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女性未分化脊柱關節病

女性未分化脊柱關節病

發布時間:2020-09-29 08:22:17

1、未分化性脊柱關節病怎麼治?

醫生檢查患者為未未分化性脊柱關節病,說只能控制不能根治,但如果不治療就是導致關節變形,從而體形變形。 可是怎麼樣才是最佳的控制呢?我吃了八個月的西葯(l甲氨蝶呤、柳氮磺胺吡啶)。在吃葯期間感覺就好多了,...

2、關於未分化性脊柱關節病的問題,好心人路過看下

[不是我寫的復過來的]

未分化脊柱關節病(undifferentiated spondy loarthropathy,uSpA),又稱之為未定型脊柱關節病,是由Burns於1982年最先提出。顧名思義,未分化脊柱關節病是指一組具有脊柱關節病的某些臨床和(或)放射學特徵,而又表現不典型,但尚未達到已確定的任何一種脊柱關節病診斷標準的疾病。它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也不是一種綜合征,它只不過是一組症狀譜和臨床相的命名,是一個臨時診斷,藉以區分類風濕關節炎、彌漫性結締組織病以及其它風濕性疾病。未分化脊柱關節病可以表現為一種或多種症狀,可間歇出現,可有不同輕重和不同病程。

有學者認為未分化一詞應包括以下幾種涵義

(1) 某種肯定脊柱關節病的早期表現,以後會進展、分化為某種肯定的脊柱關節病;

(2) 某種明確脊柱關節病的不完全型,或稱之為「流產型」或挫頓型,以後不會發展為該脊柱關節病的典型表現;

(3) 屬於某種重疊綜合征,不會發展為某一肯定的脊柱關節病;

(4) 某種現在尚不能定義,屬一種未知亞型,有待以後加以分類。

對未分化脊柱關節病的新認識

1、流行病學

未分化脊柱關節病在臨床上並不少見,絕大多數門診就診的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可診斷為本病。未分化脊柱關節病患病率是同一人群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3~10倍。而對強直性脊柱炎家族的研究中顯示,在其一級親屬中,具有脊柱關節病表現的患者中僅有1/4~1/2可以診斷為肯定的強直性脊柱炎,其他人均屬未分化型脊柱關節病的范圍。所以未分化型脊柱關節病的患者較強直性脊柱炎更為多見,這一點值得引起我們重視。

未分化脊柱關節病常見以下幾種情況:

(1) 有脊柱關節病的一些表現,如炎症性腰痛、HLA-B27陽性的附著點病(肌腱末端炎、腱鞘炎,跟腱炎,跟骨或跗骨骨膜炎)、下肢寡關節炎、指(趾)炎、眼炎、皮膚粘膜損害、血沉增快等,可單獨或部分聯合存在。但無明確的放射學骶髂關節炎,也無銀屑病或炎症性腸病表現或者腸道、泌尿生殖系感染的病史。

(2) 存在放射學骶髂關節炎而無腰痛或其他脊柱關節病表現者,或只有單側骶髂關節炎。

(3) 未能滿足強直性脊柱炎(AS)診斷標準的「早期強直性脊柱炎」或「可能強直性脊柱炎」病人。

(4) 有學者認為,兒童強直性脊柱炎或其他脊柱關節病在未能明確診斷前,而又除外其他疾病,可稱之為兒童未分化脊柱關節病(JuSpA)。晚起病強直性脊柱炎在確診之前,也可歸屬於未分化脊柱關節病。

2、臨床表現

起病多隱匿,男女均可受累,但以男性多發,佔62%~88%。發病年齡在16~23歲之間。由於女性病變較輕,受累關節少,其平均發病年齡較男性高。另外,遲發的未分化脊柱關節病廣泛存在於中年人。主要臨床表現有:

(1)炎性腰背痛,佔52%~80%;

(2)下肢為主的周圍關節炎(60%~100%),常見於膝、髖、踝關節。可累及一個或多個關節,後者常為不對稱多關節炎(40%);

(3)肌腱末端病,如附著點炎(56%),足跟痛(20%~28%);

