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強直性脊柱炎怎麼鍛煉
2、永遠健康。
1.現代健康理念是更關注健康而不是疾病?
健康一詞的涵義,在不同時代有很大的差異。早期的健康,指的主要是不得病,沒有殘疾。因此,早期健康的概念就是只要身體各臟器沒有病殘就是健康。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人們的健康需求向著更高層次發展,對健康的要求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他們不滿足於沒有病殘,而要求長壽。隨後,人們又發現,僅僅壽命長還不夠,如果生命質量不高,也很痛苦,是不能享受生活樂趣的。因此,人們又追求不僅要活得好,活得精彩,生活質量要高,不僅壽命要延長,更重要的是健康壽命要大大延長,也即是說人生不但要好,還要長。由於對健康的理解改變了,於是就追求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完美狀態的結合。這也就是說,從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的過程中,給健康賦予了更深刻、更豐富的內涵。
2. 現代白領常處於亞健康狀態?
根據調查發現,處於亞健康狀態的患者年齡多在18至45歲之間,其中城市白領、尤其是女性佔多數。這個年齡段的人因為面臨高考升學、商務應酬、企業經營、人際交往、職位競爭等社會活動,長期處於緊張的環境壓力中,如果不能科學地自我調適和自我保護,就容易進入亞健康狀態。
亞健康現在還沒有明確的醫學指標來診斷,因此易被人們所忽視。一般來說,如果你沒有什麼明顯的病症,但又長時間處於以下的一種或幾種狀態中,注意亞健康已向你發出警報了:失眠、乏力、無食慾、易疲勞、心悸,抵抗力差、易激怒、經常性感冒或口腔潰瘍、便秘等等。處在高度緊張工作、學習狀態的人尤其是白領、高管和學生應當特別注意這些症狀。
3. 亞健康的危害
亞健康狀態如果長期存在,輕者會影響人體神經系統、免疫功能、內分泌功能等的正常工作,重者會引起一些較嚴重的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腫瘤、胃腸疾病,以及心理疾病等。此外,人如果長時間處於一種非健康狀態中,對其工作、家庭生活、人際關系等都會有嚴重的負面影響。因此,亞健康應當積極地防治。另一方面如果亞健康防治不好就會過度到疾病階段。
4.正確認識自己的身體狀況
奧龍堡身心道健康導師就目前白領常處的身體狀況說:現代白領由於工作壓力大少運動或運動方式不正確常處在亞健康的狀態,不易察覺。亞健康狀態如果長期存在,輕者會影響人體神經系統、免疫功能、內分泌功能等的正常工作,重者會引起一些較嚴重的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腫瘤、胃腸疾病,以及心理疾病等。及時對自身的狀況進行檢查是保證健康的最有效方法。進行體適能檢查,纖體檢查和脊椎健康檢查是判別是否健康的重要方式。
1.體適能(physical fitness)的定義,可視為身體適應生活、動與環境 (例如;溫度、氣候變化或病毒等因素)的綜合能力。體適能較好的人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從事體力性活動或運動皆有較佳的活力及適應能力,而不會輕易產生疲勞或力不從心的感覺。在科技進步的文明 社會中,人類身體活動的機會越來越少,營養攝取越來越高,工作與生活壓力和休閑時間相對增加,每個人更加感受到良好體適能和規律運動的重要性。體適能的項目有競技適能以及健康體適能,一般民眾主要探討的是健康體適能。
衡量健康體適能狀況的五大要素:
1心肺耐力(Cardiorespiratory Enrance)--心,肺及循環系統能夠有效地為肌肉提供足夠的氧氣及養分。
