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判斷是豎脊肌還是脊柱損傷
豎脊肌是腰背痛患者中很容易出現問題的一塊肌肉,因其在背部往往比較明顯,手往下方觸診容易摸到,因此,它也是我們臨床上腰背痛患者中處理最多的一塊肌肉。那麼它為什麼那麼容易損傷呢?這就得從它的解剖以及功能來談起了。
豎脊肌又叫骶棘肌,是位於腰椎旁的一組肌肉,從內向外依次為棘肌、最長肌和髂肋肌。其主要功能是伸展軀干,如果豎脊肌出現功能障礙,無論是痙攣或者張力增高,都容易使患者出現腰痛症狀。究其易受損的原因,是因為豎脊肌的靜態作用在對患者的日常活動、運動中的維持姿勢和動態活動具有著重大的意義。
當人處於正常站立姿勢時,豎脊肌其實很少是發生活動的,脊柱通過關節和軟組織獲得平衡。約75%的正常人重力線通過第四腰椎前方。豎脊肌短暫持續作用或間斷活動避免脊柱下降從而獲得軀體平衡。但是一些人的重力線在腰椎後方,此時,就需要腹肌收縮而避免脊柱後伸。
頭或上肢向前活動時,下方豎脊肌活動增加。負重時,豎脊肌活動也相應增加,並與負重量和負荷在身體的位置相關。這些動作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必做的一些動作,每次我們做這些動作,我們的豎脊肌都在運動。
當重心向一側偏移時,如一側手握重物,對側豎脊肌易收縮則以防止軀干側屈。這也是我們背單肩包不僅會頸肩痛,也會腰痛的原因。
坐立時豎脊肌活動和體位有關。有靠背和沒靠背,靠背的的傾斜角度都會使豎脊肌活動發生變化。
2、當脊椎變的不健康時,會有一些什麼症狀?
一、脊椎損傷有哪些症狀
想要及時發現一種疾病的存在,首先就要知道這個病在發病後有哪些症狀表現?而脊椎損傷的症狀主要有:
1.壓縮性骨折
這種類型的脊椎損傷通常都是因為前屈或側屈暴力所導致,主要椎體前緣高度減少狀況的前方楔狀骨折。除此之外,患者還有可能存在側方壓縮骨折,表現為椎體兩側的高度會變得不一樣。
2.旋轉性損傷
如果脊椎發生了旋轉性損傷,患者需要做X線進行檢查才行。通過X線檢查可發現患者的一個椎體在另一個椎體上旋轉,有的患者表現為椎間隙變窄,這個症狀的出現主要是因為纖維環及髓核損傷。
3.爆裂性骨折
爆裂性脊椎股則是由沿身體縱軸作用的暴力所導致的,主要原因是椎間盤被外力壓入椎體終板,最後進入松質骨內才導致的。主要的表現為患者的椎體由中央以「爆炸」的形式裂開,需要做CT掃描時進行確診。
二、脊椎損傷的原因
人的脊椎如果受到了傷害,整體的健康將會被嚴重影響到。建議大家能多去了解導致脊椎損傷的原因都有哪些?這樣才能進一步做好預防措施。
1.外傷事故
外傷是引起脊椎損傷的主要原因之一,有調查結果顯示,存在脊椎損傷問題的人群中,絕大部分患者都是因為外傷事故所導致的。有的人是因為機動車事故,有的人是因為從高處跌落、暴力(刺或槍傷的刺)等。
2.疾病因素
外傷事故是導致脊椎損傷的主要原因,但並不是唯一的因素,也有部分人是因為疾病因素才出現這個問題的,像腫瘤、感染或炎症都有可能引起脊椎損傷。此外,如果長期患有脊髓狹窄,那麼出現脊椎損傷的幾率也會更大。
3.血液問題
人類身體的每一個組織都需要良好的血液供應來維持正常,當血液供應失敗之後,氧氣和其他營養物質將無法順利送達脊椎,從而引起脊椎損傷。這個現象主要因為動脈瘤、血管壓迫或血壓長期下降所導致。
3、脊柱損傷壓迫脊髓會導致什麼症狀?
這個要看脊柱損傷的位置和損傷程度,輕度的就受傷位置附近有疼痛感,中度的會導致手腳發麻、無力等,嚴重的甚至會導致癱瘓!
4、頸椎勞損應該怎麼恢復?