(4)骶髂關節炎(16%~30%)、脊柱炎(29%)。其他中軸關節炎,如椎間關節炎、頭頸關節炎和肋椎關節炎等;

(5)特徵性系統表現,如結膜炎或虹膜炎(33%)、皮膚粘膜病變(16%)。皮膚黏膜病變常見的有溢膿性皮膚角化病、龜頭炎、口腔潰瘍,偶見壞疽性膿皮病;

(6)其他臨床表現:還可有泌尿生殖系統病變(26%)、炎性腸病(4%)、心臟受損(8%)等多種表現。50歲以後發病的HLA-B27陽性的患者少數可有下肢可凹性水腫。口乾、眼乾症狀,可能為非特異性炎症累及唾液腺引起的繼發性乾燥綜合征。

3、輔助檢查

(1)類風濕因子及自身抗體多為陰性。如類風濕因子陽性,其陽性率與同齡正常人群一樣;

(2)HLA-B27陽性(80%~84%),HLA-B27與關節外症狀關系密切,HLA-B27陽性的患者易導致炎症向較嚴重程度發展;

(3)血沉可增快(19%~30%)。

(4)IgG水平可顯著提高。

(5)纖維結腸鏡檢查少數可發現無症狀炎性腸病,病理表現為慢性非特異性炎症,直接免疫熒光顯示IgG、IgA、IgM、C3、C4、纖維蛋白原存在。

(6)X線、CT和MRI檢查可顯示骶髂關節炎(16%~30%)和脊柱炎(約20%)。

4、診斷與鑒別診斷

本病的診斷應該是將病人按總體即脊柱關節病來分類,所以第一步是要明確是否為脊柱關節病,具體可按歐洲脊柱關節病研究組(ESSG)分類標准或Amor脊柱關節病診斷標准診斷,後者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均較高。然後在可能的情況下,再進一步分類為不同的脊柱關節病類型,其中未能診斷為某種明確的脊柱關節病者,當然就是未分化脊柱關節病。

就未分化脊柱關節病本身而言,目前尚無統一的標准。筆者認為做得較好、隨訪時間較長的未分化脊柱關節病的早期診斷標准推薦如下:

(1)遺傳學

HLA-B27陽性 1.5分。

(2)臨床表現

炎性脊柱痛 1分;

自發的或壓迫骶髂關節引起的腰背痛,放涉至臀部或大腿後部 1分;

胸痛,自發性或加壓引起,或擴胸受限(≤2.5cm) 1分;

周圍關節或腳跟痛 1分;

前眼色素層炎 1分;

頸椎腰椎各方向活動受限 1分。

(3)實驗室檢查

血沉增快 1分。

年齡<50歲:男性>15mm/h,女性>25mm/h

年齡≥50歲:男性>20mm/h,女性>30mm/h

(4)放射學

脊柱徵象:韌帶骨贅,椎體方形變,桶狀椎體,Romanus或Andersson病灶,累及骨突關節或肋骨椎骨橫突關節 1分。

總計≥3.5分即達到診斷標准。

由於未分化脊柱關節病症狀多種多樣,表現不典型,故誤診率較高,多被誤診為椎間盤突出、風濕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腰肌勞損等,因此應提高對該病的警惕性,重視臀區痛、大腿內側痛、髖區痛,以及足跟痛、足掌痛和膝關節腫痛,仔細檢查是否有附著點炎的體征等。

盡管未分化脊柱關節病患者腰痛不顯著,甚至缺如,但疑及此病時,骶髂關節炎相關體征的檢查仍很重要,還應做骶髂關節影像學檢查和HLA-B27檢查。

此外,未分化脊柱關節病中有許多患者最終可發展為強直性脊柱炎,但早期與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相比有以下不同特點:

(1) 症狀輕,不典型;

(2) 無脊柱活動受限;

(3) 不一定有骶髂關節炎;

(4) HLA-B27不一定陽性,陽性率較強直性脊柱炎組低;

(5) 女性比例較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明顯高,說明女性患者病情較輕,即使病程較長,仍多為未分化型。

