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脊柱神經根圖

脊柱神經根圖

發布時間:2020-09-19 13:21:10

1、這樣的情況是脊椎病嗎?

請補充回答以下問題:
1、你是否喜歡某類運動並經常進行
2、在病程中你是否仍然繼續該運動
3、你睡的床是否板床
4、脊椎的哪個部位痛

糾正坐姿,減少坐的時間,反向拉伸。定時活動身體。避免長時間不正確坐姿。

按摩治療頸椎病屬於患者可以接受,具有舒筋通絡、活血散瘀、消腫止痛、滑利關節、整復錯縫等作用,對神經根型的效果較為明顯,對椎動脈型和交感神經型也有一定的療效。對脊髓型頸椎病,按摩療法應慎用。

(1)患者正坐,醫者站在背後施按揉法於風府、肩中俞、肩外俞、天宗穴,能舒筋通絡,使頸肩部痙攣的肌肉得以放鬆。再用

2、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症狀 ?

椎間盤突出的症狀:
1.間歇性跛行:表現為下肢疼痛、沉重隨行走距離增長而加重,下蹲、脊柱前屈休息後,症狀可暫時緩解。
2、坐骨神經痛:是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主要症狀,臨床上表現下肢坐骨神經走行、支配區域疼痛。
3、麻木:腰突症患者除有坐骨神經痛支配區域疼痛以外,還常表現下肢麻木。引起下肢麻木的主要原因是腰臀部軟組織損傷,出現肌痙攣或肌緊張,刺激神經根或神經干所致。
4、腰骶疼痛:腰突症患者,絕大部分有腰骶疼痛,腰骶疼痛一般出現在腿痛之前,臨床上常表現"先腰痛、後腿痛",雖然腰突症主要以下肢痛為主。

3、能詳細說一下人體脊柱每一節對應的神經根所支配神經的功能嗎?

