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腰脊椎擠壓性骨折最重的後果會這樣,最輕又怎樣?
不用擔心的,能痊癒的。但千萬不要去隨便手術,不然最嚴重的後果會癱瘓。腰部神經多,很容易損傷的,一般損傷都很難自我復原,相關的可以百度。手術內固定對患者的創傷比骨折本身還大,加重骨頭和局部創傷,容易損傷軟組織,大損氣血,造成諸多後遺症,而且恢復時間長。
如果採取正確的治療,一個多月就能好,半個月就可以下地行走的。所以不用擔心,選擇大於努力!!!!!!!!!!!
建議在找傳統中醫骨科治療。手術只是內固定,不是治療。治療是讓骨折處盡快的長出骨痂,讓骨折快速的癒合。骨折復位固定後,關鍵是用葯促進斷骨在短時間內快速生長癒合,達到徹底康復,這才是治療的重點,而不是靜養吃補品,靠靜養飲食來幫助骨頭生長,作用是非常小的。
要想斷骨快速癒合康復,建議選用傳統中醫治療,中醫治療普通骨折,只需簡單手法復位再用夾板體外固定,之後關鍵是用中葯進行外敷快速接骨,用葯3到5天左右疼痛可以基本消除,腫的現象也會隨之消退,一個月左右骨折就能治癒。如果用葯40-50天左右還不能基本治癒,那要考慮為你治療的醫生能力問題。
斷骨未癒合前間飲食忌吃鯉魚、公雞、酸筍、牛肉、姜、高鈣高蛋白食物等,這是經驗所得。西葯慎用,尤其是含激素的葯物忌用,宜多吃新鮮蔬菜,適量鮮肉,不宜過多活動關節,以免加重損傷。
祝早日康復!
八十歲的老奶奶腰椎骨折都只需要四十天就好了,你女朋友那麼年輕,應該好得更快。但前提是正確的治療。
有什麼可隨時咨詢。祝你女朋友早日康復!!!
2、脊柱斷裂
你好:此病是脊椎骨摺合並脊髓損傷導致截癱,手術的目的是恢復椎管口徑讓神經順利的通過,給神經功能的恢復創造有利的條件但它不能恢復神經,受損麻痹的神經恢復除自身修復外是要靠葯物的促進才能得到最佳的恢復狀態。如本病在有效的治療其內得不到最佳恢復,神經就可能因缺血時間過長而發生萎縮軟化,此時的各種功能恢復就更為困難。故治療恢復的關鍵在於早期。現治療除神經營養葯外可採用中葯增強改善神經受傷局部血液循環,並採用神經再生之葯興奮激活術後尚麻痹休克的神經細胞以支配下肢功能獲得恢復改善。需指導請發磁共震、手術記錄再次聯系。
3、脊椎病的具體表現是怎樣的?
脊柱系統疾病的常見臨床表現為疼痛(包括壓痛點和傳導痛)、脊柱的活動功能障礙和一些相關症象(即脊柱相關疾病的病症)。
4、脊柱側彎是怎樣形成的?有些什麼危害?
