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脊柱旁腺

脊柱旁腺

發布時間:2020-09-21 04:57:34

1、什麼是脊柱關節病

?現在脊柱關節病的發病率不斷的提高,不少的人遭受該病的困擾,給他們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傷害,需要大家提起注意,那麼呢?下面請相關的專家給大家做詳細的介紹。 ?從以下幾點給大家介紹: 1.類風濕關節炎:該病是慢性關節炎最常見的類型之一。與遺傳、細菌及病毒感 染、環境因素包括吸煙有關。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但40-60歲女性更多見。以雙手小關節(手指關節、腕關節)受累多見,並表現為雙側受累。患者同時伴有晨起關節僵硬感持續大於1小時及關節活動受限。病情嚴重時可出現全身臟器受累。抗環瓜氨酸肽抗體為其特異性抗體。絕大多數患者類風濕因子陽性,但類風濕因子水平的高低與病情的活動度無絕對的相關性。 2.骨關節炎:又稱退行性關節病、骨關節病,民間俗稱骨質增生。骨關節炎的發 生與年齡和肥胖密切相關。45歲以下人群骨關節炎患病率僅為2%,而65歲以上人群患病率高達68%。簡而言之,人到老年人到老年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骨關節炎。各關節均可受累。但雙手小關節受累時多為雙手遠端指間關節。臨床可見患者遠端指間關節出現骨性突起。患者也可出現晨僵,但時間小於半小時。該類患者血中類風濕因子常為陰性。 3.痛風性關節炎:該病與體內尿酸產生過多和(或)排出減少有關。過多的尿酸 在關節局部沉積引起關節炎。其發病非常急,常由飲食過量或應激誘發,表現為關節紅腫熱痛。單關節受累多見,最常見的發病部位為大腳趾旁的骨性突起部位。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緩解也很迅速,不治療或經過葯物治療後一至兩周症狀可緩解,但容易再次復發。慢性痛風性關節炎則可以沒有明顯的間歇期,而表現為關節炎反復發作。 4.強直性脊柱炎:青年男性多發,有明顯的家族發病傾向。主要累及脊柱、骶髂 關節,也可出現外周關節受累。病變嚴重時可出現脊柱僵直,頸椎腰椎、胸椎活動受限,出現「駝背」,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90%以上患者出現HLA-B27陽性,而類風濕因子陰性。 5.銀屑病關節炎:又稱牛皮癬性關節炎。患者常伴有牛皮癬的皮膚表現。銀屑病 關節炎關節病關節受累部分特點類似於類風濕關節炎,因此可能與類風濕關節炎混淆。但雙手小關節受累時多在手指末端指間關節。但骶髂關節和脊柱受在類風濕關節炎中少見。部分患者可能在關節炎出現時尚未出現皮膚病變,此類患者容易誤診。患者血清中類風濕因子陰性。 6.反應性關節炎:起病急,發病前常有腸道或泌尿系感染史。外周大關節(尤其 是下肢)非對稱性受累。骶髂關節及脊椎也可累及。關節外可表現為眼炎、尿道炎、龜頭炎,80%以上患者HLA-B27陽性,類風濕因子陰性。 ?以上就是關於脊柱關節病的相關問題,如果還有疑問可以向專家詢問解答。關節腫脹疼痛是什麼原因手腳僵硬是怎麼回事手指骨質增生的症狀手指關節疼手指關節痛是怎麼回事

