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脊柱終板迴流

脊柱終板迴流

發布時間:2020-10-06 19:14:44

1、什麼是椎體上緣終板炎

你好
問題分析:椎體終板骨軟骨炎,簡稱椎體終板炎。多由於椎間盤變性引起.引起椎體終板炎的原因有多種,如年齡、陳舊性外傷、無菌性炎症、長期服用激素等,椎板炎是無菌性炎症 外力損傷 退行性病變 骨結核造成的炎症 臨床表現腰疼 局部積液 可引起椎間盤炎症 黃韌帶萎縮 周圍組織炎等。
指導建議:治療主要是採用針對性治療,一般採用針灸,推拿,中葯內服外敷等等保守治療方法,建議坐位時間不能過長,坐位脊柱的壓力最大,特別是腰椎,這樣會加重病情.鍛煉以腰肌鍛煉為主(飛燕,拱橋等),來穩定脊柱.可以游泳鍛煉.睡硬板床,注意休息,基本無需特殊治療。鍛煉記住一個原則,不能加重脊柱的壓力.
祝你健康!

2、關於脊柱外科核磁共振片子,看懂的進,必有重謝

看來頸椎椎管狹窄嚴重,引起了其中一段的脊髓受壓嚴重後的缺血改變,必須立即手術解除壓迫和缺血情況。否則,會高位截癱。
胸椎也有較重的變化,但還不到手術治療時機。
椎體終板炎屬於良性骨軟骨炎,不需要治療。但要找到原因,如長期服用激素、外傷等。

3、脊柱終板是什麼

<

4、脊柱保健如何訓練?

1.脊柱的生理作用人的直立行走導致人體結構多方面因素的改變,其中脊柱佔有主導地位。脊柱的骨結構含有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它們上下排列構成正常的頸曲、胸曲和腰曲。各椎骨表面的骨膜含有感覺神經末梢,椎骨內部的紅骨髓有造血機能。

脊柱內自上而下有一條管道,容納著脊髓、脊神經和脊膜,這些結構上連於腦、內連於臟腑、外連於皮膚、肌肉、關節,功能的涉及面十分廣泛。脊柱管內外還含有豐富的靜脈叢,與腦、前胸、腹盆腔臟器的靜脈叢直接或間接相互交通,對改善神經組織的營養有積極影響。2.鍛煉脊柱的保健意義因為脊柱有終生造血的功能;有支持人站立起來抗衡引力,維持體態、體位、體形的功能;有保護脊椎、腦、心血管和內臟的功能;有自身運動和對四肢運動的支持傳遞功能,所以說,脊柱的保健運動的外延影響和脊柱自身影響是一個雙向的組合,對促進造血、血液循環、強壯和調理神經系統、增強內臟功能、疏通經絡、堅骨壯筋方面都有積極的意義。

目前,醫學家們經研究表明有70多種疾病與脊柱力學平衡失調有關。這些病涉及人體神經、呼吸、消化、泌尿、內分泌等各個系統,並關聯到婦科、小兒科、眼科、皮膚科、耳鼻喉科等眾多科目。諸如心臟病、腿痛、眼痛、牙痛、糖尿病、月經不調、性功能低下、不育症、血壓異常、心臟神經官能症、膽囊炎、神經性皮炎、支氣管炎、冠心病、聽力障礙、眩暈、腹痛、慢性腹瀉、肩周炎、舌肌麻痹、暈動症、呃逆、腰痛、神經痛、血液病、矮個子等疾病都與脊柱有病變相關。由此,強健脊柱,是從根本上保證身體健康,是21世紀世界范圍內最流行的健身方法。

3.脊柱的保健方式1.避免脊柱受損盡量避免脊柱的外傷性損傷,如:摔傷、撞傷、砸傷;還應避免對脊柱過度過大的牽拉、扭轉或對脊柱的無戒備的突然刺激;還應避免超負荷的彎腰提重物,肩挑、舉重;還應避免長期的睡、坐、站、行時的姿態不端。更應留心飲食全面平衡以增強對脊柱的營養。