2 肌力與肌耐力(Muscular Strength&Enrance)--肌肉系統能夠有效地工作,如: 保持身體姿態,走路,慢跑甚至快跑。
3身體成分(Body Composition)-身體凈重與身體脂肪相對比例。
4柔軟度(Flexbility)--身體各關節有效地活動到最大范圍(Range of Motion ,R.O.M)的能力。
5神經肌肉鬆馳(Neuromuscular Rrlaxation)--指身體能夠有效放鬆或減輕不必要的緊張。
2.脊椎檢查:
1.外觀姿勢檢查。2.殘壓痛檢查法。3.脊柱活動范圍檢查。4.脊椎脊突偏歪檢查。5.雙肩水平診病法。6.肩胛骨,平衡診病法。7.雙腿長度平衡診病法。8.由足相檢查骨寬關節假脫位。9.比較左右臀部大小診病法。
脊椎骨上頭頂著頭顱,下面吊著薦骨,中間還保護著脊髓,脊髓是周圍神經的主軸,周圍神經成對的從脊椎骨體中間分出來,向左右再往前及上下分布。除周圍神經外還關聯自主神經系統的交感及副交感神經,因此可以說神經網路的原發點在脊椎開始。脊椎是由七個頸椎體,十二個胸椎體,五個腰椎體及一塊大薦椎骨體組成,神經即從由脊髓通過椎體間的空隙走出來,一旦脊椎體發生移位,或產生壓迫或甚至周圍肌肉,韌帶組織緊張,都會直接影響通過的神經,間接引起神經供應的末端器官,肌肉或分泌腺體。擁有健康的脊椎才是身體健康的前提。
脊椎健康檢查是發現脊椎問題有效方法現代人由於工作學習乃至生活方式不正確,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脊椎健康問題。脊椎出現問題,不易發現也很少引起重視,但是脊椎健康確實是身體健康中的重點!
3.纖體檢查:纖體檢查主要內容:體脂檢查,分析平時飲食的營養結構,膳食結構調查,行為興趣習慣調查,個人運動習慣及運動興趣檢查。
5.保持一顆健康的心態:
人最重要的財富就是擁有健康,要想達到理想的健康,不僅僅是從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入手,而且要全心投入。樂觀的心態,充足的休息,適量的運動及均衡的營養對達到理想的健康都極為重要,有助於幫助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擁有樂觀的心態
心態對一個人的學習生活以及成長道路都有重要的影響,有一顆積極樂觀的心會讓一個人學習得更輕松,生活得更開心.淡泊明智,寧靜致遠。
一隻盛著半杯子水的杯子,有人看到滿半杯,有人看到空半杯。持樂觀心態的人看到滿半杯,深信自己會繼續作為而健康、快樂地生活;持悲觀心態的人卻只見空半杯,感到前途渺茫、度日如年,他以付出健康為代價而消極生存。
保證充足的休息
休息有助人鬆弛神經和恢復體力,這對於人體的健康非常重要。忙碌了一整天後,您會感疲憊勞累,需要恢復精神和體力以迎接第二天的生活,睡眠時,身體會進行自我調節,使您可以精力充沛地迎接新的一天。
休息包括6至8小時的夜間睡眠和日間的精神放鬆。有規律的睡眠及鬆弛有助於調節身體機能,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廢物的排泄。同時,由於保證了營養和血液的供應,並有助於保持頭腦清醒。
堅持適量的運動
堅持適量的運動對身體健康有諸多好處,不僅能改善睡眠質量,加快新陳代謝,改善心臟和血液循環系統,強健肌肉,還能消耗多餘熱量,幫助保持適當的體重及減輕壓力及緩和煩躁的情緒。
維持均衡的營養
人每天都需要攝入各種營養,才能維持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及機體功能正常運作。膳食對健康的影響是長期的結果,要注意食物多樣化,多吃蔬菜、水果和穀物食物,選擇低脂肪和低膽固醇的飲食,避免吸煙飲酒等。
脊(脊椎健康)
1.為什麼脊椎問題是現代白領常出現的健康問題?
