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的尾巴在脊椎嗎??
人的尾巴在脊椎嗎?
在
脊柱(vertebral column),支持身體的中軸。脊柱是由一個個的脊椎骨(vertebra)所組成的。
脊柱由頸、胸、腰、尾脊椎骨四部分。
人類的尾椎骨退化
也就是人的尾骨,或者叫尾巴
另外,
脊椎不等於脊髓,
脊髓在脊椎骨組成的管道內的
脊髓才是人體中除了大腦之外的第二個神經中樞
2、兄弟兩個人有一個人得了強直性脊椎炎,另一個人會得嗎
不會的,這個情況主要是和生活習慣有關的,不良是生活習慣會導致這個情況,如果另一個人生活上很注意,不會得
3、人的兩個腎在體內的位置是一般高的嗎
腎臟的位置:右腎門針對第二腰椎橫突,左側針對第一腰椎橫突,右腎由於肝臟關系比左腎略低1-2厘米。正常腎臟上下移動均在1-2厘米范圍以內。腎臟是在橫膈之下,體檢時,除右腎下極可以在肋骨下緣捫及外,左腎則不易摸到。
腎位於脊柱兩側,緊貼腹後壁,居腹膜後方。左腎上端平第11胸椎下緣,下端平2腰椎下緣。右腎比左腎低半個椎體。左側第12肋斜過左腎後面的中部,右側第12肋斜過右腎後面的上部。
腎門的體表投影:在腹前壁位於第9肋前端,在腹後壁位於第12肋下緣與豎脊肌外緣的交角處,此角稱腎角或背助角。腎病變時,此處常有壓痛或叩擊痛。腎的體表投影:在後正中線兩側2.5cm和7.5~8.5cm處各作兩條垂線,通過第11胸椎和第3腰椎棘突各作一水平線,腎即位於此縱橫標志線所組 成的兩個四邊形范圍內。此范圍內如有疼痛等異常表現時,常提示腎有病變。腎的位置可有變異,位於盆腔或髂窩者為低位腎;若橫過中線移至對側,則為交叉異位腎。腎的位置異常比較少見,在腹部腫塊的診斷中,應注意與腫瘤相鑒別。
4、男女都有雙腎嗎
男女都有的,除非因為手術切除了。
腎臟是人體的重要器官,它的基本功能是生成尿液,藉以清除體內代謝產物及某些廢物、毒物,同時經重吸收功能保留水份及其他有用物質,如葡萄糖、蛋白質、氨基酸、鈉離子、鉀離子、碳酸氫鈉等,以調節水、電解質平衡及維護酸鹼平衡。腎臟同時還有內分泌功能,生成腎素、促紅細胞生成素、活性維生素D3、前列腺素、激肽等,又為機體部分內分泌激素的降解場所和腎外激素的靶器官。腎臟的這些功能,保證了機體內環境的穩定,使新陳代謝得以正常進行。
腎臟為成對的扁豆狀器官,紅褐色,位於腹膜後脊柱兩旁淺窩中。約長10-12厘米、寬5-6厘米、厚3-4厘米、重120-150克;左腎較右腎稍大,腎縱軸上端向內、下端向外,因此兩腎上極相距較近,下極較遠,腎縱軸與脊柱所成角度為30度左右。腎臟一側有一凹陷,叫做腎門,它是腎靜脈、腎動脈出入腎臟以及輸尿管與腎臟連接的部位。這些出入腎門的結構,被結締組織包裹,合稱腎蒂。由腎門凹向腎內,有一個較大的腔,稱腎竇。腎竇由腎實質圍成,竇內含有腎動脈、腎靜脈、淋巴管、腎小盞、腎大盞、腎盂和脂肪組織等。
腎外緣為凸面,內緣為凹面,凹面中部為腎門,所有血管、神經、及淋巴管均由此進入腎臟,腎盂則由此走出腎外。腎靜脈在前,動脈居中,腎盂在後;若以上下論則腎動脈在上,靜脈在下。
每個腎臟由100多萬個腎單位組成。每個腎單位包括腎小球、腎小囊和腎小管三個部分,腎小球和腎小囊組成腎小體。
5、魚類的脊椎骨是雙凹形的,有什麼作用嗎?