2.合理的姿勢(1)睡姿:盡量睡硬板床,床上鋪得不宜過分松軟;枕頭高低要適宜,不可過高,過高容易使頸椎受損。睡時身體要自然稍屈的側卧,盡可能保持脊柱的自然生理彎曲的姿勢。

(2)坐姿:坐於凳子或椅子上,兩腳踏地自然分開,兩腿的膝部不應分開過大,大體仍要保持胸挺、頸直、頭正。伏案寫字、讀書時,也應保持脊柱的正直,不要肩偏向一側,更不要彎腰、低頭伏在桌面上。

(3)站姿:兩腿自然伸直,兩膝微曲,兩腳分開如肩寬,背要挺直、頭要正,下頦內收,胸向前挺,兩肩後引,收小腹,腿部略微向後突,面帶笑容,全身放鬆。凡有正確站立姿勢的人,不僅有利於脊柱的良好保持,也顯得一個人端莊、挺拔瀟灑很有氣質。一旦建立起正確的站立姿勢,就要持之以恆使之成為一種習慣。

(4)走路姿勢:凡能保持正確站立姿勢的人,走起路來姿勢就容易正確。走路邁腳時,上體仍要保持與站立時相同的姿勢,重心平穩前移要始終保持在自體縱軸線上,不要左右搖擺,也不要前爬後仰。兩手臂的前後擺動,要自然、均勻、擺臂的幅度也不宜太大。

(5)跑步姿勢:健身跑時,身體不能再像走路時那樣挺直,而要求上體稍微前傾,足部落地時以前掌先著地或全腳掌著地,膝關節和踝關節應有一定彈力作用。兩腳交替向前跑動時,身體不要左右擺動。兩腳蹬地用力大小要均衡,兩臂自然彎屈,前後擺動幅度要適當自然。

3.脊柱的保健運動(1)頸部運動:頸部運動可使頸椎得到保健,預防頸椎疾病。頸部運動包括頭前屈,頭向前伸屈;頭後仰,頭向後仰,雙目視天;頭左擺,頭向左肩部彎曲;頭右擺,頭向右肩部彎曲;頭左前伸,頭頸向左前方盡量伸拉伸出;頸項伸長做順時針與逆時針的緩慢旋轉;下頦畫圓,頭頸向前伸,然後做下頦牽動頭頸的順時針與逆時針的畫圓圈的運動;也可常做肩的向上聳起再落下的聳肩運動;常以肩關節為軸做肩的環繞動作,即肩向前、向上、向後的伸展。

(2)胸、腰椎運動:常做胸、腰椎運動,可使胸、腰椎得到保健。胸、腰椎的運動方式很多,最常用的運動包括使腰前彎後仰,前彎時盡量不屈膝;使手指著地,後仰時盡力而為;左右側彎,一手叉腰,一手上舉,向叉腰方向使腰盡量側彎,左右交替進行練習;腰部旋轉,雙手叉腰自然放鬆站立,以腰為軸擺動臀部做順時針與逆時針方向的交替旋腰運動;擺腰運動,自然站立,左右擺動雙手,帶動臀部的左右擺動,使腰也隨手與臀的運動做左右的擺動;扭腰運動,兩手平舉後腰下彎,隨之讓左手向下,手指觸及右腳,右手上舉,頭扭動,眼看右手,復原後,做反方向運動。

古今鍛煉脊柱的方式很多,如印度的瑜伽法;傳統的易筋經、五禽戲;現代的爬行法;反向行走法、倒立法等都是鍛煉脊柱的好辦法。

脊柱保健運動時應留心方法。脊柱的運動保健,一定要因人而異、持之以恆、循序漸進地進行,切不可急於求成,用力過猛。動作要有緊有松,緊與松的節奏一定要均衡,而且要與呼吸配合得協調一致。每次運動嚴禁在飯後進行。

