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能造成脊椎感染的細菌有哪登?
脊椎感染是一種全身感染的局部表現,它是由於由細菌感染引起的。而細菌可以是通過靜脈、呼吸道、消化道等進入到體內,或者是細菌直接定植到脊椎上。
比如說通過靜脈的細菌,這種情況主要是見於一些吸毒的患者不注意衛生。經呼吸道最常見的是結核桿菌,經消化道的細菌比較常見的是布魯氏桿菌。另外,脊椎的感染還可以由細菌直接到達脊椎引起的,譬如針灸,或者是醫源性的脊椎感染,都是由細菌直接定植到脊椎繁殖引起的。
還有可能就是有些手術消毒不徹底或者是手術的時候,全身其他的地方有炎症沒有進行很好的處理,也會造成脊椎的感染。
2、強直性脊柱炎(強脊)怎麼治療?
強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簡稱AS) 又名類風濕脊柱炎。本病為脊柱各關節及關節周圍組織的侵襲性炎症。一般先侵犯骶髂關節,其後由於病變發展逐漸累及腰椎、胸椎和頸椎,出現小關節間隙模糊、融合消失及椎體骨質疏鬆破壞、韌帶骨化,終致脊柱強直或駝背固定。主要症狀為發病部位疼痛,活動受限。是一種病因不明的常見病。
參考資料:
強直性脊柱炎
症狀:
起病緩慢,全身症狀輕微,早期可有倦怠,體征減輕,或有惡心、發熱等。逐漸出現下腰部疼痛,肌肉痙攣及僵硬,休息後症狀往往加重,活動後減輕。以後逐漸出現典型的骶髂關節疼,並呈上行性累及脊柱,受累部位疼痛、壓痛、僵硬、活動受限,並逐漸出現屈曲畸形,陰天或勞累後症狀加生,遇暖或休息後減輕。常有復發性虹膜炎並存,部分患者可出現坐骨神經痛。病變若波及肋椎關節,還可出現呼吸時胸部擴張受限或喪失以及肋間神經痛等。
晚期患者脊柱強直在畸形位,頸腰部不能旋轉,側視時必須轉動全身,可出現嚴重的駝背畸形,不能前視。病變有時也可波及髖膝關節,髖關節受累時,呈搖擺步態。隨著受累部位的骨性強直,疼痛等症狀逐漸消失,而遺留終生畸形。
什麼是強直性脊柱炎?
3、我丈夫患強直性脊柱炎已有五年,現在我們的女兒已經1歲多了,我想知道,孩子將來
女孩得病的比較少見,男女比例是9:1.而且強直性脊柱炎雖然有一定的遺傳性,但不是遺傳病,所以即使化驗HLB-27是陽性,只要平時注意觀察她是否有症狀就可以了,強直性脊柱炎關鍵是早發現早治療,三分治療七分保養,一般是不影響生活的.
4、癌症已經擴散到脊椎了,生存成功率有多少?
癌症晚期是指腫瘤發生遠處轉移 這時候,治療的目的已經不再是治癒腫瘤,因為是不可能的! 而應該是提高病人的生存治療,延緩病人的死亡時間,主要以葯物治療為主 視不同的病理類型、分期、病人狀況,生存率也是不同的,幾個月到數年,十多年,甚至帶瘤生存至自然死亡都是可能的,要具體分析,沒有一概而論! 積極配合治療是關鍵
5、什麼是強直性脊柱炎
朋友你好!又名類風濕脊柱炎。本病為脊柱各關節及關節周圍組織的侵襲性炎症。一般先侵犯骶髂關節,其後由於病變發展逐漸累及腰椎、胸椎和頸椎,出現小關節間隙模糊、融合消失及椎體骨質疏鬆破壞、韌帶骨化,終致脊柱強直或駝背固定。
主要症狀為發病部位疼痛,活動受限。是一種病因不明的常見病。
合肥市黃山路446號
6、脊柱轉移癌的轉移方式
轉移病灶通過多種機制侵入脊柱,包括血源性、直接蔓延和經腦脊液播散。腫瘤播散機制與原發腫瘤的生物學行為密切相關。通過靜脈或動脈血源性播散被認為是原發腫瘤轉移至脊柱的最常見途徑。由於椎體豐富的動脈血供,腫瘤細胞自遠處原發灶轉移至脊柱並形成轉移性病灶。靜脈播散途徑通常通過Batson叢完成,即縱向無靜脈瓣的靜脈網,連接著椎靜脈和其它眾多靜脈迴流通路,包括腔靜脈、門靜脈、奇靜脈、肋間靜脈、肺靜脈和腎靜脈系統。主要體腔(例如胸腔、腹腔和盆腔)的壓力發生變化時,導致血液通過Batson叢發生變流,結果使腫瘤細胞通過逆行或順行靜脈流滯存留於脊柱。無論動脈或靜脈途徑,腫瘤血源性播散通常引起脊柱多發性病變。原發腫瘤直接蔓延也可以在脊柱形成轉移灶。胸部、腹部或盆部病變可局部侵入脊柱,引起有症狀的脊柱轉移癌。