頸椎癥候群
成因:計算機族在使用計算機時,常是身體往前彎、頭抬起來看屏幕,整個頸部呈往後仰的姿勢,這種錯誤的動作很容易就會傷到頸椎和肌肉,甚至是頸椎里的神經根。類似的慢性傷害,不斷累積到四、五十歲,患者常會發現早上起來,整個頸部不能動了,這種「落枕」與前一天的過分疲勞有關,事實上,與長期姿勢不良也有關。 治療:頸椎的第4、5椎體間,及第5、6的椎體間,是最常發生問題的部位。會造成肩膀痛、第1、2根手指的酸、麻,在治療上,除給予止痛、消炎葯物或肌肉鬆弛劑外,居家的肌肉訓練更重要。 好發族群:計算機族,若能每天把頸、肩部放鬆運動的每個動作作上20次,所得到的成效會比吃葯有效。 日常保健 1.頸部放鬆運動 *坐椅子上,脖子像鞠躬一樣,慢慢往前彎,然後舉頭回到平視的位置。 *頭從左側慢慢向後旋轉,眼睛能看到左肩為止,然後向右側旋轉,看到右肩為止,如此,左右交替作。 *頭平放在左肩,耳朵貼向肩膀,3、5秒後,頭向右肩平放,耳朵貼向右肩。 2.肩部放鬆運動 *雙手轉向前處方向、手掌相對往上舉,直到指尖指向天空,此時兩手臂要盡量貼耳朵,兩只手臂慢慢從兩旁放下。 腰椎癥候群 成因 :上班族主要是缺乏運動、彎腰駝背,導致脊椎肌力不足,使脊椎缺乏支撐能力,婦女主要是因懷孕及抱小孩,導致腰椎承受過高的壓力而傷到腰;老人家常是因常躺在床上、懶得走路、導致骨松愈來愈嚴重,脊椎發生細微的壓迫性骨折。 導致腰痛成因相當多,肌肉、脊椎體、脊椎體間的髓關節異常,是引起下背痛的三大主因,例如當脊椎體間的椎間盤突出或椎間之間的關節有骨刺時,若身體某種姿勢使之碰到或壓到脊椎的神經根,就會造成背部、臀部甚至下肢的酸、麻、痛,而脊髓體跟脊髓體間的大關節,若有關節退化的現象也會造成酸痛。 治療 :有背痛問題時,會先作身體檢查,看看下肢是否有麻木、肌肉無力等神經症狀,且進一步了解運動神經有無受影響;其次,會照X光,看看脊椎有無骨刺、關節有無退化,脊柱有無變形歪曲、椎體有無因骨松而被壓壞,再針對各別原因作治療。 若骨松已造成脊椎酸痛症狀,無論是男女,都可口服雙磷酸鹽類(如福善美)或以皮下注射的副甲狀腺素(如骨穩),都可降低脊椎骨折,進而改善脊椎酸痛。 除了規則用葯、定期追蹤骨質狀況外,也可每天慢走1萬步為目標,並視情況作重量訓練,都能增加骨質密度對降低脊椎的骨折機率。 好發族群 :腰痛、下背痛,是骨科最常的不適症狀之一,好發於常坐辦公室不運動的上班族、剛生小孩的婦女及銀發族。 日常保健 *年輕人:年輕人的下背痛與背肌無力最有關系,除平常要注意站直坐正等姿勢外,利用肌力訓練,把背肌肌肉強壯起來,對改善腰痛有立竿見影的成效。 *上班族:可利用閑暇時間作簡單肌力訓練,動作是:先立正站好,雙掌相對往上舉,指向天空、手臂緊貼耳朵,踮起腳尖,一步步慢慢向前走,每天走100步,那麼這個肌力訓練,可同時訓練小腿、大腿、背肌。 *疾病造成:若是關節退化造成的脊椎酸痛,則建議作柔軟操,方法是身體非常緩慢向前彎、向後仰;再作身體的左右旋轉及彎曲,可增加關節活動度。 *老人家:脊椎骨若有骨質疏鬆問題時,也易產生細微的骨折慢慢變楔形,導致背部出現酸痛。 * 鈣質補充:建議40歲前,每天補充適量鈣質、加上400國際單位的維他命D、重量訓練來累積骨本,避免骨松引發脊椎酸痛;服用鈣片時,建議搭配適當的水份,並在吃飯時嚼碎食用,吸收效果最好。
5、背脊柱疼痛
後背脊柱疼痛可能為如下原因:
1、損傷類疾病:椎體骨折,棘上、棘間韌帶損傷等,韌帶損傷多由勞損引起;
2、腰椎結核、腫瘤;
3、退化性疾病:頸椎病,胸椎、腰椎的椎管狹窄和椎間盤突出,腰椎滑脫等,可通過針灸、理療、按摩等方法治療;
4、代謝疾病:骨質疏鬆,需要配合葯物治療;
5、免疫系統疾病:強直性脊柱炎。
6、如何治癒脊椎勞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