2、左邊腰後部脊柱旁邊酸疼,左下腹部隱痛,感覺像有個東西在裡面一樣,

腰疼原因大致分為以下五種。
腰疼原因之一:由於脊柱骨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的疾患所引起。如腰肌勞損、肌纖維織炎,以及由挫傷、扭傷所引起的局部損傷、出血、水腫、粘連和肌肉痙攣等。
腰疼原因之二:由於脊椎病變引起。如類風濕性脊椎炎、骨質增生症、結核性脊椎炎、脊椎外傷及腰椎間盤突出等。
腰疼原因之三:由於脊髓和脊椎神經疾患引起。如脊髓壓迫症、急性脊髓炎、神經根炎、脊髓腫瘤等所引起的腰疼。
腰疼原因之四:由於內臟器官疾患所引起。如腎炎、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結石、膽囊炎、膽囊結石、胰腺炎、胃及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前列腺炎、子宮內膜炎、附件炎及盆腔炎等,腫瘤也可引起腰骶部疼疼,女性病人往往同時伴有相應的婦科癥候。
腰疼原因之五:由於精神因素所引起。如癔病患者也可能以腰病為主訴,但並無客觀體征,或客觀檢查與主觀敘述不能以生理解剖及病理知識來解釋,這種腰疼常為癔病的一種表現。

3、位於人體的腹腔後壁脊柱的兩旁的器官是() A.心臟 B.肝臟 C.腎臟 D.膀

腎位於脊柱兩側,緊貼腹後壁,居腹膜後方.左腎上端平第11胸椎下緣,下端平2腰椎下緣.右腎比左腎低半個椎體.左側第12肋斜過左腎後面的中部,右側第12肋斜過右腎後面的上部.腎臟主要的功能是形成尿液、排除體內的代謝物質. 人的心位於胸腔的中央偏左下方,兩肺的之間.前方對胸骨體和第2--6肋軟骨,後方平對第5--8胸椎.約2/3位於身體正中線的左側,1/3位於中線右側.心的前方大部分被肺和胸膜遮蓋,只下部一小三角形區域借心包與胸骨體下半和左第4--5肋軟骨相鄰.心的兩側與胸膜腔和肺相鄰.心的後方鄰食管、迷走神經和胸主動脈.下方為膈肌.肝臟是人體內最大的消化腺,大部分位於腹腔的右上部,肝臟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分泌膽汁、代謝功能和解毒功能.膀胱位於盆腔內. 
故選:C

4、我被確診是強直性脊柱炎。。 我那是在屁股那比較尖的骨頭(不知叫什麼)的上面一點疼

強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簡稱AS) 又名類風濕脊柱炎。本病為脊柱各關節及關節周圍組織的侵襲性炎症。一般先侵犯骶髂關節,其後由於病變發展逐漸累及腰椎、胸椎和頸椎,出現小關節間隙模糊、融合消失及椎體骨質疏鬆破壞、韌帶骨化,終致脊柱強直或駝背固定。主要症狀為發病部位疼痛,活動受限。是一種病因不明的常見病。

參考資料:
強直性脊柱炎
症狀:
起病緩慢,全身症狀輕微,早期可有倦怠,體征減輕,或有惡心、發熱等。逐漸出現下腰部疼痛,肌肉痙攣及僵硬,休息後症狀往往加重,活動後減輕。以後逐漸出現典型的骶髂關節疼,並呈上行性累及脊柱,受累部位疼痛、壓痛、僵硬、活動受限,並逐漸出現屈曲畸形,陰天或勞累後症狀加生,遇暖或休息後減輕。常有復發性虹膜炎並存,部分患者可出現坐骨神經痛。病變若波及肋椎關節,還可出現呼吸時胸部擴張受限或喪失以及肋間神經痛等。
晚期患者脊柱強直在畸形位,頸腰部不能旋轉,側視時必須轉動全身,可出現嚴重的駝背畸形,不能前視。病變有時也可波及髖膝關節,髖關節受累時,呈搖擺步態。隨著受累部位的骨性強直,疼痛等症狀逐漸消失,而遺留終生畸形。

什麼是強直性脊柱炎?

5、健身後背那叫什麼線?

