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常人體脊椎是什麼形狀
人的脊椎是多種多樣的,頸椎\胸椎\腰椎\骶椎\尾椎各不相同,一般包括椎體和椎弓兩部分.如果你問的是脊柱是什麼形狀的話,回答是S形.
2、公務員體檢特殊標准中第13條 肢體(包括脊柱)功能障礙怎麼理解?想考警察!
放心!沒事!那就是個形式,看你胳膊腿好不好使!輕微的側彎只能說你小時沒注意站和做的姿勢,他們又不做X光透視那麼復雜,就脫了衣服看看,你檢查的時候站直了就完事了!
3、人體一共有多少脊椎骨?
人體一共有33塊脊椎骨。
椎骨(vertebrae)又稱脊柱骨(backbone),有33塊,根據它們在人體的位置可分為7塊頸椎,12塊胸椎,5塊腰椎,5塊骶椎和4塊尾椎。在成年人5塊骶椎癒合成一塊骶骨,4塊尾椎癒合成一塊尾骨。
(3)脊柱科查體擴展資料:
典型的椎骨主要包括四部分:
(1)椎體,短圓柱形,上下兩面澀,接椎間纖綿軟骨,體的中份稍細,是支持體重的主要部分。
(2)椎弓,與椎體連接的部分叫椎弓根,有神經橫過形成上下切跡,兩椎骨上下切跡對在一起即成椎間孔。椎弓背側稱椎板。椎弓與椎板相合成的孔稱椎孔,所有椎孔連成椎管,內容脊髓。具有保護脊髓的作用。
(3)棘突和橫突,椎弓向後下方突出一個棘突。從椎弓根與椎板連接處向兩側伸出兩個橫突,用以附著肌肉。
(4)關節突,起於椎弓的上方和下方,鄰近的上下二關節突相接成關節,構成一條縱貫身體的脊柱。其決定運動的方向。
4、人體一共有多少脊椎骨
人體一共有33塊脊椎骨。
椎骨(vertebrae)又稱脊柱骨(backbone),有33塊,根據它們在人體的位置可分為7塊頸椎,12塊胸椎,5塊腰椎,5塊骶椎和4塊尾椎。在成年人5塊骶椎癒合成一塊骶骨,4塊尾椎癒合成一塊尾骨。
根據所在部位不同,椎骨又分頸椎骨,特點是椎體小,椎孔為三角形,棘突短,橫突中央有孔等:胸椎骨,較頸椎大,較腰椎小,其特點是椎體象心形,兩側有關節面接肋骨頭,椎孔較小,棘突長而多斜下,橫突斜向後外側等。
脊椎骨分型
腰椎骨較大,特點是椎體兩側無關節面,橫突向外側,沒有橫突孔及關節面等;骶骨是由五節骶椎骨合成,特點是底向上前與未節腰椎合成骶骨岬,分前、後及外側面。五塊骶椎的分界線為橫嵴,嵴的兩端叫骶前孔,後面正中線有縱嵴,是骶棘脊突聯合而成。
嵴外側有孔叫骶後孔,第五骶椎向尾側伸出兩突起叫骶骨角,接尾骨之尾骨角;尾骨是由四至五節尾椎聯合成的,其特點是沒有椎弓、棘突和椎孔,尾骨角接骶骨。
5、脊柱四肢體格檢查詳細資料?
