會自動調整的。我們說的這「2小時」,只是提醒你要記得適時翻身。當潛意識里有這件事的時候,就會不由自主養成適時翻身的習慣。

起床時如何避免腰痛

平時腰痛的人每次早晨起床時都會感覺腰痛好像更重了,這主要是因為起床的姿勢不當引起的。為減少或避免起床時產生腰痛,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我們的身體經過一夜的休整後,起床前得先做一些熱身運動。可以先進行腹式呼吸,使腹部肌肉一鬆弛一收縮,接著再做刁氏脊椎保健操的第八節。

活動幾分鍾後,再起床。起床時,由仰卧位轉成側卧位,再以手撐起上半身緩慢起身。也就是說,在起床時,不要直接由仰卧位的姿勢用腰部的力量起床,而是要藉助手、腳的力量起床,這樣起床時腰痛的機會就能大大減少。總之,起床要悠著點,要順其自然,要順勢而為。

摘自刁文鯧 《你的脊椎還好嗎》

7、兒時摔傷無治療近期拍片顯示脊柱最後兩節側彎【脊柱側彎,走路站立不平衡】

你的病情有點復雜。首先要明確一下脊柱側彎的嚴重程度,可先拍一下全脊柱正側位X線片。一般常見的特發性脊柱側彎和先天性脊柱側彎都很少出現你這種自我有身體不平衡的感覺,尤其是側彎不太嚴重時更不會出現這種症狀。應考慮到神經肌肉型脊柱側彎的可能,但這和外傷應該沒有直接關系。
建議你到神經內科查一下有無神經肌肉疾病,另外平衡的問題也要咨詢一下耳鼻喉科醫生,因為內耳的前庭功能出現障礙,也會影響身體平衡。
總結一下,你應該看一下神經內科醫生、骨科醫生和耳鼻喉科醫生,從各自的角度對你的情況作個評估。

(余可誼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8、脊椎損傷怎樣治療?

去看中醫

9、脊柱骨折病人在搬運過程中,最正確的體位是

應該是俯卧過伸位,屈曲位和側卧位都容易增加脊柱的彎曲,將碎骨片向後擠入椎管,加重脊柱損傷。仰卧位檢查病人時還要再次搬動,有增加損傷可能。

與脊柱受傷側位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