健身後背那線叫脊柱溝。脊柱與兩側肌膚所形成的溝壑就是性感無敵的脊柱溝。脊柱也就是脊樑骨,它是我們身體的支柱,位於背部正中。深藏於女人背後那條長長的脊柱溝,不僅讓我們的身體在吊帶里修長有型,還魅力十足。最耐人尋味的性感向來超越視覺,成之於內而形之於外。

(5)脊柱旁腺擴展資料:

完美的脊柱溝在於我們同樣完美的背部肌膚與形狀,想要擁有一個人人稱羨的背部,每周一次的深度去角質的背部護理不可少。而每天只花10分鍾做做背部伸展動作,不但能讓背部不再緊綳,也增加背部肌肉的緊實度。

脊柱,所屬現代詞,人類脊柱由33塊椎骨(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骨、尾骨共9塊)借韌帶、關節及椎間盤連接而成。脊柱上端承托顱骨,下聯髖骨,中附肋骨,並作為胸廓、腹腔和盆腔的後壁。脊柱具有支持軀干、保護內臟、保護脊髓和進行運動的功能。脊柱內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條縱行的脊管,內有脊髓。

6、甲狀腺旁腺功能抗進或減退

甲低」是甲狀腺機能減退症的簡稱,亦叫「甲減」。「甲低」是指甲狀腺激素合成分泌或生理效應不足所引起的全身性疾病。醫學界根據此病的患病年齡不同而分為呆小病(又叫克丁病)、幼年型「甲低」、成年型「甲低」。成年型「甲低」多見於中年女性,男女之比為1:5。起病隱匿,病情進展緩慢,早期症狀又缺乏特徵性,有時可長達10年以上,才出現典型的「甲低」症狀——粘液性水腫。因此,此病不易被早期診斷,需要患者或家人自我慢慢發現。 中老年人的「甲低」常見原因有:既往有甲狀腺手術、甲狀腺炎、放射性碘131治療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史,或近期內停用了甲狀腺激素等。 中老年人的「甲低」,早期症狀常表現為怕冷、乏力、嗜睡、納差、便秘、月經紊亂等。這些症狀又常會被認為是自然衰老的表現因而不能引起重視。隨著病情的進展,常出現畏寒、少汗、說話緩慢、行動遲緩,皮膚乾燥增厚、粗糙並多脫屑、脫發、眉毛外1/3脫落,面色蠟黃、眼瞼和頰部虛腫,表情淡漠、呆板、體重增加、指甲脆、薄且有裂紋、反甲,陰毛和腋毛稀疏、脫落,血壓偏低、心動過緩。嚴重者可有心包積液,不思飲食、腹脹、便秘,肌肉疼痛,關節 強直疼痛,受涼後加重,甚至關節腔內積液,性慾減退,男性陽痿,
答復2:
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症 [PrimaryHypoparathyroidism> 概述: 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症是甲狀旁腺分泌PTH不足或PTH對周圍組織的作用欠佳而引起的代謝異常。其特點是手足抽搐,癲癇發作,低鈣血症和高磷血症。屬於中醫的「痙症」「肝風內動」及小兒「慢脾風」證之范疇,以項背強直,還有四肢抽搐,甚至口噤,角弓反張為臨床特點。 病因病機 一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症西醫病因病機 (一)PTH生成減少 分特發性和繼發性兩種。 特發性甲狀旁腺功能減退較少見,系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呈散發性,呈家族性者極少見。可同時合並多種內分泌腺功能減退症。患者血循環中常可測到抗胃壁細胞.甲狀旁腺.甲狀腺和腎上腺皮質的自身的抗體。 繼發性甲旁減較常見。最多見者為甲狀腺或頸部手術時誤將甲狀旁腺切除或損傷所致。如腺體大部或全部被切除,常發生永久性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症。甲狀腺手術切除腺體過多也可引起本病。此外同位素131碘治療後.甲狀旁腺被惡性腫瘤.結核病.澱粉樣變等破壞所致者較少見。 (二)PTH分泌受抑制 1高鈣血症的孕婦,其新生兒因甲狀旁腺功能受抑制而有低鈣血症。 2甲旁亢患者切除腺瘤後,其餘的甲狀旁腺功能受抑制而有暫時性的甲旁減。 