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背部脊柱穴位

背部脊柱穴位

發布時間:2020-09-21 23:10:05

1、背部的穴位

背部的穴位太多了,但背部主要走督脈和膀胱經。

2、後背的穴位都有什麼

背部的穴位多是通過棘突來確定的,做好相應穴位的棘突定位是很重要的,如大椎穴在第七頸椎棘突下,肩胛下角平第七胸椎棘突,髂後上嵴連線平第四腰椎棘突
建議學習針灸要熟知解剖定位,經常對照穴點陣圖譜對應身體部位認穴,這是針灸學習的基礎。

3、背部穴位 心肝脾肺腎所對應穴位,脊柱第幾節對哪個穴位?

你指的是背部膀胱經上的幾個腧穴吧~~~ 肺腧
【取穴方法】 人體肺俞穴位於背部,當第3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主治病症】
1. 呼吸系統疾病: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炎,百日咳,肺氣腫,肺結核;
2. 外科系統疾病:頸淋巴結核,胸膜炎;
3. 其它:感冒,心內膜炎,腎炎,風濕關節炎,腰背痛等。 厥陰腧
【取穴方法】 該位於背部,當第4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主治病症】
1. 循環系統疾病:心絞痛,心肌炎,風濕性心臟病,心外膜炎;
2. 精神神經系統疾病:神經衰弱,肋間神經痛;
3. 其它:胃炎,齒神經痛等。 心腧 【取穴方法】俯卧位,在第五胸椎棘突下,神道(督脈)旁開1.5寸處取穴。 【主治病症】 1. 循環系統疾病:冠心病,心絞痛,風濕性心臟病,心房纖顫,心動過速;
2. 精神神經系統疾病:失眠,神經衰弱,肋間神經痛,精神分裂症,癲癇,癔病
3. 其它:胃出血,食道狹窄,背部軟組織損傷等。 膈腧 【取穴方法】俯卧位,在第七胸椎棘突下,神道(督脈)旁開1.5寸處取穴。 【主治病症】慢性出血性疾病、貧血、呃逆、神經性嘔吐、蕁麻疹、皮膚病等。 嘔吐,呃逆,氣喘,咳嗽,吐血,潮熱,盜汗。 肝腧 【取穴方法】 該穴位於背部,當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主治病症】 1. 消化系統疾病:急慢性肝炎,膽囊炎,慢性胃炎,胃擴張,胃痙攣,黃疸;
2. 五官科系統疾病:眼瞼下垂,結膜炎,青光眼,夜盲症,視網膜炎;
3. 精神神經系統疾病:偏頭痛,神經衰弱,肋間神經痛,精神病;
4. 外科系統疾病:淋巴結結核,胃出血,腸出血,膽石症;
5. 其它:月經不調等。 膽腧 【取穴方法】俯卧位,在第十胸椎棘突下,神道(督脈)旁開1.5寸處取穴。 【主治病症】膽經疾病,如膽囊炎、坐骨神經痛、風濕性關節炎、肝炎等。 黃疸,口苦,肋痛,肺癆,潮熱。 脾腧 【取穴方法】俯卧位,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神道(督脈)旁開1.5寸處取穴。 【主治病症】倦怠感、口渴、食慾不振、糖尿病等。 腹脹,黃疸,嘔吐,泄瀉,痢疾,便血,水腫,背痛。 胃腧 【取穴方法】俯卧位,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神道(督脈)旁開1.5寸處取穴。 【主治病症】倦怠感、口渴、食慾不振、糖尿病等。 腹脹,黃疸,嘔吐,泄瀉,痢疾,便血,水腫,背痛。消化系統疾病,如胃潰瘍、胃炎、胃痙攣、嘔吐、惡心等。該穴道還可以有效的配合治療由於胃腸功能引起的身體消瘦等消化系統病徵,胸脅痛,胃脘痛,嘔吐,腹脹,腸鳴。
三焦腧 【取穴方法】 該穴位於腰部,當第1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主治病症】
1. 消化系統疾病:胃炎,胃痙攣,消化不良,腸炎;
2.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腎炎,尿瀦留,遺精;
3. 其它:腹水,神經衰弱,腰肌勞損等。
腎腧 【取穴方法】 該穴位於腰部,當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主治病症】 腰痛、腎臟病、高血壓、低血壓、耳鳴、精力減退等,細節請參閱本站「穴道指壓療法」相關網頁。遺尿,遺精,陽痿,月經不調,白帶,水腫,耳鳴,耳聾,腰痛。 大腸腧 【取穴方法】 該穴位於腰部,當第4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主治病症】腰痛、腹瀉、便秘、髖關節疼痛等。此穴與小腸俞配合可以明顯改善男子早泄的情形,腹脹,泄瀉,便秘,腰痛。 小腸腧 【取穴方法】位於人體的骶部,當第一仙椎左右二指寬處,與第一骶後孔齊平。 【主治病症】下腹部腫脹、下腹部疼痛、腳部腫脹、夜尿症等。此外此穴和大腸俞穴配合可以明顯改善男性早泄狀況,遺精,遺尿,尿血,白帶,小腹脹痛,泄瀉,痢疾,疝氣,腰腿疼。 膀胱腧 【取穴方法】位於人體的骶部,當第二仙椎左右二指寬處,與第二骶後孔齊平。 【主治病症】夜尿症、膀胱腎臟疾病等。小便不利,遺尿,泄瀉,便秘,腰脊強痛。

4、背部有很多穴位,如何按摩緩解背部酸痛?

