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屁股和腰脊很痛是怎麼回事/
應該屬於腰肌勞損。引起腰肌勞損的常見原因很多,生活中長期過度固定某一種不平衡的姿勢是造成慢性腰肌勞損一重要原因,另外腰部損傷未愈, 時間一長局部出現的滲出液便慢慢地形成纖維性變,可以壓迫或刺激背神經後支,引起經常性腰痛。再有就是先天性畸形,均可使腰部失去正常的穩定而出現疼痛。本病表現為一側或兩側疼痛不適,時輕時重,並與氣候有一定關系,但腰部的活動功能都無明顯 障礙,只有一部分人有脊柱側彎、腰肌痙攣及臀部下肢出現牽引痛等症狀。患有本病者要隨時注意腰部保暖並減少負重,活動時可緊扎3~4 寸寬的自製硬腰帶保護,要經常 變換姿勢,注意糾正姿勢不良。睡木板床,仰卧時腰部可墊枕頭,平時還應注意加強腰肌的鍛煉活動。症狀嚴重的可以去正規醫院康復科做治療一般效果也很好。另外可以配合口服【芬必得膠囊】。
2、脊柱(在腰部)時常感覺疼痛,
你是不是久坐什麼的,有沒有看過腰肌勞損什麼的.或是著涼.你可以先試試用熱寶或是熱水袋曖幾天,有什麼效果.我和你有同樣的症狀,也不礙事,就是不舒服,有醫生說我是腰肌膜炎屬腰肌勞損上的.你不防也看一下.
3、腰部脊柱疼痛是怎麼回事?
當然是玩電腦太多,運動少太造成了脊柱生理曲度改變和肌肉慢性肌腱炎。你應增加體育運動了,能改善頸腰椎,緩解肌肉僵硬酸痛。如症狀嚴重可針灸按摩理療。但是主要的還是運動,能徹底改善你現在的狀況,還能減少復發。可坐腰背肌的鍛煉。(就是趴在床上兩頭起又叫燕飛!還可平卧床,用頭、雙肘和雙腳做五點支撐往起挺肚子!都可鍛煉腰背肌。)
4、腰部脊椎疼痛是怎麼回事?
久坐的人一般都有腰痛的毛病,這是由於不合理的姿勢造成的,所以康復治療的根本是矯正不合理姿勢。
倒走一直被認為是最有效的方式,倒走過程中可以有效矯正腰(腰椎前凸)的不合理姿勢,減小骨盆前傾和腰椎前凸的同時,還能鍛煉自身肌肉,使慢性腰痛得到有效緩解和治療,很多人就此擺脫了腰痛的困擾。大夫們一般也常常向患者推薦,由於堅持倒走而擺脫腰痛的例子,不勝枚舉。
有時間多出去走走,試試倒走,倒走注意穿平底鞋小步子慢走。
如果倒走不方便的話,可以做個試驗:赤足,把前腳墊高20毫米站立,感覺一下症狀是否有緩解,時間越長越好。
如果感覺好點的話,可以穿一種前高後低的鞋——負跟鞋。它和倒走的原理相同,畢竟倒走存在很多安全隱患,穿上前高後低的負跟鞋,正常向前行走也具有倒走的作用,這樣使日常散步也具有倒走鍛煉的康復作用。相對於以往短時間的倒走鍛煉,效果當然是大大增加,而且更加鞏固,最重要的是非常安全,完全解除了倒走的安全隱患。全面解決了倒走健身鍛煉的不足,是最新的慢性腰痛康復治療方法。它不是偏方,而是人體力學研究的科學結論,發表多篇學術論文,並獲得三項國家發明專利授權,而且還通過了國際專利的審查。
負跟鞋不但對慢性腰痛有利,而且是有益無害的健康鞋,穿著舒適,在國外被稱為地球鞋,形容有在沙灘上赤足行走的感覺,得到了廣泛的推廣。
建議到醫院檢查,對症治療!
5、腰脊椎疼痛??
病情描述:體育專業,高中訓練時有進行過負重訓練,但腰部沒受過傷。這兩周腰部脊柱部位酸痛,感覺就像疼在脊柱里,無明顯的痛點,觸摸時也沒有發現有腫塊或結節。站立,坐著都會酸痛,有時仰躺也會酸痛。跑步或後仰時無酸痛感。當酸痛時,彎腰一會會有明顯的好轉。以前這種症狀只出現在經前兩三天,或經期的第一二天,過後又恢復正常。這次酸痛已經持續了快2周了。咨詢了一些醫生朋友,說可能是腰肌勞損。(這兩周我們這的天氣潮濕,變化無常,懷疑可能是天氣變化引起的。)這兩天伴有乳房脹痛,外陰瘙癢,白帶增多,上次來月經是19日。有人說可能是經前綜合症,或婦科問題引起的腰酸。我還是處女,有可能是婦科病引起的嗎?如果要去醫院檢查,應該去那個科室,檢查些什麼東西?