3鎂缺乏症時PTH的和成和釋放有可逆行減退所致。 4術後發生者,殘留腺體呈萎縮及變性,繼發性者腺細胞大部為脂肪組織所替代。甲狀旁腺激素分泌不足或缺如,使骨鈣動員及腸鈣吸收均減少,血鈣降低,腎小管對磷的回吸收增加,致使血鱗升高.尿磷減少。血鈣過低促使神經肌肉興奮性增加,可致麻木刺痛,肌肉痙攣,手足搐搦,長期缺鈣則引起皮膚.毛發.指甲等外胚層組織病變,小兒牙齒發育不全。 二中醫的病因病機 本病主要是由於脾虛失運,氣血生化乏源,加上腎精不足,筋脈失養,血虛生風,肝風內動,發為痙症。 (一)脾虛肝旺 飲食所傷,脾虛失運,土虛木乘,肝風內動,而成痙症。 (二)腎虛生風 先天不足或年老腎虛及久病體虛,腎陽虧虛,靜脈失養,虛風內動,而成痙症。 臨床診斷 一西醫診斷要點 (一)臨床表現 1.神經肌肉症狀:主要麻木.刺痛和蟻走感,嚴重者出現手足搐搦,成雙側對稱性腕及手掌指關節屈曲,指間關節伸直.腳跟向上提.腳趾向腳掌彎曲.腳背呈拱形。嚴重者全身隨意肌收縮而有驚厥發生。也可伴有自主神經功能紊亂。體征有面神經扣擊征陽性,.束臂加壓實驗陽性。 2精神症狀:有興奮.焦慮.恐懼.欣快.憂郁.記憶力減退.妄想.幻覺.和譫妄等。精神症狀可能與腦基底和功能障礙有關。 3外胚層組織營養變性及異常鈣化綜合症;皮膚乾燥,脫屑,指甲與頭發粗而脆,眼內晶狀體可發生白內障。發生與兒童期者,可見牙齒發育不良,齒釉質增生不良或恆齒不長出等。 此外,在特發性甲旁減中,可見貧血.白色念珠菌感染等表現,尚可同時出現Schmidt綜合症,及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症伴腎上腺功能減退症和(或)糖尿病。 (二)實驗室檢查 1血鈣:有症狀者血鈣常〈1.88mmol/L,血游離鈣〈0.95mmol/L,主要是鈣離子濃度降低。血鈣過低者應同時測定血漿蛋白,以除外因蛋白濃度底下而引起的鈣總量減低。 2血磷:多數患者增高,幼年患者濃度較高,部分患者正常。 3血鹼性磷酸酶:正常。 4血PTH:多數底於正常,但也可正常。因低鈣血症對甲狀旁腺是一種強烈刺激,所以低鈣血症時,如血PTH在正常范圍,則仍屬甲狀旁腺功能減退。 5尿鈣和鱗:尿鈣減少。因PTH不足,腎小管回吸收磷增加,故尿磷減少。 二中醫辨證:中醫認為本病一般屬於虛症,主要有脾腎兩虛,有虛寒.虛熱之分。 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的治療: 一、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症的西醫治療:治療的目標是控制病情,緩解症狀,血鈣絞正至正常低限或接近正常 (一)搐搦發作時的立即靜脈注射10%的葡萄糖酸鈣,每天1—3次不等,必要時輔以鎮靜劑,如屬術後暫時性甲旁減,則1—2周內可望恢復,故僅需補充鈣鹽,不宜過早使用維生素D,如1周後血鈣仍低,則屬永久性甲旁減,則需補充VitD,提高血鈣,防止搐搦發作。 (二)間歇期處理: 目的是控制症狀,減少並發症,避免維生素D中毒。 二、中醫治療: 以溫中健脾,滋陰益腎,柔肝熄風為其治則。具體視病情而論,擬訂方案,進行治療。 (一)預後: 本病中西醫結合治療,一般預後良好。 (二)調攝 1宜進高鈣.低磷飲食,不宜進乳品.蛋黃.及菜花等食品 2減輕患者思想負擔,保持心情舒暢。
原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來源:尋醫問葯網 尋醫問葯網推薦閱讀

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hyperparathyroidism)簡稱甲旁亢。

具有下列特點之一者應疑為本症:①屢發活動性尿結石或腎鈣鹽沉著;②骨質吸收、脫鈣、甚而囊腫形成,特別當累及上述好發部位時。

除臨床表現外,診斷依據要點為:①血鈣過高,平均在10.8~11.0mg/dl以上;②iPTH增高。已如前述如血鈣過高伴有iPTH增高,結合臨床和X線檢查可診斷為本病。如同時尚有尿鈣增多,血磷過低則更典型。