十、關節的保健訓練1.關節保健訓練的意義人們之所以容易患上關節病,是因為關節本身是血液供給的薄弱部位。關節處的軟骨部分並不直接參與血液循環,而是通過肌肉運動時發生的壓力和吸力來供血。因此,缺乏足夠的關節運動就不能充分實現關節處血液的供給和廢物的清除與排泄,也不能增強關節部位的免疫力,關節還會慢慢被自身紊亂的免疫力量所破壞,這就是所謂的自身免疫病。因此,預防關節部位的病變的最佳良方就是常做適當的大小關節的保健運動。關節的保健運動還會反作用於機體各臟器與各系統的保健。下面就淺述身體的大關節與小關節保健訓練。

2.大關節講練機體的大關節包括上肢部位的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下部部位有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這些大關節的保健除應避免提重物、擔重擔及各種外傷外,還應做到各種運動訓練的平衡進行,以促使上下肢大關節都能得到充分的屈伸、拉伸、旋轉、扭動活動,使大關節的正常運轉得到保證。

3.小關節訓練因為小關節是全身的末梢部位,有些運動項目並不能帶動小關節的活動,故宜專門進行。小關節包括指關節與趾關節。

1.指關節運動因為手指處於上肢末端,倘若指關節處血流不暢,不僅會影響指關節的健康,還會影響心臟輸出血液不能順利迴流,從而使包括大腦在內的全身血液循環受影響。所以手指運動不僅可預防指關節病,還可對心臟、大腦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對預防心臟血管病、老年性痴呆症有良好的作用。其方法如下:

(1)雙手十指交叉用力相握、相揉,使指部關節、肌肉受到活動與刺激,可持續做幾分鍾。

(2)雙手十指指肚相對接,然後稍用力做十指的相抵彎曲運動,可做數十次。

(3)用雙手的拇指肚分別一個一個的彈刮其餘四個指甲蓋,然後用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的指肚分別彈刮拇指指甲蓋,各彈30~50次。

(4)雙手常做握拳伸展運動,方法是先用力握拳,然後再展開,這樣一握一松地進行幾分鍾。

(5)也可經常手握健身球、握力器等健身器材做手指的保健運動。

2.趾關節運動腳趾位於下肢的末端,離心臟最遠,現代醫學與中醫的經絡學都認為腳趾與人的心臟、組織有密切的聯系。常做腳趾運動,除可增強趾關節的健康外,還能夠促進全身血脈暢通,舒經活絡、強化內臟功能,促進淋巴液的分泌,提高免疫功能。腳趾運動方法如下:

(1)轉動腳趾法:取坐姿,一腿伸直,另一腿膝蓋向上曲起來,然後用手抓住曲起之腿的腳趾,先順時針方向把每個腳趾轉動10多次,再逆時針方向把每個腳趾再轉動10多次。兩腿交替進行,轉動時要讓腳趾伸直,不可彎曲。轉動完腳趾後也可用同樣的方法把腳脖子轉動。

(2)十趾抓地法:站立、坐、卧時,讓腳趾稍用力向下作抓地狀,然後放鬆復原,這樣一抓一放為一次,可做數十次。

(3)十趾踮腳法:取站立姿勢,腳跟抬起,腳面盡量綳直,用腳趾撐地,此動作停留三秒鍾左右放下,休息三秒鍾左右再踮起,反復做數十次。

5、終板炎可以痊癒嗎?

很難 治療主要是採用針對性治療,一般採用針灸,推拿,中葯內服外敷等等保守治療方法,建議坐位時間不能過長,坐位脊柱的壓力最大,特別是腰椎,這樣會加重病情.鍛煉以腰肌鍛煉為主(飛燕,拱橋等),來穩定脊柱.可以游泳鍛煉.睡硬板床,注意休息,基本無需特殊治療。鍛煉記住一個原則,不能加重脊柱的壓力.

