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脊柱側彎怎樣鍛煉
2、屈,伸,側屈,迴旋脊柱的肌主要有哪些
使脊柱(軀乾和頸部)前屈的肌主要有:胸鎖乳突肌、斜角肌、頸長肌、頭長肌、腹直肌、腹內斜肌、腹外斜肌、腰方肌、腰大肌等。
使脊柱後伸的肌主要有:斜方肌、上後鋸肌、下後鋸肌、頭夾肌、頸夾肌、骶棘肌、橫突棘肌、背短肌等。
使脊柱側屈的肌有:肩胛提肌、腰方肌、肋間肌、橫突間肌等。
與脊柱旋轉有關的肌有:胸鎖乳突肌、斜方肌上部、斜角肌、腹內斜肌、腹外斜肌、夾肌、髂肋肌、脊柱固有的迴旋肌、髂腰肌等。
(2)全脊柱側屈擴展資料:
骨骼肌是運動系統的動力部分,分為白、紅肌纖維,白肌依靠快速化學反應迅速收縮或者拉伸,紅肌則依靠持續供氧運動。在神經系統的支配下,骨骼肌收縮中,牽引骨產生運動。
人體骨骼肌共有600餘塊,分布廣,約占體重的40%,每塊骨骼肌不論大小如何,都具有一定的形態、結構、位置和輔助裝置,並有豐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分布,受一定的神經支配。因此,每塊骨骼肌都可以看作是一個器官。
頭肌可分為面肌(表情肌)和咀嚼肌兩部分。軀干肌可分為背肌、胸肌、腹肌和膈肌。下肢肌按所在部位分為髖(kuan)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均比上肢肌粗壯,這與支持體重、維持直立及行走有關。上肢肌按所在部位分為:肩肌、臂肌、前臂肌、手肌、頸肌。
3、年紀輕輕就脊柱側彎,這是什麼而原因造成的?
在這個社會越來越多的人身體處於一個亞健康狀態,不管是什麼年齡段。比如到小學教室,我們會看到很多孩子戴著眼鏡,這就是一個亞健康的狀態。
除了小學生這個年齡階段還有其他的年齡段,特別是三十歲左右的一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按理說他們的身體應該處於最鼎盛的時期,可是就是這個年齡段,會有很多的年輕人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面猝死。
我們今天的問題主要是說年紀輕輕脊柱就側彎。我認為在沒有病的情況下脊柱側彎一般跟自己平常的習慣有關。特別是學生,在學生時代一些不好的習慣會給自己的身體帶來很大的問題。
在年紀很小的時候由於骨骼還沒有發育好,這樣就造成骨骼很容易變形。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學生背有些駝,還有一些情況就像問題中的這個年輕人一樣脊柱側彎。
對於脊柱側彎這是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所以在學校上課的時候學生一定要糾正自己的坐姿。不然從很小的時候自己的骨骼就發生了變化,等到長大骨骼長好的時候再去糾正,就比較麻煩了。
除了平時不好的坐姿習慣導致脊柱側彎,還有就是一些病理引起的了。可能由於代謝疾病導致自己出現了一些骨骼方面的疾病。比如說骨軟骨病,還有軟骨發育異常等一些情況。
還有一個病理原因就是異物的出現導致脊柱側彎,這些病理狀態有腫瘤壓迫,炎症等一些情況,如果在發育過程中出現這些就會導致發育不正常,可能引起脊柱側彎。
4、使脊柱側屈的肌肉包括哪些
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內斜肌、背闊肌、下後鋸肌、前鋸肌
脊柱側曲牽連到很多部位的肌肉,需要各部位肌肉協調才能完成!
大部分吧分布在腰腹背部!!
