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分為哪幾種啊
三種。骨是一種器官。按其在體內的部位可分為軀干骨、顱骨和四肢骨。
軀干骨指,人體軀干骨,包括24塊椎骨、1塊骶骨、1塊尾骨、1塊胸骨和12對肋共51塊,借骨連結構成脊柱和胸廓。
顱骨(skull)位於脊柱上方,由23塊形狀和大小不同的扁骨和不規則骨組成(中耳的3對聽小骨未計入)。除下頜骨及舌骨外,其餘各骨彼此借縫或軟骨牢固連結,起著保護和支持腦、感覺器官以及消化器和呼吸器的起始部分的作用。
四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由與軀干相連的肢帶骨和自由活動的游離肢骨組成。
(1)脊柱骨分類擴展資料
骨是體內最堅硬的組織,能承受很大的壓力和張力,並富有彈性。骨的這種物理特性不僅取決於骨的形態和內部結構,還與骨的化學成分有密切關系。骨由有機物和無機物構成,有機物決定其彈性,無機物決定其硬度。有機物的主要成分有膠原纖維、骨粘蛋白和硫酸軟骨素。
如用稀鹽酸脫去骨中的無機物,則骨變得柔軟而易彎曲。骨中的無機物又稱骨鹽,主要成分有磷酸鈣和碳酸鈣等,它們以羥磷灰石和無定形的膠體磷酸鈣等形式分布於有機物中。如將骨煅燒除去有機物,則骨發脆易碎。骨中的有機物與無機物的含量比例不是一成不變的。
成年人骨含有2/3的無機物和1/3的有機物,幼年時有機物含量高,而老年人則相反,易發生骨折。妊娠和泌乳婦女,由於胎兒發育和泌乳的需要,在食物調配不當時,易發生軟骨病。為了預防軟骨症,應注意食物的調配。
2、脊柱骨折有哪幾種類型
脊柱脊髓傷的傷情嚴重復雜,在工礦、交通事故,戰時及自然災害情況下均可發生。不僅可危及生命,且常合並嚴重的的並發症,處理上難度大,預後差。 呢?脊柱骨折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根據受傷時暴力作用的方向可分為:屈曲型、伸直型、屈曲旋轉型和垂直壓縮型。 2.根據骨折後的穩定性,可分為:穩定型和不穩定型。 3.Armstrong-Denis分類:是目前國內外通用的分類。共分為:壓縮骨折、爆裂骨折、後柱斷裂、骨折脫位、旋轉損傷、壓縮骨摺合並後柱斷裂、爆裂骨摺合並後柱斷裂。 4.按部位分類:可分為頸椎、胸椎、腰椎骨折或脫位。按椎骨解剖部位又可分為椎體、椎弓、椎板、橫突、棘突骨折等。 5.外傷性無骨折脫位型脊髓損傷。多發生於兒童和中老年患者,特點是影像學檢查無骨折脫位。 脊柱骨折有哪些症狀呢? 病人感受傷局部疼痛,頸部活動障礙,腰背部肌肉痙攣,不能翻身起立。骨折局部可有局限性後突畸形。 由於腹膜後血腫對植物神經刺激,腸蠕動減慢,常出現腹脹、腹痛等症狀,有時需與腹腔臟器損傷相鑒別。 朋友們,脊柱損傷後一定要及時到正規醫院做X線檢查,以確定受傷程度、是否骨折等,這對治療康復有重要的意義。
3、脊椎骨是指哪裡?