6、脊柱損傷的急救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平卧到硬地,不要輕易搬動,撥打急救電話1201、褥瘡 體位又不能隨意翻動,皮膚及皮下組織很容易受壓,床單潮濕,營養不良,皮膚彈性差,對壓力損傷的耐受性差,均可導致褥瘡的發生。2、容易發生泌尿系統感染與結石 尿失禁或排尿不凈或尿瀦留等,對症處理措施是插導尿管,插導尿管容易引起感染,引流瓶或引流管中的尿液返流入膀胱或引流不暢,膀胱中積存殘余尿均能引起泌尿系感染和結石。3、大便失禁或便秘 與脊髓損傷後胃腸的神經機能受到損傷、長時間卧床、活動少有關,大便失禁可污染床鋪,若不及時更換,易導致褥瘡或局部感染。4、容易發生肺部感染 患者傷後因疼痛不敢咳嗽、深呼吸,平卧位也不利於呼吸,因此肺及氣管內分泌物不易排出,容易發生肺炎。特別是頸椎骨折患者,肋間肌與腹肌均麻痹,只剩下膈肌作用,因此,肺的膨脹不全,更容易發生肺炎。護理1、心理護理 患者思想上承受較大的痛苦,會產生焦慮、緊張、恐懼、抑鬱、悲觀消極等不良心理反應,我們及時做好患者及其家人的思想工作,並以熱情和藹、關心、同情心傾聽等工作態度、嫻熟的護理技術,增加患者的安全感、信任感。向患者介紹治療方案、可獲得的治療效果。可有意識的組織交流同類患者治療較成功的病例,增強患者的信心。細心觀察患者是否有反常情緒,加強防範措施,防止患者出現自傷、自殺。2、合適的卧位與正確的翻身法 患者早期給予正確地翻身法,避免造成進一步的損傷,腰椎骨折患者翻身至少需要2人,頸椎骨折至少需要3人。在受傷4周以後進入截癱晚期,骨折局部已趨穩定,只需1名護士幫助側卧患者即可翻身。平卧時兩腿可平行放置,屈髖、屈膝。上面的腿下墊枕,兩足用皮墊或砂袋頂住,保持踝關節於功能位,下面的腿足踝部要墊棉圈或海綿墊。下肢痙攣的患者採取這樣的睡卧姿勢時,兩腿應分開。側卧位時上面的腿屈髖、屈膝,腿下墊枕,下面的腿伸髖、伸膝,兩腳都頂著砂袋,背部須用枕抵住。頸椎骨折高位截癱的患者多行顱骨牽引,因此翻身時要保護好頭部,顱骨牽引器不要滑脫,保持頭部與軀干成一條直線。平卧或側卧位都要使頭略偏向後伸,保持頸椎與軀干成一水平一條直線。3、預防褥瘡的發生 定時更換體位,禁止在床上拖拉患者,保持床單平整、清潔、乾燥、松軟、無皺褶,對長期卧床或坐輪椅的患者將骨突受壓部墊氣圈、棉團,以減輕局部組織長期受壓,保持皮膚清潔乾燥。4、泌尿系感染的預防與護理 患者受傷早期,一般是傷後2周內,要給患者插留置導尿管,保持尿管持續開放,使膀胱內不積存尿液,減少受損傷的機會,經過2周~3周後將導尿管定時開放有助於建立反射性膀胱排尿;在插導尿管時,要選擇合適型號的尿管,嚴格遵守無菌操作技術,鼓勵或幫助患者大量飲水,預防泌尿系結石。5、消化功能紊亂的處理 脊髓損傷後,軀體神經功能發生障礙,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患者在傷後或術後可出現腸麻痹,表現為嘔吐、胃擴張、數日不排便、腹脹、膈肌活動受限、呼吸困難等;應給予禁食、胃腸減壓、肛管排氣及肌肉注射新斯的明等。受傷後患者常可因使用激素或體內應激反應而並發應激性潰瘍,出現嘔血、黑便等。我們嚴密觀察病情,給予及時地治療與護理。6、肺炎的預防和護理 患者受傷初期如疼痛時可給適當的止痛劑以減輕疼痛,鼓勵患者有效地咳嗽、排痰,方法是囑患者深呼吸,在呼氣的2/3時用力咳嗽,反復進行,使痰液由肺泡周圍進入氣道咳出;多翻身更換體位,每次翻身時,叩打胸背部,有助於排痰,也可利用吹水瓶方法增進肺泡功能。 頸椎骨折高位截癱患者的排痰問題更是重要,這類患者很容易發生肺炎並發症,甚至由於呼吸道分泌物不能排出而發生窒息,早期做氣管切開,是減少肺炎並發症和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氣管切開以後能否把痰很好地引流出來,與護理工作質量很有關系。在護理氣管切開患者必須強調無菌操作,可做霧化吸入幫助排痰。將葯液從氣管切開插管內滴入時應順著管壁慢慢滴入,以免引起嗆咳。7、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指導雙下肢主動和被動活動定時加壓促進血液循環,勤翻身,服用抗凝葯物如阿司匹 林,經常抬高雙下肢以利於靜脈迴流,輔以手法按摩,盡可能地早期離床活動。8、預防肢體廢用性萎縮與關節僵硬 生命體征穩定後即開始幫助進行功能鍛煉,使癱瘓的肌肉、關節,軟組織不萎縮,關節不僵硬,促進血液循環,預防畸形。對於沒有癱瘓的肌肉,尤其是上肢和背部的肌肉,要認真積極地鍛煉,為將來扶拐下地打基礎、做准備。要細致耐心地向患者講清楚鍛煉的重要性,取得患者的合作。

