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請專家進:強直性脊柱炎=脊背僵硬怎麼辦?
您好!
強直性脊柱炎嚴重威脅人們的健康,是一種主要侵犯脊柱、骶髂關節及四肢大關節的慢性進行性炎性疾病。發病者多為16-30歲的男性。
本病發作時,可產生頸肩、腰背強烈疼痛,四肢麻木酸脹、肌肉萎縮,身體不能伸直行走,不可平卧,病人痛苦不堪,有的甚至引起神經性皮炎、結腸炎、潰瘍病等嚴重並發症。
所以治療強直性脊柱炎要早發現早治療,治療的關鍵在於選對治療方法,不可盲目治療,早期強直性脊柱炎處於葯物敏感期,如果治療及時,並採取正確有效的治療方法,是可以很快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
強直性脊柱炎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1、養成每天運動的習慣。原則上,能讓關節活動的運動,如游泳、柔軟操、舞蹈都可以。不能活動脊椎的運動如騎自行車,或會沖撞及接觸性的運動如柔道、籃球則應避免。至於慢跑則不被鼓勵,因為慢跑有可能導致腳底或腳後跟肌腱發炎,以致行走困難。
2、保持良好的立姿及坐姿、每天定時作深呼吸、擴胸、挺直軀乾等強化背肌與腹部柔軟度的動作與伸展操都很重要。這些運動可以軟化僵硬處,維持關節伸展性,延緩病變的發展。
3、若您已有脊椎融合或竹竿狀脊椎,則需避免脊椎過度受力或彎曲。
4、由於患者的負重能力下降,因此應避免強力負重,使病變加重。避免長時間維持一個姿勢不動(如躺在沙發上看電視,或長時間上網),若要長時間坐著時,至少每小時要起來活動十分鍾。勿用腰背束縛器(會減少活動),使脊椎炎惡化。
5、睡眠干擾是常見的主要問題之一。睡眠時避免墊枕頭且不睡軟床。睡覺時最好是平躺保持背部直立。
6、清晨起床背脊僵硬時,可以熱水浴來改善。熱敷對於緩解局部疼痛亦有部分療效。
7、不抽煙,以免造成肺部傷害。
8、慎防外傷,開車時一定繫上安全帶,盡量不要騎機車。
9、在寒冷、潮濕季節中,更應防範症狀復發。
10、注意下列可能跟僵直性脊椎炎有關的症狀。下背痛及晨間僵硬的程度,外圍關節疼痛及活動范圍受限(尤其是腕關節)、解血尿或小便灼痛、下痢、胸椎及頸椎症狀、眼睛紅腫或模糊、四肢突然無力或解尿困難。
11、腸胃道及泌尿道的感染常誘發脊椎炎,故應該注意飲食衛生,多喝開水,多吃青菜水果,憋尿及便秘。
12、注意其它家族成員有無僵直性脊椎炎之症狀,如下背酸痛,晨間僵硬等。若有,應盡早就醫。
現在有很多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方法,但其效果都不是太理想,所以建議患者在治療時應謹慎選擇治療方法。
衷心祝願您早日康復!
2、僵直性脊椎炎有什麼症狀?
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以侵犯脊椎為主,可累及全身的慢性進行性疾病。初期症狀不明顯,易被莫視,諸多病人往往控制不佳,使關節受損,脊椎關節畸形、僵直而造成殘廢。
症狀及病程特色
僵直性脊椎炎一旦發生後,便呈無可逆轉的發展,其病程有以下特點:脊椎、髖骨、骨盆薦骨發炎→骨點及關節鈣化、僵直→脊柱無法彎曲、失去彈性→發炎及僵直情況向脊椎上下蔓延。
在發炎情形稍退後,脊骨上下會出現粘連的骨刺,而使腰彎背駝、僵硬疼痛。除了脊柱僵直如鐵外,患者也易因骨骼韌帶及骨點肌腱發炎,而有疼痛現象。
此症患者以20至40歲的成年人居多。男多於女,不少患者是在服役中發生此症,致誤以為是軍中過度操練、跌打損傷帶來的疾病。事實不然,據統計,國人每千人中有四名是此症患者,男性病情比女性嚴重,病程也較快。
合並症狀
三成以上的患者有周邊關節滑囊炎、關節腫痛積水、體重減輕、貧血、倦怠、心臟異常、眼球葡萄膜炎反應及肺部上葉纖維化等症狀。尤須注意的是,約有四分之一的患者會合並急性虹彩炎,並有失明之虞,不可不慎。