魚類,是最古老的脊椎動物。部分不同染色體數目的雜交的後代依然有生育能力。它們幾乎棲居於地球上所有的水生環境,從淡水的湖泊、河流到鹹水的大海和大洋。
魚類分為兩個總綱:無頜總綱及有頜總綱,無頜總綱包括圓口綱、甲胄魚綱,有頜總綱包括盾皮魚綱、軟骨魚綱、輻鰭魚綱,大多數魚類是終年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用鰭輔助身體平衡與運動的變溫脊椎動物,也有像非洲肺魚、彈塗魚、攀鱸能在陸地上長時間生存,以及黑魚、黃鱔、雀鱔靠單鰾呼吸,雖然大多數魚類是冷血動物,但很多鯊魚和金槍魚是半恆溫的,月亮魚則是恆溫的。
全球現生種魚類共有36000多種,占已命名脊椎動物大半,且新種魚類不斷被發現,平均每年以約150種計,十多年應已增加超過1500。
魚肉富含動物蛋白質和磷質等,營養豐富,滋味鮮美,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對人類體力和智力的發展具有重大作用。魚體的其他部分可製成魚肝油、魚膠、魚粉等。 有些魚類如金魚、熱帶魚等體態多姿、色彩艷麗,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
我國有著漫長的海岸線、眾多的江河湖泊,魚的種類十分豐富。據調查,我國淡水魚有1000多種,著名的「四大家魚」(青魚、草魚、鰱魚、鱅魚)和鯉魚、鯽魚等都是我國主要的優良淡水魚品種;我國的海洋魚已知的約有2000種,常見的有帶魚、大黃魚、巨石斑魚等,以及中華鱘、大馬哈魚、大西洋鮭等洄遊魚類。
魚類的附肢為鰭,鰭由支鰭擔骨和鰭條組成,鰭條分為兩種類型,一種角鰭條不分節,也不分枝,由表皮發生,見於部分圓口綱,甲胄魚綱、盾皮魚綱、軟骨魚綱;另一種是鱗質鰭條或稱骨質鰭條,由鱗片衍生而來,有分節、分枝或不分枝,鰭條間以薄的鰭條相聯。骨質鰭條分鰭棘和軟條兩種類型,鰭棘由一種鰭條變形形成,是既不分支也不分節的硬棘,為高等魚類所具有。
軟條柔軟有節,其遠端分支(叫分支鰭條)或不分支(叫不分支鰭條),都由左右兩半合並而成。魚鰭分為奇鰭和偶鰭兩類。偶鰭為成對的鰭,包括胸鰭和腹鰭各1對,相當於陸生脊椎動物的前後肢;奇鰭為不成對的鰭,包括背鰭、胸鰭、臀鰭、腹鰭、尾鰭,鮭形目魚類還擁有脂鰭。也有無鰭,見於部分圓口綱和極少數輻鰭魚綱魚類。
6、脊柱就是脊椎嗎?
