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柱 > 脊柱動物門

脊柱動物門

發布時間:2020-09-18 18:23:32

1、脊柱動物包括哪幾個綱?各綱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1、圓口綱(Cyclostomata)

無頜,缺乏成對的附肢,單鼻孔,脊索及雛形的椎骨(verte-brae)並存。又名無頜類(Agnatha)。

2、魚綱(Pisces)

出現上、下頜,體表大多被鱗,鰓呼吸,成對的前後肢形成適於水生生活的胸鰭和腹鰭。本綱與更高等的四足類(Tetrapoda)脊椎動物合稱為有頜類(Gnathostomata)。

3、兩棲綱(Amphibia)

皮膚裸露,幼體用鰓呼吸,以鰭游泳,經過變態後的動物上陸生活,營肺呼吸和以五趾型附肢(pentadactyl limb)運動。

4、爬行綱(Reptilia)

皮膚乾燥,外被角質鱗、角盾或骨板。心臟有二心房、一心室或近於兩心室。本綱與鳥綱、哺乳綱在胚體發育過程中出現羊膜(amnion),因而合稱為羊膜動物(Amniota),其他各綱脊椎動物則合稱為無羊膜動物(Anamniota)。

5、鳥綱(Aves)

體表被羽(feather),前肢特化成翼,恆溫,卵生。

6、哺乳綱(Mammalia)

身體被毛,恆溫,胎生,哺乳。

2、無脊椎動物包括八個門?

一般把動物界分為十門,包括:原生動物門、多孔動物門、腔腸動物門、扁形動物門、線形動物門、環節動物門、軟體動物門、節肢動物門、棘皮動物門、脊索動物門。其中脊索動物門分為尾索、頭索、半索、脊椎動物四個亞門,除脊椎動物亞門外其它的便都是無脊椎動物。

3、有脊柱的動物有哪三類

脊椎動物亞門包括魚綱(鯊魚、鯉魚),兩棲綱(蟾蜍、大鯢),爬行綱(壁虎、變色龍),哺乳綱(鴨嘴獸、大熊貓)和鳥綱(鴕鳥、鸚鵡).

4、脊椎動物有哪幾門?和亞門?每個的代表動物?

我學的是脊椎動物本身就是脊索動物門中的脊椎動物亞門怎麼會還有亞門呢?

如果是脊索動物門的話,
內部分頭索動物亞門:文昌魚
尾索動物亞門:尾海鞘
脊椎動物亞門中還有:
圓口綱:七鰓鰻
魚綱:鯊魚(軟骨魚) 鯉魚(硬骨魚鯉科)
鱸魚(硬骨魚鱸科)
兩棲綱:青蛙 大鯢
爬行綱:蜥蜴 蛇
鳥綱:企鵝 鴕鳥 麻雀
哺乳綱:人 狗 貓 鯨魚 袋鼠 鴨嘴獸

5、脊索動物門與脊椎動物門有什麼區別??

脊索動物門分
尾索動物亞門頭索動物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脊索動物門為動物界最高等的一個門,包括所有的脊椎動物和海產無椎骨具脊索的動物,生活方式多樣,差異很大,但具有幾個共同特徵:

一、脊索動物門的主要特徵:

1. 具有脊索

(1)概念:脊索是位於脊索動物消化管背方的一條縱長的、不分節的棒狀結構,起著支持身體縱軸的作用。(位置、形態、功能)

(2)結構和功能:脊索是在胚胎發育中,由原腸胚背側的一部分細胞離開腸管而形成的。圖:脊索及其外圍的脊索鞘(普動P332),整條脊索既有彈性,又有一定的硬度,很結實,因此,可以起著骨骼的基本作用----支持作用。脊索之所以有這樣的特性,與它的特殊結構有關,脊索由脊索細胞組成,脊索細胞內有許多液泡,在脊索細胞外圍有厚的結締組織鞘,稱為脊索鞘,當液泡充滿時,液泡的膨壓就使脊索有一定的硬度,再加上外圍脊索鞘的堅韌和柔韌性,脊索相當堅韌而富有彈性。具有脊索是脊索動物的基本特徵,此門動物的命名即據此而來。

(3)注意:一切脊索動物都具有脊索,但並不是所有的脊索動物都終生保留脊索。例:人類,只在胚胎發育早期出現脊索,到了胚胎發育後期即被脊柱和腦顱基部所取代,因此不終生保留。只有低等脊索動物才終生具有脊索,例:文昌魚,高等脊索動物只在胚胎期間出現脊索,成長時即由分節的脊柱取代了,脊索本身完全退化僅留殘余。

2. 具有背神經管

高等無脊椎動物:神經系統的中樞部分呈囊狀,實心結構,位於消化管的腹面。

脊索動物:神經系統的中樞部分位於即所得背面,呈管狀,裡面有管腔,稱為背神經管。在高等脊索動物,神經管分化為腦和脊髓兩部分,神經管的內腔仍被保留下來,在腦中成為腦室,在脊髓中成為中央管。