【治療措施】

本病以手術治療為主,僅在高血鈣症等極輕微(在2.9mmol/L或11.5mg/dl以下),或年老、體弱(如有重度腎功能衰竭)不能進行手術時,可試用葯物治療。

(一)甲狀旁腺腫瘤的定位 初次手術時,在有經驗的外科醫師手中,基本可順利解決,未必一定需要特殊的定位檢查,但可作簡易檢查如食道吞鋇,B超聲儀等。有創性的定位檢查如動脈造影,頸靜脈插管,分段取樣檢測iPTH濃度(引流腫瘤的標本含有高濃度激素),主要用於初次探查因腫瘤異位等特殊困難而遭失敗,擬作二次探查的患者中。

(二)手術探查和治療 探查時必須詳細尋找四枚腺體,以免手術失敗。術中需作冰凍切片鑒定。如屬腺瘤,應切除腺瘤,但須保留一枚正常腺體:如屬增生,則應切除其三,第四枚腺體切除50%左右。異位的腺體,多數位於縱膈,可順沿甲狀腺下動脈分枝追蹤搜尋,常不必打開胸骨。如手術成功,血清甲狀旁腺激素濃度及血、尿鈣、磷異常代謝可獲得糾正,血磷可於術後迅速升至正常,而血鈣亦可在1~3天後下降至正常范圍內。在伴有明顯骨病者,則因術後鈣、磷大量沉積於脫鈣的骨骼,血鈣可於術後1~3天內降至過低水平(5~8mg/dl),反復出現口唇麻木和手足搐搦,可靜脈注射10%葡萄糖酸鈣10ml,每日2~3次,有時每日需要量可多至100ml或30~50ml溶於500~1000ml5%葡萄糖液內靜脈點滴,症狀於3~5天內可得改善。如低鈣持續1月以上,提示有永久性甲狀旁腺功能減退可能,需補充維生素D。如補鈣後,血鈣正常而仍有搐搦,尚需考慮補鎂(詳見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症)。手術成功後血鈣、磷多數可望在一周內恢復正常,但鹼性磷酸酶則在骨骼修補期間,可長期持續升高。手術後如有復發、則需再次手術。

(三)西咪替丁 可阻滯PTH的合成和/或分泌,故iPTH濃度可降低,血鈣也可降至正常,但停葯後可出現反跳升高。用量每次300mg,每日3次。

(四)其他 術後,對骨病及尿結石仍需進一步處理,以期恢復勞動力:①骨病變於術後宜進高蛋白,高鈣,磷飲食,並補充鈣鹽,每日3~4g。②尿路結石應積極排石或於必要時作手術摘除。

【病因學】

原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是由於甲狀旁腺腺瘤、增生肥大或腺癌所引起的甲狀旁腺激素分泌過多,其病因不明。病理變化如下:

(一)甲狀旁腺 病變可分三種。

1.腺瘤 約佔80%以上。腺瘤小者埋藏於正常腺 體中,大者直徑可幾厘米。腺瘤有完整的包膜,常有囊變、出血、壞死或鈣化。瘤組織絕大多數屬主細胞,也可由透明細胞組成,腺瘤內找不到殘留的脂肪細胞。病變累及一個腺體者佔90%,多發性腺瘤少見。腺瘤亦可發生於胸縱隔、甲狀腺內或食管後的異位甲狀旁腺。

2.增生肥大 近年來發現由主細胞增生所致的病例較前增多(約佔15%左右)。增生肥大時往往四個腺體均有累及,外形不規則,無包膜,腺體中一般無囊腫、出血和壞死等改變,細胞組織以大型水樣透明細胞為主,間有脂肪細胞。由於增生區周圍有組織的壓縮,形成假包膜易誤為腺瘤。

