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脊柱前筋膜

脊柱前筋膜

發布時間:2020-09-29 11:52:28

1、什麼是筋膜層?

筋膜位於肌肉的表面,分為淺筋膜和深筋膜兩種。

淺筋膜 位於皮下,又稱皮下筋膜,由疏鬆結締組織構成,其內含有脂肪、淺靜脈、皮神經以及淺淋巴結和淋巴管等

深筋膜 位於淺筋膜深面,又稱固有筋膜,由緻密結締組織構成,遍於全身且互相連續。深筋膜包被肌或肌群、腺體、大血管和神經等形成筋膜鞘。四肢的深筋膜

2、簡述前臂前骨筋膜鞘的構成及內容

構成:臂部深筋膜及其伸出的臂內,外側肌間隔與肱骨共同圍成。

區分:按所在部回位分為臂前區骨答筋膜鞘和臂後區骨筋膜鞘。

內容:臂前區骨筋膜鞘內有臂肌前群及肌間血管神經,臂後區骨筋膜鞘內有臂肌後群(肱三頭肌)及其神面的血管神經。

(2)脊柱前筋膜擴展資料:

大腿內側骨筋膜鞘:闊筋膜向大腿深部發出股內側、股外側和股後3個肌間隔,深入各肌群之間,並附於股骨粗線,與骨膜及闊筋膜共同形成3個骨筋膜鞘,容納相應的肌群、血管及神經。

1、前骨筋膜鞘:包繞前群肌、股動、靜脈、股神經及腹股溝深淋巴結。

2、內側骨筋膜鞘:包繞股內側群肌、閉孔動、靜脈和閉孔神經。

3、什麼叫椎前筋膜

勁筋膜深層,位於勁深肌群深面,向上附於顱底,向下續於前縱韌帶及胸內筋膜。

4、脊柱的構成及功能怎樣?

脊柱是身體的支柱,上部長,能活動,好似支架,懸掛著胸壁和腹壁;下部短,比較固定,身體的重量和所受的震盪即由此傳達至下肢。脊柱由脊椎骨及椎間盤構成,是一相當柔軟又能活動的結構。

隨著身體的運動載荷,脊柱的形狀可有相當大的改變。脊柱的活動取決於椎間盤的完整,相關脊椎骨關節突間的和諧。

脊柱由26 塊脊椎骨組成,即頸椎7 塊、胸椎12 塊、腰椎5 塊、骶骨1 塊、尾骨1 塊,由於骶骨系由5 塊,尾骨由4 塊組成,正常脊柱也可以由33 塊組成,這樣眾多的脊椎骨,由於周圍有堅強的韌帶相連,能維持相當穩定,又因彼此之間有椎骨間關節相連,具有相當程度的活動,每個椎骨的活動范圍雖然很少,但如全部一起活動,范圍就增加很多。

脊柱的前面由椎體堆積而成,其前與胸腹內臟鄰近,不僅能保護臟器本身,同時能保護至臟器的神經、血管,其間僅隔有一層較薄的疏鬆組織。椎體破壞時,在頸部,膿液可聚集於咽後,或沿頸部下降至鎖骨下窩,亦可沿臂叢至腋窩;在胸部可沿肋間神經至胸壁,亦可波及縱隔;在腰部可沿腰大肌筋膜下降,形成腰大肌膿腫,可流注至腹股溝下方,亦可繞過股骨小轉子至臀部。

脊柱的後面由各椎骨的椎弓、椎板、橫突及棘突組成。彼此借韌帶互相聯系,其淺面僅覆蓋肌肉,比較接近體表,易於捫觸。脊柱後部的病變易穿破皮膚。

在脊柱前、後兩面之間為椎管,內藏脊髓,其周圍骨性結構如椎體、椎弓、椎板,因骨折或其他病變而侵入椎管時,即可引起脊髓壓迫症,甚至僅小量出血及肉芽組織即可引起截癱。

脊柱的長度,3/4 是由椎體構成,1/4 由椎間盤構成。

5、脊椎旁開一指的那根筋叫什麼?

脊椎旁開一指的那根筋是豎脊肌。
豎脊肌(erector spinae)為脊柱後方的長肌,下起骶骨背面,上達枕骨後方,填於棘突與肋角之間的溝內。它以總腱起自骶骨背面、腰椎棘突、髂嵴後部和胸腰筋膜。