3. 具咽鰓裂

(1)概念:低等脊索動物消化管前端咽部的兩側有左右成對的排列數目不等的裂孔,直接或間接和外界相通,就是咽鰓裂。

(2)功能:呼吸器官,低等種類(水生)終生存在,高等類群(陸生)僅在胚胎期出現和某些種類的幼體期(如蝌蚪)出現,在成體時消失或變為其他結構,鰓的呼吸功能由肺取而代之。

二、脊索動物的次要特徵

1. 心臟總是位於消化管的腹面。

2. 尾部如存在,總是位於肛門的後方,構成脊索動物特有的肛後尾。無脊椎動物的肛孔常開口在軀幹部末端。

3. 骨骼系統屬於中胚層形成的內骨骼,它是由活的細胞構成的,能隨著身體發育而增長。非脊索動物亦有堅硬部分,但為死的外骨骼。

4. 與非脊索動物相似的結構:後口,三胚層,次級體腔,兩側對稱,分節現象。這些共同點說明脊索動物是由非脊索動物進化而來的。

分類概述

現在世界上已知的脊索動物約有7萬多種,生存的種類分屬於三個亞門。少數學者提出將半索動物門也置於脊索動物門下,並命名為口索動物亞門。

一、尾索動物亞門

特點:

脊索和背神經管只存在於幼體

脊索只位於幼體的尾部

分類:三綱

二、頭索動物亞門

特徵:脊索和神經管縱貫身體全長,終生保留,咽鰓明顯。

分類:頭索綱

三、脊椎動物亞門

特徵:脊索只在胚胎發育中出現,隨即為脊柱所代替。

6、脊椎動物和脊索動物有什麼區別?

區別一、生物分類法不同

脊椎動物是脊索動物的一個亞門;脊索動物門是動物界最高等的門。

區別二、劃分類別不同

脊椎動物包括圓口類、魚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鳥類和哺乳動物等六大類;

脊索動物包括尾索動物、頭索動物和脊椎動物。

脊索動物門是發展得最成功的一類,其共同特徵是在其個體發育全過程或某一時期具有脊索、背神經管和鰓裂(即脊索動物門的三大特徵)。

脊椎動物數量最多、結構最復雜,進化地位最高,由軟體動物進化而來。形態結構彼此懸殊,生活方式千差萬別。

(6)脊柱動物門擴展資料:

發現歷程:

要在古生物學上進行有效的脊椎動物起源研究,應該以現代動物學信息為重要線索,在盡可能靠近脊椎動物起源的「源頭」時段探尋我國保存了五億三千萬年前的眾多精美後口動物軟軀體構造化石的澄江化石庫,恰好靠近這樣的「源頭」。

脊索動物無疑是由無脊椎動物起源的。而其中的棘皮動物和半索動物與脊索動物的親緣關系較近的觀點為大多數人所接受。

1999年昆明魚和海口魚的發現被英國《自然》雜志評論為「逮住第一魚」,為難題的破解投進了一縷曙光。

2003年初,舒德乾等人再度在《自然》雜志著文,他們通過對數百枚海口魚標本的深入研究,揭示出它們一方面已經開始演化出原始脊椎骨和眼睛等重要頭部感官,另一方面卻仍保留著無頭類的原始性器官,從而證實了它們不僅是已知最古老的脊椎動物。

7、無脊椎動物可以分那幾個門?每個門的特徵是什麼

【分類情況】
·分類依據
①無脊椎動物的神經系統呈索狀,位於消化管的腹面;而脊椎動物為管狀,位於消化管的背面。
②無脊椎動物的心臟位於消化管的背面;脊椎動物的位於消化管的腹面。
③無脊椎動物無骨骼或僅有外骨骼,無真正的內骨骼和脊椎骨;脊椎動物有內骨骼和脊椎骨。

1822年J.-B.de拉馬克將動物界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1877年德國學者E.海克爾將柱頭蟲、海鞘、文昌魚等動物與脊椎動物合稱脊索動物門,與無脊椎動物的各門並列,把脊椎動物在分類系統中降為脊索動物門中的一個亞門,與半索動物亞門(柱頭蟲),尾索動物亞門(海鞘)和頭索動物亞門(文昌魚)並列。70年代以來半索動物已獨立成門,由於後3個類群屬於無脊椎動物范疇,這樣無脊椎動物實際上包括了除脊椎動物亞門以外所有的動物門類,是動物學中的一個一般名稱,而不是正式的分類階元。

·種類劃分
無脊椎動物的種類非常龎雜,現存約100餘萬種(脊椎動物約5萬種),已絕滅的種則更多。它包括的門數因動物學的發展而不斷增加。由於對動物的各個方面研究得愈加詳盡,人們對其彼此間親緣關系的認識也愈加深入,因而各門的分類地位常有更動。