7、1、終板炎怎麼治療?能痊癒嗎?

椎體終板骨軟骨炎,簡稱椎體終板炎。多由於椎間盤變性引起.引起椎體終板炎的原因有多種,如年齡、陳舊性外傷、無菌性炎症、長期服用激素等,椎板炎是無菌性炎症外力損傷退行性病變骨結核造成的炎症臨床表現腰疼局部積液可引起椎間盤炎症黃韌帶萎縮周圍組織炎等。
指導意見:
治療主要是採用針對性治療,一般採用針灸,推拿,中葯內服外敷等等保守治療方法,建議坐位時間不能過長,坐位脊柱的壓力最大,特別是腰椎,這樣會加重病情.鍛煉以腰肌鍛煉為主(飛燕,拱橋等),來穩定脊柱.可以游泳鍛煉.睡硬板床,注意休息,基本無需特殊治療。鍛煉記住一個原則,不能加重脊柱的壓力.

8、能詳細說一下人體脊柱每一節對應的神經根所支配神經的功能嗎?

脊神經
脊髓每個節段發出一對脊神經,共31對(個別人32對),脊頸神經8對,胸神經12對,腰神經5對,骶神經5對及尾神經1~2對。脊神經由脊髓前根(運動根)和後根(感覺根)合成根神經通過椎間孔後,分成前支和後支。後支較細,穿橫突向後行,分布於頸、背、腰、骶部肌肉和皮膚;前支粗大,向外前行,支配頭頸、胸、腹及四肢的肌肉和皮膚。每一對脊神經前支在椎間孔外不遠處發出交通支,與交感神經節相聯系,並發出脊膜返支(竇椎神經)再入椎管,支配椎管內骨膜、硬脊膜、硬膜外血管、椎間盤後部纖維環、後縱韌帶及關節囊。
一,脊神經的纖維
脊神經包含有四種神經纖維:
(一)軀體感覺纖維:神經末梢終於皮膚、肌肉、肌腱、關節和骨膜,向中樞傳導各種深、淺感覺。
(二)軀體運動纖維:末梢終於前身骨骼肌中的運動終板,支配頸、軀干及四肢骨骼肌的運動。
(三)內臟感覺纖維:傳導胸、腹部內臟、血管及腺體的感覺。
(四)內臟運動纖維:來自脊髓側角交感神經元的纖維,分布至皮膚的汗腺、立毛肌、血管及肌肉內血管,使汗腺分泌、血管收縮及調節肌肉營養。
部分頸神經與腦神經聯合支配的,稱為交通支。例如C3,4部分纖維與副神經結合支配斜方肌和胸鎖乳突肌,故常見落枕患者胸鎖乳突肌痙攣,當糾正落枕引起2~4頸椎小關節錯位後,肌痙攣即可緩解。
二,神經叢
脊神經前支組成個種神經叢,即頸神經叢(C1~4組成)、臂叢(C5~8、T1組成)、腰叢(T12、L1~4組成)、骶叢(尾叢)(L4~5,S1~5、Co1~2組成),胸神經不組成叢。各神經叢分布情況如下:
(一)頸叢(C1~4前支)
1,皮支
(1)枕小神經(C2):支配枕外部、耳廓後面及乳突部皮膚。
(2)耳大神經(C2、3):支配耳廓。乳突及腮腺區皮膚。
(3)頸皮神經(C2、3):支配頸前麵皮膚。
(4)鎖骨上神經(C3、4):支配鎖骨區、肩部及上胸部皮膚。