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5、脊柱側彎如何鍛煉矯正
脊柱側彎是一種脊柱的三維畸形,包括冠狀面、矢狀面和水平面上的序列異常。使患者在外觀上呈現軀干向側方的傾斜,整個脊柱呈S形或C形,同時還常常伴有脊柱的扭曲和旋轉。常用的矯正方法是側彎舉、單臂上提、側卧舉腿和引體向上。
脊柱側彎常見於少年,部分原因歸結於不良的坐姿,如身體長期呈扭曲姿勢。脊柱側彎可能引發脊椎病、頸項肌痙攣等疾病,影響心肺功能,以致影響發育等。因此當發現脊椎側彎的時候就要積極進行矯正,這樣才能減少脊柱側彎對於自身的危害。
(5)全脊柱側屈擴展資料:
注意事項:
1、脊柱側彎的用戶最應該注意的就是在近期都不要進行太重體力的活,以免給脊柱側彎的患處帶來壓力,還有就是禁止進行一些太過於激烈的運動,都是對於脊柱側彎的恢復十分不利的。
2、 其次用戶在進行脊柱側彎的治療中,也要注意一些日常的飲食健康,這段恢復脊柱側彎的期間少吃一些刺激性的辣椒或者是花椒等,多吃一些有助於脊柱側彎的食物,比如說是瓜果類等。
3、進行脊柱側彎的治療中,患者要定期到醫院接受檢查,定期檢查有助於了解脊柱側彎的具體恢復情況,幫助用戶及時調整或者是對治療方案的改善,積極促進脊柱側彎的治癒。
6、輕度脊柱側彎
不是什麼很嚴重的病,其實這樣的人很多。
介紹一下矯正鍛煉方法:
造成特發性脊柱側彎的主要原因是:因重力不均,影響脊柱兩側肌肉的發展不平衡而形成脊柱側彎(也稱脊柱側凸)畸形。自我矯正的訓練方法是:
一、俯卧向前伸單臂:
在墊子上俯卧挺身,使脊柱側彎的另一例手全力前伸,同側手後伸,同時做抬頭挺胸動作。例如胸椎骨有凸者,可做向前伸左臂的動作,俯卧腿和臂同時上舉,俯卧在墊子上,用脊柱側彎的另一側手和同側腳,同時做挺身和上舉的動作。重復20~30次,共練習4組。
二、體轉動作:
兩腳開立,扭轉軀干,做向胸椎曲凸的同方向的體轉運動。完成一次體轉後,兩臂輕置體側,再重復上述動作(不要做另一方向的體轉動作),在動作過程中強調雙腿伸直,不要移動雙腳,以免減低練習效果。重復20~30次,共練習4組。
三、單臂外振動作:
身體直立,兩腳開立與肩同寬,彎側臂伸直空手用力向體外側振舉到極限,用力放下到體前內側極限,做30~50次。接著手持重物(2.5~5公斤)重復練15~20次,共做4組。
四、持棒向側上方擺動伸展:
俯卧在墊子上,兩手寬於肩距,持棍棒或繩子或毛巾,抬起胸部挺腹,彎曲胸椎曲凸面的另一側手臂,伸直同側面的手臂用力向側凸面使勁做擺振式體側動作,並同時使上體和兩臂盡力向上抬起。如持繩子和毛巾,務必綳緊,不讓其放鬆下沉。重復20~30次,共練習4組。
五、肋木是垂移握把:
面對助木,直臂攀握懸垂身體,然後徐徐向左或向右擺動腰腿,同時順勢移動攀握肋木的雙手。重復練習,不計次數。
六、手扶肋木體側屈:
身體正側面對肋木下站立,用胸椎側凸面方向的手扶持肋木下檔。另一側的手攀握在頭頂上的肋木側,然後向反肋木方面不斷作體側屈運動,必須抬頭、挺胸,收腹,上體不能前傾。重復用30~50次,共練習4組。
七、懸垂體側擺:
正面雙手握單杠或肋木。兩腿並攏,向左右側擺,以使「S」形的脊柱逐漸伸直。重復30~50次,共練習4組。
八、單杠單臂懸垂運動:
凹側臂手握單杠懸垂20~30秒鍾,跳下休息1分鍾,重復練習6~8次。
九、單臂拉引橡皮筋:
身體直立,兩腳與肩同寬,手握橡皮筋一端(另一端掛在固定物上),凹側臂側平舉,用力向身體另一側拉引,重復30~50次,共練習4組。
十、單臂上舉啞鈴運動:
身體直立,兩只腳與肩同寬,凹側手持啞鈴(10~15公斤),向上舉起時伸直臂,放下時屈肘,啞鈴位於肩側停止為1次,自然呼吸,重復10~15次,共練習4組。
〔說明〕採用上述矯正訓練方法,在於重點加強脊柱較弱一側的肌肉力量,逐漸把側凸的脊柱拉直。同時,還要注意經常保持較好的動作姿勢,從而達到矯正側彎的目的。
7、脊柱側彎怎麼鍛煉 8種鍛煉方法恢復脊柱側彎
脊柱側凸的治療可分為兩大類,即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常見的非手術治療方法包括理療、體操療法、石膏、支具等,但最主要和最可靠的方法是支具治療。
脊椎側鍛煉方法: 俯卧向前伸一隻手臂。在床上趴著挺直身體,用脊柱側彎的另一隻手使勁前前伸,同一側的手後伸,並且做抬頭挺胸的動作。體轉動作。兩腳分開站立,轉動身體軀干,向胸椎曲凸的相同方向的做體轉運動。做完一次體轉動作後,兩只手輕輕的放在體側,再重復做此動作,在做的時候兩條腿要伸直,雙腳不能移動,避免影響練習效果。
一隻手臂外振動作,身體豎直站立,兩只腳岔開,和肩一邊寬,彎側臂伸直,空手用力向身體的外側使勁舉起,再使勁放到身體的前內側,反復練習。 手裡拿著東西向側上方擺動伸展。趴在墊子上,兩手比肩寬,手裡拿著東西,抬起胸部並挺起腹部,使胸椎曲凸面的另一側胳膊彎曲,同一側的手臂伸直使勁向側凸面用力。
面對著助木,伸直手臂握緊使身體倒立,慢慢向左右擺動腰和腿,並且移動抓緊肋木的雙手,反復練習。正面雙手握緊單杠,兩條腿並攏向左右兩側擺動,使S形的脊柱逐漸伸直,反復練習30到50次。凹側臂手握著單杠倒立20到30秒鍾。
一隻胳膊拉橡皮筋,身體豎直站立,兩只腳岔開,和肩一邊寬,手抓著橡皮筋一端,另一端掛在固定物上,凹側臂像側面平舉,使勁向身體的另一側拉引。一隻胳膊上舉啞鈴,身體豎直站立,兩只腳岔開,和肩一邊寬,凹側手拿著啞鈴,向上舉起的時候伸直手臂,放下的時候屈肘,啞鈴到肩的側面時候停止。
脊柱側凸俗稱脊柱側彎,它是一種脊柱的三維畸形,包括冠狀位、矢狀位和軸位上的序列異常。正常人的脊柱從後面看應該是一條直線,並且軀干兩側對稱。如果從正面看有雙肩不等高或後面看到有後背左右不平,就應懷疑「脊柱側凸」。這個時候應拍攝站立位的全脊柱X線片,如果正位X線片顯示脊柱有大於10度的側方彎曲,即可診斷為脊柱側凸。
輕度的脊柱側凸通常沒有明顯的不適,外觀上也看不到明顯的軀體畸形。較重的脊柱側凸則會影響嬰幼兒及青少年的生長發育,使身體變形,嚴重者可以影響心肺功能、甚至累及脊髓,造成癱瘓。輕度的脊柱側凸可以觀察,嚴重者需要手術治療。脊柱側凸是危害青少年和兒童的常見疾病,關鍵是要早發現、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