1.一般檢查及生命體征
(1)准備和清點器械
(2)自我介紹(說明職務、姓名,並進行簡短交談以融洽醫患關系)
(3)觀察發育、營養、面容表情和意識等一般狀態
(4)當受檢者在場時洗手
(5)測量體溫(腋溫,10分鍾)
(6)觸診橈動脈至少30秒
(7)用雙手同時觸診雙側橈動脈,檢查其對稱性
(8)計數呼吸頻率至少30秒
(9)測右上肢血壓二次
2.頭頸部
(10)觀察頭部外形、毛發分布、異常運動等
(11)觸診頭顱
(12)視診雙眼及眉毛
(13)分別檢查左右眼的近視力(用近視力表)
(14)檢查下眼瞼結膜、球結膜和鞏膜
(15)檢查淚囊
(16)翻轉上瞼,檢查上瞼、球結膜和鞏膜
(17)檢查面神經運動功能(皺眉、閉目)
(18)檢查眼球運動(檢查六個方向)
(19)檢查瞳孔直接對光反射
(20)檢查瞳孔間接對光反射
(21)檢查聚合反射
(22)觀察雙側外耳及耳後區
(23)觸診雙側外耳及耳後區
(24)觸診顳頜關節及其運動
(25)分別檢查雙耳聽力(摩擦手指,或用手錶音)
(26)觀察外鼻
(27)觸診外鼻
(28)觀察鼻前庭、鼻中隔
(29)分別檢查左右鼻道通氣狀態
(30)檢查上頜竇,注意腫脹、壓痛、叩痛等
(31)檢查額竇,注意腫脹、壓痛、叩痛等
(32)檢查篩竇,注意壓痛
(33)檢查口唇、牙齒、上齶、舌質和舌苔
(34)藉助壓舌板檢查頰粘膜、牙齒、牙齦、口底
(35)藉助壓舌板檢查口咽部及扁桃體
(36)檢查舌下神經(伸舌)
(37)檢查面神經運動功能(露齒、鼓腮或吹口哨)
(38)檢查三叉神經運動支(觸雙側嚼肌,或以手對抗張口動作)
(39)檢查三叉神經感覺支(上、中、下三支)
(40)暴露頸部
(41)檢查頸部外形和皮膚、頸靜脈充盈和頸動脈搏動情況
(42)檢查頸椎屈曲及左右活動情況
(43)檢查副神經(聳肩及對抗頭部運動)
(44)觸診耳前淋巴結
(45)觸診耳後淋巴結
(46)觸診枕後淋巴結
(47)觸診頜下淋巴結
(48)觸診頦下淋巴結
(49)觸診頸前淋巴結淺組
(50)觸診頸後淋巴結
(51)觸診鎖骨上淋巴結
(52)觸診甲狀軟骨
(53)觸診甲狀腺峽部
(54)觸診甲狀腺側葉
(55)分別觸診左右頸總動脈
(56)觸診氣管位置
(57)聽診頸部(甲狀腺、血管)雜音
3.前側胸部
(58)暴露胸部
(59)觀察胸部外形、對稱性、皮膚和呼吸運動等
(60)觸診左側乳房(四個象限及乳頭)
(61)觸診右側乳房(四個象限及乳頭)
(62)用右手觸診左側腋窩淋巴結
(63)用左手觸診右側腋窩淋巴結
(64)觸診胸壁彈性、有無壓痛
(65)檢查雙側呼吸動度(上、中、下,雙側對比)
(66)檢查有無胸膜摩擦感
(67)檢查雙側觸覺語顫(上、中、下,雙側對比)
(68)叩診雙側肺尖
(69)叩診雙側前胸和側胸(自上而下,由外向內,雙側對比)
(70)聽診雙側肺尖
(71)聽診雙側前胸和側胸(自上而下,由外向內,雙側對比)
(72)檢查雙側語音共振
(73)觀察心尖、心前區搏動,切線方向觀察
(74)觸診心尖搏動(兩步法)
(75)觸診心前區
(76)叩診左側心臟相對濁音界
(77)叩診右側心臟相對濁音界
(78)聽診二尖瓣區(頻率、節律、心音、雜音、摩擦音)
(79)聽診肺動脈瓣區(心音、雜音、摩擦音)
(80)聽診主動脈瓣區(心音、雜音、摩擦音)
(81)聽診主動脈瓣第二聽診區(心音、雜音、摩擦音)
(82)聽診三尖瓣區(心音、雜音、摩擦音)
聽診先用膜式胸件,酌情用鍾式胸件補充
4.背部
(83)請受檢者坐起
(84)充分暴露背部
(85)觀察脊柱、胸廓外形及呼吸運動
(86)檢查胸廓活動度及其對稱性
(87)檢查雙側觸覺語顫
(88)檢查有無胸膜摩擦感
(89)請受檢者雙上肢交叉
(90)叩診雙側後胸部
(91)叩診雙側肺下界
(92)叩診雙側肺下界移動度(肩胛線)
(93)聽診雙側後胸部
(94)聽診有無胸膜摩擦音
(95)檢查雙側語音共振
(96)觸診脊柱有無畸形、壓痛
(97)直接叩診法檢查脊椎有無叩擊痛