此外,由於患者的脊椎無法正常彎曲,因而往往造成性交困難,並且劇烈的性交也會加重關節的疼痛,若再加上精神壓力與內分泌因素的影響,患者會有明顯的性功能障礙。
提醒國人,一旦有長時間的背部僵硬、腰痠,起床後身軀僵直,在稍作運動後症狀反而減輕時,就須警覺僵直性脊椎炎已悄然上身。
發病因不確定但有遺傳傾向
醫學科技至今尚未找出明確的發病因,但它與遺傳(人體內白血球抗體HLAIB27)、免疫與感染有關。若家族中曾出現此症患者,則其家族成員最好預做檢查,以便能早期診斷,及時治療。
目前治療方法僅止於用葯物控制發炎及藉復健維持關節活動性兩種。為了控制此症的病情發展及復健,醫師建議患者,不妨從以下生活細節著手:
保持良好立姿、坐姿及睡姿,以免背脊屈曲,加重彎腰駝背。
日常保持規律且持續地運動復健,可軟化僵硬處,維持關節伸展性。定時作深呼吸、擴胸、挺直驅乾等犟化背肌與腹部柔軟度的動作,如游泳、伸展操等運\動,以延緩病變的發展。
由於患者的負重能力下降,因此避免犟力負重,加重病變。
勿用腰背束縛器,以免脊椎炎惡化。
睡眠時避免埝枕且不睡軟床。
清晨起床背脊僵硬時,不妨以熱水浴來改善。
在寒冷、潮濕季節中,更應防範病發。
根據醫師處方服用止痛及非類固醇抗發炎葯物,可減輕患者痛苦,熱敷對於緩解疼痛亦有效。
一旦病程嚴重至無法行走時,醫師將評估患者狀況而考慮以手術裝入人工髖關節。
醫師提醒民眾,由於僵直性脊椎炎對人體的骨架組織有破壞作用,除了使人變得腰彎背駝之外,更會使骨架變形、行動受阻;若延遲治療,病人還有殘障之虞。而且此症是成年後才形成的軀體殘障變形,對於患者身心的沖擊自是無法言喻,但患者千萬不可因此灰心而放棄就醫。若治療得當,加上有恆心地做適當的運動,也可減緩病情發展。
3、遺傳僵直性脊柱炎到底是怎樣一種病?
強直性脊柱炎(拉丁文:spondylitis ankylosans, 其中 spondylitis 原為希臘文脊柱炎之意,ankylosans原系希臘文強直之意),又稱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慢性關節炎(屬中醫之風濕范疇),伴隨有脊柱關節的疼痛和強直症狀。在歐陸亦稱此病為白赫鐵列夫症(Morbus Bechterew)、白赫鐵列夫-史特林佩爾-瑪麗症(Bechterew-Struempell-Marie-Krankheit)等。英文為Ankylosing Spondylitis, 國際簡稱為AS. 強直性脊柱炎屬於脊柱關節綜合症,主要影響腰椎、胸椎以及骶髂關節,現在相信與免疫失調及遺傳因子有關。除此以外,強直性脊柱炎尚能引發眼虹膜炎症以及影響到身體之其他器官。 起因 強直性脊柱炎的起因迄今未能完全了解,但該病似與免疫系統的缺陷有關。 如果以醫學方法阻止TNF-alpha因子發揮作用,該病的症狀得以減輕,可以得知該因子在發病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在發炎的骶髂關節中可見CD4+T-淋巴細胞,細胞毒素T細胞(cytotoxische T-zellen)及噬菌細胞出現,此外TNF-alfa因子的集中率見增高,不過無法確定觸發此現象的觸媒。可能是針對體內軟骨中負責伸展靈活性的Proteoglycan Aggrecan 產生了自免疫現象(autoimmunologiesches Phaenomen)。這樣Proteoglycan抗原的一致性,可以解釋疾病在體內分布的現象。在許多患者的血液中還出現了腸內細菌(Enterobakterien)抗體滴定濃度增高的現象,目前尚未弄清此現象與該病有何關聯 。 該病的一個特徵是,發病與血液中HLA-B27因子的高度關聯性。這種關聯性在不同人種中出現的頻率揭示了該病在不同人種中發病率的不同。時至今日已比較清楚的是,強直性脊柱炎很大程度上是由基因決定的,因此HLA-B27因子是此病最為人所熟知,但絕不是唯一的基因病因。 