脊神經
脊髓每個節段發出一對脊神經,共31對(個別人32對),脊頸神經8對,胸神經12對,腰神經5對,骶神經5對及尾神經1~2對。脊神經由脊髓前根(運動根)和後根(感覺根)合成根神經通過椎間孔後,分成前支和後支。後支較細,穿橫突向後行,分布於頸、背、腰、骶部肌肉和皮膚;前支粗大,向外前行,支配頭頸、胸、腹及四肢的肌肉和皮膚。每一對脊神經前支在椎間孔外不遠處發出交通支,與交感神經節相聯系,並發出脊膜返支(竇椎神經)再入椎管,支配椎管內骨膜、硬脊膜、硬膜外血管、椎間盤後部纖維環、後縱韌帶及關節囊。
一,脊神經的纖維
脊神經包含有四種神經纖維:
(一)軀體感覺纖維:神經末梢終於皮膚、肌肉、肌腱、關節和骨膜,向中樞傳導各種深、淺感覺。
(二)軀體運動纖維:末梢終於前身骨骼肌中的運動終板,支配頸、軀干及四肢骨骼肌的運動。
(三)內臟感覺纖維:傳導胸、腹部內臟、血管及腺體的感覺。
(四)內臟運動纖維:來自脊髓側角交感神經元的纖維,分布至皮膚的汗腺、立毛肌、血管及肌肉內血管,使汗腺分泌、血管收縮及調節肌肉營養。
部分頸神經與腦神經聯合支配的,稱為交通支。例如C3,4部分纖維與副神經結合支配斜方肌和胸鎖乳突肌,故常見落枕患者胸鎖乳突肌痙攣,當糾正落枕引起2~4頸椎小關節錯位後,肌痙攣即可緩解。
二,神經叢
脊神經前支組成個種神經叢,即頸神經叢(C1~4組成)、臂叢(C5~8、T1組成)、腰叢(T12、L1~4組成)、骶叢(尾叢)(L4~5,S1~5、Co1~2組成),胸神經不組成叢。各神經叢分布情況如下:
(一)頸叢(C1~4前支)
1,皮支
(1)枕小神經(C2):支配枕外部、耳廓後面及乳突部皮膚。
(2)耳大神經(C2、3):支配耳廓。乳突及腮腺區皮膚。
(3)頸皮神經(C2、3):支配頸前麵皮膚。
(4)鎖骨上神經(C3、4):支配鎖骨區、肩部及上胸部皮膚。
2,肌支
(1)胸鎖乳突肌支(C2、3)。(參與副神經支配)。
(2)斜方肌支(C3、4)。
(3)頸深肌支:C1支配頭前直肌、頭側直肌;C2~4支配頭長肌;C1~4支配頸長肌;C3~4支配中斜角肌;C4支配前斜角肌。
(4)提肩胛肌支(C3~5)。
3,膈神經(C3~5)
(1)運動纖維:支配膈肌。
(2)感覺纖維:支配心包、膈、縱膈胸膜和肋胸膜一部分。
(3)至舌下神經交通支:支配頦舌骨肌、肩胛舌骨肌、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狀肌及甲狀舌骨肌。
(4)至迷走神經交通支(C1):支配顱後窩硬腦膜感覺。
(二)臂叢(C5~8、T1前支)
1鎖骨上分支
(1)肩胛背神經(C3~5):支配菱形肌及提肩胛肌。
(2)胸長神經(C5~7):支配前鋸肌。
(3)鎖骨下神經(C5、6):支配鎖骨下肌。
(4)肩胛上神經(C5,6):支配岡上肌、岡下肌。
(5)胸前神經(C5~T1):支配胸大肌、胸小肌。
(6)肩胛下神經(C5、6):支配肩胛下肌、大圓肌。
(7)胸背神經(C6~8):支配胸闊肌。
2鎖骨下分支
(1)外側束
1肌皮神經(C5~7):皮支支配前臂外側麵皮膚;肌支支配肱二頭肌及肱肌。
2正中神經(C6~T1):皮支支配手掌面橈側三個半手指皮膚;肌支支配前臂旋前圓肌、掌長肌、指屈淺肌及橈側屈腕肌、姆內收肌以外之拇指肌及橈骨側之2、3蚓狀肌、姆屈長肌、指屈深肌的橈骨頭、旋前方肌。
(2)內側束
1臂內側皮神經(C8、T1):支配臂內側麵皮膚。
2前臂內側皮神經(C8、T1):支配前臂內側麵皮膚。
3尺神經(C7~T1):皮支支配手掌面尺側一個半手指和手背面尺側兩個半指的皮膚;肌支支配尺側屈腕肌、指屈深肌之尺骨頭、尺側二個蚓狀肌、各骨間肌及內收拇肌。
(3)後束
1腋神經(C5、6):皮之支配臂外側麵皮膚;肌支支配三角肌及小圓肌。
2橈神經(C5~T1):皮支支配臂和前臂背面、手背橈側兩個半手指皮膚;肌支支配肱三頭肌之長頭、肘肌、肱橈肌及前臂背側各伸肌及橈側之各伸肌。
(三)胸神經前支(T1~12)
(1)肋間神經:皮支支配胸前和胸部外側皮膚,第二肋間神經外側皮支稱肋間臂神經,支配臂內側麵皮膚;肌支支配肋間肌。下6對肋間神經還支配腹肌。
(2)肋下神經:為T12胸神經前支。
(四)腰叢(T12、L1~4前支)
(1)髂腹下神經(T12、L1):皮支支配大腿上外側及恥骨聯合附近的皮膚;及支支配腹肌。
(2)髂腹肌溝神經(L1):皮支支配陰囊、陰莖根的皮膚(女性支配陰阜和大陰唇皮膚)及大腿上內側皮膚;肌支支配腹肌。
(3)生殖股神經(L1、2):皮支支配大腿前側、腹股溝韌帶下方和陰唇皮膚;肌支支配提睾肌和肉膜。
(4)股外側皮神經(L2、3):支配大腿外側麵皮膚。
(5)股神經(L2~4):皮支支配大腿前麵皮膚及小腿內側和足內側緣皮膚(名隱神經);肌支支配股四頭肌。
(6)閉孔神經(L2~4):皮支支配大腿內側面中部皮膚和髖關節;肌支支配大腿內收肌群和閉孔外肌。
(五)骶尾叢(L4~、S1~5、Co1~2前支)
(1)陰部神經(S1~4):皮實支配會陰及外生殖器皮膚;肌支支配會陰肌。
(2)臀上神經(L4~S1):支配臀中肌、臀小肌、闊筋膜張肌。
(3)臀下神經(L5~S2):支配臀大肌。
(4)肌支:支配梨狀肌(S1、2)、閉孔內肌(L5、S1)及股方肌(L5、S1)。
(5)股後皮神經(S1~3):支配大腿後麵皮膚。
(6)坐骨神經(L4~5、S1~3)
○1脛神經:皮支支配小腿後面及足外側緣、足跟內外側及足底的皮膚;肌支支配腓腸肌、跖肌、比目魚肌、腘肌、脛後肌、拇屈長肌、趾屈長肌及足底部肌肉。
○2腓總神經:皮趾支配小腿前側、外側和足背皮膚;肌支支配脛前肌、伸拇長肌、伸趾長肌、腓骨長肌、腓骨短肌及足背肌肉
(六)脊神經後支的分布:
(1)枕大神經(C2):支配頭下斜肌、頭夾肌。頭最長肌及枕部皮膚。
(2)枕下神經(C1):支配頭上斜肌、頭下斜肌、頭後大直肌、頭後小直肌。
(3)第3枕神經(C3):支配頭半棘肌及枕部皮膚。
(4)頸神經4~8
(5)胸神經1~12
(6)腰神經1~5
以上頭、胸及腰神經後支按節段支配頸、背、腰部的肌肉及皮膚感覺。其中L1~3後支的皮支組成臀上皮神經,支配臀部上部皮膚。
(7)骶神經(S1~5):從骶孔穿出支配臀中部皮膚。
(8)尾神經(Co1~2):從骶管裂孔穿出,支配尾部皮膚。