(98)檢查雙側肋脊點和肋腰點有無壓痛
(99)直接雙側肋脊角有無叩擊痛
5.腹部
(100)正確暴露腹部
(101)請受檢者屈膝、放鬆腹肌、雙上肢置於軀干兩側,平靜呼吸
(102)觀察腹部外形、對稱性、皮膚、臍及腹式呼吸等
(103)聽診腸鳴音至少1分鍾
(104)聽診腹部有無血管雜音
(105)叩診全腹
(106)叩診肝上界
(107)叩診肝下界
(108)檢查肝臟有無叩擊痛
(109)檢查移動性濁音(經臍平面先左後右)
(110)淺觸診全腹部(自左下腹開始、逆時針觸診至臍部結束)
(111)深觸診全腹部(自左下腹開始、逆時針觸診至臍部結束)
(112)在右鎖骨中線上單手法觸診肝臟
(113)在右鎖骨中線上雙手法觸診肝臟
(114)在前正中線上雙手法觸診肝臟
(115)檢查肝頸靜脈迴流徵
(116)檢查膽囊點有無觸痛
(117)雙手法觸診脾臟
(118)如未能觸及脾臟,囑受檢者右側卧位,再觸診脾臟
(119)雙手法觸診雙側腎臟
(120)檢查腹部觸覺(或痛覺)
(121)檢查腹壁反射
6.上肢
(122)正確暴露上肢
(123)觀察上肢皮膚、關節等
(124)觀察雙手及指甲
(125)觸診指間關節和掌指關節
(126)檢查指間關節運動
(127)檢查上肢遠端肌力
(128)觸診腕關節
(129)檢查腕關節運動
(130)觸診雙肘鷹嘴和肱骨髁狀突
(131)觸診滑車上淋巴結
(132)檢查肘關節運動
(133)檢查屈肘、伸肘的肌力
(134)暴露肩部
(135)視診肩部外形
(136)觸診肩關節及其周圍
(137)檢查肩關節運動
(138)檢查上肢觸覺(或痛覺)
(139)檢查肱二頭肌反射
(140)檢查肱三頭肌反射
(141)檢查橈骨膜反射
(142)檢查Hoffmann征
7.下肢
(143)正確暴露下肢
(144)觀察雙下肢皮膚、外形等
(145)觸診腹股溝區有無腫塊、疝等
(146)觸診腹股溝淋巴結橫組
(147)觸診腹股溝淋巴結縱組
(148)觸診股動脈搏動
(149)檢查髖關節屈曲、內旋、外旋運動
(150)檢查雙下肢近端肌力(屈髖)
(151)觸診膝關節和浮髕試驗
(152)檢查膝關節屈曲運動
(153)檢查髕陣攣
(154)觸診踝關節及跟腱
(155)檢查有無凹陷性水腫
(156)觸診雙足背動脈
(157)檢查踝關節背屈、跖屈活動
(158)檢查雙足背屈、跖屈肌力
(159)檢查踝關節內翻、外翻運動
(160)檢查屈趾、伸趾運動
(161)檢查下肢觸覺(或痛覺)
(162)檢查膝腱反射
(163)檢查跟腱反射
(164)檢查Babinski征
(165)檢查Chaddock征
(166)檢查Oppenheim征
(167)檢查Gordon征
(168)檢查Kernig征
(169)檢查Brudzinski征
(170)檢查Lasegue征
(171)檢查踝陣攣
8.肛門直腸(僅必要時檢查)
(172)囑受檢者左側卧位,右腿屈曲
(173)觀察肛門、肛周、會蔭區
(174)戴上手套,食指塗以潤滑劑行直腸指檢
(175)觀察指套是否有分泌物
9.外生殖器檢查(僅必要時檢查)
(176)解釋檢查必要性,消除顧慮,保護隱私
(177)確認膀胱已排空,受檢者仰卧位
男性:
(178)視診蔭毛、蔭莖、冠狀溝、龜頭、包皮
(179)視診尿道外口
(180)視診蔭囊,必要時作提睾反射
(181)觸診雙側睾丸、附睾、精索
女性:
(178)視診蔭毛、蔭阜、大小蔭唇、蔭蒂
(179)視診尿道口及蔭道口
(180)觸診蔭埠、大小蔭唇
(181)觸診尿道旁腺、巴氏腺
10.共濟運動、步態與腰椎運動
(182)請受檢者站立
(183)指鼻試驗(睜眼、閉眼)
(184)檢查雙手快速輪替動作
(185)檢查Romberg征(閉目難立征)
(186)觀察步態
(187)檢查屈腰運動
(188)檢查伸腰運動
(189)檢查腰椎側彎運動
(190)檢查腰椎旋轉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