病理學 強直性脊柱炎主要的病程在於關節和腱的炎症,尤其在骨盆和脊柱部位,並伴隨有水腫與骨髓的損傷,並導致骨髓的骨質化。 本症最早期的症狀之一為骶髂關節的炎症。受累部位包括肌腱附著點以及關節囊。在關節軟骨下方會生長肉芽組織,通過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形成浸潤。關節受損的邊緣,首先會通過纖維軟骨(Faserknorpel)所替代,隨後骨質化,由此關節逐漸僵硬化。 在脊椎,此過程會導致骨骼出現韌帶骨贅,並會搭上臨近的脊椎骨。這樣的過程最後可能導致所謂的竹節樣脊柱改變(Bambuswirbelsaeule)的產生。 針對脊柱的其他損傷有骨質疏鬆,椎骨邊緣的過度損耗及炎症以及隨之出現的骨與椎間盤間連接部的損害 治療 主要分三方向 消炎止痛-治標 消炎痛等非甾體抗炎葯(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葯)解熱鎮痛葯具有較好的效果。 柳氮磺胺吡啶對於改善腰背部僵痛及骶髂關節病變有明顯的療效。 控制病情-治本 嚴重的周圍關節病變也可採用氨甲喋呤治療。當髖關節病變嚴重,造成骨性強直和癱瘓時,應早期施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以恢復功能。 保護關節-保持靈活 強直性脊柱炎需要長期治療,甚至終身治療,患者應對自己的疾病有正確的認識,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體療的康復訓練對於本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適當的行走、睡眠姿勢,腰腹的鍛練可以維持關節的靈活性,呼吸鍛練和游泳的有氧運動有助於維持良好的肺功能。部分患者經過治療後療效不明顯,出現關節僵直,但如果能夠維持在功能位,就可最大限度地保留部分關節功能。 中醫治療 目前在中國尚採用中醫手法治療該疾病,中醫治療原則是以辨證施治為主,祛風散寒,利濕通絡,活血化瘀,解毒消腫,補腎健骨,調節整體。AS早期以實證為主,以濕熱風寒、瘀血相挾雜為主,晚期則以虛實夾雜,虛證為主,腎虛為本,治療應以滋補肝腎為本,兼顧清熱、活血、祛寒、止痛。有取得較大成功的個案,但整體效果尚待時間檢驗。參考資料:維基百科--強直性脊柱炎
記得採納啊
4、患強直性脊柱炎全身僵硬應該怎麼辦
對患者來說,得了強直性脊柱炎後,彎曲不便,行動受阻,生活諸多不便,給他們帶來巨大痛苦。
遺憾的是針對強直性脊柱炎,目前為止傳統療法還沒有很好的辦法。估計醫生已經向你介紹過,通常的醫院用葯還只是以緩解疼痛為主要目的,所以假如疼痛劇烈時,可以吃一些醫院開的止疼片,但是如果疼痛可以忍受,建議你少吃葯,畢竟葯物只能緩解疼痛而且還有副作用,這是沒有辦法的。另外,平時多做專業的脊柱關節康復體操,注意攝取對關節有益的東西。
家庭器械、拔罐、電療、按摩等方法屬於理療手法,也可以暫時緩解不適,它基本上作用於肌肉部分,但是對於鈣化損傷的脊柱關節和纖維環軟骨基本沒有什麼效果。因為強直性脊柱炎的真正原因不是肌肉或硬骨,而是纖維環軟骨的鈣化硬化,纖維環軟骨才是真正的根結。
鑒於這種情況,目前在世界上許多發達國家,已經逐漸擯棄既有的關節療法,普遍採用純天然鋸峰齒鮫軟骨粉用於臨床治療,並且取得了臨床上的纖維環軟骨再生的驗證。它為人們徹底克服強直性脊柱炎帶來明亮的曙光。現在,在歐美日等為中心的國家中,已經形成了世界性的關節代替療法的巨大潮流,在歐洲一些國家,已把純天然鋸峰齒鮫軟骨粉萃取物認定為葯品,日本也選定了企業專門提供臨床之用。但是,因為選材困難,加工講究,而價格稍微昂貴。你可以查查看,然後根據自己的病情和經濟條件調整用量,一段時間後到醫院確認脊椎軟骨恢復的情況,祝早日徹底康復!
