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脊柱側彎如何分級?
脊柱側彎不分級,它有專業的判定標准!通常用Cobb角,根據這個角度值來判斷脊柱側彎的程度。
2、脊柱側彎
脊柱側彎是青少年最常見的脊柱畸形,國內外發病率統計在2%~4%之間,女性尤其多見,男女比例約為1: 4,嚴重影響青少年身體的健康成長。
脊柱側彎會使患兒駝背、跛行,不但嚴重影響患兒外觀,更易產生自卑、避世心理,不願和不能與周圍同學融洽相處,嚴重影響心理及人格的健康發展。畸形嚴重還會導致心肺功能障礙,甚至由於胸廓的變形擠壓導致心肺的發育畸形。
脊柱側彎的孩子成年後,有半數以上的人腰背疼痛,不能正常工作,甚至影響婚育,嚴重的患者平均壽命比正常人要短。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先天性脊柱側彎患者的家屬有很強的治療需求,但又害怕手術造成癱瘓,風險太大。有的醫生也認為,矯形手術難度很大,術中和術後很容易出現並發症,術後效果不滿意還會引發更難看的畸形。有的專家就建議,等孩子畸形比較穩定的時候再手術矯形。
近年來,隨著脊柱發育解剖學、生物力學等研究發展,先天性脊柱側彎矯形手術開始低齡化。經過多年臨床經驗,協和醫院骨科鄭啟新教授認為,先天性脊柱側彎治療時間越早,效果越好。
鄭啟新教授認為,先天性脊柱側彎患兒5-6歲時即可考慮手術治療,此時患兒脊柱相對柔軟,手術後能獲得滿意矯形,且脊髓受到牽拉損傷的幾率也小;如果按傳統觀點等到脊柱發育相對成熟以後再手術治療,此時脊柱畸形已相當嚴重且僵硬,很難獲得接近正常的完美矯形,總體矯形效果明顯差於年齡較小的患者。
3、關於脊椎側彎
脊椎側彎(Scoliosis)的原很多,先天性結構缺陷、遺傳因素、長期姿勢不良、扁平足、長短腳、書包長期側背、都可能會發生。根據研究報告顯示,女性及青少年較常發生,原因可能是女性的韌帶及肌肉系統一般而言較男性弱及書包的重量之故。
其檢查方式為:背向著檢查者站立,接著彎腰,此時目測其背部左右是否平等高度。若檢查結果發現背部左右高低相差很多,即可確認為脊椎側彎,須進一步作X光檢查。
脊椎側彎分類:
結構性脊椎側彎
脊椎不可逆的側彎合並椎體旋轉
非結構性脊椎側彎
又稱為功能性脊椎側彎或是姿勢性脊椎側彎,是一種可逆性的脊椎側彎
主要症狀
通常依脊椎側彎的程度及年齡而有所不同。輕則頸背酸痛,腰疼無力,中度則姿態異常,時而劇痛難耐,甚至有自主神經受壓迫而失調之現象。重度則是心肺受制,功能失常,並可能連帶有自主神經失調之現象。
治療方式
側彎少於10度的患者僅需作追蹤觀察是否有繼續惡化現象,而10度至40度的患者則須以密集的矯正治療,並每三個月作X光檢查,以確認治療效果.
增加緊縮結構的柔軟度
伸長軀體
伸展膀子、肩胛和髖部肌肉
加強腹肌肌力
加強胸、腰以及髖部伸肌群
加強較弱肌群
4、脊椎側彎?
脊椎側彎多由長期坐立姿不正確而導致。一但形成脊椎側彎,很難糾正過來。要經常進的體育鍛煉,鍛煉腰腿部力量。
5、脊柱測彎通俗的說是什麼
脊柱側凸是一種症狀,有很多原因可以導致脊柱側凸,各有特點。為使治療有效,應該分清種類,有針對性治療。
脊柱側凸按照病因可以分為功能性或器質性兩種,或稱非結構性和結構性者。又稱為脊柱側凸
6、脊椎側彎是屬於什麼疾病?
脊椎側彎又可分為結構性脊椎側彎(structural scoliosis)及非結構性脊椎側彎(non-structural scoliosis),造成結構性脊椎側彎常見的原因包括神經肌肉疾病(例如:腦性麻痹、脊髓損傷、漸進性神經肌肉疾病等)、骨骼本身病變問題(例如:骨折、軟骨症、脊椎缺損等)、或不明原因所導致的自發性障礙,而造成非結構性脊椎側彎的原因有腳長不一致、因背部或頸部疼痛導致單側保護性肌肉spasm、或習慣性非對稱性姿勢等原因所導致。治療上必須考慮發生的原因、年齡、部位及嚴重程度,一般而言,彎曲角度在二十五度以下時,僅需觀察及定期追蹤,成長中的小孩側彎在二十五度到四十度之間,可考慮使用特殊背架來治療,而當彎曲角度大於四十度時,支架的治療效果不彰,需以手術作矯正及固定。保守性的治療包括:擺位、運動、牽引、脊椎背架、電刺激等方式,可互相配合運用,以達到最佳療效,當彎曲角度大於四十到五十度時、對保守性的治療無效、嚴重變形造成背痛、或心肺功能變差,此時,則需接受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