白領們由於工作學習乃至生活方式不正確很容易瘓脊椎疾病,尤其長期久坐工作或是瞬間承受重量於腰部脊椎,剛開始時可能只是一般的背痛或是腰酸背痛,長久以來不去理會,不稍加調整姿勢或是做有效的緩和脊椎的動作,長期下來就會演變成脊椎疾病。
2.脊椎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
人體的脊椎,是由 7節頸椎. 12節胸椎. 5節腰椎. 薦椎.尾椎連接而成,椎骨與椎骨之間,就有一個椎間盤夾在其中,而三十一對脊椎神經(頸椎神經八對,胸椎神經十二對,腰椎神經五對,薦椎神經五對,尾椎神經一對)分別由脊椎骨與脊椎骨之間的椎間孔伸出,負責運動與感覺等訊號傳導。正常情形下,脊椎是人體的中軸,垂直於骨盤上,支撐起肩膀、上肢及頭部,以肋骨及胸骨保護內臟。最重要的是於脊柱中負責傳達訊息的中樞神經,以及由椎間孔穿出的神經架構成一個緊密的系統,維持身體各部正常的活動與運轉。
脊柱不僅僅是支撐你的身體、緩沖身體的壓力和震盪以及保護內臟的器官,脊椎的病變也不僅僅是引起頸腰部的疼痛和麻木。
它還可以引起心律失常、頭痛眩暈、胃痛腹瀉、血壓增高、性功能障礙…… 目前發現,有超過百種的疾病與脊椎有關。
人的脊椎一旦異常,可以出現諸多看上去與脊椎毫不相關的內臟疾病。這些疾病涉及內科、外科、神經科、內分泌科、婦科、兒科、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及皮膚科等。
3.正確認識自己的脊椎健康狀況(脊椎檢查)
身心道健康護理中心健康導師介紹,專業脊椎檢查分以下幾個項目:1.外觀姿勢檢查。2.殘壓痛檢查法。3.脊柱活動范圍檢查。4.脊椎脊突偏歪檢查。5.雙肩水平診病法。6.肩胛骨,平衡診病法。7.雙腿長度平衡診病法。8.由足相檢查骨寬關節假脫位。9.比較左右臀部大小診病法。經過以上幾個項目的檢查完全可以診斷出脊椎存在的問題。
身心道健康護理中心健康導師提供脊椎健康自我測試:
1. 當你有下列症狀的時候,你的脊椎可能已經有問題了,
(1) 體力下降。常感疲勞、乏力,稍活動感氣喘,
(2) 四肢關節酸痛,耐力下降;
(3) 精神緊張,心情壓抑、情緒不穩定;
(4) 抵抗力下降,易感冒、畏寒。;
(5) 頭痛、面部疼痛;
(6) 眼睛疲勞、視力下降;
(7) 頭痛、目眩、耳鳴、多汗;
(8) 咽喉異物感;
(9) 胃悶不適;
(10) 頸肩僵硬、早晨起床有不快感;
(11) 睡眠不良;
(12) 手足發涼、手掌發粘;
(13) 食慾下降、便溏或便秘;
(14) 性功能減退或障礙;
(15) 心悸氣短;
(16) 手足麻木感
2. 當你有下列症狀的時候,你的脊椎已經出了問題,
(1) 頸肩部隱痛不適;
(2) 腰骶部隱痛不適;
(3) 偶爾發作的頸痛伴上肢的放射痛
(4) 偶爾發作的腰痛伴下肢的放射痛;
(5) 脊椎僵硬或牽扯不適感,活動范圍變小;
(6) 經常落枕;
(7) 頭痛頭昏;
(8) 手指麻木;
(9) 雙手握物不穩或無力;
(10) 血壓過高或過低;
3. 當你有下列症狀的時候,你的脊椎問題已經很嚴重了.
