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體一共有多少脊椎骨
人體一共有33塊脊椎骨。
椎骨(vertebrae)又稱脊柱骨(backbone),有33塊,根據它們在人體的位置可分為7塊頸椎,12塊胸椎,5塊腰椎,5塊骶椎和4塊尾椎。在成年人5塊骶椎癒合成一塊骶骨,4塊尾椎癒合成一塊尾骨。
根據所在部位不同,椎骨又分頸椎骨,特點是椎體小,椎孔為三角形,棘突短,橫突中央有孔等:胸椎骨,較頸椎大,較腰椎小,其特點是椎體象心形,兩側有關節面接肋骨頭,椎孔較小,棘突長而多斜下,橫突斜向後外側等。
脊椎骨分型
腰椎骨較大,特點是椎體兩側無關節面,橫突向外側,沒有橫突孔及關節面等;骶骨是由五節骶椎骨合成,特點是底向上前與未節腰椎合成骶骨岬,分前、後及外側面。五塊骶椎的分界線為橫嵴,嵴的兩端叫骶前孔,後面正中線有縱嵴,是骶棘脊突聯合而成。
嵴外側有孔叫骶後孔,第五骶椎向尾側伸出兩突起叫骶骨角,接尾骨之尾骨角;尾骨是由四至五節尾椎聯合成的,其特點是沒有椎弓、棘突和椎孔,尾骨角接骶骨。
2、人體脊柱的分段方法和表示的方法?
第七頸錐棘突特別長,胸骨角平面平對第四胸椎,頸胸腰骶分別用英文字母表示為 C T L S
3、人體脊柱的腰椎胸椎和頸椎每段的長度有尺寸嗎?
高個子,矮個子,尺寸不一樣。頸椎7,胸椎12,腰椎5,還有尾骨。人體同身寸法,個人用自己手掌去測量。
4、運動脊柱腰段的肌肉有哪些?
樓主你好;
一個完全的健身方案應當包含吃(飲食),練(訓練),睡(睡眠)三個方面,而練則由心肺,力量,柔韌三個主要部分組成。有鑒於此,本人給出的訓練計劃是:開始時用5-10分鍾有氧熱身,最後用5-10分鍾拉伸放鬆,中間是40-50分鍾的力量訓練。
力量訓練主要有:
1)背部:引體向上(頸前下拉)
2)胸部:平板卧推(坐姿推胸)
3)腿部:杠鈴深蹲(史密斯蹲)
4)肩部:杠鈴推舉(啞鈴推舉)
5)臂部:杠鈴彎舉(啞鈴彎舉)
6)腹部:仰卧起坐(仰卧舉腿)。訓練備註:訓練一周3次,隔天進行,每次1小時左右,練全身,每個部位一個動作,括弧里的動作備用,一個動作3組,每組8-12次,動作與動作之間間隔2分鍾,組與組之間間隔30-60秒,用力時呼氣,放鬆時吸氣,動作要穩要慢。必須用逐漸增加重量來使肌肉的適應力增大,從而對訓練產生反應。使用自由調節重量的器械進行訓練。這可以使肌肉對器械產生的反抗力起到更好的反應。因為它可以使更多的肌肉都能參與到運動中去。做動作時,無論是舉起還是放下,都要控制好動作,這樣就可以集中用力,避免借力。 飲食方面:少吃多餐,適量多攝入蛋,奶,肉。每日食譜為:適度的蛋白質、較少的脂肪、高含量的碳水化合物。3種主要營養素的比例應為25∶20∶55左右。饅頭、面條、米飯等主食及山芋、燕麥、土豆等的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非常高,可作為首選。蛋白質是肌肉增長最重要的營養源,健美訓練者蛋白質的攝人應以非脂或低脂食品為主,如脫脂牛奶、蛋清、魚、去皮家禽、牛排等。睡眠方面:每天晚上最好睡足8小時,中午若有時間可再午睡30分鍾。對了,訓練時間盡量安排在下午至傍晚時段,因為人體在此時段體力和柔韌性都處最佳狀態。
最後祝您早日健身成功! 增大肌肉塊的14大秘訣:大重量、低次數、多組數、長位移、慢速度、高密度、念動一致、頂峰收縮、持續緊張、組間放鬆、多練大肌群、訓練後進食蛋白質、休息48小時、寧輕勿假。
誰怕誰啊專用,復制必究
5、脊柱的各節段中,哪一段活動度最大
人體脊椎中,活動度最大的節段是 A.頸椎 B.胸椎 C.腰椎D.骶椎 E.尾椎 正確答案及相關解析 正確答案 A 解析 頸椎是脊椎活動度最大的節段。故選A。 ..
