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艾灸療法注意事項是什麼
古人對於艾灸的順序,有著明確的論述,就陰陽而言,如《千金要方》說:「凡灸當先陽後陰,先上後下」。《明堂灸經》也指出:「先灸上,後灸下;先灸少,後灸多」。這是說艾灸的一般順序是 :先灸背部,再灸胸腹部;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先灸頭部再灸四肢;就壯數而言,先灸少而後灸多,即由小逐漸增強;就大小而言,先灸艾炷小者而後灸大者,每壯遞增。
在臨床上艾灸時,需結合病情,靈活應用,不能拘執不變。同時艾灸某兩個穴位的問題上,一般沒有什麼限制。
艾灸後半小時內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艾灸後要喝較平常多量的溫開水(絕對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體內毒素;
飯後一小時內不宜艾灸。脈搏每分鍾超過90次以上不要艾灸;過飢、過飽、酒醉禁灸;孕婦禁灸;身體發炎部位禁灸!
手術後在體內埋鋼釘或者其他東西的人,不要隨便在做過手術的位置艾灸。
非精製艾絨是不能長期艾灸的,否則會引起其他方面的後遺症,劣質艾條艾灸對身體的傷害是極難恢復的:前陰者,宗筋之所聚,艾絨雜質太多的話,就象用火烤彈簧,筋會變鬆弛,表現就是起床、起坐無力,陰莖、陰蒂勃起功能障礙。
更多的艾灸知識可以參考,楚醫艾條的官方網站,裡面有很詳細的這方面的知識!
2、做艾灸有哪些注意事項?
做艾灸期間和艾灸後不能馬上吹風扇和空調,避免著涼;不能立馬洗澡;不能吃冰涼的食物。
3、請問艾灸有什麼注意事項嗎?
1、暴露在外的部位不能直接艾灸。
2、以下部位不可施灸:皮薄、知肌少、筋肉結聚處,下腹部,大血管處、心臟部位、眼球等。另外,關節部位不要直接灸。
3、極度疲勞,過飢、過飽、大道汗淋漓、情緒不穩,或婦女經期切記不可艾灸。
4、某內些疾病患者不可艾灸:某些傳染病、高熱、昏迷、抽風期間,或身體極度衰竭,形瘦骨立者等不可艾灸。
5、要循序漸進,初次使用要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劑量,時間短一點,以後再加容大劑量。艾生活,愛健康。
4、艾灸的作用和禁忌
5、艾灸療法有哪些注意事項?
艾灸療法應注意:患者選擇舒適的體位,施灸時注意安全,防止艾絨條脫落,燒傷皮膚或衣物。根據不同的部位、皮膚厚薄、病情輕重、年齡和體質的不同,選擇適當的灸法和炷數。顏面、五官、大血管、粘膜附近及毛發生長部位不宜灸。皮膚有潰瘍、傷口感染者不宜用灸法。梵谷熱、急病、實證及陰虛發熱者不宜用灸法。灸時患者局部起泡是火力太大,溫度過高。輕者可以自行修復,數日後吸收結痂。重者須找醫務人員進行消毒、包紮,以防感染。
6、做艾灸有什麼注意事項?
一、施灸前應該注意
因為艾灸時不能吹到風,艾灸前請關好門窗,房間內不可以通風。夏天也是,不可通風不可開空調。
飯後不可以馬上艾灸,飯後1小時後才可以灸,因為過飽不可以艾灸。
脈搏每分鍾超過90次以上禁灸;過飢、過飽、酒醉禁灸;孕婦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禁用;身體發炎部位禁灸!
二,施灸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要專心致志--施灸時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時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條移動,不在穴位上,徒傷皮肉,浪費時間。
2.要注意防火--艾灸時用火的,所以要注意防火。現代人的衣著不少是化纖、羽絨等質地的,很容易燃著,因此,施灸時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時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滾脫落。用艾條灸後,可將艾條點燃的一頭塞人直徑比艾條略大的瓶內,以利於熄滅。
3.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時要暴露部分體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關好門窗,艾灸完身上有熱感,有的會出汗,不可立即外出,防治受涼。
在夏天高溫時要防中暑,施灸前後多喝溫開水,同時還要注意室內溫度的調節和開換氣扇,及時換取新鮮空氣。
4.要注意體位、穴位的准確性--艾灸一定要注意體位、穴位的准確性。艾灸的體位除了要適合艾灸的需要,還應注意體位的舒適、自然。一定要根據處方找准部位、穴位,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三、艾灸後的一些注意事項
1、 艾灸完半小時內,不可以用冷水洗手洗臉。艾灸完畢,全身毛細孔打開,易受寒涼。
2、 艾灸後不可馬上洗澡。道理同上。一般情況下,我都是洗好澡後再艾灸。或者艾灸完,隔開幾小時後再洗澡。
3、 艾灸完,如果出現疲勞乏力精神不濟,屬正常現象。此時身體在進行休整,可稍事休息,不必勞累。
7、艾灸治療,有哪些注意事項
這個沒多少注意事項,艾灸禁忌不多,尤其現在不是直接灸,都是熏灸的多了,不要燙著就行。
還有防火,滅艾條要真滅了,小心復燃就行。
飯前飯後半小時不要艾灸,胃脹胃痛除外。
艾灸後洗熱水溫水沒事,冷水不建議。吃涼的夜不建議。
最後就是艾條注意質量,建議直接使用口碑很好的長生鶴艾條,省的選來選去麻煩。
8、艾灸必須要知道的幾個注意事項是什麼?
多買床單,我艾灸睡著,艾條從手裡劃掉,被單燒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