4、將青蛙腦破壞,保留脊髓,在脊柱下部打開脊椎骨,剝離出脊髓一側鄰近的兩對脊神經根(一對脊神經根包含一

根據實驗過程與結果可知,分別電剌激每對脊神經根的背根與腹根均可引起蛙同側後肢發生運動反應肢能收縮,說明反射弧完整.①在第一對脊神經根的背根中央處剪斷,電剌激背根向中段,蛙後肢發生運動反應;電剌激背根外周段,蛙後肢不發生反應.由後肢反射弧:感受器→後肢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後肢效應器,出發分析我們所破壞的是縮腿反射弧在後肢的傳入神經,背根的功能傳入功能.②在第二對脊神經根的腹根中央處剪斷,電剌激腹根向中段,蛙後肢不發生反應;電剌激腹根外周段,蛙後肢發生運動反應,再從後肢反射弧:後肢感受器→後肢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後肢效應器,我們分析所破壞的是縮腿反射弧在後肢的傳出神經.
故答案為:
(1)傳入功能. 電刺激背根向中段可以產生後肢運動反應,表明神經興奮進入脊髓中樞並通過傳出神經引發肌肉收縮,因此是傳入功能.電刺激背根外周段不發生反應,表明背根無傳出功能.
(2)傳出功能. 因為電刺激腹根向中段不發生反應,而電刺激腹根外周段可以產生後肢運動反應,表明神經興奮沿傳出神經引發肌肉收縮,因此是傳出功能.