脊柱側凸俗稱脊柱側彎,它是一種脊柱的三維畸形,包括冠狀位、矢狀位和軸位上的序列異常。正常人的脊柱從後面看應該是一條直線,並且軀干兩側對稱。如果從正面看有雙肩不等高或後面看到有後背左右不平,就應懷疑「脊柱側凸」。這個時候應拍攝站立位的全脊柱X線片,如果正位X線片顯示脊柱有大於10度的側方彎曲,即可診斷為脊柱側凸。輕度的脊柱側凸通常沒有明顯的不適,外觀上也看不到明顯的軀體畸形。較重的脊柱側凸則會影響嬰幼兒及青少年的生長發育,使身體變形,嚴重者可以影響心肺功能、甚至累及脊髓,造成癱瘓。輕度的脊柱側凸可以觀察,嚴重者需要手術治療。脊柱側凸是危害青少年和兒童的常見疾病,關鍵是要早發現、早治療。
(一)脊柱側凸的早期診斷
早發現、早治療是關鍵,可以防止畸形發展嚴重。脊柱側凸早期表現有:雙肩高低不平,脊柱偏離中線,肩胛骨一高一低,一側胸部出現皺褶皮紋,前彎時雙側背部不對稱。早期發現主要靠父母、學校老師和校醫,簡單的檢查是彎腰試驗:讓患兒脫上衣,雙足立於平地上,立正位。雙手掌對合,置雙手到雙膝之間,逐漸彎腰,檢查者坐於小孩前或後方,雙目平視,觀察患兒雙側背部是否等高,如果發現一側高,表明可能存在側彎伴有椎體旋轉所致的隆凸。如果彎腰試驗陽性,應到醫院及時就診。
(二)影像學檢查
(1)X線片檢查 最為重要,一般藉助X線片就可以區別側凸的原因、分類以及彎度、部位、旋轉、骨齡、代償度等。
常規的X線片應包括站立位的脊柱全長正側位攝片,上端包括下頸椎、下端包括雙側腰骶關節和髂骨翼。其他特殊的X線片包括仰卧位側彎位片,牽引位片等,可以評估脊柱側彎的柔韌性。
(2)CT掃描 可以很好的顯示骨性畸形,尤其是脊柱三維重建CT可以很好顯示先天椎體畸形,還可以做脊髓造影CT掃描,在一些復雜的脊柱畸形中可以很好顯示脊椎與神經關系,有無脊髓畸形,指導手術治療。
(3)磁共振(MRI) 相比脊髓造影是一種無創性檢查,它的軟組織解析度高,可以很好的顯示脊髓病變。
(三)神經系統檢查
每一個脊柱側凸的病人應進行詳細全面的神經系統檢查,一方面注意有無側凸導致脊髓壓迫,引起截癱,早期有腱反射亢進和病理反射;另一方面注意有無合並脊髓脊膜膨出、脊髓縱裂、脊髓空洞等脊髓異常。
脊柱側凸的治療可分為兩大類,即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
常見的非手術治療方法包括理療、體操療法、石膏、支具等,但最主要和最可靠的方法是支具治療。
一般20度以內的特發性脊柱側凸,可先不予治療,進行嚴密觀察,如果每年加重超過5度,則應進行支具治療。首診30度~40度的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應立即進行支具治療,因為這一組病人60%以上會發展加重。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在下列情況需要考慮手術治療:
(1)胸彎大於40度、胸腰彎/腰彎大於35度者;
(2)支具治療不能控制,側彎快速進展者;
(3)腰背疼痛明顯或者有神經壓迫症狀者。
先天性脊柱側凸的病人,如果側彎是容易進展的類型或者在觀察期間出現側彎明顯進展,則應盡早手術治療,一般3~5歲是一個比較好的手術時機。
由於脊柱側凸病因復雜,類型繁多,是否需要手術絕非簡單地依據患者年齡或側彎度數,還應考慮到畸形的類型、特點、節段、進展速度、患者骨齡發育及畸形對患者體態的影響程度等因素。進展型的先天性脊柱側凸應早手術已成共識,因其隨年齡增長不僅畸形加重,且變得僵硬,難於矯治。但特發性脊柱側彎如在兒童期過早行後路矯正融合,可能會影響其脊柱生長發育,遠期很可能會出現畸形加重。另外,脊柱的平衡、手術對脊柱的生長和活動度的影響等因素也要考慮在內。因此每個脊柱側彎的患者都應該具體分析,採取個體化的治療措施。
脊柱側凸手術目的是:防止畸形進展;恢復脊柱平衡;盡可能的矯正畸形;盡量多的保留脊柱的活動節段;防止神經損害。採用當前的三維矯形技術和椎弓根螺釘固定技術,脊柱側凸可以獲得良好的手術矯形,但也不能得到100%的糾正,因為手術還要考慮患者脊柱和脊髓的耐受性,過分的矯正容易導致內固定物失敗,增加手術並發症發生率,甚至會導致神經損害和癱瘓。不同年齡、不同度數以及病因的側彎矯正度都有不同,一般特發性脊柱側凸其矯正率通常可達到60%~80%。
5、脊柱響,是怎麼回事?