面對日益繁重的壓力很多人為了生活而疲於奔命,工作時在電腦前一坐就是一整天,時間一長身體難免會吃不消,腰酸背痛是困擾大多數在辦公室工作者的問題,病犯的時候,讓人坐立難安,無心工作,如何緩解這種“職業病”是人們熱切關心的問題,我們可以通過按摩穴位的方式對病症進行緩解。

肩井穴 

位置:位於肩上,前直乳中,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即乳頭正上方與肩線交接處。

按摩方法:當背痛出現的時候,可以用兩只手的拇指指腹按摩對應方向的肩井穴,各按摩50次,感覺到有酸脹感為止,可以很好地緩解背痛。

命門穴 

位置:在腰部的第二腰椎棘突下的凹陷處,跟肚臍相對 。

按摩方法:兩手握拳先順時針壓揉9次,再逆時針壓揉9次,結束之後再來一輪,可以有效緩解肩痛的不適 。

天宗穴 

位置:將左手搭上右肩,手掌貼在肩膀的二分之一處,手指自然下垂,中指接觸到的就是天宗穴 。

按摩方法:按摩天宗穴需要他人的配合,用拇指點按或者手指按揉都可以,力度從輕到重,按摩十分鍾左右可以有效緩解背痛。 

肩貞穴

位置:在肩關節後下方,臂內收時,腋後紋頭上l寸。

按摩方法:兩手拇指指腹分別按揉對側肩貞穴,有酸脹感為宜,按摩50次。

如果找不到確切的穴位,還可以通過背蹭門框法來刺激背部的各個穴位。先用背部正中的脊椎骨(即督脈)對准門棱,向門框上輕輕擠壓,並上下輕度蹭動,每分鍾大約做20下,盡量把整個脊柱都擠壓一遍。在上下蹭動時如發現一處特別痛,可在此處做左右輕度晃動,並連續幾天在此處由輕到重地按壓。在脊柱兩旁各1.5和3寸處重復上述動作。只要持之以恆,就將體現出一定的保健效果 

5、如何按摩脊背才讓人舒服?

背部按摩手法有哪些?上班族經常保持一個姿勢,頸背部常出現問題,這時候就求助中醫按摩。須知道,背部有很多穴位,學會正確的按摩手法可以幫助我們治療疾病,解決病痛。

按摩四個穴位解決背部疼痛

1、按揉委中穴

位置:位於人體的腘橫紋中點,當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

按摩方法:1)用兩手拇指端按壓兩側委中穴,力度以稍感酸痛為宜,一壓一松為1次,做50次;2)兩手握空拳,用拳背有節奏地叩擊委中穴,做50次。

2、按揉肩井穴

位置:位於肩上,前直乳中,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即乳頭正上方與肩線交接處。

按摩方法:用兩手拇指指腹分別揉按對側肩井穴,有酸脹感為宜,按摩50次。

3、 按揉肩貞穴

位置:在肩關節後下方,臂內收時,腋後紋頭上l寸。

按摩方法:兩手拇指指腹分別按揉對側肩貞穴,有酸脹感為宜,按摩50次。

4、按揉列缺穴

位置:在前臂橈側緣,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當肱橈肌與拇長展肌腱之間。

按摩方法:用兩手拇指指腹分別按揉對側列缺穴,有酸脹感為宜,按摩50次。

以上背部按摩需要別人來幫助按摩,有種按摩手法自己也可以做哦。

(5)背部脊柱穴位擴展資料:

1、促進血液循環

一般來說,體溫與血液循環有密切的關系,體溫低血液循環也較低,體溫升高血液循環也隨之旺盛。足療可以改善足部血液循環,增高皮膚溫度,從而促進足部和全身血液循環;改善了心臟功能,降低了心臟負荷。

有人做過測試,一個健康的人按摩雙足30分鍾,其全身血液的流量增加女性為10-13倍,男性為13-18倍。可見,熱水足療可使血液循環順暢和改善。

2、促進新陳代謝

足療促進了足部和全身的血液循環,由於血液循環量的增加,從而調節各內分泌腺體分泌各種激素,如甲狀腺分泌的甲狀腺激素,腎上腺分泌的腎上腺激素等等,這些激素均能促進新陳代謝。

3、消除疲勞

當人體十分疲勞時,就會出現足部血液循環不良的情況,導致代謝終產物、鈣鹽、乳酸微晶體等物質大量沉積。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按摩四大穴位 輕松解決背部疼痛

6、脊柱有哪些穴位?

中醫理論認為:人體中頭部和背部正中線是督脈

7、人體後背穴點陣圖

這個可以在醫學專賣的書店買到,在網上也可以買到,不難找。

8、背上的穴位有哪些

背上的穴位如圖。

9、人體背部脊椎兩旁對稱的的地方有什麼穴位嗎?它們是不是和人體的某器官有關呢?

表術的還不夠詳細```
你到這網站看看...
http://www.mifang.org/am/pic/fjizhu.html

10、身體背部都有哪些穴位,分別位於何位置

這個問題太復雜,因為背部穴位太多,不過一般保健用的話就屬足太陽膀胱經zd上的穴位比較多!然後夾脊用的也比較多,這都比較好定位,模糊一點的話,就是膀胱經從肩胛那個高度開始,版在脊柱的兩側,用比劃一下自己或者被保健人的手掌大小,手掌的中線放在脊柱上,手掌的左右兩側權就是寬度,上下就在脊柱棘突下定位!其實新華書店一般都有賣的!

與背部脊柱穴位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