3.癌腫 包膜、血管和周圍組織有腫瘤細胞浸潤、核分裝、轉移等。

(二)骨骼 主要病變為破骨或成骨細胞增多、骨質吸收,呈不同程度的骨質脫鈣,結締組織增生構成纖維性骨炎。嚴重時引起多房囊腫樣病變及「棕色瘤」,易發生病理性骨折及畸形。新生兒組織中鈣化少見。以骨質吸收為主的骨骼病變屬全身性。骨病分布以指骨、顱骨、下頜骨、脊椎和盆骨等處較為明顯。此外也可發生骨硬化等改變。

(三)鈣鹽的異位沉積 腎臟是排泄鈣鹽的重要器官、如以排泄時尿濃縮及酸度等改變,常可發生多個尿結石。腎小管或間質組織中可發生鈣鹽沉積。此外亦可在肺、胸膜、胃腸粘膜下血管內、皮膚、心肌等處發生鈣鹽沉積。

【發病機理】

由於甲狀旁腺激素分泌過多,鈣自骨動員至血循環,引起血鈣過高,同時腎小管對無機磷再吸收減少,尿磷排出增多,血磷降低。由於腫瘤的自主性、血鈣過高不能抑制甲狀旁腺,故血鈣持續增高,如腎功能完好,尿鈣排泄量隨之增加而使血鈣稍下降,但持續增多的甲狀旁腺激素作用,引起廣泛骨質吸收脫鈣等改變,骨基質分解、粘蛋白、羥脯氨酸等代謝產物自尿排泄增多,形成尿結石或腎鈣鹽沉著症(nephrocalcinosis),加以繼發性感染等因素,腎機能常遭受嚴重損害。後期腎功能不全時,磷酸鹽不能充分排出,血磷濃度反見回升,而血鈣則可降低,又可刺激甲狀腺分泌增多(瘤以外組織發生繼發性功能亢進)。本病雖以破骨細胞動員為主,但成骨細胞活動亦有代償性增加,故血清鹼性磷酸酶每見增高。

【臨床表現】

本病以20~50歲者較多見,女性多於男性。起病緩慢,有以屢發腎結石而發現者,有以骨痛為主要表現,有以血鈣過高而呈神經官能症症群起病者,也有以多發性內分泌腺瘤病而發現者,有始終無症狀者。臨床表現可歸納為下列四組:

(一)高血鈣低血磷症群 為早期症狀,常被忽視。

1.消化系統 可有胃納不振、便秘、腹脹、惡心、嘔吐等症狀。部分患者伴有十二指腸潰瘍病,可能與血鈣過高刺激胃粘膜分泌胃泌素有關。如同時伴有胰島胃泌素瘤,如卓-艾綜合征(Zollinger Ellison syndrome),則消化性潰瘍頑固難治、部分患者可伴有多發性胰腺炎,原因未明,可能因胰腺有鈣鹽沉著,胰管發生阻塞所致。

2.肌肉 四肢肌肉鬆弛,張力減退,患者易於疲乏軟弱。心動過緩,有時心律不齊,心電圖示QT間期縮短。

3.泌尿系統 由於血鈣過高致有多量鈣自尿排出,患者常訴多尿、口渴、多飲,尿結石發生率也較高,一般在60%~90%之間,臨床上有腎絞痛,血尿或繼發尿路感染,反復發作後可引起腎功能損害甚至可導致腎功能衰竭。本病所致的尿結石的特點為多發性、反復發作性、雙側性,結石常具有逐漸增多、增大等活動性現象,連同腎實質鈣鹽沉積,對本病具有診斷意義。腎小管內鈣鹽沉積和質鈣鹽沉著可引起腎功能衰竭,在一般尿結石患者中,約有2%~5%由本病引起。

除上述症群外,尚可發生腎實質、角膜、軟骨或胸膜等處的異位鈣化。

(二)骨骼系症狀 初期有骨痛,可位於背部、脊椎、髖部、胸肋骨處或四肢,伴有壓痛。下肢不能支持重量,行走困難,常被誤診為關節炎或肌肉病變;病久後漸現骨骼畸形(部分患者尚有骨質局部隆起等骨囊表現)。身長縮短,可有病理性骨折,甚而卧床不起。