2,肌支
(1)胸鎖乳突肌支(C2、3)。(參與副神經支配)。
(2)斜方肌支(C3、4)。
(3)頸深肌支:C1支配頭前直肌、頭側直肌;C2~4支配頭長肌;C1~4支配頸長肌;C3~4支配中斜角肌;C4支配前斜角肌。
(4)提肩胛肌支(C3~5)。
3,膈神經(C3~5)
(1)運動纖維:支配膈肌。
(2)感覺纖維:支配心包、膈、縱膈胸膜和肋胸膜一部分。
(3)至舌下神經交通支:支配頦舌骨肌、肩胛舌骨肌、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狀肌及甲狀舌骨肌。
(4)至迷走神經交通支(C1):支配顱後窩硬腦膜感覺。
(二)臂叢(C5~8、T1前支)
1鎖骨上分支
(1)肩胛背神經(C3~5):支配菱形肌及提肩胛肌。
(2)胸長神經(C5~7):支配前鋸肌。
(3)鎖骨下神經(C5、6):支配鎖骨下肌。
(4)肩胛上神經(C5,6):支配岡上肌、岡下肌。
(5)胸前神經(C5~T1):支配胸大肌、胸小肌。
(6)肩胛下神經(C5、6):支配肩胛下肌、大圓肌。
(7)胸背神經(C6~8):支配胸闊肌。
2鎖骨下分支
(1)外側束
1肌皮神經(C5~7):皮支支配前臂外側麵皮膚;肌支支配肱二頭肌及肱肌。
2正中神經(C6~T1):皮支支配手掌面橈側三個半手指皮膚;肌支支配前臂旋前圓肌、掌長肌、指屈淺肌及橈側屈腕肌、姆內收肌以外之拇指肌及橈骨側之2、3蚓狀肌、姆屈長肌、指屈深肌的橈骨頭、旋前方肌。
(2)內側束
1臂內側皮神經(C8、T1):支配臂內側麵皮膚。
2前臂內側皮神經(C8、T1):支配前臂內側麵皮膚。
3尺神經(C7~T1):皮支支配手掌面尺側一個半手指和手背面尺側兩個半指的皮膚;肌支支配尺側屈腕肌、指屈深肌之尺骨頭、尺側二個蚓狀肌、各骨間肌及內收拇肌。
(3)後束
1腋神經(C5、6):皮之支配臂外側麵皮膚;肌支支配三角肌及小圓肌。
2橈神經(C5~T1):皮支支配臂和前臂背面、手背橈側兩個半手指皮膚;肌支支配肱三頭肌之長頭、肘肌、肱橈肌及前臂背側各伸肌及橈側之各伸肌。
(三)胸神經前支(T1~12)
(1)肋間神經:皮支支配胸前和胸部外側皮膚,第二肋間神經外側皮支稱肋間臂神經,支配臂內側麵皮膚;肌支支配肋間肌。下6對肋間神經還支配腹肌。
(2)肋下神經:為T12胸神經前支。
(四)腰叢(T12、L1~4前支)
(1)髂腹下神經(T12、L1):皮支支配大腿上外側及恥骨聯合附近的皮膚;及支支配腹肌。
(2)髂腹肌溝神經(L1):皮支支配陰囊、陰莖根的皮膚(女性支配陰阜和大陰唇皮膚)及大腿上內側皮膚;肌支支配腹肌。