(1) 下肢無力跛行,抬步沉重,步態笨拙,行走不穩易跌倒,走路有踩棉花感;
(2) 小便失控並伴有會陰部及下肢麻木;
(3) 下肢或四肢癱瘓;
(4) 頸腰部難以忍受的疼痛;
(5) 頸痛伴上肢放射痛;
(6) 腰痛伴下肢放射痛;
(7) 頭痛旋暈
(8) 吞咽困難
4. 脊椎出現問題應如何護理--還白領健康脊椎
正確的姿勢可以保護脊椎骨,而直立的脊柱是維護神經道路通暢必不可少的重要條件,人體的脊柱生來就有4個彎曲,即頸曲、胸曲、根曲、貧曲,但在我們成長過程中,由於種種原因,人休脊柱又可出現另一些不利於人體健康的彎曲或結構變化。如:前後曲:駝背;左右曲:脊柱側彎。這些異常變化,都會影響到人們的健康,影響脊柱正常生理活動並使之變形的原因是日常生活,工作、學習的不良姿勢,包括坐姿、走姿、卧姿等。所以,正確姿勢不僅是出於儀表的要求,更是對健康有利,脊柱的兩側有強大的脊長肌和脊短肌,負責維持脊柱的豎直、旋轉、彎曲,這兩組肌肉的不均衡,也會影響脊柱的豎直。
手法治療是脊椎疾患治療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脊椎疾患的治療中被予以較高的評價,具有簡便安全、見效快、療效高等優點。手法治療是根據脊椎骨關節的解剖及生物力學的原理為治療基礎,針對其病理改變,對脊椎及脊椎小關節進行推動、牽拉、旋轉等手法進行被動活動治療,以調整脊椎的解剖及生物力學關系,同時對脊椎相關肌肉、軟組織進行松解、理順,達到改善關節功能、緩解痙攣、減輕疼痛的目的。
常用的方法有中式手法及西式手法。中式手法一般包括骨關節復位手法及軟組織按摩手法。西式手法常用的有麥肯基(Mckenzie)方法、關節松動手法(Maitland手法),脊椎矯正術(chiropractic)等。
3、強直性脊柱炎
對於強直性脊柱炎要有自己的正確的認識,盡管這個病控制起來的難度大,並不代表就不能夠控制,關鍵是需要選擇一家專業性的醫院去做好病情的控制工作,河南疼痛科著名專家黃慶茁教授,對於強直性脊柱炎的治療效果好!在日常的生活中如果身體狀況允許的話,還要去參加些功能性的鍛煉活動,用來恢復健康的肢體功能,對於病人們而言,需要多去掌握疾病方面的知識,更好的去控制住疾病的發展!
4、脊柱性關節炎都有什麼症狀,能治好嗎
我剛剛得了脊柱性關節炎的時候很是著急,因為是第1次,所以心情說實話挺不好的,為自己很是擔心,但是經過貝利爾醫療的大夫對我病情的細心詢問和對一些化驗結果的解說,讓我放心了好多。
5、強直性脊柱炎是什麼病?
強直性脊柱炎(AS)是以骶髂關節和脊柱附著點炎症為主要症狀的疾病。知與HLA-B27呈強關聯。某些微生物(如克雷白桿菌)與易感者自身組織具有共同抗原,可引發異道常免疫應答。是四肢大關節,以及椎間盤纖維環及其附近結締組織纖維化和骨化,以及關節強直為病變特專點的慢性炎性疾病。強直性脊柱炎屬風濕病范疇,病因尚不明確,是以脊柱為主要病變部位的慢性病,累屬及骶髂關節,引起脊柱強直和纖維化,造成不同程度眼、肺、肌肉、骨骼病變,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6、脊柱保健如何訓練?