(三)其他症群 少數患者可出現精神症狀如幻覺、偏執病,多發性內分泌腺瘤Ⅰ型(胃泌素瘤、垂體瘤,伴甲狀旁腺腺瘤有時伴胃腸類癌瘤,稱Wermer綜合征)或Ⅱ型(Sipple綜合征:嗜鉻細胞瘤,甲狀腺髓樣癌伴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

【輔助檢查】

X線檢查:

X片上所見的主要改變為:①骨膜下皮質吸收、脫鈣,②囊腫樣變化較少見,③骨折及(或)畸形。全身性骨骼如骨盆、顱骨、脊柱或長短骨等處的脫鈣、骨折和畸形等改變,均常見於本病,但以指骨內側骨膜下皮質吸收、顱骨斑點狀脫鈣,牙槽骨板吸收和骨囊腫形成為本病的好發病變(陽性率80%),有助於診斷。少數患者尚可出現骨硬化和異位鈣化,這種骨骼的多形性改變,可能與甲狀旁腺激素對破骨細胞和成骨細胞的作用,降鈣素的代償和病變的腺體呈間歇性活動有關。X線中尚可見到多發性反復發生的尿結石及腎鈣鹽沉著症,對診斷均有價值。

實驗室檢查:

(一)血

1.早期血鈣大多增高,對診斷最有意義。血鈣如反復多次超過2.7mmol/L(10.8mg/dl),應視為疑似病例,超過2.8mmol/L(11.0mg/dl)意義更大。早期病例的血鈣增高程度較輕,且可呈波動性,故應多次反復測定。血鈣經常維持於正常水平,在本病中是極罕見的。但腎功能不全時血磷上升後血鈣常降低,血鈣濃度與血清甲狀旁腺素濃度和甲狀旁腺腫瘤重量之間存在平行關系。

2.血磷多數低於1.0mmol/L(3.0mg/dl),但診斷意義不如鈣增高,特別在晚期病例腎功能減退時,磷排泄困難,血磷可被提高。

3.血清甲狀旁腺素測定 測定血清iPTH以及血鈣可將患者分為:①原發性甲旁亢需手術治療,②高鈣原因需進一步檢查二組。在經病理證實的原發性甲旁亢中,90%患者的血清iPTH和鈣均明顯高於正常值。如僅有血鈣增高而iPTH基本不增高則應考慮癌症或其他原因所致的血鈣增高,繼發性甲旁亢時血iPTH也可明顯增高,但血鈣多數正常或偏低。國內一組血清正常值:冬季23.5±0.12,夏季19.2±7.7pg/ml。

PTH的測定可採用放射免疫法(RIA),主要測定PTH的中段或羧基端,系非活性片段,雖與臨床有良好相關,但可受腎功能不全的干擾。故而目前爭取採用雙部位免疫放射測量(IRMA)法測定PTH全分子,則臨床相關良好,結果不受腎臟病的干擾,能很好分辨正常,甲旁減,原發性甲旁亢以及腫瘤所致血鈣過高症。

4.血漿1,25(OH)2D 本病中過多PTH可興奮腎1a-羥化酶活性而使血漿1,25(OH)2D含量增高。國內一組血清正常值:冬季13.2±3.8ng/ml,夏季18.9±6.5ng/ml。

5.血清鹼性磷酸酶在單純表現為尿結石者,早期可正常,但有骨病表現者,幾乎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超過12金氏單位,有時可達70金氏單位以上。

6.血清抗酒石酸酸性 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ce acid phosphatase,TRAP)在骨吸收和骨轉換增高時,血清TRAP濃度增高。在本病中血清TRAP常成倍增高,手術治療如成功,可於術後1~2周內明顯下降,甚至達正常。北京協和醫院一組正常值為7.2±1.9IU/L。