【形態特徵】
無脊椎動物多數體小,但軟體動物門頭足綱大王烏賊屬的動物體長可達 18米,腕長11米,體重約 30噸。無脊椎動物多數水生,大部分海產,如有孔蟲、放射蟲、缽水母、珊瑚蟲、烏賊及棘皮動物等,全部為海產,部分種類生活於淡水,如水螅、一些螺類、蚌類及淡水蝦蟹等。蝸牛、鼠婦等則生活於潮濕的陸地。而蜘蛛、多足類、昆蟲則絕大多數是陸生動物。無脊椎動物大多自由生活。在水生的種類中,體小的營浮游生活;身體具外殼的或在水底爬行(如蝦、蟹),或埋棲於水底泥沙中(如沙蠶蛤類),或固著在水中外物上(如藤壺、牡蠣等)。無脊椎動物也有不少寄生的種類,寄生於其他動物、植物體表或體內(如寄生原蟲、吸蟲、絛蟲、棘頭蟲等)。有些種類如蚓蛔蟲和豬蛔蟲等可給人音帶來危害。

【身體結構】

【運動系統】
運動系統包括身體支撐和前進兩部分。

·骨骼
無脊椎動物沒有脊椎動物那一根背側起支撐作用的脊柱和狹義的骨骼。廣義的骨骼包括外骨骼,內骨骼和水骨骼三種。而無脊椎動物擁有的正是這三種骨骼。
外骨骼指的是甲殼等堅硬組織,如蝸牛的殼,螃蟹的外殼,昆蟲的角質層都屬於外骨骼。
內骨骼存在於脊椎動物,半脊椎動物,棘皮動物和多孔動物中,在內起支撐作用。多孔動物的內骨骼並不是中胚層起源的。棘皮動物的內骨骼是由CaCO3和蛋白質組成的,這些化學物晶體按同一方向排列。
水骨骼是動物體內受微壓的液體(無體腔動物的扁形動物也不例外!)和與之拮抗的肌肉,加上表皮及其附屬的角質層的總稱。無脊椎動物的主要骨骼形式。除了上述的軟體動物,棘皮動物和節肢動物外的其他無脊椎動物都擁有水骨骼。

·運動
無脊椎動物的運動方式有多種:

8、「脊索動物門」與「脊椎動物亞門」有什麼區別?

一、形態特徵不同

1、脊索動物門

位於消化道和神經管之間的一條棒狀結構,具有支持功能,所有脊索動物的胚胎期具有脊索,但在以後的生活中或終生保留(尾索動物亞門、頭索動物亞門),或退化並被脊柱(vertebral column)代替。

2、脊椎動物亞門

出現明顯的頭部,中樞神經系統成管狀,前端擴大為腦,其後方分化出脊髓。大多數種類的脊索只見於發育早期(圓口綱、軟骨魚綱和硬骨魚綱例外),以後即為由單個的脊椎骨連接而成的脊柱所代替。

二、生活習性不同

1、脊索動物門

柄海鞘的成體呈長橢圓形,幼體型似蝌蚪。基部以柄附生在海底或被海水淹沒的物體上,另一端有2個相距不遠的孔:頂端的一個是入水孔,孔內通消化管而中間有一片篩狀的緣膜,其作用是濾去粗大的物體,只容許水流和微小食物進入消化道。

2、脊椎動物亞門

原生水生動物用鰓呼吸,次生水生動物和陸棲動物只在胚胎期出現鰓裂,成體則用肺呼吸。除圓口綱外,都具備上、下頜。

循環系統較完善,出現能收縮的心臟,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提高生理機能。用構造復雜的腎臟代替簡單的腎管,提高排泄機能,由新陳代謝產生的大量廢物能更有效地排出體外。

三、下屬物種不同

1、脊索動物門

包括尾索動物亞門、頭索動物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2、脊椎動物亞門

該亞門包括圓口綱、軟骨魚綱、硬骨魚綱、兩棲綱、爬行綱、鳥綱和哺乳綱。

9、脊椎動物亞門分為哪幾個綱?

該亞門包括圓口綱、軟骨魚綱、硬骨魚綱、兩棲綱、爬行綱、鳥綱和哺乳綱。

各綱的特徵雖然有顯著差別,但組成軀體的器官系統及其功能基本一致。當需要降溫時,脊椎動物的血管通過允許更多的血液流向皮膚來調節溫度,當必須保存熱量時限制血液流向皮膚。是動物界中數量最多,結構最復雜,進化地位最高的類群。

繁殖有3種類型,分別是卵生、卵胎生或胎生。

出現明顯的頭部,中樞神經系統成管狀,前端擴大為腦,其後方分化出脊髓。

(9)脊柱動物門擴展資料

生活習性:

原生水生動物用鰓呼吸,次生水生動物和陸棲動物只在胚胎期出現鰓裂,成體則用肺呼吸。除圓口綱外,都具備上、下頜。循環系統較完善,出現能收縮的心臟,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提高生理機能。

用構造復雜的腎臟代替簡單的腎管,提高排泄機能,由新陳代謝產生的大量廢物能更有效地排出體外。

與脊柱動物門相關的內容