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寶寶6個月前,哪些事情容易影響孩子脊椎發育?
寶寶在六個月前的時候脊柱發育不完全,而很多老人抱孩子的時候喜歡豎抱,這樣會造成孩子脊柱撕裂,所以六個月前的寶寶家長們還是要自己上心些,多學習一些育兒知識,讓寶寶健康成長。
做以下這些事情會影響孩子的正常發育。
1、孩子長時間豎抱
往往會看見很多老人出門抱著孩子,由於非常疼愛,總是抱在手裡。要給寶寶拍嗝或者寶寶哭鬧的時候,總是喜歡將寶寶豎抱起來,這樣寶寶看到新鮮的事物以後就會停止哭鬧,也容易在豎抱的姿勢下安靜很久。可是長時間豎抱對寶寶的脊柱壓力過大,很容易造成脊柱骨折或斷裂。
最好採用橫抱的姿勢,這樣寶寶有依靠,不容易造成脊柱骨折。孩子橫抱時間久了以後就會哭鬧,這是由於橫抱的時候寶寶只能看見天花板,時間久了就會覺得無趣,便開始哭鬧。可以將寶寶放在床上,頭頂掛一些有趣的玩具或者小鈴鐺來吸引寶寶的注意力,這樣寶寶就不會哭鬧。寶寶六個月前要注意不能長時間豎抱孩子,以免造成脊柱發生不可逆的創傷。
2、過早給孩子把尿
經常能在身邊朋友中看到剛出月子就給寶寶把尿的現象,其實這是不對的。孩子六個月前脊柱是非常脆弱的,把尿的時候寶寶呈坐立姿態,這對脊柱是有一定要求的,如果操作不當很容易造成孩子脊柱受傷。
並且寶寶六個月前,脖頸也不能完全立起來,把尿這個姿勢要求寶寶呈坐姿。一般情況下未滿半歲就給寶寶把尿,他的頭就會偏側在一邊,也不能立起來,這樣就很容易造成脖子扭傷。等半歲以後再慢慢給孩子把尿也不晚,媽媽們也不用過於著急,六個月前先用紙尿褲代替。
3、過早給孩子加入輔食
六個月前的寶寶主要還是以母乳為主,若是母乳不足時可加入嬰幼兒奶粉,但是不要給寶寶過早加入輔食。孩子在六個月前吞咽功能還沒有發育完全,尤其是輔食沒做好的情況,給寶寶吃了以後很有可能造成寶寶嗆到。
4,讓孩子看手機或其他電子設備
有些寶媽是一個人帶孩子,難免有時候會覺得無聊,便拿起手機玩了起來,孩子睡醒以後乾脆把孩子抱起來,自己則繼續玩手機,這時候寶寶也會跟著媽媽一起看手機。
由於六個月前的寶寶視力還沒有發育完全,手機屏幕的刺激會影響孩子的視力發育,另外長期保持一個姿勢,寶寶的脊椎也會受到影響。因而寶媽們要注意這一點,可以陪孩子玩一些玩具之類的,也不需要過早給孩子看動畫片。
六個月前的寶寶剛來到這個世界,他自己的身體各方面機能也是剛開始發育,寶媽們不要著急,到了該成長的時候寶寶會自然而然成長,不要拔苗助長。寶寶身體各方面是非常脆弱的,寶媽們也要考慮到寶寶的骨骼脆弱等問題,不要隨意抱孩子,盡可能多讓孩子躺著,這樣對脊柱發育有幫助。
可以在寶寶床上掛一些有趣的、色彩鮮艷的小玩具,這樣寶寶會願意長時間躺在那裡,也會減少寶寶哭鬧的情緒。
如果是新手媽媽,沒有把握帶孩子,可以尋求醫生或者有經驗的人的幫助,在不確定的情況下不要給孩子亂用葯或者補品。
六個月前孩子各方面的發展是未來身體健康發展的基礎,尤其是寶寶的脊椎發育,所以這個階段寶媽們不可疏忽大意。
2、家長在生活中有哪些行為,給寶寶的脊柱健康埋下禍根?