5、早晨起來脊柱僵直,,不能動,移動就很痛,而且無法自由翻身,平常回感覺背部很僵硬,或者酸痛,是神馬原
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慢性發炎性的疾病,主要侵犯脊椎關節及附近肌腱、韌帶等軟組織為主,嚴重者其鈣化僵硬,使脊椎失去原有的柔軟度而形如竹竿,早年被稱為「竹竿病」,部分病患會演變為嚴重的駝背。據估計,國內約有三至五萬人罹患僵直性脊椎炎,由於病患發病早期與一般關節酸痛相似,患者往往輾轉求醫未果,既延誤病情,且身心備受煎熬。
病因:
醫學科技至今尚未找出明確的發病原因,但它與遺傳(人體內白血球抗體HLAIB27)、免疫與感染有關。若家族中曾出現此症患者,則其家族成員最好預做檢查,以便能早期診斷,及時治療。
治療方法:
目前治療方法僅止於用葯物控制發炎及借復健維持關節活動性兩種。為了控制此症的病情發展及復健,醫師建議患者,不妨從以下生活細節著手: 保持良好立姿、坐姿及睡姿,以免背脊屈曲,加重彎腰駝背。 日常保持規律且持續地運動復健,可軟化僵硬處,維持關節伸展性。定時作深呼吸、擴胸、挺直軀乾等強化背肌與腹部柔軟度的動作,如游泳、伸展操等運動,以延緩病變的發展。 由於患者的負重能力下降,因此避免強力負重,加重病變。 勿用腰背束縛器,以免脊椎炎惡化。 睡眠時避免埝枕且不睡軟床。 清晨起床背脊僵硬時,不妨以熱水浴來改善。 在寒冷、潮濕季節中,更應防範病發。 根據醫師處方服用止痛及非類固醇抗發炎葯物,可減輕患者痛苦,熱敷對於緩解疼痛亦有效。 一旦病程嚴重至無法行走時,醫師將評估患者狀況而考慮以手術裝入人工髖關節。 醫師提醒民眾,由於僵直性脊椎炎對人體的骨架組織有破壞作用,除了使人變得腰彎背駝之外,更會使骨架變形、行動受阻;若延遲治療,病人還有殘障之虞。而且此症是成年後才形成的軀體殘障變形,對於患者身心的沖擊自是無法言喻,但患者千萬不可因此灰心而放棄就醫。若治療得當,加上有恆心地做適當的運動,也可減緩病情發展。
6、僵直性脊柱炎有什麼症狀?
1.初期症狀
對於16~25歲青年,尤其是青年男性。強直性脊柱炎一般起病比較隱匿,早期可無任何臨床症狀,有些病人在早期可表現出輕度的全身症狀,如乏力、消瘦、長期或間斷低熱、厭食、輕度貧血等。由於病情較輕,病人大多不能早期發現,致使病情延誤,失去最佳治療時機。
2.關節病變表現
AS病人多有關節病變,且絕大多數首先侵犯骶髂關節,以後上行發展至頸椎。少數病人先由頸椎或幾個脊柱段同時受侵犯,也可侵犯周圍關節,早期病變處關節有炎性疼痛,伴有關節周圍肌肉痙攣,有僵硬感,晨起明顯。也可表現為夜間疼,經活動或服止痛劑緩解。隨著病情發展,關節疼痛減輕,而各脊柱段及關節活動受限和畸形,晚期整個脊柱和下肢變成僵硬的弓形,向前屈曲。
(1)骶髂關節炎 約90%AS病人最先表現為骶髂關節炎。以後上行發展至頸椎,表現為反復發作的腰痛,腰骶部僵硬感,間歇性或兩側交替出現腰痛和兩側臀部疼痛,可放射至大腿,無陽性體征,伸直抬腿試驗陰性。但直接按壓或伸展骶髂關節可引起疼痛。有些病人無骶髂關節炎症狀,僅X線檢查發現有異常改變。約3%AS頸椎最早受累,以後下行發展至腰骶部,7%AS幾乎脊柱全段同時受累。
(2)腰椎病變 腰椎受累時,多數表現為下背部和腰部活動受限。腰部前屈、背伸、側彎和轉動均可受限。體檢可發現腰椎脊突壓痛,腰椎旁肌肉痙攣;後期可有腰肌萎縮。
(3)胸椎病變 胸椎受累時,表現為背痛、前胸和側胸痛,最常見為駝背畸形。如肋椎關節、胸骨柄體關節、胸鎖關節及肋軟骨間關節受累時,則呈束帶狀胸痛,胸廓擴張受限,吸氣咳嗽或打噴嚏時胸痛加重。嚴重者胸廓保持在呼氣狀態,胸廓擴張度較正常人降低50%以上,因此只能靠腹式呼吸輔助。由於胸腹腔容量縮小,造成心肺功能和消化功能障礙。
(4)頸椎病變 少數病人首先表現為頸椎炎,先有頸椎部疼痛,沿頸部向頭部臂部放射。頸部肌肉開始時痙攣,以後萎縮,病變進展可發展至頸胸椎後凸畸形。頭部活動明顯受限,常固定於前屈位,不能上仰、側彎或轉動。嚴重者僅能看到自己足尖前方的小塊地面,不能抬頭平視。
(5)周圍關節病變 約半數AS病人有短暫的急性周圍關節炎,約25%有永久性周圍關節損害。一般多發生於大關節,下肢多於上肢。肩關節受累時,關節活動受限,疼痛更為明顯,梳頭、抬手等活動均受限。侵犯膝關節時則關節呈代償性彎曲,使行走、坐立等日常生活更為困難。極少侵犯肘、腕和足部關節。