(3)生殖股神經(L1、2):皮支支配大腿前側、腹股溝韌帶下方和陰唇皮膚;肌支支配提睾肌和肉膜。
(4)股外側皮神經(L2、3):支配大腿外側麵皮膚。
(5)股神經(L2~4):皮支支配大腿前麵皮膚及小腿內側和足內側緣皮膚(名隱神經);肌支支配股四頭肌。
(6)閉孔神經(L2~4):皮支支配大腿內側面中部皮膚和髖關節;肌支支配大腿內收肌群和閉孔外肌。
(五)骶尾叢(L4~、S1~5、Co1~2前支)
(1)陰部神經(S1~4):皮實支配會陰及外生殖器皮膚;肌支支配會陰肌。
(2)臀上神經(L4~S1):支配臀中肌、臀小肌、闊筋膜張肌。
(3)臀下神經(L5~S2):支配臀大肌。
(4)肌支:支配梨狀肌(S1、2)、閉孔內肌(L5、S1)及股方肌(L5、S1)。
(5)股後皮神經(S1~3):支配大腿後麵皮膚。
(6)坐骨神經(L4~5、S1~3)
○1脛神經:皮支支配小腿後面及足外側緣、足跟內外側及足底的皮膚;肌支支配腓腸肌、跖肌、比目魚肌、腘肌、脛後肌、拇屈長肌、趾屈長肌及足底部肌肉。
○2腓總神經:皮趾支配小腿前側、外側和足背皮膚;肌支支配脛前肌、伸拇長肌、伸趾長肌、腓骨長肌、腓骨短肌及足背肌肉
(六)脊神經後支的分布:
(1)枕大神經(C2):支配頭下斜肌、頭夾肌。頭最長肌及枕部皮膚。
(2)枕下神經(C1):支配頭上斜肌、頭下斜肌、頭後大直肌、頭後小直肌。
(3)第3枕神經(C3):支配頭半棘肌及枕部皮膚。
(4)頸神經4~8
(5)胸神經1~12
(6)腰神經1~5
以上頭、胸及腰神經後支按節段支配頸、背、腰部的肌肉及皮膚感覺。其中L1~3後支的皮支組成臀上皮神經,支配臀部上部皮膚。
(7)骶神經(S1~5):從骶孔穿出支配臀中部皮膚。
(8)尾神經(Co1~2):從骶管裂孔穿出,支配尾部皮膚。

9、終板炎治療方法

病情分析:
椎體終板骨軟骨炎,簡稱椎體終板炎。多由於椎間盤變性引起.引起椎體終板炎的原因有多種,如年齡、陳舊性外傷、無菌性炎症、長期服用激素等,椎板炎是無菌性炎症外力損傷退行性病變骨結核造成的炎症臨床表現腰疼局部積液可引起椎間盤炎症黃韌帶萎縮周圍組織炎等。
指導意見:
治療主要是採用針對性治療,一般採用針灸,推拿,中葯內服外敷等等保守治療方法,建議坐位時間不能過長,坐位脊柱的壓力最大,特別是腰椎,這樣會加重病情.鍛煉以腰肌鍛煉為主(飛燕,拱橋等),來穩定脊柱.可以游泳鍛煉.睡硬板床,注意休息,基本無需特殊治療。鍛煉記住一個原則,不能加重脊柱的壓力.

與脊柱終板迴流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