2、未分化脊柱關節病治療新進展

一部分未分化脊柱關節病的患者由於僅有輕微的症狀和體征,可以無需特殊治療,或進行理療改善症狀,明顯炎症患者可選用非甾體類抗炎葯。

對一些關節炎症狀較重和有附著點病的患者可在受累關節內或炎症部位注射皮質激素。骶髂關節炎明顯,常規治療效果不佳時,可在CT介導下炎性骶髂關節內注射皮質激素,據報告可獲得顯著療效。

少數急性或炎症高度活動的患者,可全身使用皮質激素,但劑量與療程宜從嚴掌握。

病程較長的慢性患者,有持久關節炎和附著點病,如單用非甾體類抗炎葯不能完全控制症狀時,可加用免疫抑制劑。

對有炎性腸病的未分化脊柱關節病患者,使用柳氮磺胺吡啶可獲得較好療效。機制可能柳氮磺胺吡啶通過恢復腸壁正常通透性、抑制抗原進入受損腸壁來治療炎性腸病,但無預防作用。另外,早期使用柳氮磺胺吡啶是否改善病程和預後尚不明確,有待進一步研究。就目前國內臨床治療的普遍情況而言,醫師常樂意選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療未分化脊柱關節病,這可能與本葯價格適中、總體來說用葯安全性較高有關。

預後:本病約有30%左右患者經過若干年後最終會發展為肯定的強直性脊柱炎,HLA-B27陽性的患者比例相對高一些。5%~10%可發展為其他脊柱關節病,約26%有復發性少關節炎,其餘患者不再進展。X線異常出現在多年之後,如骶髂關節改變需9~14年,脊柱病變需11~16年。10年追隨後確診為強直性脊柱炎的患者,大多數脊柱功能良好,故總的預後佳。

3、未分化脊柱關節病能治好嗎,有沒有後遺症?

當然是能夠治療好的。。。。但是也需要你很大配合。。。首先就是你自己要對這病治療擁有信息。。然後的話就是配合醫生的治療。。。再則就是要好好的鍛煉自己的身體。。。這些都擁有後。。相信是能夠好起來的希望你是能夠快點好起來

4、未分化脊柱關節病是什麼病,能治好嗎?

未分化脊柱關節病是指一組具有脊柱關節病的某些臨床和(或)放射學特徵,而又表現不典型,但尚未達到已確定的任何一種脊柱關節病診斷標準的疾病。它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也不是一種綜合征,它只不過是一組症狀譜和臨床相的命名,是一個臨時診斷,藉以區分類風濕關節炎、彌漫性結締組織病以及其它風濕性疾病。未分化脊柱關節病可以表現為一種或多種症狀,可間歇出現,可有不同輕重和不同病程。(引用放心醫院)哪裡治的比較好,這個我還不太清楚,不好意思!多注意休息,不要太勞累!也不要想太多,慢慢的來,最後希望你早日康復!!!

5、未分化脊柱關節病可以不吃葯嗎

緻密性髂骨炎和未分化脊柱關節病在臨床上都可以表現為腰骶部的疼痛。在門診上我們發現經常有患者把兩種疾病相混淆。下面簡述兩種疾病的主要特點,以助鑒別。1.髂骨緻密性骨炎多發生於青壯年女性,雙側骶髂關節病變,與過度負重、局部勞損或創傷、分娩後和生殖器炎症有關。本病疼痛較輕,多以隱痛或酸痛為主,偶爾向兩側臀部以及大腿後部或外側放射。疼痛多為間歇性,站立、行走時間久後疼痛加重。本病無身體其他部位關節或軟組織的疼痛。X線片顯示骶髂關節的髂骨側有三角形或梨形的邊緣清晰、均勻一致的緻密帶,硬化邊緣清晰。實驗室檢查無特殊性。HLA-B27多為陰性。2.未分化脊柱關節病多發生於青壯年男性,男女發病比例接近10:1。本病的發生與遺傳、感染等因素有關。除有下腰部疼痛外,還有椎體的僵硬、活動受限及膝、踝等外周關節受累。影像學表現為雙側骶髂關節對稱性關節面破壞、關節邊緣硬化模糊、關節間隙變窄,甚至關節融合或強直。同時還有椎體變方、骨橋形成,呈現特徵性「竹節樣」改變。HLA-B27多為陽性。但要明確診斷,最好再到大醫院風濕免疫科就診。

6、什麼叫未分化脊柱關節病,有哪些症狀…

病情分析:
未分化脊柱關節病是指一組具有脊柱關節病的某些臨床和(或)放射學特徵,
指導意見:
而又表現不典型,但尚未達到已確定的任何一種脊柱關節病診斷標準的疾病。

7、未分化脊柱關節病是一種什麼病?為什麼會得這種病?