1.脊柱的生理作用人的直立行走導致人體結構多方面因素的改變,其中脊柱佔有主導地位。脊柱的骨結構含有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它們上下排列構成正常的頸曲、胸曲和腰曲。各椎骨表面的骨膜含有感覺神經末梢,椎骨內部的紅骨髓有造血機能。
脊柱內自上而下有一條管道,容納著脊髓、脊神經和脊膜,這些結構上連於腦、內連於臟腑、外連於皮膚、肌肉、關節,功能的涉及面十分廣泛。脊柱管內外還含有豐富的靜脈叢,與腦、前胸、腹盆腔臟器的靜脈叢直接或間接相互交通,對改善神經組織的營養有積極影響。2.鍛煉脊柱的保健意義因為脊柱有終生造血的功能;有支持人站立起來抗衡引力,維持體態、體位、體形的功能;有保護脊椎、腦、心血管和內臟的功能;有自身運動和對四肢運動的支持傳遞功能,所以說,脊柱的保健運動的外延影響和脊柱自身影響是一個雙向的組合,對促進造血、血液循環、強壯和調理神經系統、增強內臟功能、疏通經絡、堅骨壯筋方面都有積極的意義。
目前,醫學家們經研究表明有70多種疾病與脊柱力學平衡失調有關。這些病涉及人體神經、呼吸、消化、泌尿、內分泌等各個系統,並關聯到婦科、小兒科、眼科、皮膚科、耳鼻喉科等眾多科目。諸如心臟病、腿痛、眼痛、牙痛、糖尿病、月經不調、性功能低下、不育症、血壓異常、心臟神經官能症、膽囊炎、神經性皮炎、支氣管炎、冠心病、聽力障礙、眩暈、腹痛、慢性腹瀉、肩周炎、舌肌麻痹、暈動症、呃逆、腰痛、神經痛、血液病、矮個子等疾病都與脊柱有病變相關。由此,強健脊柱,是從根本上保證身體健康,是21世紀世界范圍內最流行的健身方法。
3.脊柱的保健方式1.避免脊柱受損盡量避免脊柱的外傷性損傷,如:摔傷、撞傷、砸傷;還應避免對脊柱過度過大的牽拉、扭轉或對脊柱的無戒備的突然刺激;還應避免超負荷的彎腰提重物,肩挑、舉重;還應避免長期的睡、坐、站、行時的姿態不端。更應留心飲食全面平衡以增強對脊柱的營養。
2.合理的姿勢(1)睡姿:盡量睡硬板床,床上鋪得不宜過分松軟;枕頭高低要適宜,不可過高,過高容易使頸椎受損。睡時身體要自然稍屈的側卧,盡可能保持脊柱的自然生理彎曲的姿勢。
(2)坐姿:坐於凳子或椅子上,兩腳踏地自然分開,兩腿的膝部不應分開過大,大體仍要保持胸挺、頸直、頭正。伏案寫字、讀書時,也應保持脊柱的正直,不要肩偏向一側,更不要彎腰、低頭伏在桌面上。
(3)站姿:兩腿自然伸直,兩膝微曲,兩腳分開如肩寬,背要挺直、頭要正,下頦內收,胸向前挺,兩肩後引,收小腹,腿部略微向後突,面帶笑容,全身放鬆。凡有正確站立姿勢的人,不僅有利於脊柱的良好保持,也顯得一個人端莊、挺拔瀟灑很有氣質。一旦建立起正確的站立姿勢,就要持之以恆使之成為一種習慣。
(4)走路姿勢:凡能保持正確站立姿勢的人,走起路來姿勢就容易正確。走路邁腳時,上體仍要保持與站立時相同的姿勢,重心平穩前移要始終保持在自體縱軸線上,不要左右搖擺,也不要前爬後仰。兩手臂的前後擺動,要自然、均勻、擺臂的幅度也不宜太大。
(5)跑步姿勢:健身跑時,身體不能再像走路時那樣挺直,而要求上體稍微前傾,足部落地時以前掌先著地或全腳掌著地,膝關節和踝關節應有一定彈力作用。兩腳交替向前跑動時,身體不要左右擺動。兩腳蹬地用力大小要均衡,兩臂自然彎屈,前後擺動幅度要適當自然。
3.脊柱的保健運動(1)頸部運動:頸部運動可使頸椎得到保健,預防頸椎疾病。頸部運動包括頭前屈,頭向前伸屈;頭後仰,頭向後仰,雙目視天;頭左擺,頭向左肩部彎曲;頭右擺,頭向右肩部彎曲;頭左前伸,頭頸向左前方盡量伸拉伸出;頸項伸長做順時針與逆時針的緩慢旋轉;下頦畫圓,頭頸向前伸,然後做下頦牽動頭頸的順時針與逆時針的畫圓圈的運動;也可常做肩的向上聳起再落下的聳肩運動;常以肩關節為軸做肩的環繞動作,即肩向前、向上、向後的伸展。