肺癌可向後侵入胸椎或向上侵入頸胸連接處。另外,前列腺、膀胱和結直腸癌可浸入腰椎或骶椎。腦脊液中的腫瘤細胞可通過脫落或種植形成脊柱或脊髓轉移瘤,這常發生在大腦或小腦轉移性或原發性腫瘤術後,類似血源性播散,引起多發性病變。脊柱腫瘤依據解剖學分布分為3類:硬膜外、髓外-硬膜內、髓內。絕大多數脊柱轉移癌發生在硬膜外,即脊柱骨性部分和周圍組織。硬膜外轉移瘤大部分發生在椎體,伴或不伴有向椎體後方浸潤,其次為椎旁區域和硬膜外腔。硬膜內和髓內轉移瘤很少見,且一般經過腦脊液播散。脊柱全部節段均可發生轉移瘤,但是胸椎為最常見部位,其次為腰椎、頸椎和骶椎。
7、我得了脊柱炎,請問哪有好的 治療辦法
脊柱炎是指脊椎階段的炎性病變,又稱骨型脊椎炎,中醫屬「骨痹」范疇。
治療本病宜中西結合控制並發症,清熱解毒,活血以通絡。
1:處方:雷公藤(顆粒沖劑)12克。
用法:每服4克,日服3次。倆月為1療程。有副反應者,可加蜂蜜沖服。
療效:用葯1療程,有效率達92%
2處方:生地、金銀花、蒲公英各30克,雷公藤25克。牛膝18克。川斷、赤芍各15克
服法:水煎,日1劑,服2次
療效:服葯10-50劑,有效率達96%
3:處方:雷公藤125克,白酒700毫升
用法:加水500毫升,濃煎4小時,去渣取液300毫升,加白酒混勻,每飯後服30毫升,日3次,1劑為1療程
療效:服葯1-2療程,有效率達97.5%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8、得了播散性病還有救嗎
淋病患者由於失治、誤治,淋球菌通過血液流動,全身播散,引起較嚴重的全身症狀
,這就叫播散性淋病。播散性淋病是最嚴重的淋病,對人體的破壞性大,危害很大。播散性淋病常見有淋菌性關節炎、淋菌性敗血症。
播散性淋球菌感染是由於淋球菌通過血行播散到全身,出現較嚴重的全身感染。發病率為淋病患者的1%左右。引起播散性淋菌感染的菌株多為AHU-營養型,該菌株對正常人血清具有穩定的抵抗力,另外正常人血清中有對淋球菌脂多糖的IgM抗體,在補體的協助下,對大多數淋菌是有殺菌作用,缺乏、C6、C7和C8等補體成份的病人很容易患淋菌性敗血症或淋菌性腦膜炎。
(一)淋菌性敗血症:患者開始發熱,體溫可高達40℃,但通常是在38℃-40℃之間,寒戰卻不常見,有部分病人發生皮膚丘疹,瘀斑,膿皰性、出血性或壞死性皮膚損害,部分皮損處有疼痛症狀。在皮損處,用熒光免疫染色可查到淋球菌或培養有淋球菌生長,PCR檢測淋球菌DNA陽性。皮損的病理組織表現為淺表性潰瘍並有膿液形成,真皮及皮下組織彌漫性炎症,有多形核白細胞浸潤,並累及小血管,有血栓形成和局限性的壞死。
(二)淋菌性關節炎:關節腫脹、疼痛,為一個或數個化膿性關節炎。一般不對稱,很少累及髖、肩和脊柱關節。關節液化驗有淋病雙球菌存在,可導致骨質破壞引起纖維化,骨關節強直。
(三)淋菌性角化症:可能是由於淋球菌或其毒素所致,皮損中找不到淋球菌,常與淋菌性關節炎並發,皮損好發部位為手足、踝跟部和腰部。通常為扁平角化性稍隆起的斑片或斑塊,呈圓錐形,黃色,或銅紅色或灰白色。掌跖的皮損呈角質增生,大片角化。
(四)淋菌性心內膜炎:抗生素使用前幾十年中,淋球菌是心內膜炎的主要病原體,目前淋菌性心內膜炎幾乎見不到,淋菌性心內膜炎和其他類型心內膜炎有相同的臨床表現。心內膜炎時,常累及主動脈瓣或二尖瓣,因瓣膜的快速破壞所致的亞急性或急性心內膜炎,而導致死亡。
(五)淋菌性腦膜炎:不常見,可伴有關節炎和典型皮疹,以區分腦膜炎球菌性腦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