未分化脊柱關節病是指一組具有脊柱關節病的某些臨床病因和(或)放射學特徵而又表現不典型但尚未達到已確定的好轉任何一種脊柱關節病診斷回事標準的疾病 未分化脊柱關節病既不指某種特定的疾病也不遇見是一種綜合征而一堆只是一種困難臨床狀態或者就是症狀譜的命名其含義為:①某種多次明確的脊柱關節病的早期表現治療以後將發展為典型的脊柱關節病;②某種診治明確的脊柱關節病的「流產型」或頓挫型看過以後不會很會發展出現該脊柱關節病的典型表現;③屬於某種重疊綜合征但受不不能分化為某種由於明確的脊柱關節病;④某種病因尊敬現在如此尚著名不清楚但將來不會可以冷漠明確分類的脊柱關節病 未分化脊柱關節病可以回復表現為一種或多種周二症狀可間歇出現可有不同輕重和不同病程起病多隱匿男女均可受累但以男性多發占%~%發病年齡在~歲之間由於姐妹女性病變較輕受累關節少其平均發病年齡較男性高另外遲發的未分化脊柱關節病廣泛存在於中年人回答主要臨床原來表現有: ()炎性腰背痛占%~%; ()下肢為主的周圍關節炎(%~%)常見於膝髖踝關節可累及一個或多個關節後者常為不對稱多關節炎(%); ()肌腱末端病如附著點炎(%)足跟痛(%~%); ()骶髂關節炎(%~%)脊柱炎(%)打聽其他中軸關節炎如椎間關節炎頭頸關節炎和肋椎關節炎等; ()特徵性系統表現如結膜炎或虹膜炎(%)皮膚粘膜病變(%)皮膚黏膜病變常見的有溢膿性皮膚角化病龜頭炎口腔潰瘍偶見壞疽性膿皮病; ()其他怎麼同意臨床表現:還可有泌尿生殖系統病變(%)炎性腸病(%)心臟緊張受損(%)等多種表現歲擅長以後發病的HLA-B陽性的結論患者少數可有下肢可凹性水腫口乾眼乾症狀星期分析可能為非特異性炎症豐富累及唾液腺引起的繼發性乾燥綜合征 一部分未分化脊柱關節病的患者一下很差由於僅有輕微的情況症狀和體征可以及為無需特殊治療實在或進行理療改善症狀去年明顯效果炎症熱心患者不厭其煩可選用非甾體類抗炎葯 對一些關節炎症建議狀較重和有附著點病的患者骨科可在受累關節內或炎症轉移部位注射皮質激素骶髂關節炎方案明顯常規治療多啦效果看上不佳時可在CT介導下炎性骶髂關節內注射皮質激素據周五報告可獲得不愧顯著醫德療效 少數急性或現象炎症高度活動的患者細心可全身使用皮質激素但劑量與療程宜從嚴掌握 病程較長的慢性師表患者點評有持久關節炎和附著點病如單用非甾體類抗炎葯盡管不能完全很高控制穩定症狀時可加用免疫抑制劑 未分化脊柱關節病約有%強烈左右根本患者經過若干年後最終會發展為肯定的強直性脊柱炎HLA-B陽性的小時患者比例相對高一些%~%可發展為其他仍然脊柱關節病約%有復發方案性少關節炎其餘患者求治不再進展X線異常出為了現在多年之後如骶髂關節改變需~年脊柱病變需~年年追隨後確診為強直性脊柱炎的切除患者大多數脊柱功能良好故總的預後佳
求採納

與女性未分化脊柱關節病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