(2)胸、腰椎運動:常做胸、腰椎運動,可使胸、腰椎得到保健。胸、腰椎的運動方式很多,最常用的運動包括使腰前彎後仰,前彎時盡量不屈膝;使手指著地,後仰時盡力而為;左右側彎,一手叉腰,一手上舉,向叉腰方向使腰盡量側彎,左右交替進行練習;腰部旋轉,雙手叉腰自然放鬆站立,以腰為軸擺動臀部做順時針與逆時針方向的交替旋腰運動;擺腰運動,自然站立,左右擺動雙手,帶動臀部的左右擺動,使腰也隨手與臀的運動做左右的擺動;扭腰運動,兩手平舉後腰下彎,隨之讓左手向下,手指觸及右腳,右手上舉,頭扭動,眼看右手,復原後,做反方向運動。
古今鍛煉脊柱的方式很多,如印度的瑜伽法;傳統的易筋經、五禽戲;現代的爬行法;反向行走法、倒立法等都是鍛煉脊柱的好辦法。
脊柱保健運動時應留心方法。脊柱的運動保健,一定要因人而異、持之以恆、循序漸進地進行,切不可急於求成,用力過猛。動作要有緊有松,緊與松的節奏一定要均衡,而且要與呼吸配合得協調一致。每次運動嚴禁在飯後進行。
十、關節的保健訓練1.關節保健訓練的意義人們之所以容易患上關節病,是因為關節本身是血液供給的薄弱部位。關節處的軟骨部分並不直接參與血液循環,而是通過肌肉運動時發生的壓力和吸力來供血。因此,缺乏足夠的關節運動就不能充分實現關節處血液的供給和廢物的清除與排泄,也不能增強關節部位的免疫力,關節還會慢慢被自身紊亂的免疫力量所破壞,這就是所謂的自身免疫病。因此,預防關節部位的病變的最佳良方就是常做適當的大小關節的保健運動。關節的保健運動還會反作用於機體各臟器與各系統的保健。下面就淺述身體的大關節與小關節保健訓練。
2.大關節講練機體的大關節包括上肢部位的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下部部位有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這些大關節的保健除應避免提重物、擔重擔及各種外傷外,還應做到各種運動訓練的平衡進行,以促使上下肢大關節都能得到充分的屈伸、拉伸、旋轉、扭動活動,使大關節的正常運轉得到保證。
3.小關節訓練因為小關節是全身的末梢部位,有些運動項目並不能帶動小關節的活動,故宜專門進行。小關節包括指關節與趾關節。
1.指關節運動因為手指處於上肢末端,倘若指關節處血流不暢,不僅會影響指關節的健康,還會影響心臟輸出血液不能順利迴流,從而使包括大腦在內的全身血液循環受影響。所以手指運動不僅可預防指關節病,還可對心臟、大腦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對預防心臟血管病、老年性痴呆症有良好的作用。其方法如下:
(1)雙手十指交叉用力相握、相揉,使指部關節、肌肉受到活動與刺激,可持續做幾分鍾。
(2)雙手十指指肚相對接,然後稍用力做十指的相抵彎曲運動,可做數十次。
(3)用雙手的拇指肚分別一個一個的彈刮其餘四個指甲蓋,然後用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的指肚分別彈刮拇指指甲蓋,各彈30~50次。
(4)雙手常做握拳伸展運動,方法是先用力握拳,然後再展開,這樣一握一松地進行幾分鍾。
(5)也可經常手握健身球、握力器等健身器材做手指的保健運動。
2.趾關節運動腳趾位於下肢的末端,離心臟最遠,現代醫學與中醫的經絡學都認為腳趾與人的心臟、組織有密切的聯系。常做腳趾運動,除可增強趾關節的健康外,還能夠促進全身血脈暢通,舒經活絡、強化內臟功能,促進淋巴液的分泌,提高免疫功能。腳趾運動方法如下:
(1)轉動腳趾法:取坐姿,一腿伸直,另一腿膝蓋向上曲起來,然後用手抓住曲起之腿的腳趾,先順時針方向把每個腳趾轉動10多次,再逆時針方向把每個腳趾再轉動10多次。兩腿交替進行,轉動時要讓腳趾伸直,不可彎曲。轉動完腳趾後也可用同樣的方法把腳脖子轉動。
(2)十趾抓地法:站立、坐、卧時,讓腳趾稍用力向下作抓地狀,然後放鬆復原,這樣一抓一放為一次,可做數十次。
(3)十趾踮腳法:取站立姿勢,腳跟抬起,腳面盡量綳直,用腳趾撐地,此動作停留三秒鍾左右放下,休息三秒鍾左右再踮起,反復做數十次。
7、脊椎病日常生活注意哪些?