此外,恥骨聯合亦可受累,骨盆上緣、坐骨結節、股骨大粗隆及足跟部可有骨炎症狀,早期表現為局部軟組織腫、痛,晚期有骨性粗大。一般周圍關節炎可發生在脊柱炎之前或以後,局部症狀與類風濕關節炎不易區別,但遺留畸形者較少。
3.關節外表現
AS的關節外病變,大多出現在脊柱炎後,偶有骨骼肌肉症狀之前數月或數年發生關節外症狀。AS可侵犯全身多個系統,並伴發多種疾病。
(1)心臟病變 以主動脈瓣病變較為常見。臨床有不同程度主動脈瓣關閉不全者約1%;約8%發生心臟傳導阻滯,可與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同時存在或單獨發生,嚴重者因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而發生阿—斯綜合征。當病變累及冠狀動脈口時,可發生心絞痛。少數發生主動脈肌瘤、心包炎和心肌炎。
(2)眼部病變 長期隨訪,25%AS病人有結膜炎、虹膜炎、眼色素層炎或葡萄膜炎,後者偶可並發自發性眼前房出血。虹膜炎易復發,病情越長發生率愈高,但與脊柱炎的嚴重程度無關,有周圍關節病者常見,少數可先於脊柱炎發生。眼部疾病常為自限性,有時需用皮質激素治療,有的未經恰當治療可致青光眼或失明。
(3)耳部病變 在發生慢性中耳炎的AS病人中,其關節外表現明顯多於無慢性中耳炎的AS病人。
(4)肺部病變 少數AS病人後期可並發上肺葉斑點狀不規則的纖維化病變,表現為咳痰、氣喘,甚至咯血,並可能伴有反復發作的肺炎或胸膜炎。
(5)神經系統病變 由於脊柱強直及骨質疏鬆,易使頸椎脫位和發生脊柱骨折,從而引起脊髓壓迫症。如發生椎間盤炎則引起劇烈疼痛。AS後期可侵犯馬尾,發生馬尾綜合征,而導致下肢或臀部神經根性疼痛,骶神經分布區感覺喪失,跟腱反射減弱及膀胱和直腸等運動功能障礙。
(6)澱粉樣變 為AS少見的並發症。
(7)腎及前列腺病變 與RA相比,AS極少發生腎功能損害,但有發生IgA腎病的報告。AS並發慢性前列腺炎較對照組增高,其意義不明。
7、膝關節僵硬只能彎曲90度,下蹲痛疼或不能下蹲【強直性脊柱炎、痛風、膝關節屈伸不利】
你好!我是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骨科主任侯之啟,我想你把X光片的相片發給我,我可以給你治療意見。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侯之啟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8、我患強直性脊柱炎累及右側股骨頭壞死六年多了,現右側髖關節已僵硬,大腿肌肉也已萎縮。還能治好嗎?如...
您好
治療這種慢性病關鍵在於選對治療方法,不可盲目的治療。治療的話,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綜合病因、年齡、體質等情況,經專家辯證、分析病情之後,確定治療方案。有針對性的治療,並每天堅持科學的康復功能鍛煉,幫助病情的早日恢復。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9、強直性脊柱炎導致指關節僵直,現在應該怎麼辦,跪求!!!
強直性脊柱炎是治療不好的,一般發病期在8歲至40歲,你父親因為拖的時間長,可能已到晚期,如果再不治療,可能發展方向就是駝背.有種理論認為AS是因為腎虛,當然有這方面原因,但是吃六味地黃丸是不能止痛的,也不能控制病情.西醫認為AS是免疫系統問題,治療手段是吃葯,比如吃流彈黃,可以止痛,但副作用大。中醫認為AS是風、寒、濕,目前AS通過中醫治療還是比較有效的,通過針灸、推拿、結合服用中葯,可以緩解疼痛,控制病情發展。現在有幾個方法控制你父親的病情:1、吃西葯,止疼;2、中醫治療,針灸、推拿、中葯,如果能找到好的中醫,病情可很快控制住。我弟弟AS近乎癱瘓,就是中醫針灸結合中葯,6個月治療好的。3、加強自我鍛煉,騎自行車和游泳最好,晚上睡硬板床,防止駝背。AS一般真正強直了,就不會疼了,但最好控制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