(二)尿 尿鈣、磷排泄量增加。主要因為血鈣過高後腎小管濾過增加,尿鈣也增多。患者低鈣飲食3天後(每日攝鈣低於150mg),24小時尿鈣排泄仍可在200mg以上,而正常人則在150mg以下;如在普通飲食下進行,則本病尿鈣常超過250mg。但尿鈣排泄量可受維生素D和日光照射強弱以及有無尿結石等許多因素影響,故估價尿鈣意義時應作具體分析。收集尿時應予酸化,以免鈣鹽沉澱影響結果。如有尿路感染,尚有蛋白尿,膿尿,血尿等發現。此外,尚可發現尿中cAMP及羥脯氨酸排泄增多,後者增多系骨質吸收較靈敏指標。

(三)皮質醇抑制試驗 大量糖類皮質激素具有抗維生素D的作用(抑制腸道吸收鈣等),可降低由結節病、維生素D中毒、多發性骨髓瘤、轉移癌或甲狀腺功能亢進症引起的血鈣過高,而對本病所致的血鈣過高則無作用。方法為口服氫化可的松50mg,一日3次,共10天。

【鑒別診斷】

鑒別診斷時主要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血鈣過高症及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如癌症不論有無轉移,常有血鈣過高症,其他如多發性骨髓瘤,結節病(sarcoidosis),乳-鹼綜合征、維生素D、噻嗪類利尿劑中毒等均有血鈣過高症,但一般可被皮質醇抑制,而本病的血鈣過高症不被抑制,血清鹼性磷酸酶在本病中多增高而骨髓瘤者為正常。此外,還須區別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

7、腰部脊椎兩側是什麼器官

在腰部腹腔的後壁脊柱兩側,分別有左腎和右腎及輸尿管;腎的旁邊還有胰腺的一部分。

8、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症的臨床表現

1.神經肌肉應激性增加
初期主要有麻木、刺痛和蟻走感,嚴重者呈手足搐搦,甚至全身肌肉收縮而有驚厥發作。一般當血游離鈣濃度≤0.95mmol/L(3.8mg/dl),或血總鈣值≤1.88mmol/L(7.5mg/dl)時常出現症狀。也可伴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如出汗、聲門痙攣、氣管呼吸肌痙攣及膽、腸和膀胱平滑肌痙攣等。體征有面神經叩擊征(Chvostek征)陽性,和束臂加壓試驗(Trousseau征)陽性。
2.神經系統表現
癲癇發作,其類型有大發作、小發作、精神運動性發作和癲癇持續狀態。伴有肌張力增高、手顫抖。精神症狀有興奮、焦慮、恐懼、煩躁、欣快、抑鬱、記憶力減退、妄想、幻覺和譫妄等。約15%病例有智力減退,大約5%見視乳頭水腫,偶有顱內壓增高,腦電圖示一般節律慢波、爆發性慢波以及有尖波、棘波、癲癇樣放電改變。
3.外胚層組織營養變性
如低鈣性白內障、出牙延遲、牙發育不全、磨牙根變短、齲齒多、甚至缺牙、皮膚角化過度、指(趾)甲變脆、粗糙和裂紋及頭發脫落等。
4.骨骼改變
病程長、病情重者可有骨骼疼痛,以腰背和髖部多見。骨密度正常或增加。
5.胃腸道功能紊亂
有惡心、嘔吐、腹痛和便秘等。
6.心血管異常
低血鈣刺激迷走神經可導致心肌痙攣而突然死亡。患者心率增速或心律不齊。心電圖示QT間期延長。重症患者可有甲旁減性心肌病,心力衰竭。
7.轉移性鈣化
多見於腦基底節(蒼白球、殼核和尾狀核),常對稱性分布。腦CT檢查陽性率高,約50%左右。病情重者,小腦、齒狀核、腦的額葉和頂葉等腦實質也可見散在鈣化。其他軟組織、肌腱、脊柱旁韌帶等均可發生鈣化。
8.假性甲旁減的特殊表現
典型患者常有所謂AHO體型(身材矮粗、體型偏胖、臉圓、頸短、盾狀胸),指、趾骨畸形(多為第4、5掌骨或跖骨)。軟組織鈣化和骨化多較繼發性和特發性甲旁減多見。

9、請問:我背上脊椎骨旁接近腰的地方長了皮脂腺囊腫,良性的,姆指頭大

正常換葯觀察就行,沒有特殊葯物。

與脊柱旁腺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