人體後部正中從頭顱以下至臀部尾骨止,可觸及到脊椎的棘突。
4、人體骨骼具體分類
骨骼中所包含的組織: 1.結締組織 硬骨、軟骨、纖維性結締組織、血管、血液。 人體骨骼系統
2.神經組織 @骨骼的功用 支持、保護、運動、造血〈紅骨髓〉、儲存脂質 〈黃骨髓〉及礦物質。 @骨骼的種類: 長骨、短骨、扁平骨、不規則骨、圓骨〈種子骨〉 1.長骨----肱骨、股骨〈長比寬=非常大〉 2.短骨----腕骨〈長比寬=非常小,近似立方形〉 3.扁平骨----肩胛骨〈板狀〉 4.不規則骨----脊柱骨 5.圓骨〈籽骨〉----臏骨〈通常很小,位於關節內層〉 骨的結構
編輯本段骨骼的大體解剖
中軸骨骼、四肢骨骼 中軸骨骼--頭骨---顱頂骨----額骨、頂骨、枕骨、顳骨、蝶骨、篩骨。 顏面骨----上顎骨、下顎骨、顴骨、鼻骨、齶骨、 涙骨、犁骨、下鼻甲。 ---舌骨(1) ---聽小骨(6) --胸骨
編輯本段各部特點
1.枕骨 (1)由項平面的鱗部不成對部份:成對的外側質塊和不成對的 枕骨
基底部組成。 (2)枕骨大孔為顱腔和脊椎管之交通所在。 (3)舌下神經管。 2. 顳骨 外側只看到鱗狀部。顴骨的顳突+顳骨的顴突=形成下頷枝部 的關節(顳顎關節)及顴骨弓 3. 蝶骨 大翼小翼之間是一三角形裂縫稱眶上裂,有動眼神經(3)、 滑車神經(4)、外展神經(6)及三叉神經的眼支(第一支)通過。 大翼上有三孔,由上而下分別為:圓孔(三叉第二支通過)、 卵圓孔(三叉第三支通過)、棘孔。 4. 篩骨 (1)可區分為外側質塊、垂直板及篩板。 (2)由篩板向上的一三角形突起稱為雞冠,為腦膜附著點。 5. 上顎骨 上顎骨及蝶骨間有一裂縫稱眶下裂 6. 下顎骨 (1)髁狀突和顳骨的下顎窩及關節結節形成關節,稱為顳顎關節(可動)。 (2)下顎舌骨線為下顎舌骨肌起始。 胸骨
(3)頭骨中唯一可動。 7. 胸骨 胸骨柄、胸骨體、劍突。 足弓
椎骨
編輯本段骨骼作用
(1) 支持作用:人體不同的骨骼通過關節、肌肉、韌帶等組織連成一個整體,對身體起支撐作用。假如人類沒有骨骼,那隻能是癱在地上的一堆軟組織,不可能站立,更不能能行走。 (2) 保護作用:人類的骨骼如同一人個框架,保護著人體重要的臟器,使其盡可能的避免外力的「干撓」和損傷。例如顱骨保護著大腦組織,脊柱和肋骨保護著心臟、肺,骨盆骨骼保護著膀胱、子宮等。沒有骨骼的保護,外來的沖擊、打擊很容易使內臟器官受損傷。 (3) 運動功能:骨骼與肌肉、肌腱、韌帶等組織協同,共同完成人的運動功能。骨骼提供運動必須的支撐,肌肉、肌腱提供運動的動力,韌帶的作用是保持骨骼的穩定性,使運動得以連續的進行下去。所以,我們說骨骼是運動的基礎。 (4) 代謝功能:骨骼與人體的代謝關系十分密切。骨骼中含有大量的鈣、磷及其他有機物和無機物,是體內無機鹽代謝的參與者和調節者。骨骼還參與人體內分泌的調節,影響體內激素的分泌和代謝。骨骼還與體內電解質平衡有關。 造血功能:骨骼的造血功能主要表現在人的幼年時期,骨髓腔內含有大量的造血細胞,這些細胞參與血液的形成。人到成年後,部分松質骨內仍存在具有造血功能的紅骨髓
5、人體脊椎骨
頸椎棘突短而分叉,近水平位
胸椎棘突細長,向後下方傾斜
腰椎棘突呈板狀平伸向後
頸部後方有個隆突,是第7頸椎,作為區分頸椎和腰椎的體表標志.
具體的就得解剖了,不可能從體表判斷出來.
6、人體一共有多少脊椎骨?
人體一共有33塊脊椎骨。
椎骨(vertebrae)又稱脊柱骨(backbone),有33塊,根據它們在人體的位置可分為7塊頸椎,12塊胸椎,5塊腰椎,5塊骶椎和4塊尾椎。在成年人5塊骶椎癒合成一塊骶骨,4塊尾椎癒合成一塊尾骨。
(6)脊柱骨分類擴展資料:
典型的椎骨主要包括四部分:
(1)椎體,短圓柱形,上下兩面澀,接椎間纖綿軟骨,體的中份稍細,是支持體重的主要部分。
(2)椎弓,與椎體連接的部分叫椎弓根,有神經橫過形成上下切跡,兩椎骨上下切跡對在一起即成椎間孔。椎弓背側稱椎板。椎弓與椎板相合成的孔稱椎孔,所有椎孔連成椎管,內容脊髓。具有保護脊髓的作用。
(3)棘突和橫突,椎弓向後下方突出一個棘突。從椎弓根與椎板連接處向兩側伸出兩個橫突,用以附著肌肉。
(4)關節突,起於椎弓的上方和下方,鄰近的上下二關節突相接成關節,構成一條縱貫身體的脊柱。其決定運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