我也說不清!我截了一段!《對脊柱和脊椎的認識》 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對於「脊柱」和「脊椎」這兩個概念和名稱是不加區分的。尤其是在英文中,幾乎就是同一個單詞。但是,筆者認為它們之間應是有區別的,其內涵和外延是有所不同的。 首先,從中文的字面上講,「柱」與「椎」這一字之差就有所不同,「柱」有支柱之意,「椎」是指椎體,「脊柱」是指以脊椎為骨架,周圍組織為輔助而形成的柱狀體。而「脊椎」則是指由26塊椎骨相連而成的結構,且更多是指骨性結構。 其次,「脊柱」與「脊椎」在組織的形成上也有所不同。筆者認為「脊柱」是指椎骨及其周圍的軟組織共同構成的,即除椎骨外,還包括椎管內脊髓、韌帶、椎體間的椎間盤以及椎管外的神經、血管、肌肉、韌帶、關節囊等軟組織;而「脊椎」則只是由椎骨和椎間盤兩者組成的。 再者,筆者認為「脊柱」在概念上有可擴展性,且其外延已經有所擴展,這當然也是應脊柱醫學發展的需要。即已將脊椎上端的枕骨、頭顱,以及下端的底座——骨盆都看作「脊柱」的組成部分。如果進一步擴展的話,就連四肢也應看作「脊柱」的輔助部分或納入「脊柱」研究的范疇。因為雙下肢是支撐脊柱的底座——骨盆的,如果雙下肢不平衡,骨盆自然會傾斜,脊椎就會隨之代償彎曲,而雙上肢就像是脊柱的兩翼,對調節「脊柱」的運動和平衡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總之,可以這樣認為:人體的脊柱是以脊椎為中軸,骨盆為底座,關節為樞紐,肌肉為動力(伸肌和屈肌相互抵抗),韌帶為保護和穩定,大腦和脊髓為中樞指揮,脊神經、體液和經絡為信息通道,它們共同組成一個完整的、結構復雜的系統——脊柱系統。脊柱不僅支撐整個機體的重量,人體的五臟六腑都懸掛於其上,而且還是人體主幹信息網路之所在,擔負著各種生命信息的傳遞、應答和處理等重要工作。 因此,脊柱與脊椎在概念和內容上是由較大區別的,脊椎只是脊柱的組成部分,而脊柱無論從解剖學、生物力學和生物信息學等方面都比脊椎的內涵要豐富而復雜得多,因而有脊柱系統(spine system)之說,且人體的九大系統無不與之息息相關。 21世紀,人們已充分感受到一個信息網路科技時代所帶來的便利。信息無處不在,因此對人體生命、健康和疾病等的認識、研究也不得不考慮到「信息」這一要素。身心醫學模式雖然是從醫學的整體觀念出發的,分析了生物、心理和社會等因素對人類疾病、健康的影響,但尚未更深入的認識到體內各類「生物信息」的擁塞、缺失或紊亂等對生命、健康、疾病所造成的重要影響。實踐證明有效的調節、疏導機體的生命信息,對於健康和生命有著積極而重要的作用。在信息醫學時代,由於「生物信息」及「網路傳輸」對機體生命健康的重要影響,使我們已充分認識到「諸多疾病的根源在於脊柱」。
採納哦
7、脊柱問題
我見過一個這種病人,年齡不大,跑了好多地方,最終是好了
8、雙骨人和單骨人天生的嗎
是先天的。
單骨人和雙骨人原意是指骨架大小不同的意思。單骨就是骨架比較少,雙股就是骨架比較大。
骨架大會比較重,因人的骨頭佔了總體重的 10-20%,若骨架大理應體重會稍重個 2-4kg,因此也會看起來稍微大隻。
骨架大會看起來比較胖這是錯誤的觀念,骨架大雖然會比較重,但體重其實無法真正的反應出一個人的體態胖瘦。
(8)人有雙脊柱嗎擴展資料:
骨架三種判斷方法:
1、圈手腕,用大拇指與中指圈住另一隻手的手腕,即骨頭突起處的上方,兩根手指碰不到為大骨架;剛好碰到為中骨架;綽綽有餘還多一個手指蓋則為小骨架。但這種方法誤差較大。
2、用尺測量手腕圍,再用身高/手腕圍得到R值,R值越小,骨架越大。男生標准:<9.6大骨架9.6~10.4中骨架;>10.4小骨架。女生<9.9大骨架;9.9~10.9中骨架;>10.9小骨架。誤差較小。
3、更精確的測量方法就是去醫院拍片。
最後一個粗糙的方法就是跟一個體重與你差不多的人比較一下手腕、腳踝、膝蓋的粗細,就能基本判斷自己的骨架大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