家長們保護寶寶的脊柱健康從寶寶一出生就開始了,所以,家長們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為,一點避免因為自己的疏忽和無知而影響到寶寶的脊柱健康。
床墊不合適
很多家長認為,寶寶的身體軟弱無力,睡在太硬的床上就會咯得慌,會讓寶寶不舒適。於是,就給寶寶准備了特別柔軟的床墊,想讓寶寶睡起來更舒服。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認知,因為床墊太軟,會讓寶寶的身體沒有支撐力,不利於寶寶的脊柱發育。所以,想要讓寶寶睡得既舒服又有助於脊柱發育,就要選擇軟硬適中的床墊。
抱娃的姿勢
對於很多新手爸媽來說,在抱娃的時候,都會有不正確的姿勢,習慣性地把寶寶豎抱著,殊不知會對寶寶的脊柱造成負擔,從而影響寶寶的脊柱健康。所以,為了保護寶寶的脊柱健康,正確的抱娃姿勢是大人一手托著寶寶的臀部,另一隻手臂環著托起寶寶的頭、頸、背部。另外,也要改掉抱著寶寶睡覺的習慣。
經常給娃把尿
有的媽媽為了讓娃盡早的練習自助大小便,就經常給娃把屎把尿,要知道寶寶的年齡太小,脊柱發育還不完全,並且脊柱又軟又脆,如果過早地給娃把屎把尿,就會很容易傷害到寶寶的脊柱,影響寶寶的發育。所以,為了寶寶的脊柱健康,媽媽們還是堅持給寶寶使用紙尿褲比較好哦。
過早使用學步車
學步車可以說是寶寶學步路上的必備神器,因此,有的媽媽為了讓寶寶盡快學會走路,就給寶寶過早地使用學步車。但寶寶在學步車里的時候,依靠的是下肢的力量,但他們雙腿力量十分欠缺,在重力的作用下就會出現腿骨、脊柱變形的情況。所以,家長們要尊重寶寶的自然發育規律,不要過早地干涉孩子的學步期。
可以說,保護寶寶的脊柱健康從寶寶一出生就開始了,所以,家長們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為,避免因為自己的疏忽和無知而影響到寶寶的脊柱健康。
3、兒童的脊椎存在什麼問題?
小寶寶因為不會說話也不會表達,所有的情緒都是用肢體語言表達出來的,有時候家長早照顧小寶寶的過程中,有一些動作會對小寶寶的脊椎造成一些影響,這樣時候小寶寶會表現出哭鬧的樣子,家長一定要及時的發現引起小寶寶哭鬧的原因,如果小寶寶的脊椎受到了傷害對小寶寶的影響是比較嚴重的。
寶寶脊椎受傷,多會出現過度哭泣現象,同時可能伴隨拒奶,嘔吐等不適症狀,需要注意觀察,如果孩子有類似症狀,應盡快到醫院檢查治療。
嬰幼兒時期是脊柱發育的黃金時期,因為人體脊柱的三個生理彎曲都在嬰幼兒時期形成。
第一個生理彎曲發生在寶寶三個月左右。
新生兒寶寶的脊柱很柔軟,幾乎沒有彎曲,處於完全直的狀態。當寶寶到了三個月左右時,開始出現抬頭、扭頭等動作,從而強化了背部的肌肉,脊柱也開始形成第一個彎曲——頸椎前凸。
第二個生理彎曲發生在寶寶六個月左右。
絕大多數寶寶在六個月左右,就可以不需要支撐,自然的坐著。於是在這時,寶寶的脊柱就會形成第二個彎曲——胸椎後凸。
第三個生理彎曲發生在寶寶一歲左右。
寶寶到了一歲,就開始學習走路,脊柱就開始形成第三個彎曲——腰椎前凸。
會傷害寶寶的脊柱的動作:
1、過早的豎抱寶寶
過早的豎抱寶寶,會增加寶寶脊柱的壓力。新生兒的脊柱非常柔軟,若是長期承受過重的壓力,就會導致脊柱出現不正常的彎曲,最終導致脊柱發育畸形。
2、一直抱著寶寶
有的家長為了減少寶寶哭鬧,或是讓寶寶睡的更好,就會一直把寶寶抱在懷里。時間長了,就會讓寶寶產生依賴心理,非要家長抱著才能睡。這種習慣不僅影響寶寶呼吸換氣,也會使脊柱長期處於彎曲的狀態,因此就會增加寶寶駝背的可能。
3、過早的讓寶寶坐立
寶寶的生長發育都有一定的規律,家長應該讓寶寶自然的發展。因為坐姿對脊柱的要求較高,寶寶在6個月以前,脊柱都尚未發育成熟,不能很好的承受身體的重量。若是過早的讓寶寶學習坐立,會影響脊柱的發育,甚至會導致寶寶脊柱彎曲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