6、筋膜層是什麼

位置 1.淺層圍繞整個頸部,包繞斜方肌和胸鎖乳突肌,形成兩肌的鞘;向後附著於項韌帶及第7頸椎棘突,向前在正中線兩側彼此延續;向上附於頸上界的骨面;向下附於頸、胸交界處的骨面。頸筋膜淺層在下頜下三角和腮腺區分為兩層,分別包繞下頜下腺和腮腺,形成兩腺的筋膜鞘。此二鞘為莖突不頷動帶所分隔。 簡介 2.氣管前層又稱氣管前筋膜或內臟筋膜。緊貼在舌骨下肌群的後面,經甲狀腺及其血管、氣管頸部及頸動脈鞘的前方;兩側於胸鎖乳突肌的深面與頸筋膜淺層相連;上方附於舌骨,下方續於纖維心包。此筋膜於甲狀腺左、右側葉的後外方分為前、後兩層,包繞甲狀腺,形成甲狀腺鞘。在甲狀腺與氣管、食管上端鄰接處,腺鞘後層增厚形成甲狀腺懸韌帶。 3.椎前屋即頸筋膜深層,又名椎前筋膜。此層位於椎前肌及斜角肌前面,上起自顱底,下續前縱韌帶及胸內筋膜。頸交感神經干、隔神經、臂叢及鎖骨下動脈等行經其後方。該筋膜向下外方包繞腋血管及臂...

7、我的後背痛了半年多了,看了脊椎科,醫生說是肌筋膜炎,小關節紊亂,開了很多活血的,止痛的葯,還做了兩

盲目牽引當然會痛就是脊椎病啦,不要花冤枉錢了,拍一個脊椎CT肯定有問題的,痛的地方墊一個枕頭,保持二十分鍾,有沒有減輕,如果有可以繼續聯系我,不要睡軟床,降低枕頭,平躺不要牽引了,在牽引就沒得治療,需要復位,你可以找一個脊椎病科的針灸,復位,按摩,如果大夫好,你的脊椎病大約治療十天就會明顯減輕,然後,鞏固一周,以後每季度鞏固五天,效果會不錯的,不過啊,有可能需要輸液

8、脊柱由什麼構成

脊柱由26塊脊椎骨合成,即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骨1塊、尾骨1塊,由於骶骨系由5塊,尾骨由4塊組成,正常脊柱也可以由33塊組成,這樣眾多的脊椎骨,由於周圍有堅強的韌帶相連系,能維持相當穩定,又因彼此之間有椎骨間關節相連,具有相當程度的活動,每個椎骨的活動范圍雖然很少,但如全部一起活動,范圍就增加很多。

脊柱的前面由椎體堆積而成,其前與胸腹內臟鄰近,非但保護臟器本身,同時尚保護至臟器的神經、血管,其間僅隔有一層較薄的疏鬆組織。椎體破壞時,在頸部,膿液可聚集於咽後,或沿頸部下降至鎖骨下窩,亦可沿臂叢至腋窩;在胸部可沿肋間神經至胸壁,亦可波及縱隔;在腰部可沿腰大肌筋膜下降,形成腰大肌膿腫,可流注至腹股溝下方,亦可繞過股骨小轉子至臀部。

脊柱的後面由各椎骨的椎弓、椎板、橫突及棘突組成。彼此借韌帶互相聯系,其淺面僅覆蓋肌肉,比較接近體表,易於捫觸。脊柱後部的病變易穿破皮膚。

在脊柱前、後兩面之間為椎管,內藏脊髓,其周圍骨性結構如椎體、椎弓、椎板,因骨折或其他病變而侵入椎管時,即可引起脊髓壓迫症,甚至僅小量出血及肉芽組織即可引起截癱。

脊柱的長度,3/4是由椎體構成,1/4由椎間盤構成。 ..

9、腰背部的筋膜及肌腱韌帶為何極易拉傷?

腰背部筋膜及肌腱韌帶拉傷的病症很常見,但很多患者不明病因。其實肌肉就是起到穩定脊柱並產生運動功能的結構,筋膜則可包繞固定肌肉且供其起止。肌肉和筋膜都是直接或間接作用於脊柱,這也是較易受損傷的原因所在。
腰背淺層肌肉主要是固定或運動上肢,並無得力的關節。而腰背部深層肌肉沿著脊柱兩側排列,主要功能是牽拉脊柱甚至或過伸。在維持脊柱的姿勢上,背部肌群的運動功能比較復雜,兩側皆收縮可使脊柱背伸,一側收縮可使脊柱向同向傾斜,根部肌肉受重力最大,可使脊柱向對側旋轉。其實,腰背部肌肉越深層越短,肌肉的神經供應也上下交疊。
腰方肌及腰大肌在收縮的時候,可使脊柱傾向同側、屈髖、屈腰,穩定髖關節是與背部肌肉相結合的。腹前外側肌群的各肌可維持腹內壓及內臟位置,收縮時可使身體傾向同側、對側、前屈。可輔助背肌穩定脊柱,並可減少椎間盤壓力。臀大肌可使身體過屈、後伸、前屈和直立位。腘繩肌可穩定骨盆,協助脊柱豎起。當椎間盤突出壓迫腰骶神經時,臀大肌和腘繩肌均可發生萎縮。

與脊柱前筋膜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