1、注意休息,勞逸結合
頸椎病患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應當注意保持良好的休息和睡眠,長期的出於某一種狀態和姿勢,會導致頸部的酸痛從而誘發頸椎病,因此頸椎病的預防應該注意從日常生活習慣做起,平時患者們要注意適當的休息,尤其是在長時間的久坐之後應當起身活動一下身體。
2、避免長時間吹空調
潮濕寒冷的空氣對頸椎病的康復沒有任何幫助,甚至會導致病情的加重,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頸椎病患者應當注意嚴格避免潮濕寒冷的環境,避免長時間吹空調,隨天氣的變化添減衣服。
3、工作之餘應適當鍛煉
在工作之餘適當的進行運動鍛煉也是頸椎病患者們需要注意的事項,在工作之餘加強頸部肌肉的運動鍛煉,可以適當做頭、上肢的前屈、後伸及旋轉運動,這樣既可以防止疲勞,又可以使頸部肌肉得到鍛煉。可以做頸部保健操來使頸部肌肉得到放鬆。
4、頸椎病患者應當避免重體力勞動、提取重物等
平常應當注意保護頸部,防止其受傷。上肢應該避免提取重物, 當上肢提重物時,力量可以經過懸吊上肢的肌肉傳遞到頸椎,從而使頸椎受到牽拉,增加了頸椎之間的相互壓力。頸椎病患者在參加重體力勞動後症狀有可能會加重。
5、要改善坐姿,糾正不良姿勢。看電視、看書、學習的時候要保持舒服的姿勢。
6、避免風寒潮濕。午夜或凌晨,注意別受風寒吹襲。因為風寒會使局部血管收縮,血流降低,有礙組織的代謝和廢物清除,潮濕阻礙皮膚蒸發。夏季如果開空調的話溫度不宜過低,溫度最好保持在26度左右。冬季注意頸部的保暖,出門要帶圍巾、帽子。
7、避免和減少急性損傷,駕車時不要緊急剎車等。在乘坐交通工具是特別要注意猛地啟動或者剎車帶來的慣性。
8、積極治療局部感染和其他疾病。
9、自我保健,取坐位或雙手叉腰站立位,然後做頭頸部前後屈伸、左右側屈各1次,再向左前方、右前方、左後方、右後方側屈各1次,呈「米」字形復式運動,還可做左右旋轉及環旋運動。搖動時速度宜緩慢,幅度不宜太大。若在搖動過程中出現頭暈、身體不適,則說明搖動的速度過快或幅度過大。
10、當長時間近距離看物,尤其是處於低頭狀態者,既影響頸椎,又易引起視力疲勞,甚至誘發屈光不正。因此,每當伏案過久後,應抬頭向遠方眺望半分鍾左右。這樣既可消除疲勞感,又有利於頸椎的保健。
11、長期壓抑感情,遇事不外露,多愁善感的人易患神經衰弱,神經衰弱會影響骨關節及肌肉休息,長此以往,頸肩部容易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