6、人體的脊椎一共有幾節
人類脊柱有33塊椎骨(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骨、尾骨共9塊)借韌帶、關節及椎間盤連接而成。
脊柱上端承托顱骨,下聯髖骨,中附肋骨,並作為胸廓、腹腔和盆腔的後壁。脊柱具有支持軀干、保護內臟、保護脊髓和進行運動的功能。脊柱內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條縱行的脊管,內有脊髓(註:脊柱不等於脊椎或脊椎骨,脊柱是由多塊脊椎組成的)。
脊柱除支持和保護功能外,有靈活的運動功能。雖然在相鄰兩椎骨間運動范圍很小,但多數椎骨間的運動累計在一起,就可進行較大幅度的運動,其運動方式包括屈伸、側屈、旋轉和環轉等項。
脊柱各段的運動度不同,這與椎間盤的厚度、椎間關節的方向等制約因素有關。骶部完全不動,胸部運動很少,頸部和腰部則比較靈活。
人在立正姿勢時,通過身體所引的垂直重力線經過頸椎體的後方,在第7頸椎和第1胸椎處通過椎體,經胸椎之前下降,再於胸腰結合部越過椎體,經腰椎後方並穿過第4腰椎至骶骨岬再經骶骨前方、骶髂關節而傳至下肢。脊柱的彎曲,特別是頸曲與腰曲,隨重力的變化而改變其曲度。
(6)脊柱分幾段擴展資料
出生時的椎骨在椎體和兩側椎弓各有一個骨化中心。生後一年,胸、腰椎兩側椎弓完全融合。頸椎第2年初融合。骶骨較晚,約在7~10歲融合,且常融合不良,形成脊柱裂。椎弓與椎體的融合,在頸椎為3歲,胸椎為4~5歲,腰椎6歲,骶椎7歲或更晚。次發骨化中心在青春期才出現。
脊柱的分節和包繞神經管,是一個復雜的演化發育過程,在發育過程中脊椎的發育缺陷可形成半椎、楔椎、蝶椎、融合椎、移行椎,是常見的脊椎畸形之一,更常見的發育障礙是兩側椎弓對合障礙形成的脊柱裂。
較輕的脊柱裂多為腰骶椎骨的後弓沒有合並,但脊神經正常,表麵皮膚正常或僅有小凹,或有色素沉著及毛發,因臨床無症狀,常在X線片中發現,稱隱性脊柱裂;重者可同時有脊神經、脊膜或脊髓的膨出,產生相應的脊神經功能障礙。
在胚胎1~3個月時,脊髓和脊柱的長度一致,在以後的發育過程中,脊柱的生長迅速超過了脊髓,致脊髓末端在椎管內上升。在出生時其末端位於腰3(第3腰椎,下同)水平,至成人末端在腰1下緣,腰2以下的脊膜稱為終絲,仍連於尾骨水平。
隨著這種生長不相稱的結果,腰骶脊神經就從脊髓的發出處,斜行到相應的脊柱節段出椎間孔處,脊髓以下的神經呈馬尾狀,稱為馬尾神經。腰椎穿刺,碘水造影,均在此水平以下進行,以免刺傷脊髓。
7、簡述脊柱環節節段的力學特性
獲得頸部脊柱節段和腰部脊柱節段的生物力學參數,為力學環境中人體脊柱安全性評價及防護系統的設計提供依據。方法分別對6例人體頸部脊柱節段和4例腰部脊柱節段進行壓縮力學實驗,獲得整體節段的壓力和變形關系曲線,通過分析得出整體節段的屈服壓力、屈服變形和剛度等生物力學參數。結果頸椎節段的平均屈服壓力為2267N,平均屈服變形為12.6mm,平均剛度系數為303.07N/mm;腰椎節段的平均屈服壓力為5276N,平均屈服變形為13.25mm,平均剛度系數為633.52N/mm。結論腰部脊柱節段發生屈服破壞時的平均壓力達到頸部脊柱節段的2倍以上,而平均屈服變形相當。
8、三個節段脊柱骨折可以鑒定為幾級傷殘級別
那要看你的脊柱損傷造成了什麼永久傷殘,比如截癱、功能障礙等等。傷殘等級是需要根據傷殘對生活的影響來決定的,如果沒什麼外部症狀,並且在一段時間後恢復,那隻能是輕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