5、脊柱轉移癌

可引起一組癥候群,包括疼痛、活動性或自主性功能障礙、感覺障礙,這些主要取決於腫瘤生長速度、骨質受累和破壞程度、神經受壓程度和系統性疾病的程度。腫瘤生長迅速可導致症狀快速進展。溶解性腫瘤由於骨質破壞,可導致病理性骨折或畸形。轉移瘤也可導致神經根受累和脊髓受壓,相應引起神經根病和脊髓病。另外,還會表現出系統性疾病的體征,包括消瘦、食慾減退或器官衰竭。對於體積大的骶骨轉移瘤病例,體格檢查中可發現明顯的椎旁甚至直腸團塊。1.疼痛疼痛是有症狀的患者中最常見的主訴,83-95%的患者均可發生,較其它神經症狀早發數周或數月。它最早出現的症狀是病變平面的胸背或腰背痛,一般較輕微,呈間歇性,常不引起注意,給予對症治療,逐漸變為持續性劇痛。10%的癌症患者首發症狀即為相關性疼痛。患者有三種典型的疼痛類型,包括局部疼痛、機械性疼痛和神經根性疼痛。患者經受的疼痛可能是其中一種類型,也可能是多種類型的聯合影響。區分個別患者疼痛的類型是診斷評估過程的關鍵部分。局部疼痛是由於腫瘤生長引起骨膜拉伸和炎症而引起,被描述為深部咬噬性或酸痛性疼痛,常發生在夜間,活動後緩解,應用抗炎葯或皮質激素類葯物可迅速緩解。對此型疼痛患者進行棘突叩診或觸診可引起叩、壓痛。不同於局部疼痛,機械性背痛應用抗炎葯和止痛葯通常無效,隨姿勢和活動而變化。此種類型的疼痛歸咎於將要形成或已經形成的不穩。腫瘤引起的畸形或受累椎體壓縮常導致脊柱不穩,增加了脊柱支撐和穩定結構的張力,這些結構包括肌肉、肌腱、韌帶和關節囊。這種張力引起脊柱運動或軸向負荷的特徵性疼痛,這種疼痛可在俯卧位或仰卧位誘發,但是側卧位時通常可緩解。佩戴支具或行手術固定可以穩定脊柱,較好的緩解機械性疼痛。當腫瘤壓迫脊柱神經根出口處的神經根時,或者由於 壓縮性骨折閉塞了神經根管,侵犯神經根時,可發生神經根性疼痛,類似於椎間盤突出相關的根性疼痛,常被描述為劇烈、穿透樣刺痛。位於頸椎者,如壓迫上部頸神經根,可引起枕區疼痛。壓迫頸4神經根可引起頸系帶樣疼痛。壓迫下部頸神經可引起臂痛和指痛,咳嗽及用力時疼痛加重。髓外-硬膜內轉移瘤可引起刺激或侵犯神經根,引起鈍性或神經根性痛。與典型的神經根痛不同,此種疼痛被描述為劇烈的燒灼感。2.神經功能障礙患者另一個最常見症狀是運動功能障礙。60-85%的轉移性脊髓硬膜外壓迫症(MESCC)患者存在一組或多組肌群肌無力。這種肌無力可能和脊髓病、神經根病有關,可以由腫瘤直接壓迫神經結構,或病理性骨折導致骨折塊突入椎管或神經根管所致。MESCC患者可能有不同程度的自主性功能障礙表現,例如腸、膀胱或性功能異常,除非醫生直接問診,否則這些表現常不被發現。這類患者最常見的症狀為膀胱功能障礙(通常為尿瀦留),這與運動功能障礙程度明顯相關。運動功能障礙患者如不治療,可發展為完全癱瘓。感覺障礙包括麻痹、感覺過敏,感覺異常通常與運動功能障礙和與皮區相應的疼痛同步發生,脊髓病患者可能存在胸腹部帶狀分布的感覺異常。胸髓MESCC患者可能描述一種胸部不適感,類似於襯衫或胸衣過緊的感覺,本質上與胸髓橫慣性脊髓炎患者描述的感覺不適類似。當脊髓壓迫診斷明確時,患者神經功能與其預後密切相關。大多數患者在神經功能障礙發生前即可有疼痛的症狀,但由於背痛在普通人群中非常普遍,診斷延誤常發生在最初主訴為新發背痛或頸痛的患者中。因此,臨床醫師應對背痛,且有腫瘤傾向的患者保持高度警覺。另外, 胸椎與 頸椎、腰椎相比,非腫瘤引起的疼痛不常見,因此這個區域出現疼痛應考慮到腫瘤。

6、脊柱病導致神經發炎該怎麼辦?

要去醫院就診,一般醫生會看情況是給你開一些消炎的葯就行還是需要住院觀察治療。

7、L4L5腰椎間盤膨出超出椎體外緣相應神經根及脊椎稍受圧嚴重嗎?

這個主要看你的症狀。腰3-4突出(腰4神經根受壓)時,可有膝反射減退或消失,小腿內側感覺減退。腰4-5突出(腰5神經根受壓)時,小腿前外側足背感覺減退,伸及第2趾肌力常有減退。腰5骶1間突出(骶1神經根受壓)時,小腿外後及足外側感覺減退,第3、4、5趾肌力減退,跟腱反射減退或消失。神經壓迫症狀嚴重者患肢可有肌肉萎縮。看看你符合哪個?

與脊柱神經根圖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