6、我的脊椎的腰部位最近很疼,請問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引起腰痛病的原因很多,約有數十種,比較常見的有腰部骨質增生、骨刺、椎間盤突出症、腰椎肥大、椎管狹窄、腰部骨折、椎管腫瘤、腰部急慢性外傷或勞損、腰肌勞損、強直性脊柱炎等。在傳統觀念中,在一般檢查排除疾病因素後的慢性腰痛常被當做「腰肌勞損」,其實,有 4成腰痛者患的是慢性骨筋膜間隔綜合征,但由於得不到對症治療而長期受腰痛困擾。不少患者都有較長時間的腰痛,有人甚至疼痛了 50年還不知何病。腰痛的低齡化趨勢也很明顯,有的人才 18歲就患了這種病。
腰背部是人體用力最多的部位,為人體提供支持並保護脊柱,對長期在辦公室久坐而缺少運動的人,或是因為工作需要久站的人,長時間維持一個體位或姿勢太久,就容易造成腰背部的疼痛並引發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間隔綜合征,也有的是在重復性損傷後積累發病。很多慢性腰痛病人與慢性骨筋膜間隔綜合征有關,原因可能是骨筋膜間隔內壓升高導致腰背筋膜下間隙消失,肌肉血流量下降,疏鬆脂肪組織變性。由於這種損害,造成了患者無論是多走、多坐還是多卧,都會腰疼,即長時間保持一種姿勢容易產生腰疼。這是慢性骨筋膜間隔綜合征的重要臨床特徵。
相關鏈接 慢性腰痛按摩手法
揉:取坐姿,兩手五指並攏,分別放在左右後腰椎部,掌心向內,上下緩慢揉搓,至發熱為止。
滾:兩手握拳,放腰部向四周滾動、按摩,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反復多次進行。頭部可配合前傾後仰。
推:兩手對搓發熱之後,重疊放於腰椎正中,由上而下推搓 30-50次,至局部產生發熱感。
壓:兩手叉腰,大拇指分別按於腰眼處,用力擠壓,並旋轉揉按,先順時針,後逆時針各 36圈。
捏:兩腳前伸而坐,或彎曲膝蓋,或正坐姿勢均可。兩手分別捏拿、提放腰部肌肉 15-20次。
叩:雙手握拳,兩拳手心向外,輕叩腰部以不引起疼痛為宜,左右同時進行,各叩 30次。
抓:雙手反叉腰,拇指在前,按壓於腰側不動,其餘四指從腰椎兩側處,用指腹向外抓擦皮膚,從腰眼抓到尾部,兩手同時進行,各抓 36次。
抖:兩手置腰部,以掌根按腰眼處,手心向內快速上下抖動 15-20次。
按:取坐位,以左手或右手中指尖按揉人中穴 1-2分鍾。
點:取坐位,以兩手中指尖分別點按兩腿上的委中穴(膝關節後),點按 1-2分鍾,直至被按部出現酸、麻、脹的感覺。
康復醫學小知識 通過「走路」也能看毛病
步態是人通過雙腳交替動作使身體發生位移的行為特徵,步態分析是通過對步行規律的研究,揭示步態異常的原因及規律,評估損傷的程度以及康復狀態。康復科醫生已經可以通過特殊的機器,讓病人邊「走路」邊看病!通過步態分析,醫生可以對患者是否健康、亞健康狀態以及患有骨科、神經內、外科等骨骼、肌肉、神經系統疾病提供客觀的診斷依據,同時可為手術方案的制定、手術後效果的評價及康復治療效果的評價等提供客觀真實的依據。
骨科康復醫學四大新理念
*不僅對恢復後期或後遺症期的患者進行康復,而且要從臨床早期就開始進行康復治療,要強化臨床康復意識。
*不僅要掌握康復治療專業本身的技術,也要熟悉相關疾患,如相關的骨科損傷和疾患的臨床處理的原則,以便配合進行康復。
*不僅要與康復醫學科內各個治療部門的治療師聯合組成「科內團隊」進行康復治療,也要與骨科和其他相關臨床科的醫師緊密聯系,組成「跨科團隊」為患者提供最佳的康復治療。
*不僅充分發揮非手術康復療法在功能康復中的作用,也要充分認識必要的骨科手術對功能康復的價值和作用,及時介紹應做康復性手術的患者到骨科進行手術治療,糾正畸形,增進功能。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對於那些老喊腰疼的人來說,最好睡硬板床。為了驗證這種傳統說法是否有科學道理,西班牙科學家最近做了一項相關的實驗。實驗結果證明,對腰疼患者來說,最能減輕他們腰疼的床墊類型為中等硬度,而不是人們常說的硬板級硬度。
研究人員解釋說,由於硬床墊能為整個身體提供較好的支撐,所以醫生一般會建議腰疼者使用硬床墊。然而,實驗證明,對於減輕腰疼本身來講,所選用的床墊硬度應適中,不能太硬。研究人員說,腰部是人體各部位中最容易出毛病的地方之一。大多數人在自己生命的某個階段,或因受傷,或因用腰不慎,或因事故,都會留下腰疼的病症。同時,很少人知道,人們花在治療腰疼上的費用是十分驚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