你好,一般來說,僅有彈響、外表不紅不腫,也不感到疼痛,不伴活動障礙者屬於生理性彈響,不需要特別處理,也不必為此過於惶恐不安。關節活動時,關節面之間、軟骨墊與關節面之間、肌腱和關節囊之間等,總會發生摩擦而發出聲音。建議注意休息,按時補鈣的。
6、什麼叫脊柱彭出
您說的應該是椎間盤膨出,醫學術語是:腰椎間盤突(膨)出症。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腰腿痛最常見的原因之一.腰椎間盤突出症是在椎間盤退變的基礎上,纖維破裂,髓核突出,壓迫神經根,引起腰腿痛和神經功能障礙.
症狀:腰痛: 腰痛是腰椎間盤突出的最常見症狀,也是最早期的症狀.一部分病人為痙攣性劇痛,難以忍受.如絞痛樣,
坐骨神經痛:由於95%的椎間盤突出症發生於腰4--5,腰5骶1椎間隙,故下肢放射痛佔80%,其中後型可佔95%.下肢放射痛分剌痛和電激痛兩種,前者多見.疼痛多為一側性,極少數(中央型,中央傍型)表現為雙下肢痛,疼痛可因咳嗽,打噴嚏而加重.坐骨神經痛多為逐漸發生,且多起於臀部逐漸向下放射.少數病人可出現向上肢放射.
一側坐骨神經痛可向另一側轉換到對側.腰腿痛可以是持續性的,也可以是間歇性的.
康復治療:
一,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牽引治療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牽引療法是應用力學中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之間的關系,通過特殊的牽引裝置來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方法.
2,西醫手術治療
三,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葯物治療, 目前多用中醫辨症治療,著名的中醫專家鄧鐵濤說:「中醫的先進就是在不損傷任何機體的情況下,通過調理就可以治好疾病.」西葯是通過動物試驗用上人體,而中醫的經方,驗方則是人們的祖先經過幾百年或上千年在人體的反復驗證得出的經驗,治好後不復發的,雖說對伴有鈣化,腰椎管狹窄 者沒效,但不破壞人體的正常機能,還有再治療的機會,手術一旦失敗連糾正的機會都沒有了.對於本病我可以幫助你解除病痛,請你點頭像進入診室,有我的聯系方法,可以盡情交流.
轉歸與與後:
本病如能及時得到正確的治療,就會完全治好,不再復發.如果治療方法不當,或不能正確及時的治癒,會產生下肢肌肉萎縮,如病變鈣化或骨剌向椎管內生長,側會壓迫脊髓神經或成為腰椎管狹窄病,這時保守治治療就沒效了.
注意事項:
1、本病的最佳治療時間是在沒有鈣化前,沒有合並椎管狹窄者.
2、盡量不用或少用激素類葯物.
3、注意腰部護理,要睡硬板床。
7、脊柱裂能治好嗎
你的孩子已經十歲了,可以考慮觀察。嚴密觀察下肢及大小便情況,如有惡化跡象,即發現下肢畸形加重或麻木無力或大小便出現異常,考慮脊髓栓系松解術阻止病情加重。症狀穩定的話不建議手術。手術有一定的風險性。根據我們群的了解,以前做的脊柱裂手術,大多出現不好的現象。近年來做的,水平有所提高,惡化幾率降低。根據經經驗,16到20歲左右部分患者出現惡化跡象,即出現小便困難等,留意觀察。如果條件允許,建議定期做下肢肌電圖和定期測量殘余尿量。對比發現惡化,可以考慮手術。就診到正規醫院,不要相信網上宣傳,和一些掛著知名明院校牌子的小醫院。平時注意免受外傷,避免重體力勞動、長時間下蹲、做腰部極限動作等可能造成病情加重的情況。大多患者10以後病情穩定,正確對待,理智治療。該病不遺傳。
8、脊柱不適
手術後3個月以後!
9、背脊柱疼痛
後背脊柱疼痛可能為如下原因:
1、損傷類疾病:椎體骨折,棘上、棘間韌帶損傷等,韌帶損傷多由勞損引起;
2、腰椎結核、腫瘤;
3、退化性疾病:頸椎病,胸椎、腰椎的椎管狹窄和椎間盤突出,腰椎滑脫等,可通過針灸、理療、按摩等方法治療;
4、代謝疾病:骨質疏鬆,需要配合葯物治療;
5、免疫系統疾病:強直性脊柱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